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能撒谎,撒谎不是好孩子
娜娜是个乖巧的好女孩,很少惹父母生气。爸爸、妈妈也希望她能够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因此格外看重她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爸爸、妈妈就很高兴,会奖励她不少东西;但如果她成绩不好,爸爸、妈妈就会责骂她。
这天,妈妈正在逛街的时候碰上了娜娜的班主任。聊天中,妈妈意外得知,娜娜上次拿给她的考试成绩单是假的,分数是娜娜自己改动的!
这个消息,使得妈妈不禁勃然大怒,回到家里一把抓住娜娜,大声训斥道:“你怎么敢对我撒谎!和你说过多少遍,考多少就是多少,别弄虚作假!”
“哇”,娜娜大声地哭了起来,“考不好我就会挨骂,我不想……”
孩子说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生活中你是否发现,家里某个角落里有损坏的洋娃娃、小汽车、衣服等,这肯定是孩子们藏起来的。他们肯定这样想:先藏起来,也许父母发现不了,那我就可以不用挨骂了。当父母发现之后问及时,有的孩子就会撒谎说“不是我干的”、“我不知道啊,不知道是谁弄坏的”等。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偶尔说个谎话并无大碍,但父母绝不能无视或迁就这一行为,毕竟“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那么,孩子为什么说谎呢?原因有很多。例如,为了让父母关注自己,孩子就会撒谎说自己哪儿不舒服,来吸引父母注意,促成自己的愿望;因为某些愿望无法实现,孩子会说些类似吹牛的大话;当孩子不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会寻找各种托词推脱。另外,孩子也会通过撒谎来逃避惩罚。这种心理很正常,因为保护自己、逃避责罚是人的本能。显然,例子中的娜娜之所以撒谎就是为了逃避惩罚。
对于孩子的谎言,父母千万不可一概而论,关键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多观察、多询问,理解孩子撒谎的动机,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鼓励孩子看问题、做事情时,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那么家长该如何具体有效地帮助孩子呢?不妨看看下面的几点建议。
1.不明就里的惩罚不可取
有些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撒谎后第一反应就是对其严惩,这样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家长应该了解事情的经过,如果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那么就应该鼓励孩子;如果家长不管不顾,只要知道孩子撒了谎就是一顿教训,那么为了避免惩罚,孩子自然会隐瞒错误。
在孩子犯错误隐瞒家长,而家长自己发现之后,要先冷静下来,然后引导孩子主动告诉自己。比如以“发生了什么事,能和爸爸妈妈说说吗?即使是你做错了也没关系,爸爸、妈妈和你一起想办法补救,但是你要隐瞒错误或者说谎,那就比犯错更严重了”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通常情况下,家长帮助孩子分析利弊过后,孩子会主动认错的。
2.让孩子知道撒谎不是解决问题之道
有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对于孩子而言,有的事情可能无法独自承担后果,这时候他们可能因为恐惧而撒谎。此时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带领着孩子解决问题。
晓月和小颖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她们经常在一起玩。有一次,她们约好了到小颖家玩。到了之后,小颖去给晓月拿水果,晓月就准备在朋友回来的时候吓她一跳。她左看右看,发现客厅的博古架是个藏身地。她躲了起来,没想到在她准备吓小颖的时候不小心撞碎了一个花瓶。花瓶碎了就要赔,可是晓月又没有钱。她不敢和妈妈说,每天愁眉苦脸的。最后她的妈妈发现了女儿的异常,问了好几次。晓月每次都是支支吾吾的,一会儿撒谎说是因为学习,一会撒谎说心情不好。“你到底怎么了?能和我说实话吗?如果你真有什么问题,妈妈一定会帮你的!”在妈妈的循循善诱下,晓月终于说了实话。后来,妈妈带着晓月买了新的花瓶去向小颖的父母道歉。回来后晓月的妈妈教育了晓月,晓月知道反省了。
在孩子遇到问题或犯错的时候,恐惧和无助是一定会有的,这时候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批评,要引导孩子说出事实,要先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告诉他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做,要让孩子知道很好地解决问题才是首要的。
当这样的想法形成一种定式,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解决,不会向家长撒谎了。
■对孩子进行“信用教育”
客厅里,妈妈正在训斥7岁的儿子。时钟已经指向了晚上11点,儿子竟然还不睡觉,拿着剪刀和胶水做飞机模型。妈妈劝孩子赶紧睡觉,儿子却说:“不行,我答应冲冲明天带给他!一定要做完!”
“明天再做也一样,快去睡觉!”
“不行!”
母子的争吵惊动了书房里的父亲。他问明原委,原来,孩子答应帮邻居家的冲冲做手工作业,明天一早,就要把这个飞机模型交给老师。
“那你更不应该帮他做,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完成,马上去睡觉。”妈妈说。
“让他做吧。”父亲说,“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过,下一次,你不能再帮别人做作业了,要让他自己完成,知道吗?”
儿子点头答应,又做了1个小时才把模型完成。妈妈心疼睡眼惺忪的儿子,父亲却说:“咱们家孩子这么小就知道守信用,这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无论做什么,都没有人愿意相信,因为不守信用就像是一张口头支票,是一种变相的欺骗。世上没有人愿意和骗子打交道,将心比心。守信不分大事小事,如果在一件小事上失去了信用,那么就失去了坚守的原则。
家长应该要培养孩子守信用,像事例当中的妈妈那样教育孩子的话,那么孩子迟早会变得自私,认知出现偏差,认为信用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认知已经出现偏差,那么一切都已经晚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信用这个词可能不好理解,但是他们明白什么叫作说到做到。有的孩子或许很难遵守自己的诺言,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帮助孩子了,对孩子进行一番“信用教育”。让孩子认识责任和信用是什么,从而让孩子学会守信。
1.父母要先说到做到
对于成长当中的孩子们来说,学以致用是最常见的,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守信,孩子才能学会守信。
茜茜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她上次考得不够理想,茜茜妈为了女儿能够获得好成绩,跟女儿承诺,如果这次考试能够排进前十名,妈妈就带她去一直想去的海洋馆。为了达成目标,茜茜非常努力。然而在考试过后她妈妈一直以工作忙为由,迟迟不履行诺言。到了期末考试之后,茜茜的成绩有所下降,妈妈质问茜茜怎么成绩保持不住,茜茜回答说:“你说话不算话都没什么,我一次没考好怎么了?”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最忌讳的是言而无信。答应孩子周末去公园,但到了时间却又找各种借口推辞;许诺孩子给他买玩具,但到了商场却只字不提……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会作何感想?相信他一定不会再信任父母,一定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父母。所以,言而有信,这是一个成功父母的基本,也是教育孩子讲信用的基本前提。
2.谁的责任谁承担
孩子不守信用其实就是一种撒谎行为,在开始家长如果没有及时制止,那么它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孩子不讲信用是如何发展到习惯的呢?不得不说,有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家长的纵容。
孩子的责任意识还不够,而家长又习惯于给孩子收尾,什么事情做不好家长都来担责任,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自然就会越来越散漫,不将承诺当作一回事了。
举例来说,孩子因为虚荣心向朋友吹牛或是承诺什么又无法实现的时候,家长不要帮孩子圆谎,他自己做的事就应该要自己去承担责任。在孩子受到现实的教训后,家长再适时地点拨,让孩子明白责任和信用的重要性。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孩子不讲信用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相应的规矩,给孩子一个自由的范围,他通常都不会逾越,最起码的就是时间观念的培养。
对于孩子而言,遵守承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在孩子做事之前给孩子设定一个时限,和孩子约定到了时间一定要完成。或者当孩子和朋友约定玩的时间的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遵守时间。家长平时规定孩子起床和睡觉的时间,不要轻易改变,也不要有例外,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有了原则,守信也就不难做到了。
■学会说“不”,坚持有所不为
罗子蒙在断掉母乳之后就跟着外婆生活了。由于是女孩子,所以外公、外婆生怕外孙女吃亏出事,总是向她灌输“不要与人争斗、遇事能忍则忍、吃亏是福”的思想,以致现在的罗子蒙养成了内向柔弱、隐忍老实的性格。
现在读小学三年级的罗子蒙成绩优异,老师还任命她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有一次,老师让她帮助几个成绩差的同学补习功课,罗子蒙很认真地答应下来。可是,那几个孩子很调皮,根本不愿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学习,还用水彩笔往罗子蒙的衣服上乱画,弄乱罗子蒙的辫子,并且警告她不准告诉老师。
面对别人的责难,罗子蒙敢怒不敢言、默默忍受,到后来苦苦哀求,但这些都无济于事。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罗子蒙想出了一个勉为其难的方法:谁能认真听她讲题,她就给谁5元钱。
那几个调皮的孩子听了,立马蜂拥而上,罗子蒙的50元钱很快便被“瓜分”干净了。
这件事被班主任老师知道了,老师教训了那几个调皮的孩子,并让他们把钱如数交还给罗子蒙。同时,老师也教育了罗子蒙:“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拒绝他们?他们提出无理的要求,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罗子蒙小声地说道:“我不想惹事,不想招惹他们生气,怕他们又对我做恶作剧。”
对于有着如此懦弱性格的班干部,老师也深感无奈,不得已将罗子蒙的职务给撤掉了。此后,同学们知道了罗子蒙很懦弱,就经常抓住她的这一弱点来戏弄她。她向同学借铅笔,同学就会故意对她说:“你帮我写篇作业我就借给你。”上厕所常被男生挡在半路,要求她学小猫叫才让她通过。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罗子蒙对这些无理的要求竟然都一一答应了。
受现代教育理念的启发,现在很多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懂得分享、懂得付出的美德。我们都知道,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获得他人友好的对待,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但家长们可曾考虑过,如果孩子的分享和付出把握不好尺度,对于别人提出的要求一概答应,从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以至于全然放弃了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利,那么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利多还是弊大呢?很明显,正如上文例子中的罗子蒙,其结果可能会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虽说拒绝他人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对于小孩子来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为难情绪,但是让我们的孩子做到大胆地拒绝别人,对他们的成长来说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如果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那么他们就会逐渐形成懦弱的性格,以至于长大后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时,不要忘了教会孩子学会拒绝,巧妙说“不”。
1.让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孩子们来说,由于其自身逻辑思维的局限、生活经验的缺乏,从而导致他们对于事情的行为后果缺少预见能力,不懂哪些事情是危险的、哪些事情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所以,孩子会将父母的监护和限制视作管制和牵绊,从而进行反抗,甚至还会采取一些小伎俩来逃脱父母的监护,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本身行为的危险性。
因此,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同意,哪些要拒绝。家长通过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灌输和培养,就可以提高孩子主动防范性侵害的能力,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意义,即使在没有父母的监督下,也可以主动约束自己、保护自己。
2.教孩子学会用正当理由婉言拒绝
说“不”也是一门艺术,说得好了,对方不会介意;说得不好,对方会认为故意跟他过不去。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当遭遇不合理的要求时,只要拒绝得当,一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简单来说,拒绝的时候,要用最委婉、最温和、最坦诚的语气,告诉对方自己不能答应他的要求的理由,切忌摆出一副冷冰冰的神态强硬地拒绝。
要想做到这一点,父母除了言传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相应的“身教”练习。比如,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些他做不到的事情,引导孩子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如果孩子懂得了拒绝这门艺术,那么当他再遭到同学、伙伴们的无理要求时,就知道委婉地说“不”了。
3.让孩子大声说话,大胆表达,不畏陌生
当发现孩子有胆小懦弱、不爱说话、不善表达的现象时,父母要有意识地提醒孩子敢于大声说话,并给他们提供大胆讲话的机会。例如,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多与客人接触交谈。
此外,父母还可以多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机会。比如,当孩子遇到事情需要解决时,父母不要急于替他解答,而应该多问问他:“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如果孩子回答得对,我们就给予称赞和鼓励。如果不对,也不要责怪和否定孩子,而要委婉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口才,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