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生气的法门
17184100000004

第4章 生气是幸福的死对头(1)

抗拒,是生气的初始状态

我们对于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及品尝到的一切事物,如果从中产生了“讨厌”的抗拒情感,就会生气。

“我不想吃这个”、“不想跟那个人说话”、“不想去那个地方”,这些念头产生的能量,就是“愤怒”。

当抗拒的能量变强时,就会演变成很严重的状况。

如果只是心想“不想跟那个人说话”、“不想和他相处”,那么,抗拒能量还很轻微。

若是到了“连看都不想看到他”、“不喜欢他在我旁边”的程度,就已经汇集成强烈的能量了。

假设情况变得更加激烈,就会转变成“虽然他现在不在我面前,但只要想到他在这国家的某处活得好好的,就让我难以忍受”。一旦出现这种念头,最糟的状况下生气者甚至可能成为杀人凶手。

人类的愤怒,确实会攀升到如此激进的地步,甚至连大自然和我们的社会,都会被其摧毁殆尽。

但是,愤怒毕竟是人类内心制造出来的情感,所以我能断定:

“只要能够改变自己,就能够逃离愤怒。”

是的,一切结果完全操控于自己手中。

生气是人的本能情感?不!

说了那么多,或许仍有人认为愤怒是自然发生的情感,生气没什么大不了的。看到花朵会觉得好漂亮,看到蟑螂却觉得真讨厌;看到猪肉心想好美味,看到别人宰杀蛇肉,心里想的是恶心死了……想必很多人都觉得这些反应“理所当然”。

日本人虽然也常吃猪肉,不过和同样处于亚洲的中国或韩国相较之下,日本人很少吃猪头或猪脚。要是把整个煮好的猪头摆上桌,或是把整只形状完整的猪脚煮好要日本人吃,恐怕他也说不出明确的理由,但就是觉得不太舒服,一点想吃的欲望都没有。

但是,你因此就说“会这么想是很自然的,因为我是人,势必会产生愤怒或是欢喜”,从而无条件地全面接受自己的情感,会变成什么样呢?

恐怕还是会有很多人认为:“就照这样下去又有什么不好呢?这是人类的本能,生气也是无可奈何的。只要是人,当然都会生气。”一点也不愿做出让步或反思。

的确,这也是一种思考方向。如果真的由衷认为,生气本来就是人类本能的感情,所以自己生气也没什么不好的,那么,也就不需要努力改变现状,可以省掉不少自省修为的麻烦呢!

这么一来,等于是大部分的人放弃了自己,放弃了迈向幸福的道路。

生气的人生没有快乐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来讨论一下生气是否真的无所谓。

要是一个人总是处于动不动就生气的状态,这个人将会面对什么样的人生呢?

一旦“愤怒”蹿升,就会失去“欢喜”。这是我们先前谈过的。

换句话说,那个人此后所感受到的只有不幸。好不容易生而为人,却连小小的喜悦都感受不到,过着整天抱怨连连的人生。

这样不是很悲惨吗?

如果就此置之不理,告诉他:“这是你的性格造成的结果,无可奈何,你就这么悲惨地过一生好了”,其实也无所谓。不过,还是有点值得同情,不是吗?

对人们来说,工作时的充实、养育子女的快乐、精力充沛打拼的快意、和大家和睦相处的欢欣等“生存的愉悦”,充满我们的生活周遭。而且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品尝各种佳肴、到某个地点旅行、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时髦,这样的欢喜也不胜枚举。然而,经常处在愤怒中的人,却与这样的欢喜完全无缘。

再请你试着想象和喜欢抱怨的人一起用餐或旅行。对方沿途抱怨不休,让人有发火骂人的冲动,根本连一点喜悦都体会不到。这是因为他没有打算感受周围的欢喜,所以即使是普通人应该会觉得开心的事,他做起来仍然闷闷不乐。结果,和他在一起的人也变得不快乐了。因此,对周围的人来说,没有比爱生气的人更令人困扰了。

所以,对于“生气是本能”这样的思维,我们还是不能坐视不管。

为了幸福,就要努力不生气

口干舌燥时,连一滴水也倍觉珍贵。

人们所感受到的幸福,就和这种情况相同。

所谓生存,就是支持我们这个躯体存续的一件事。光做好这件事,就很辛苦了。在这么辛苦的人生中,快乐对我们来说,犹如荒漠中的滴水甘泉般珍贵。就算工作再辛苦,也能从工作中感到些微的充实感及幸福感;而当工作顺利时,更能产生成就感。养育子女虽然很辛苦,但是看见孩子的可爱与成长,父母还是会感到欢喜。

正是为了这些活着的快乐,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努力,不是吗?

要是连这样的欢喜都舍弃了,人就活得不像人了。

放纵愤怒,等于危害自己的生命

如果甘于现状,认为生气是人的本能,所以无可奈何、不为所动,将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这就无异于抱着“随它去、算了”的心态,不做任何努力,只是一味地放纵自己,将错就错。这种状态,以佛教用语来说,叫做“放逸”。

假如觉得生气也是一种情感,是人的本能,所以没办法改变,因而放任生气不予理会,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呢?

结果是非常清楚明白的。因为现在的世界,早已呈现出这种状态,不需要特别调查,也能立刻了解。现在的社会,大家都怠惰敷衍,对很多事情置之不理。我们的生命正遭受着威胁。我们能满怀自信地说,自己吃的食物干净无毒吗?呼吸的空气洁净无污染吗?饮用的水安全无虞吗?

其实,谁也不敢打包票吧!现在是个连晒太阳也有健康疑虑的时代。所以仔细想想,未来是否能够好好地生存下去,都是一个令人不安而又不得不担心的问题。

还有许许多多人在从事破坏性活动,也不知道何时何地又会爆发战争。就连此时此刻,都有人不断地研发并制造武器。地球上有将近一半的资产,都被用于开发杀人武器上。真是相当骇人。

这些毁灭性的武器,只要使用一小部分,人类就全灭亡了。即使研发制造者暂时放置不用,毕竟这是人类制造的机器,不可能保证毫无安全隐患。所以,只要这样的东西存在一天,人类就暴露在极大的危机之下。

现在几乎所有的武器都是以遥控方式远距操控的,只要操控者发送电波,不管是炸弹或飞弹,都能自动发射。可是,现在的世界充满了各种电波,万一控制装置接受到干扰电波导致混乱而自动发射出去,又会变成什么状况呢?

日本政府信誓旦旦地宣示:“绝对不可能自动爆炸!”“日本的核能是世界第一,符合最高的安全标准,所以非常安全。”这种说法根本就是漫天大谎。

人类所制造的东西,本来就是充满缺陷的。不愿承认这一点的人,更是危险。假如轻易相信的话,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现在的社会就像这样毫无危机意识,不断制造破坏性工具,抱持破坏性思考。因此,我们更加不能放任“生气只是一种情感表现”的想法,不能将生气正当化。

“正当的生气”不存在

倘若放任愤怒不管,将会危及我们每个人的性命。这不是危言耸听。即便缩小到个人层面,如果不控制愤怒,也不可能幸福。

因此,不要太过娇宠自己,应当调整性格,让自己变得不会生气。

我希望各位不要误解。这里说的调整为不生气的性格,并不是“与愤怒对抗”。与愤怒对抗的情感,仍然是另一种“愤怒”,所以并不好。

我指的是,“尽可能设法努力,培育自己具有不会生气的人格。”

要成为正义使者,就必须打倒坏人。那么,想要打败别人、杀死别人时,需要的是什么?是“愤怒”。

于是,在“正义使者”的面具下,我们把“愤怒”正当化了。由于正义使者为了打击坏人,便刻意到处寻找敌人,结果反而引发许多负面的情绪。

就算不至于到扮演正义使者的程度,只要是具有强烈的“和某种事物对抗”情感的人,就很容易囤积压力,引发各种问题。

学习本应该是件有趣而快乐的事,但如果抱着一定要达成某个目标的心态学习,比如,“想在考试时拿到好分数”、“想通过升学考试”、“想拉开和竞争者的距离”等等,心情中就隐含着愤怒。

我们应该回头深思,究竟是为什么而战呢?其实只是因为心怀对抗意识,所以当过程进展不顺利时,就会导致痛苦的产生。

佛法中并没有“对抗邪恶”和“成为正义使者”的想法。“正当的愤怒”也不存在于佛法之中。

任何愤怒都无法正当化。

我们常说“生气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没有任何愤怒是理所当然的。

“坏人该死”不成立

介绍一个我自己编想的小故事。

大乘佛教里有所谓“发心,就是菩萨心”。菩萨就是追求觉悟,不企求自度(利己),而是积极地求利益众生(利他)。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正义使者。因此,我们来想象一下,菩萨积极认真地实践自己誓愿的情境。

菩萨首先心想:“那么,我来打倒这些坏蛋如何?在世上做尽坏事的这些家伙只会给大家造成麻烦,干脆杀了他们吧!”

不过,菩萨紧接着又想:“我必须杀多少人才行呢?要杀多少个人,这世上的坏蛋才会全部消失呢?会不会我必须杀光所有人才行呢?要是真的如此,或许重新修正我认为的‘想打倒所有坏人、杀光所有坏人’的想法,会不会还实现得比较快呢?”

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几段话。

不论是谁,可能都在心里想过:“那家伙是坏蛋,死掉是应该的。”

但是,如果依循“只要是坏人,死了也是合情合理”的想法,你认为究竟该处死多少人才够呢?

会不会变成必须把人类全都毁灭殆尽才行呢?

到头来,所谓十全十美的大善人,根本就不存在。

因此,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如果是完美的好人,就可以活着;但只要做了坏事,死了也活该”,这种思维根本是毫无道理的谬论。

假设指责行为不正当的政治人物不适合当政治家,把他们逐出政坛,结果必定会变成连一个政治家也不剩。我们的现实社会就是如此。

耶稣说:请饶恕所有的罪

《圣经》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

按照犹太教的教义,对于犯通奸罪的妇女,可由民众丢石头把她砸死。

某一天,众人抓到一个犯了通奸罪的妇女。大家把这个妇女绑在柱子上,手握石头准备执刑。因为犯通奸罪的人应当被处刑,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时,耶稣出现了。他问大家:“你们在做什么呢?”众人争相回答:“这个女人背叛她老公,和别人通奸。所以我们想依照神的教义,拿石头砸死她。”

于是,耶稣对群众说:“我明白了。那么,在你们之间,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砸第一块石头。”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结果,没有人拿起石头丢那位妇女。她得救了。

耶稣的这段话确实是真理。

由于某人做了坏事,所以惩罚他是合理的,这种思维真的很奇怪。

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会有“死不足惜”的价值判断。

耶稣当时所讲的,其实就是请群众“原谅她”。

至于要原谅到什么地步,答案是“完全原谅”。

原谅是没有上限的。耶稣是在告诉众人,只要遵循这个正确的教诲,就能够得到幸福,神的世界也将显现在自己身上。这里所说的“神的世界”,便是“幸福的状态”。

的确,要是对于一切都能抱着原谅宽容的心态,不管别人做了什么、变成什么样,都原谅他、不拒绝他而永远有爱,心中必定是充满了喜乐和幸福。这种境界,基督教称为“神”,在别的宗教则以其他词汇来表现。

词汇本身没有多大的意义,重要的是“原谅”的行为。不把人的感情神格化的佛教,则单纯地使用“慈悲、宽恕”等词汇。

生气后,第一个遭殃的是自己

愤怒给我们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前面说过,生气将会带来不幸,要了解这点十分简单。一旦生气,心情会不好吧?感到无聊时,心情应当很不愉快吧?当心中有了愤怒,人们就会变得不幸。

相反的,当你兴高采烈时,你的心情又是如何?是否感到很开朗、轻盈,心情好得飘飘然?这种时候我们称为“幸福”。

因此,欢喜是创造、生产及培育某种东西的正面能量;而愤怒则是拒绝、舍弃、破坏的负面能量。若要问愤怒是从哪里产生的,答案是自己的内在。所以,出现愤怒的同时,也就是破坏自己的开始。

众所周知,火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印度教对这点了解得最透彻。印度教中的湿婆是掌管破坏的神。当赞颂湿婆神时,会进行点火的宗教仪式与祭仪。我想各位应该曾经在电视上看过,想要供奉湿婆神时,会点燃圣火,并对着火献上供品食物,吟诵着:“神啊!请您享用。”

在佛教中,也把愤怒比喻为火。

如果用火点燃自己的身体,接着被自己所碰触到的一切物体都会被点烧,被破坏殆尽。然而,在一切遭到破坏之前,最先发生的是什么事呢?没错,第一个被燃烧的,就是自己。

从这件事上面,我们可以清楚明白:愤怒虽然拥有破坏他者的力量,但最先遭到破坏的,一定是自身。

就和火柴一样。若想烧掉垃圾,要先点燃火柴,但最先烧光的,一定是这根火柴。如果有人觉得火柴很重要,不想烧掉它,只想烧掉垃圾,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你真的可能被自己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