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带着孩子去购物
平时家长可以多带着孩子去购物,在让孩子认识到理财的同时,也增长了一些生活经验。
小路虽然是个男孩子,但他经常陪着妈妈去购物。小路很喜欢这件事,因为每次去购物之前,妈妈都会带着他列一份清单,要买什么,然后带多少钱比较好。有时妈妈会让小路带着钱,这样在买东西的时候小路就会算计、对比,看看买哪种最合适。每次剩下了钱妈妈都会给小路,所以小路在花钱方面很有计划,手里也存下了不少的零用钱。
孩子不会理智消费,所以经常透支,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应该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像小路妈妈的做法就很好,带着孩子去购物,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学会比较、学会计划。当然,前提是家长要懂得理性消费,如果家长习惯了冲动消费,那么带着孩子去购物就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了。
3.灌输给孩子“要花钱,自己挣”的思想意识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要给他们灌输“要花钱,自己挣”的理念。随着孩子渐渐成长,这种理念就会促使孩子尽快实现经济独立,拥有更多的智慧和胆识。
孩子还小,不容易发现挣钱的机会。所以,父母就有必要帮助孩子寻找挣钱的机会,否则“零花钱,自己赚”就成了一句空话,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森森年龄不大就有了理财意识,不仅如此,他还有环保意识。这主要归功于他的父母。森森的爸妈从来不会无节度地给孩子零用钱,有时他们会给孩子制造一些“赚钱”的机会,比如做一些家务。除此之外,他们还告诉森森饮料瓶可以换钱。森森在外面玩的时候就会捡饮料瓶,然后拿去卖。渐渐地,森森明白了要获得报酬,就要付出劳动,而且对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也倍加珍惜。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父母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懂得要收获就要有付出的道理。当孩子辛苦赚来钱之后,他会明白物质得来不易,自然会有计划地花销。这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财意识才会越来越强。
■孩子有时也需“穷养”
小玲是学校里的“明星”,可她的出名却并非因为学习,而是另一种习惯:每天都要穿不同的衣服,每周都要去逛街买东西,在学校大手大脚……对于此,爸爸劝诫过多次,可小玲却说:“爸爸,这些东西我轻松就得到了,你为何总说要让我珍惜?反正我还要再买,大不了扔了就行了!”
该怎么纠正孩子的这个毛病呢?想了好久,爸爸终于有了主意。一次,二叔要回老家,他让小玲也一起回去,并对她说:“孩子,你还没有回过农村的老家,这回你见见长辈们,同时也看看农村人是怎么生活的吧!”
一个月后,小玲回到了家里。令爸爸欣喜的是,小玲变得沉稳了许多,不再急着去买新衣服,而是将一些从没有穿过的衣服打包装箱。
“小玲,你这是要干什么?”爸爸不解地问。
小玲抬起头,说:“爸爸,这次回老家,我感觉自己过去太不懂事了。我原来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咱们一样,谁知道看到二爷爷的生活,不禁让我大吃一惊。二爷爷不要说喝饮料,现在喝水都还要打井;婶子家的小妹妹衣服已经穿了两年,有地方都打了补丁,可是到现在还舍不得扔。我的生活这么幸福,可我却一点也不懂珍惜……这些衣服我都没有穿过,所以,我想把它们寄给妹妹吧。”
这件事后,小玲大手大脚的习惯逐渐改善。
每个父母都不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小懒汉”,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这样苦口婆心地说:“孩子,你要知道生活有多么不容易,生活有多么艰辛……”
父母的初衷没有错,然而仅凭一两句话,就真的可以起到作用吗?但对于孩子来说,他根本就无法体验到这种艰辛,因为在他的生活体验里,父母会帮他安排好、做好所有的事情。而这,恰恰正是我们目前家庭教育的普遍性弊端。
想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我们就不能将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之上。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将其送至乡下,让他看一看不一样的生活。
小玲爸爸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现在的很多父母,总是对孩子过度娇宠,无形中把孩子变成了一个“宠物”,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人都一定要在体验中成长,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体验也是不能代替的。家长如果对孩子过度溺爱,就会使他丧失这一切,体验不到生活中的艰难辛苦,锻炼不出生活和生存的自立能力,他们将变得“无能”,有翅膀不能飞翔,有脚不能走路,有知识不能利用,碰到麻烦的时候就惊慌失措。
不可否认,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间最无私、最深厚的爱,但父母们要知道,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这才是最宝贵的爱。只有孩子看到了生活艰辛的一面,才会懂得勤俭,才会养成好习惯。所以从这一刻开始,我们要改变教育方针,让孩子真切地体会一下什么才是生活。
1.让孩子去体验真实的生活
很多父母怕孩子承受痛苦,便宠溺孩子,这样做从本质上讲是不尊重孩子的,更不利于孩子养成科学的消费观。父母真正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比如参加一些业余的打工,自力更生赚取零花钱。只有让孩子体验到生活艰辛的一面,他才会真正地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2.与孩子进行“换位体验”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孩子往往不珍惜。要改变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生活的艰难,明白任何东西都是要靠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得到的。
有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女儿以同学有一辆漂亮的脚踏车为由要求妈妈给自己也买一辆脚踏车,这是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妈妈告诉女儿:“孩子,不好意思。妈妈现在没有足够的钱给你买,等妈妈挣够钱的时候才能给你买。”但女儿不依不饶,非要让妈妈满足自己的要求不可。妈妈非常生气地指责了女儿一顿,结果女儿和妈妈闹起了冷战。经过一个阶段的冷静思考,这位聪慧的妈妈认识到:要改变孩子,就要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亲手去做,亲自去体验,亲自去品尝社会和人生。
于是,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这位妈妈宣布将把“家长”的职位让贤于女儿一天,而自己和丈夫则从现在开始都要变成“孩子”,让孩子自己学会安排一天的家务,理好一天的家财,管理好每一个“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等。女儿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使命,并且坚信自己能获得成功!
一天下来的花销明细账是:1.餐费30元;2. 电费10元;3. 水费5元;4.燃气费3元;5. 水果消费15元;6.手机费7元。简简单单的一天生活,却罗列着一串惊人的数字—— 一年要用去2万余元的生活费!女儿通过一天当“家长”的换位体验,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真正感悟到了当家长的苦衷。这时,妈妈拿出一大把10元、20元的零钱,认真地对女儿说:“孩子,你看,这是妈妈起早贪黑用了半年的时间攒的钱,我想应该够买一辆脚踏车了,你拿去吧。”女儿看着妈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妈妈,您挣钱多辛苦呀,我不要买脚踏车了……”
这是一位聪慧的母亲,不是吗?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让孩子当一次“保姆”
颦颦是个12岁的少女了。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她变得越来越爱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换衣服的频率越来越高。由于每次换下来的衣服都要妈妈来洗,这无形中增加了妈妈的负担。
于是,颦颦的妈妈决定和女儿谈谈。妈妈说:“颦颦,妈妈每天要上班,下班后还要做家务,很忙也很辛苦。你现在已经是12岁的大孩子了,可以做一些事情了。妈妈希望以后你的衣服都由你自己来洗。如果你忘记的话,就只好穿脏衣服了。”听妈妈这么说,颦颦一点儿也没有不乐意,而是很痛快地点了点头。
一周过去了,妈妈发现洗衣机里塞满了颦颦的脏衣服。她很生气,于是很严厉地批评了颦颦,颦颦答应妈妈下次不会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