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非读不可的博弈论
1722100000007

第7章 枪手博弈

)第一节 博弈故事 隔岸观火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大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

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于是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并且故意在桌上留了一封信。蒋干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的,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对蔡、张二人的计划确认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的时候,才知道中了周瑜的计。

这种经典的模式正是博弈论中的一个博弈模型—枪手博弈。

)第二节 博弈解析 强弱对抗的博弈

枪手博弈模型的模型如下:

话说有三个快枪手,他们之间的仇恨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一天,他们三人在街上不期而遇,每个人的手中都握住一把枪,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每个人都知道,一场生死决斗马上就要展开。三个枪手对彼此间的实力都了如指掌:枪手甲枪法精准,十发八中;枪手乙枪法一般,十发六中;枪手丙枪法拙劣,十发四中。

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三人同时拔枪,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呢?

假如你认为是枪手甲,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最可能活下来的是丙—枪法最拙劣的那个家伙。

假如这三个人彼此痛恨,都不可能达成协议,那么作为枪手甲,他一定要对枪手乙拔枪。这是他的最佳策略,因为此人威胁最大。这样他的第一枪不可能瞄准丙。同样,枪手乙也会把甲作为第一目标,很明显,一旦把甲干掉,下一轮(如果还有下一轮的话)和丙对决,他的胜算较大。

相反,如果他先射击丙,即使活到了下一轮,与甲对决也是凶多吉少。而丙呢?他此时便完全具有后发制人的优势。等到双方的枪战结束,结果无外乎两种:两死或一死一伤。如果两死,对于丙来说,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但如果是一死一伤,丙也完全可以利用后动优势置对方于死地。

于是第一阵乱枪过后,经过概率的计算,甲能活下来的机会少得可怜(将近10%),乙是20%,而丙是100%。

枪手博弈告诉我们:在多人博弈中,由于复杂关系的存在,往往会出现出人意料的结局。一位参与者最后能否胜出,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关系以及各方的策略。

枪手博弈

)第三节 博弈活用 因势制宜,准确定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坐山观虎斗、坐享渔翁之利的经典故事,想必大家都早有耳闻。在枪手博弈当中,丙枪手恰恰就是那个得利的渔翁。因为甲和乙的实力较丙都高,所以丙巧妙地在甲与乙的斗争中幸存了下来。置身事外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种高深的智慧。

若是学会了这样的哲学,在现实生活中,你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就不一样了,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置身事外是枪手博弈的一种高级技巧,它的目标就是在混乱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其实,大家应该也有这样的感受:在面临一场较为严重的冲突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打倒对方,而是保护好自己,并且在保护自己的时候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位置。其实,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坐收渔翁之利都是出力最少、收获最大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两国发生了一场战争。韩国派使者到魏国寻求帮助,希望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说:“我与韩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两国的使者都没有说服成功,只好怏怏而归。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后,才知道魏文侯已经分别派使者前来调停,劝说双方平息战火。韩、赵两国国君感激魏文侯化干戈为玉帛的情谊,并向魏文侯致以深深的谢意。魏国于是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其他诸侯国也都不敢和它争雄。

韩、赵两国兵力相若,如果交战,很难分出胜负,因而都想借助第三方魏国的力量。在这种局面下,魏国的行动直接关系到这场战争的胜负。魏文侯没有去介入两国之争,而是以第三者公平的立场加以调停,使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化为和平,从而使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即使是枪手博弈,在战争开始之前甚至是在战争中,也仍然会出现某种回旋的余地。这时候,对于尚未加入战团的一方来说是相当有利且至关重要的,因为当另外两方处于对立状态时,第三方越是保持中立态度,保持一种对另外两方的威胁态势,其地位就越是重要。当他处于这种可能介入的状态时,就更能获得优势地位和理想结果。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很多时候都需要有一种置身事外的艺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古老的寓言故事至少带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一方面,人们应当团结协作,不应勾心斗角,只有相互容让、一致对外,才能保存自己、克敌制胜;另一方面,那些善于利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人,往往可以轻轻松松地坐收渔翁之利。对于博弈中的弱者来说,假如能够制造矛盾,削弱强者的实力,无疑是一种最佳的生存策略。

不要做“最”有能力的那个人

在枪手博弈中,枪法最好的甲最后得到的结局竟然是最坏的,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因为枪法最好,乙和丙只能联合起来先杀了甲,他们才有获胜的可能。

同样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越是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越会招来别人的猜忌,因为人们担心这些人会威胁到自己的位置,自然要先动手将他们除去了。所以这种时候,我们要学会暂时隐忍,不冒尖,不要做“最”有能力的那个人。

“功高震主”是我国的一句俗话,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可能很高,成绩也可能非常辉煌,但这恰恰可能也是这个人走向悲剧的原因,因为这种高能力和高成就威胁到了其上司的地位和安全。上司受到了威胁,自然要对这个人除之而后快。一个人不会对他人的利益构成威胁,自然不会是别人针锋相对的对象,反而能够在风云变幻中幸存下来。而能力最强、本事最大的人,反而是最可能落得悲剧结果的人。它暗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博弈思想: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不仅取决于他能力的大小,还要看他是否威胁到了他人。凡事走入极端、力量用到极点、风头盖过上司,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反而自身的安危也会堪忧。所以,永远都记得不要做“最”有能力的那个人。

小安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金牌销售员,连续两年在该公司中国区销售榜上占据第一位,一个人的销售额就占了中国区总销售额的10%,这让同龄人甚是羡慕。

但是,小安也有不为人知的苦恼。平日里,他的日程表总是被填得满满的,工作日的晚上经常要开销售会议,10点之前根本回不了家。每到周末,他还要与客户洽谈。

至于年终奖的问题,公司也指出,由于当初在合同中已规定了有关的业绩提成,年底的红包并没有规定要给谁多少金额,所以年底红包和销售额是否挂钩,也没有可循的依据。

小安实在想不通,就向身边的好朋友抱怨。好友一边替小安抱不平,一边分析:在公司层面,跨国公司通常比较注重团队合作,不鼓励锋芒毕露,况且公司规模庞大,要依靠好的制度和流程来发展,淡化个人价值,毕竟太过依赖于个人会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而站在同事的角度来说,小安的工作能力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部门会议上,主管往往会以小安的标准来要求其他员工,而有的人却并不愿意像小安那样对工作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更愿意给自己留些时间看球赛或者睡懒觉。

小安的助理也非常郁闷,因为销售额加大使得他的工作量大增—签合同、到货、催货等,往往一个人需要干四五个人的活儿,别提有多累了。

特别是小安的部门主管,需要时刻防范着他,因为公司一旦重用小安,他那把主管的交椅就要坐不稳了。

经过好友的一番分析,小安感到“越出色越不受待见”,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于是,两个月后,他就辞职另谋他就了。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这是很有哲理的生存博弈论。试想,一个原本高度一致的集体,出现了一个“独树一帜”的人,就好比矮子堆中出现了一个巨人,怎能不令人妒忌和猜疑呢?在生存的博弈理论中,有才而不外露,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是生存于世的重要法则。

实际上,有的人之所以做每件事都表现得比别人精明能干,是因为他在生存的博弈中觉得别人都是愚蠢的,只有自己有一颗聪明的脑袋。这样的人因为过于炫耀自己的独特之处,终会成为嫉妒的对象。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做“最”有能力的那个人。

所谓大智若愚,而那些一味表现的人只能在博弈中失败。要记住,不要把别人当傻瓜,否则你会输得很惨。

暂时的敌人可能就是朋友

通过对枪手博弈的了解我们知道,在博弈中能否获胜,不单纯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博弈各方实力对比所形成的关系。

许多时候,对手不只是简单的对手,正如矛盾双方可以转化一样,对手也可以变为助手和盟友。有对手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才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遭遇困境时,还可以选择与竞争对手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以保证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危险。竞争对手永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利益的召唤下随时可以选择联盟,正如人们所说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雷诺公司是美国第二大烟草企业,位居第三的是布朗·威廉姆森公司。2003年10月27日,这两家公司正式对外宣布,两家将合并它们在美国的全部烟草业务,组成一个新的上市公司—雷诺美国公司。在这次合并中,雷诺公司支付26亿美元,掌控新公司58%的股份,而剩下的42%的股份则由布朗·威廉姆森公司所持有。

两家合并之后组成的新的雷诺美国公司,成为美国第二大烟草企业。尽管它的市场占有率仍然比不上烟草界的龙头老大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以下简称菲莫),但在美国人抽的每三支香烟中,将有一支产自雷诺美国公司。正如雷诺公司的总裁安德鲁·辛德勒所说:“与布朗·威廉姆森公司合并,将大大增强我们在美国市场的竞争能力。”从长远的市场效果上看,雷诺公司与布朗·威廉姆森公司的联手对菲莫公司产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对于这两家公司来讲,合并之前他们都要面对菲莫公司,同时还要面对另外一家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公司,所承受的压力自不必说;而合并之后虽然同样要面对菲莫公司,但自身的实力提升了不少。如此说来,合并自然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两家烟草大鳄的合并,是从竞争对手成为合作伙伴的典型案例,其目的是使自己参与博弈的代价尽可能减小,并取得更好的市场成绩。

将敌人转换成伙伴,有的时候也不失为一种妙计。就像之前所说的,竞争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要随时准备同自己曾经的对手进行合作,以对付更为危险的敌人。

当机立断才能获胜

对于枪手博弈,前面我们讨论了在三方同时拔枪的情况下,作为弱势方的枪手丙存活的机会最大。但是我们知道,有时胜负是由规则决定的,现在换一种规则:假如三人轮流拔枪,谁存活的机会更大?我们或许可以从玄武门之变中找到答案。

李渊当了皇帝以后,根据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习惯,便在武德元年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把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封为齐王。而后李渊就开始接二连三地委任李建成以军国大事,目的就是想在大臣和诸子之中让他树立威望,巩固他的太子地位,为将来他继承帝业打下基础。为了让李建成熟悉国事,提高处理政务的本领,李渊每次临朝,都让他坐在自己附近,参加各种问题的讨论,遇到不太重要的问题,唐高祖李渊还让他亲自处理。此外,李渊又命李纲、郑善果为东宫官员,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决断各种机要问题。尽管高祖想方设法提高李建成的威信,但李建成还是辜负了高祖的厚望。他在东宫不留诗文,不理政务,整日无节制地饮酒,还搬弄是非,在兄弟之间制造不和。李纲对此非常不满,多次劝诫又不见成效,便在武德二年十二月,以年老体衰为由,辞职离开了东宫。

此后,李建成的处境日益不妙,而李世民却逐渐受到高祖的重用。武德三年,李世民奉李渊之命平定了刘武周割据势力,收复了汾阳广大地区。武德四年,李世民又奉诏消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支劲旅,极大地巩固了李唐政权。在这一年七月的一天,当李世民胜利地返回长安的时候,他身上穿着黄金甲,而且在后面还紧随着二十五员大将和一万铁骑,鼓乐喧天,人声鼎沸,很是威风,李世民受到了高祖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隆重欢迎。这时候,世民已经滋长了当天子的念头。

而这个时候,李建成见李世民的威望日益提高,感到十分不安,于是,便拉拢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李元吉是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勇猛过人,也立过战功。但他骄淫放纵,名声不好。虽然这样,李元吉心灵深处也在想着皇位的继承权。他不止一次地私下权衡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及影响力,以便决定自己投靠哪一方。经过周密的考虑,李元吉最后选择了李建成。

李建成、李元吉为了能够给高祖一个好印象,他们就采取了争取后宫支持的方法。他们和嫔妃们拉关系,给她们送礼物,在她们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这一办法果然见了效。李建成给了后宫嫔妃们好处以后,后宫的势力便完全倒向了李建成、李元吉一边。此后,嫔妃们经常向高祖吹耳边风,说李世民的坏话。有一次李世民的部下得罪了高祖嫔妃的父亲,高祖很生气,没调查就把李世民召到宫中痛斥说:“你的属下竟敢欺负我嫔妃的父亲,对一般百姓,就更不知有多厉害呢!这还了得!”李世民站在一旁,几次想申述事实,都没被允许。

有一次,太子李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去喝酒,在酒里放了毒药,李世民心痛剧烈,吐了血,幸亏淮安王李神通及时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这次谋害使李世民下了决心除掉对方,并得到了属臣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的支持。

但李建成两人并没有因此罢休,相反更加紧了行动。虽然收买秦王府将领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在李渊的支持下他们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了秦王府,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在激烈争夺继承权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时机到来,便由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李渊同意了,然后,他们就进一步提出,调秦王的部下大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还要求将秦王的精兵划归李元吉统领。这很明显是想孤立李世民,然后再下手除掉。李渊也同意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密谋,想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将李世民刺死。太子李建成的一个属官得知后,马上向李世民报告了这个机密消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李世民向李渊报告了二人的阴谋,还趁机告发他们淫乱后宫之事,李渊答应第二天早朝时对质,处理此事。李世民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父亲的处理上,因为先前父亲总是偏袒他们。于是,他果断部署了行动计划。

第二天,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十员大将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走到临湖殿,发现殿边有马影闪动,心知不妥,拨转马头,回奔东宫。李世民从后面呼叫二人停下,李元吉回头张弓连射三箭,但心慌意乱之下三次都没能将弓拉满,以至三箭均在射到李世民马前时已经力衰而落。

相反,李世民却勒停坐骑,稳稳当当地对准李建成一箭射出,当场将之射杀。那边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伤落马,但并不致命。李世民的坐骑却为流箭所伤,失去控制冲入林中,致使李世民被树枝钩住腰带而坠马。李元吉追过去欲夺他的弓将之绞杀,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把他赶跑,最后也将之射杀。

随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披挂全身,手持长矛直入宫中面见李渊。李渊大惊失色,问:“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尉迟敬德答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护卫。”

李渊眼看到此地步,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便依言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之后,李世民正式在东宫显德殿继位为帝。

很显然,在这种轮流拔枪的枪手博弈中,谁先出手,谁胜出的机会就更大。这种先发制人的策略其实就是博弈理论里的先动策略。在博弈里,我们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的利益,而不需要什么教条的约束。

当我们看清自己的利益后,一定要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只有采取先动策略,抓住时机,才能获胜,如果李世民稍有迟疑,放虎归山,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想不做,面对绝佳的机会,犹豫不决,结果错失良机,后悔不已。不管是在生意上、爱情上,还是职场上,看好之后,就要痛下决心,迅速执行,这样才能夺取胜利。尤其在生意上,太重感情的人做不了生意,因为对事情的判断不够理性,面对市场机会总是犹豫不决。我们该学习李世民,在你不争夺别人就会把你吃掉的情况下,应该当机立断,不能感情用事。如果你不想被对方压倒,那你就得先发制人,反客为主,这样才能占据上风。

夹缝中求生存

在枪手博弈中,作为弱势的一方如果没有协调好两个强势的枪手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导致自己惨败的下场。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种情况,碰到实力比自己更强的人,于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得罪任何一个人,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清稗类钞》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清末的陈树屏口才极好,善解纷争。他在江夏当知县时,张之洞在湖北任督抚,谭继询任抚军,张谭两人素来不和。一天,陈树屏宴请张之洞、谭继询等人。当座中谈到长江江面宽窄时,谭继询说江面宽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说江面宽是七里三分。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本来轻松的宴会一下子变得异常尴尬。

陈树屏知道两位上司是借题发挥,故意争闹。为了不使宴会大煞风景,更为了不得罪两位上司,他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谭抚军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说的都对。”

生活中,人们有时会无端地被卷入对立的两派之间,而两边又都得罪不起,但是你又不能不表明态度和立场。这时候,就得用点枪手博弈的智慧:等距离外交,谁也不得罪。这是夹缝中求生存的高招。

所谓“等距离外交”,也就是指无论在工作上或生活上,你与所有的人都大致保持相同的距离,大家都处于关系均衡的状态。因为你处在夹缝中得罪不起人,不采取这种博弈策略,你就将面临危险。

其实,类似故事中陈、张、谭之间的博弈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比如,你的两个朋友为了小事发生了争执,你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是错的,现在他们就在你的对面,要求你判定谁对谁错,你该怎么办?

此时,如果稍微懂点枪手博弈知识,我们就明白最好的策略是不说任何朋友的不是。因为这种为了小事发生的争执,影响他们作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而不管对错,他们相互之间都是朋友。此时你当面说一个人的不是,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让他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会因此让他失去对你的信任;而得到支持的那个朋友虽然一时会感谢你,但是等明白过来,也会觉得你帮了倒忙,使他失去了与朋友和好的机会。所以在夹缝中求生存是你必须懂得的道理。

更何况,有时你在这种博弈困境中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失去朋友的问题,而是有可能会失去前途、失去生命,此时采取等距离的外交手段无疑是保护自己的最佳策略。

制定方案,将弱势转换成优势

在枪手博弈中,虽然乙和丙在实力上确实不敌甲,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结局就是坏的。在竞争当中,乙和丙对局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制定了对于自己而言是最好的方案,将自己的弱势成功地转换成了优势。

在生活中,人们在任何一场竞争中都不应该贸然行事,一定要对自己的对手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定位自我,制定“出征”的方案。在做到“知彼”的同时,“知己”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弱点,并适时利用自己的弱点。在博弈论中,善用自身的弱点,往往能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

公元前632年4月4日,晋楚两军在城濮展开了一场战车大会战,一时间硝烟弥漫。晋军兵力劣于对手,又渡过黄河在外线作战,地势相对不利。在决战中,晋军针对楚军中军较强、左右两翼薄弱的部署态势,以及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敌、不谙虚实的弱点,采取了先击其侧翼、再攻其中军的作战方针,有针对性地发动了进攻。晋军佐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击楚军中战斗力最差的右军—陈、蔡军。陈、蔡军以为是大群老虎扑来,吓得惊叫逃散。胥臣率领部下迅速出击,楚军右翼很快就被歼灭了。

接下来,晋军又采取了“示形动敌”的策略,诱敌出击,尔后用分割聚歼的战法对付楚军左军。晋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领着军队后撤,佯装退兵。同时,晋军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战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假装撤退,以引诱楚军出击。子玉不知是计,下令左翼军追击。晋中军主将先轸、佐将臻见楚军中了圈套,立即指挥最精锐的中军横击楚左军。晋上军主将狐毛、佐将狐偃也乘机掉转过头来,和中军一起合歼楚军。楚左翼遭此打击,退路被切断,完全被围困,很快就被击溃。子玉见势不妙,不得已下令中军迅速脱离战场,才得以保全中军。楚军战败后,向西南撤退到连谷,子玉后来在退兵途中被迫自杀。城濮之战终以晋军获得胜利而告终。

在这场战役中,总兵力相对占优势的楚国联军并不能保证在某个局部(比如右军)拥有优势,而总兵力相对较弱的晋军,却可以巧妙地集中优势精锐兵力,将弱点转化为优势,在楚军的右军方向取得首场战斗的胜利,然后再击败左军,通过歼灭其两翼,最终使不可一世的楚军大败。

总之,人们若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能够加以利用的话,弱点可变奇谋,不足能出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