2.至少让孩子误一次事
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因为家长为孩子安排得非常好了,孩子根本不需要自己动脑筋去安排。在他的心里一定会这样想:我慢一点也没关系,爸爸、妈妈一定知道我磨蹭,会给我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如果时间快来不及,他们会提醒我。
家长应该打破常规,改掉孩子的这种惯性思维,可以偶尔不管他,让他自己承担误时的后果。这样第二次他就会牢牢记住,渐渐地他就会学习自己管理时间了。
3.你要先做个守时的父母
如果家长做事拖拖拉拉,孩子很难当机立断。因此,家长要先拿出一个干练的样子来,做一个表率。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在家长的影响之下,孩子无形当中就会意识到要珍惜时间,从而学会安排时间。
家长除了平时要懂得守时之外,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共同安排时间,这样孩子就会通过实践学会安排时间,懂得怎样分配时间更合理。当孩子做事时知道提前安排时间并成为一种习惯之后,那么家长就不用担心孩子做事拖沓、没有时间观念了。
4.偶尔用点计时器
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有些抽象,他们不懂得时间的存在性,家长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计时器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存在。比如孩子做事的时候给孩子限定时间,然后用闹钟、沙漏等工具计时。这样孩子会感到紧迫,懂得珍惜时间了,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也会逐渐正确地认识时间。
■孩子需要一张作息时间表
方涛的爸爸在听到别人说起为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的重要性后,便向人家学习,立马实施了。他为儿子制定了这样的作息时间表:早上6:30起床;中午放学回家,吃完午饭后,做30分钟功课,然后上学;下午回家,先补习1小时英语,再看30分钟动画片,然后有半小时的时间属于自由活动;晚饭后可以休息一会儿或到小区花园里散步20分钟;之后,再回家温习功课,9:30上床睡觉。
对于这个作息时间表,方涛的爸爸以为比较完美了。可出乎他意料的是,才实行了不到两星期,他竟然发现方涛做功课的速度越来越慢,有时候还打瞌睡;有时候就连晚饭后的散步都让方涛疲惫不堪,等回来后再拿起书本学习的时候,根本无法集中精力。
见此状况,方涛的爸爸知道问题可能出在作息时间表上。有时儿子功课还未完成,他的好同学便打电话来问他看了某个电视节目没有;每天晚饭后的散步也似乎令他有些疲累。于是方涛的爸爸马上进行了改动。午饭后半小时的做功课时间改为午休时间,晚饭后的散步时间也根据孩子的需要而进行了调整。这样一来,时间表变得更有弹性一些,不久后,方涛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有了可喜的改观。
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和日常活动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合理的作息时间来提供保障。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孩子。时常有家长抱怨,孩子每天坐在书桌旁学习,可到头来成绩却不见起色,真不知道是脑子笨还是不够专心。
其实,父母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没有好的精气神,即便他一整天都在书桌旁,貌似是学习,可实际上可能是“磨洋工”呢!要知道,孩子心理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力较差。所以,他们坐着或许只是发呆,手里拿着书,心却在别处,或者看着天空胡思乱想。这样的状态,学习效果能好才怪呢!
孩子之所以如此,很可能因为没有合理的作息习惯。每天的吃喝、学习、休息等毫无规律,一片混乱,孩子就可能因为休息不好而缺乏足够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如果有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那么孩子就会比较主动地遵照执行,即使遇到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经过家长的提醒,也不会逆反,做起功课来效果也会好得多。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为孩子安排好合理的作息时间,既让孩子吃好、睡好、玩好,又让孩子学好,这才是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法宝”。
作息时间表对于孩子而言很重要,而且制定学习时间表也是一门学问。
1.长计划和短计划相搭配
我们在为孩子制定时间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长、短计划相结合。所谓的长,即长期计划,它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应达到的目标。相应地,短就是短期计划了。短期计划虽然也是每天的具体作息表,但需要注重“模糊概念”,也就是说,没必要规定几点几分起床、睡觉,几点几分吃饭、做作业。
比较科学的做法是规定在几点之前休息,几点至几点起床,作业必须在看电视之前完成,等等。总之,我们要为孩子制定一个有弹性的、符合孩子性格特点的时间表,这样孩子才更容易遵守,从而使他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 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最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包括作息习惯。父母健康的作息习惯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父母的习惯也是孩子健康的作息习惯养成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帮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多关注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例如,说好6点钟起床,就绝不拖延到6:30;说好9:30上床睡觉,就不要因为有好看的电视节目而拖延时间。同时,家长在工作、生活、行为等方面都要尽量做遵守时间的榜样,办事不拖拉,说到便做到。
3.和孩子相互监督
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表扬和鼓励,要想让孩子严格而愉快地执行作息时间表,家长们就不要忽略了当他做得不错的时候给予奖励。同时也让孩子监督家长的行为。不管是谁,如果没有做到遵守作息制度,就应该有一点小惩罚。如果孩子遵守了作息制度,就应该给予小奖励。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表,从而成为一个有着良好作息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好孩子。
4.入睡前和醒来后有过渡时间
现在的孩子往往睡不够,早晨的时候总是醒不了。为此,家长应该让孩子早点睡觉。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躺下不一定就能睡着,还有可能翻来覆去,内心焦躁,不利于睡眠,早上起来不清醒也成为常见的现象。为此,家长可以在孩子睡前和醒来后为孩子设定一些过渡时间。
松松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的。他的爸爸、妈妈给他制定了时间表,他也严格按照时间表上的规定执行,但是真正做到很难。晚上躺下后他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到了早上睁开眼也总觉得没睡醒。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他吃早餐,预习功课,真是难倒他了。后来他的爸爸让他在睡前听点音乐,早上起来听听广播,情况终于有了改善。
晚上孩子难以入睡,那么就要在时间表上加上一些入睡准备,比如看看轻松的故事,听听轻音乐,等等。早上起床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听听简单明快的音乐,适当做些放松的运动,进行一些朗读训练等,这都有利于孩子从困倦的状态清醒过来。只要坚持,这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成为孩子生物钟当中的一部分。
■最后时限,让孩子认真投入的“法宝”
燕子的父母都是外企白领,做事很讲究效率。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两个勤快人却生了个懒散的孩子。他们的女儿燕子不管做什么事都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一个劲儿往后拖延,总是拖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匆忙地赶,这样做的质量和效率可想而知。
对于燕子的情况,孩子的父母着急得不行。可女儿却总对他们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无动于衷,依然懒得够呛。
周五那天,由于学校有活动,所以放学早了些。燕子回家后,妈妈催孩子赶紧去写作业,写完后要带孩子去参加几位妈妈和孩子的聚会。燕子却说:“老师只留了很少的作业,明天再写就行,我先看会儿电视吧!”妈妈心想,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周六、周日还可以写作业嘛。就这样,燕子在外出聚会前的3个多小时里,都在电视机前和电脑前度过了,一点作业也没做。
周六上午,爸爸提醒燕子要做作业了,可碰巧燕子的同学玲玲打电话来约燕子去看电影。燕子没有禁得住诱惑,就和玲玲去看电影了。孩子们看完电影又在外面吃了午饭,回到家后都已经下午3点多了。妈妈催促燕子赶紧写作业,可燕子又说身体累了,休息会儿再写。
等燕子坐在课桌前写作业的时候,已经是星期日的下午了。一边写着作业,孩子还一边想着晚上6点钟开始播放的动画片。就这样,孩子的作业又像往常那样毛毛躁躁地完成了。
燕子父母的心情可能很多家长都能理解,因为自己的孩子也有着相似的一面,非常懒散,激励不行,批评也不成。其实,这是因为孩子们对时间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他们总觉得时间还很多,所以做事懒散,不着急。家长应该适时地运用一些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如此一来,他们就能认真投入一些,时间长了养成习惯,也就不用父母督促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改掉拖沓的坏毛病呢?在这里可以告诉各位家长,不妨尝试一下“倒计时”。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可行的。家长给孩子一个时限,能够让孩子产生一种紧迫感,从而认真投入地做事,以提高效率,缩短时间,渐渐地就会改掉懒散的坏习惯。
1.奖惩分明,才能坚持
之所以孩子做事懒散,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很多父母习惯于只说不做,只有口头的威胁而已,比如“你要完不成就不要看电视了”,或者“完不成看我怎么收拾你”这类的话,但很多时候家长都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的施行。渐渐地孩子自然不把你的威胁当一回事了。
在设定时限之后,家长要定出明确的惩罚,这样才能保证计划有效地实施。如果孩子完不成,那么家长就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果孩子按时完成了,那么家长也要给予表扬。只有奖惩分明,孩子才会遵从你的安排。另外,如果孩子坚持得比较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家长可以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买他一直想要的玩具,或者带他去想去的地方游玩,等等。有了动力,孩子就会渐渐从家长的管制中脱离出来,逐渐走向自我制约。
2.设定时限要让孩子参与意见
在制定“最后期限”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安排就可以了,而应该综合考虑孩子对于任务的接受能力来定。为此,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孩子商量着制定出这个最后期限。
小凯的妈妈听说设定“最后期限”能够改正孩子拖沓的坏毛病,于是也准备在儿子写作业的时候设定一个“最后期限”。但是没想到却适得其反,孩子不仅没有改掉懒散的毛病,反而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原来,小凯的妈妈给小凯制定时限时不听小凯的意见,只说:“你自己设定的话,肯定时间非常充裕,你还会分心。”小凯觉得妈妈是在无理取闹,自然不肯听她的话了。
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原本孩子最快也要半个小时完成的事,却只给他20分钟的时间,那么孩子不但无法集中注意力,反而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分散注意力。家长没有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不会比孩子更了解自己所需要的时间,所以不如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时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