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学会赞美别人。学会对别人说好话,是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良好方法。每个人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然评价高了则更好。要想结交朋友,学会说好话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人在别人面前,自以为是,表现出一种轻蔑的姿态,即使在求助于别人时,似乎也摆着一副不可一世的面孔,久而久之,别人对你就会产生反感。有的人对评价别人缺乏一种真诚性,认为吹捧、奉承别人就是交往的良药,其实,吹捧、奉承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自然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是弥合年龄断层。交朋友没有年龄的界限。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长处,中老年人有中老年人的优势,交际的目的及效果取决于交际内容而不是年龄层次。社会上不乏“忘年之交”正是这个道理。
交友,在近可求大同的同时,远则存小异。生活中原本有很多东西不必靠得太近,看得太清。最佳位置是保持一定距离。
“雨中看山山色奇”,之所以产生一个“奇”字,是缥缥缈缈的雨雾使山峰忽隐忽现,从远处看变幻莫测。
“小别胜新婚”,距离在这里浓缩了情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距离在这里创造了友情。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距离可以巩固亲近。
“物极必反,勤极生疏”,距离成了维持亲密的最好保证。
距离可以产生美。人是世界上感情最丰富的动物,而感情的表述需要神秘,也需要微妙,而神秘和微妙是靠距离来创造的。人与人交往的最好结果是:心与心的相通,志与志的相合,心理和心理的相容和分寸适度的距离感。
保持空间的距离,让友谊之树常青。我们大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再好的朋友,整日厮守在一起,彼此变得一览无余,双方的那种新鲜感淡漠了、消失了,于是便不再那么认真,那么严谨,但又要顾及面子,不能不做出热情状,虚假的应酬便也悄然产生,亲密状可能被疏远所代替。还有可能因为某件事而产生摩擦,最终成为仇人。相反,身处异地,相隔千里,倒是异常思念,一旦见面,有说不完的新鲜感受。
保持认识的距离,不苛求对方为自己改变什么。生活中,每个人的认识水平因经历、环境、教育、修养、资质等方面的原因,总会有一定的差距。作为朋友,要想维持长久的友谊,就不要以差距为障碍,要正确认识这种差距,不能要求对方为自己而改变什么。对于某一个问题认识的差距,可以通过争论,而互相从中受到启发,即使一时争论不下,可以互相保留;对于信仰方面的差距,更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有时对方在认识方面不如自己,但不要挑破,更不要看不起对方,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对方,帮助对方。保持认识距离,对保持友谊是有利的,反之,如果常常抱怨对方认识水平低下,会失去朋友,甚至变朋友为敌人。
保持爱好的距离,互相取长补短。爱好兴趣无疑是交往的桥梁,爱好相同,志趣相近容易结成朋友。但往往人与人有很大的差异,人各有所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就需要尊重别人的爱好习惯,并尽可能地结交爱好不同的朋友,以互相取长补短。结交爱好不同的朋友,可以使自己见闻更广阔,思想更活跃。
总之,保持距离是产生美的条件,求得亲密无间固然不错,无可厚非,而要达到亲密无间,却要有强烈的距离意识,这是交友的辩证法,只要有宽广胸怀,便可化距离为亲近,变天涯为咫尺,创造完美人生境界。
6.取长补短广交友
广泛的交友,要选择正直、宽容,见多识广的人结交是最明智的,益友就是我们所要选择的朋友。由此,我们可以取长补短,用各自的特长增进朋友的才干。我们也要广交朋友,要以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基础,要把握住大的原则。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的人正直,但可能见识不多,有的人可能见多识广,但少一颗宽容之心等。在结交朋友时,不应过分计较对方身上的缺点,不应计较对方的身份、辈数、阅历是否比自己低和少,而是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和专长,做到取长补短。《宴子春秋·内篇向上》曰:“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吕氏春秋·用众》中曰:“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世界上的许多友情都是建立在各自的特长上的,如两人都擅长写作,可建立“笔友”,都爱好下棋,可称为“棋友”,都爱好“踢球”,可称为“球友”……这样的友情的建立,须是共同参与,对于没有什么特长的人,可能就少了这样的朋友。
询人之长是广交朋友的前提,如果因为对方有一点缺点就否定了这个人,而不与其交为朋友,那肯定你的朋友很少。
巴金说过:“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光彩。”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而无力,则孤陋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这说明互相学习的重要性。人们的许多知识是通过向他人学习而得来的。丙吉是汉宣帝时的丞相,是一位名相,他交友时不计较人有没有过错,以诚交友。他的车夫是一位酒鬼,经常喝酒犯错误,丙吉并没有因为他喝酒并有一点错误而不要他。这个车夫是边疆地区的人,对边防情况很熟悉。有一次,车夫外出,遇见了一位传递紧急公文的驿骑,得到匈奴入侵云中、代郡的情报,车夫想,这个情况很重要。他立即回丞相府,报告丙吉。并向丙吉丞相建议:“边疆上的几个郡,恐怕不久就要打仗了。一旦战争爆发,郡里的高级官员有的老了,有的正在生病,不能指挥作战,你是丞相,应该把情况了解清楚,并且要做适当的调整。”丙吉采纳了车夫的建议,找来有关官员把边疆几个郡的情况及主要官员都一一了解清楚,并相应做了部署计划。果然,有一天,皇帝召集文武大臣上殿议事,问起边境的情况,其他官员因事起仓促,一个个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回答。皇帝很生气,一个个指责一番。当问到丙吉时,丙吉不忙不慌,说得一清二楚,皇帝见他了如指掌,对他称赞了一番。事后,丙吉对人说:“别看我是丞相,如果不把车夫当作朋友看待,哪里能得到皇上的称赞呢?”
这段故事很能说明问题,丙吉得到皇上的称赞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边境的安全。假如丙吉不把车夫当作朋友,车夫肯定不会向丙吉建议,也不会出现后来的局面。车夫有缺点,但也有长处,关键是吸收其长处,还是因有缺点而一棍子打死,两种情况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梁山泊一百单八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可谓三教九流皆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讲求正义,疾恶如仇,侠胆相照,正是这个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而成为生死之交。
美国第25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爱好打猎。一次,他与一个牧场工人出外打猎。罗斯福看见前面有一群野鸭,便要举枪射击。但那个工人却看见树丛中躲着一头狮子,忙举手示意罗斯福不要开枪。但罗斯福也不想放过近在咫尺的野鸭,举枪便射。听到枪声,狮子跳了起来,跑进了树丛。那个工人见此情景,非常生气,大声斥责罗斯福:“傻瓜,我举手示意,就是要你不要动,你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吗?”这时,作为总统的罗斯福并没有因为受到斥责而生气,也没有失去理智而处罚那个工人。他连忙向那个工人检讨,责备自己贻误了猎杀一头大狮子的绝好机会。
罗斯福总统这样做的原因是,他十分清楚牧场工人在打猎上确实比他这个总统高明,牧场工人的指责没有错,自己在打猎上应多向这个工人学习。作为总统,罗斯福完全可以把这个牧场工人训斥一顿,甚至可以处罚他,但这样做,罗斯福总统会失去一个朋友,也失去了自己的声誉。
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完美无暇的人。我们广交朋友,可以从品德高尚的人那里学到品德情操;从知识渊博者那里学到知识;从正直忠厚的人那里学到做人的道理。吸收别人长处的同时,也宽容别人的缺点,是我们赢得彼此的准则。
7.互相尊重,友谊长存
朋友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的问题。尊重别人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是友谊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搞好朋友关系的基础。从本质上讲,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双方的友谊。只有互相尊重。彼此才能赢得对方的友谊。
不尊重他人,就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只有互相尊重,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才能形成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才能推心置腹,真诚相待。如果朋友之间明争暗斗,斤斤计较,惟利是图,那朋友本身就不纯正,友情恐怕很快就会丧失。“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朋友之间的相互尊重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首先,对待所有朋友都应一视同仁。
一个人可能有很多朋友,朋友之间如家庭、经历、工作、容貌、能力等各方面不尽相同。人不同,但友情是一样的。因此,聪明者,对所有的朋友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因某位朋友出身于高干家庭而巴结逢迎,也不因某位朋友的工作不好而产生歧视心理。
梁山一百单八将可谓是三教九流,其中有八十万禁军教头,有渔民、有农民、有商人、有出家者、开店的、庄园主……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平常的故事,他们中能力有大有小,但他们并不互相歧视,而是平等相待,结成兄弟和朋友,因为他们都重视“义”,官逼民反,才有了他们的义举。
对朋友平等对待还表现在不可对有权有势的朋友巴结逢迎,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落井下石。如果这样,就失去了朋友的本意,而是把朋友作为一种工具,有用时,在其鞍前马后,媚态百出,没有用时,一脚踢开。巴结逢迎即谄媚是一种钻营奉承的态度,这种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惜降低自己的人格,卑躬屈膝讨好别人,媚上欺下,没有坚定的立场,像《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制台见洋人》中的制台,《红楼梦》中的贾雨村等都是这种人。奥楚蔑洛夫为了讨好狗的主人(一个将军),对狗的态度变来变去,连对将军的厨师都十分恭顺;贾雨村为讨好新上任的知府,献计献策,不惜出卖别人;制台对下属是“喝了去,骂了来,轻则脚踏,重则马棒”,而一见到洋人就大惊失色,为讨好洋人竟然做出丧权辱国的事。这几种人媚态百出,如果对待朋友也是这样的话,是有意高攀,绝非真正的朋友。
对待朋友不可盛气凌人,权势待人。因为这样,只能说明你是一位品德低劣的人。有权有势,就可以作威作福,为君子所不齿。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朋友,有谁能信服你,与你继续交朋友呢?
对待朋友不能以贫穷而分别对待,厚此薄彼。朋友有富的,也有贫的,但这都是你的朋友,必须平等对待。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以诚心待朋友,而不为富贵所动。古代有很多仁人志士视金钱为粪土,视为身外之物,而保持的是高尚情操。
范仲淹青年时代就以诚实忠厚、勤奋刻苦闻名。为此,好多人愿意和他交往,甚至一些年长的人也和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家乡有一位阴阳术士,是个风趣幽默、知识广博的人。范仲淹在读书之余常向他讨教天文地理、阴阳八卦之类的知识,两人相处很是融洽。可惜这位阴阳术士患有痨病,加上他没日没夜地钻研炼丹术,就更加重了他的病情。在他临终前那天,他让人把范仲淹请来,做了最后一次谈话。那术士对范仲淹说:“我早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青年,将来一定会干一番大事业,可惜我看不到那一天。不过,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范仲淹说:“您讲吧,只要我能办到,我一定尽力去做!”术士严肃地说:“不是尽力去办,而是一定要办到。要你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勤奋地读书,诚实地做人,将来去干一番大事,不要像我,一辈子碌碌无为。”仲淹含泪道:“我一定做到。”术士又叫人拿来一个用火漆封了口,并加盖大印的裹囊交到仲淹手里,说:“这里面有我祖传提炼‘白金’的秘方,还有一斤炼成的‘白金’。我儿子年幼无知,传给他,我不放心。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希望它日后能对你有所帮助。”范仲淹推辞说:“您的好意我感激不尽,可这样的宝物我不能接受。您可让家人收藏,待后再传给小兄弟。”术士见他推辞,急得直瞪眼,又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挣扎着说:“你若不收……我死……也不能瞑目了。”术士死了。仲淹捧着这裹囊,泪如雨下。他知道这术士看他生活艰难,想帮助自己好专心求学,才将这珍贵的遗产传给自己,而术士家里也不富裕。只有发奋读书,才能不负他的这番美意。此后,仲淹更加勤奋读书,并常以那裹囊来激励自己,也从来没想过要用这笔财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一些富家听说他藏有神奇的秘方,都想花大钱买,却被他一口回绝。连当时皇上的宠臣李太监想借那个炼白金的秘方看看都不成。待那术士的儿子长大后,范仲淹才原封不动地交给那青年人。
像范仲淹这样不为金钱所动的人,对朋友必然不以贫富为标准,可见见到富朋友而眉开眼笑的人,必定是势利眼。
其次,对朋友尤其要尊重朋友的尊严和人格。有损于朋友人格、尊严的事不做,有损于朋友人格、尊严的话不讲。但有人偏偏这样做,惟一的结果是损害了朋友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