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留什么给你,我的孩子:价值观是孩子一生的资本
16882600000021

第21章 自我观:要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1)

Chapter 05

自我观又叫自我意识,

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我自己”,

这是一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方法。

正是由于自我观,

孩子才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培养孩子的自我观吧,

让孩子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Part1 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

一个人是天才还是庸才,完全取决于他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充分肯定孩子的能力,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就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拥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别让自卑“锁住”孩子的心

阔阔从小生长在农村,但他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小学毕业的时候,以全镇“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市重点初中。

可进入中学后,阔阔有点傻眼了。他发现自己说的普通话带着很浓重的农村腔,听起来总觉得很别扭;并且同学们都是来自全市各个学校的尖子生,和他们一比,自己简直一无是处。论家庭条件,自己不及同学好;论交往能力,自己不如同学强;文体方面,自己更是没有任何特长。一想到这些,阔阔自卑极了。

不仅如此,最让阔阔感到自卑的是学习方面。以前小学的6年中,自己每次都是第一名,深得老师们的喜爱,也饱受同学们的羡慕和尊敬。可是现在,他连前10名都未必能进去。

在这种自卑感影响下,阔阔每天无精打采的,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小蜗牛,扛着自卑的壳,一天到晚活在自己的壳中。

从心理学上讲,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是消极的心理状态,也是实现个人理想和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有人把自卑比喻成一把锁,锁住了孩子的开朗和勇敢,锁住了孩子的手脚与心灵,让孩子无法向美好的前途奔去。

毋庸置疑,当我们的孩子感到自卑的时候,这种消极情绪会像野火般迅速蔓延,吞噬了他们信心坚守的阵地,让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当消极处事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孩子就会表现得极度自卑。

让孩子自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没有成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当中,孩子很难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有时难免自我评价过高,当自己达不到预期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卑感。第二个原因就是孩子对自己进行了消极的心理暗示,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如果给自己恐惧、无助的信号,就会有“做不到”这样的想法,进而被消极情绪控制难以发挥正常实力,导致失败,这样的恶性循环会让孩子习惯性地产生自卑感。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心理比较脆弱,或是生理上的缺陷,使得孩子产生自卑感。

了解了原因,解决就变得简单了,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当中,对自己认识不清也是正常的。作为父母,有必要引导孩子逐步认识自己的品质、性格、才智等,让孩子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遇到不足,要努力弥补,也要学会接受;而优点则可以发扬光大。

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寓言故事。比如“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不足,能够改正、弥补的就改正、弥补,不能人为改变的,比如生理缺陷,就接受,不能因为一点不足就否定自己。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自信,不要因为一点点缺陷就对自己失去信心。

2.让孩子做自己就好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态,有的父母意在激励自己的孩子,因此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更加优秀的孩子做比较。虽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孩子的认知里,这是父母对自己的不满,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或是逆反心理。

娅娅原来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子,但是现在总是很沉默,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本来的她很快乐,但是娅娅的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安静一点,所以总是拿温顺的小雅和她做比较,经常说:“你看看人家小雅,漂亮又文静,哪像你,每天只会跑来跑去,我看你没发展了!”娅娅听后总是很伤心,甚至辩驳,逐渐地母女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了。

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这也是孩子的底线,如果家长践踏了孩子的自尊,那么孩子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美,但是家长一味地拿孩子和别人做比较的话,就会让自己的孩子有一种被否定的感觉。

家长要学会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知道做自己就好。

3.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标准

很多家长以为给孩子一个高标准有利于孩子的进步,但是成长当中的孩子很容易在失败面前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所以家长不宜将标准定得过高。

茵茵是一个开朗的女孩,学习成绩也很好,非常受同学欢迎。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女孩曾经非常内向,就像班里的影子一样不引人注意。是什么改变了她呢?这归功于她的妈妈。茵茵的妈妈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之后,和茵茵进行了谈话,给茵茵定了比较低的标准。每当茵茵达到标准之后,妈妈就会将标准提高,但总能让茵茵达到,就这样,茵茵渐渐地进步了。

孩子进步需要动力,如果最初定的标准过高,孩子有可能因为达不到预期而产生极大的挫败感。就像马拉松一样,短期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不要操之过急,一步步来,孩子还在成长,潜力无限。家长不要一下子要求孩子考进前10名,要让孩子一个个地超越,更容易实现。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逐渐会增加自信,当超越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孩子会自主向前,不畏挑战。

4.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

有些教育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需要家长巧妙利用一些时机,见缝插针地对孩子进行引导。所以,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对孩子“旁敲侧击”,暗示孩子能做好,或者能达到某种高度。比如当在电视里看到一个非常优秀的人物,父母不妨对在身边的孩子表示出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肯定;或者当和孩子在外面的时候,父母通过和他人聊天表示出对孩子的肯定态度。

娇娇语文学得不好,眼看就要进行小学毕业的考试,急得她像热锅上的蚂蚁。妈妈看到孩子的紧张情绪后,开玩笑似的对娇娇说:“娇娇,妈妈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你在考场上答得很顺利,就像在做你的强项科目一样,我一点都不担心你呢!”娇娇因为妈妈的一番话舒服了许多,考前的紧张心理也缓解了。

孩子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父母要起到这种作用,适时地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孩子的进步。

■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小雨是一个非常沉默的男孩子,在班里总有那么一点不合群。在他升入四年级的时候,他的新班主任老师注意到了这点。平常上课小雨总是心不在焉,时常走神,看着外面;等到下课别的孩子跑到外面玩,或者打打闹闹,他也从不参与,有时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有时就眺望窗外。

一开始,他的班主任以为小雨只是换了新环境不适应,但是她渐渐发现好像是孩子的性格当中有一些问题。为此,她准备了一次家访。

来到小雨的家,班主任老师吃惊地发现,他家经济条件非常好,房子很大,装潢也不一般。按常理来说,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很多都会带着一丝优越感,为什么小雨却这么忧郁呢?不过小雨的老师很快也发现了,小雨家虽然很大,但是非常冷清。本来她都和他的父母约好了家访的,但是等了很久他的父母都没有回来。最终小雨的老师不得不先离开。

第二天小雨的妈妈抽时间去了趟学校,为了前一天爽约的事道歉。在了解了儿子在校的情况之后,他妈妈显得并不是特别关心。这让小雨的老师感到费解。她问小雨妈妈以前小雨的情况怎么样,他妈妈回答说:“以前小雨学习还是挺好的,不知道怎么的渐渐对学习就不上心了,成绩一直不好。”

小雨的老师又问小雨平时的情况怎么样,小雨的妈妈说:“我和他爸平时很忙,不太清楚他什么样子,也不想给他太多压力,顺其自然吧。他要实在不是学习这块料子,反正我们是自家公司,好歹也能给他安排个位置。”

听完小雨妈妈的话之后,班主任老师沉默了。不过她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和小雨妈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她对小雨妈妈说:“其实小雨是一个很有灵性的孩子,接受能力也很快,但是他内心也很敏感,这个年龄的孩子大多都是这样,他们需要的是家长的认可和关心,我希望您能重新考虑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

听完老师的话之后,小雨妈妈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

自卑不是孩子的天性,自信也是如此,但是这两种性格会潜伏在孩子的内心当中,当一种占了上风,另一种就无处落脚了。孩子的自信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家长不去管孩子如何进步,那么自卑有可能会逐渐控制孩子,成为他性格当中的一部分。相信没有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畏畏缩缩。那孩子为什么容易自卑呢?

让孩子自卑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的是不可抗因素,但从父母方面来说,对孩子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心,那么孩子可能会误解家长对他们失望,这样渐渐就会被自卑控制,或者家长总表现出对孩子的不满,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优秀,什么都做不好,当这种想法成为一种惯性思维之后,自卑就算是在孩子的性格当中扎根了。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重拾自信呢?

1.让孩子知道你以他为荣

孩子的情感是很细腻的,有时还会表现出不自信,家长的态度就有可能影响到他。孩子需要家长的认可,需要家长欣赏的目光,这对于家长而言应该并不难。每个父母都以自己的孩子为最大的骄傲,你只要让他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

淘淘和他的名字一样,很淘气,也因为这样,他总是闯祸。他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破坏欲,看到一些器械就想拆。他刚有这个毛病的时候,奶奶说他败家,妈妈也说他。淘淘不得不控制自己,但他还是想要拆开那些器械,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想不到的是,淘淘的爸爸为淘淘买来一些小器械故意让他拆,并且告诉淘淘自己知道他一定是在研究什么。就这样,淘淘有了自信。

其实父母的肯定有时只是一句话。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因此,他们也最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认可。在孩子不自信的时候,家长不妨这样告诉他:“孩子,不管你做什么,爸爸、妈妈都支持你,因为我们一直觉得你很棒,你是我们最大的骄傲。”这样孩子才能抬头挺胸地迎接挑战。

2.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挖掘出他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孩子们也不例外,他们想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希望得到父母的赞美和表扬。不要以大众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个性,也有不同的路,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发展和选择,相信并支持他。

爱因斯坦在小的时候甚至被人认为是一个“低能儿”,因为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但是这并不是他父母放弃他的理由。他的父母坚信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当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爱因斯坦总是望着湖面发呆,他的妈妈没有担心自己的孩子有问题,而是相信他在沉思。在父母的欣赏目光中,他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

孩子的未来潜力无限,没有人能够预知。只有你最了解你的孩子,无须用他人的眼光来打量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理解,你只有懂得欣赏他,才能真正地站在孩子这一边,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他,帮助他、当孩子有一些不同于别人的行为的时候,你不要着急,先观察一下,这是否是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不要担心孩子误入歧途。只要家长欣赏他,他在自信的同时也会相信你,这样你就无须担心,引导他走入正途就可以了。

■引导孩子消除胆怯心理

玲玲是个很害羞的小姑娘,已经上小学了,却依旧怯怯懦懦的,从来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上课时,其他小朋友都是踊跃回答问题,唯有她总是一言不发。老师叫她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也总是慢吞吞地站起来,满脸通红,说话的声音小得像蚊子低嗡。当老师让她再回答一遍的时候,她却哭了。

她在学校里这样,在家里也是如此。这年春节,玲玲的家里来了好多客人,她的小脸涨得红红的,一个劲儿地往妈妈身后躲,要不就是低着头玩手指头不说话;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如果让她唱歌、跳舞和讲故事,她总是低下头,紧张得半天开不了口。

即使在院子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玲玲也是最不起眼的那个,别人安排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玲玲的爸妈工作都很忙,平时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较少,面对她表现出来的种种害羞行为,他们非常着急,却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无数次地说道:“玲玲长大该怎么办啊?这么胆小的孩子,根本什么也做不了!”

玲玲爸爸、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一个毫无勇气的孩子,是无法顺利迎接人生的挑战的。在他们的路上,会有太多恐惧的事情:也许是一次集体活动,也许是需要单独面对的演讲台……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在他们的眼中却成了根本无法翻越的天堑。

可是,父母们干着急又有什么用?想要让孩子鼓起勇气,首先我们就应该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胆怯。其实,有时孩子的胆怯源于害羞。对于孩子而言,害羞是很正常的心理,但是害羞过度就成了胆怯。实际上,胆怯是可以改正的习惯,只要父母采取的方法得当,孩子就能告别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