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宴会。他在祝酒词中表示了对尼克松的欢迎,并说:“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缓和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1955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在访问接近尾声时,即1971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达成对台湾问题的协议,向新闻界发表“上海公报”。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双方外交关系的双赢。就美国而言,赢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帮助美国及早结束越南战争;第二,美国可以利用中国来抗衡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以便在美苏争霸中取得优势。就中国而言,赢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助于牵制苏联,避免了中苏之间的武力冲突。其次,为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局面,联合公报确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为未来台湾问题的解决定下了基调和前提。最后,中美解决冻使中国在外交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摆脱了被孤立和封锁的处境,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重大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是中美双方取得外交双赢的原因。
2.确立战略伙伴关系——中俄两国的双赢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深刻演变,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国家,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十分引人注目的变化。中俄关系的发展继承了中苏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正常化进程,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很大改善和发展。
80年代末在前苏联解决了对中国威胁的“三大障碍”后,中苏关系终于摆脱了长期的对立,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随后两国签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
199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访苏,双方签署了《中苏联合公报》,重申进一步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而且签订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苏国界东段协定》。这两次互访,两个联合公报,为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天内,双方就在会谈纪要中确定以上述两个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作为中俄关系的指导原则,进一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此后,中俄关系迈过三个台阶,或说三个阶段。
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首次正式访华,中俄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在此之前,中俄关系一开始有过短暂的停顿,俄罗斯实行了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对华关系在俄对外关系中不处最重要的地位;相应地中国方面由于两国关系前景不甚明朗,在政府工作报告外交工作部分中都未着重谈及中俄关系。叶利钦访华取得丰硕成果,标志着两国新型国家关系的确立。双方签署的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中俄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双方还签订了24个协定和文件。李鹏总理称“此次访问把两国关系推向更高的水平”。叶利钦认为“访问使双边关系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并开辟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纪元。”
从1993年上半年开始,根据外交实践的经验教训和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俄罗斯政府不断对亲西方外交进行调整。在新确立的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中,提高中俄关系层次是俄罗斯政府的热切希望和反复申明的问题。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正式访俄,使中俄关系又上了一个台阶,即提高到“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新水平上。钱其琛外长在莫期科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是一种既不对抗,又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关系。双方还签署了《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前者表明中俄真正结束了军事敌对状态,后者是继两国国界东段协定之后的另一个划界的重要文件,标志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几乎完全得到了解决,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了。
从1996年4月24日至26日,叶利钦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将就两国关系和重大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并签署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特别是中俄两国领导人还将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在上海正式签署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协定规定:双方部署在边界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双方不进行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限制军事演习的规模、次数;相互通报边界100公里纵深地区重大军事活动的情况;彼此邀请观看实兵演习;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加强双方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和边防部队之间的友好交往等。在来华途中,叶利钦总统致电中国领导人,表达了把两国关系从“建设性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意愿。中国领导人赞同这一提法。在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中,俄方再次重申支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俄国不会同台湾发生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和明确的。中方则对俄罗斯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立场表示理解和支持。江主席指出,冷战后,军事集团的扩展不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针对西方国家在车臣问题上对俄的指责,中国认为,车臣问题属俄内部事务,外国势力不应干涉,中国还将支持俄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为了把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向前推进,江泽民主席在1997年4月22日至26日对俄罗斯进行5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中俄两国第四次最高级正式会晤,也是两国决定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的首次最高级会晤。江主席这次访问有两个重大成果:一个是江泽民主席和叶利钦总统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强调双方将本着伙伴关系的精神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一个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签署边境裁军协定。
同年11月,在江泽民主席刚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回到北京后,叶利钦总统应邀访华,这是叶利钦对中国的第三次国事访问,也是两国元首的第五次正式会晤。在叶利钦访华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东段国界勘界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两国终于最后解决了几十年未解决的问题,这是中俄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是对两国边境地区的永久和平、安宁、发展与繁荣的有力保障。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强调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问题达成广泛一致,会晤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叶利钦的这次访华,推动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全面发展,两国关系更趋稳定、成熟。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定发展是双方利益一致的需要,是双方外交上的双赢,是合作共处的结晶。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中俄两国所面临的战略任务相同,都将致力于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国内政局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繁重的任务,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俄关系保持长期稳定,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两国各自改善地缘政治环境,确保周边安全的重要环节。俄罗斯作为同中国北部毗邻边界最长、军事力量强大的邻国,是对中国安全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长期困扰两国关系的意识形态分歧、边界纠纷、军事对抗这三大历史难题得以解决,使中国的安全环境有了质的改变。中俄建立平等互利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全方位的对外关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的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部面临着北约东扩的挤压,南部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引起局势动荡不安,这对俄罗斯的安全环境将产生长期重大的影响。为此,俄罗斯已确定把发展同“睦邻地带”的国家的关系摆在优先地位。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领国,发展同中国的长期稳定、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有助于俄罗斯改善地缘政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亚太地区经济繁荣,贸易持续发展,区域合作不断拓展,俄罗斯希望尽快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从而促进远东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为此,俄罗斯认为中国是它进入亚太地区可借助的力量。
另外,从国际格局来看,反对某个超级大国建立单极世界,谋求独家领导世界的企图,是中俄双方共同的需要和共同利益所在。
相互需要,相互借重是中俄双方合作的前提,而合作又是实现双方共同利益的基础,对抗只能“共尝苦果”,协作才能互蒙其利,“双赢”将是未来中俄伙伴关系的最佳指导原则。
3.中美关于中国“入世”协议的签订:中美两国的再次双赢
中国从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复关”,到1994年12月20日未能如愿“复关”,再到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中国谋求加入世贸,谈判代表们费尽了口舌,耗尽了精力。
美国是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国加入世贸双边谈判中最难过的一关。过去13年里,在中国应以何种身份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中美两国相持不下。近年来,中美领导人的每次互访都使人们对达成协议抱有希望,但每每都以失望而告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更是几乎断送了两国领导人奠定的良好局面。
1999年11月9日,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率领美国政府代表团抵达北京,中国加入WTO的谈判重新升温。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代表团在北京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从而为中国加入WTO扫清了最大障碍。
中国外经部部长石广生称,这是一个“双方满意的协议”,协议是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怀和领导下达成的。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认为,协议的签订使中美关系有了一个固定的位置,两国关系从此进入了新时代。
(1)江泽民说:取得结果是中美双赢。
江泽民会见美国政府代表团时,对双方代表团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和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赞赏。他指出,“有志者,事竟成。”中美双方终于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他表示相信,这一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有利于促进中美经贸合作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并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江泽民说,中美双方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协议充分说明我们双方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和展望21世纪的角度来审视和处理事关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正是由于双方从大局着眼,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精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才克服了各种困难,妥善处理和解决了彼此的分歧,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2)克林顿说:对谁都有好处。
当时正在土耳其进行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讲话说,协议是美中关系发展进程中意义深远的一步,签署协议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扫清了道路,是中国进入该组织的重要一步,对美、中以及世界经济均有益。他说,在该协议基础上,他将尽全力推动美国国会批准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3)安南说:有助世界市场。
正在北京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11月16日对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表示衷心祝贺。他说,这一协议的达成表明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长期艰苦的历程中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世界贸易组织来说,这也是使其更具代表性的重要成果。他希望即将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会议将取得圆满成功,并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完全进入世界市场。
(4)美国工商界;多数欢迎,少数反对。
对中美达成WTO协议,美国工商界大多表示欢迎,反对者只是少数。企业界竞相表态,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将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经营环境,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波音公司总裁康迪特在声明中说,“中国表现出打开它的巨大市场之门的空前决心”。他预计20年内,他的公司将向中国销售价值2000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他还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克林顿政府采取措施,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贸易问题。国会应当给予中国加入WTO所需的正常贸易地位。两党应当共同努力,实现美中贸易关系正常化,从而使美国公司、工人和农民从这些市场开放步骤中享受全部的好处。”
通用、福特等美国汽车公司对中国大幅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允许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和提供购车贷款感到高兴。它们预计,美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将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