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台湾抗战的那些事
17443700000013

第13章 台岛枪声

张参将和他的嫡系部队刚撤离不久,林千总就带着几十名士兵,荷枪实弹直奔制造局。前一段时间,制造局按照巡抚衙门的命令加紧赶制枪弹,当时这里一片繁忙景象。如今制造局已骤然停工,偌大的院子冷冷清清,大门紧锁,一片死寂。

门口只有三四名士兵在把守,见林千总来势汹汹,他们不安地问林千总有什么事?林千总冷冷喝令:“现在制造局由我接管,你们可以走了!”把门士兵端着枪戒备地说:“张参将有令,要我们严加把守,不准让任何人进入制造局大门。”林千总眉头一皱:“违反军令,拿下!”几名亲信早已绕到后面,一声令下,便将把门士兵扭起来,从他们身上搜出钥匙,打开制造局大门。

林千总率人冲入院内,环顾一周,发现这里储存着一些枪弹,但并没有预想的多。他问把门士兵,对方解释说:“部队撤离时,带走了一大部分。”林千总又问:“造枪弹的人呢?”把门士兵说:“都撤走了。”林千总令人把所有枪弹运走。把门士兵一看,慌张地说:“林千总,你们把枪械搬走,我怎么向张参将交待?”林千总眼一瞪:“枪弹不用来打倭贼,难道想留给日本人?”把门士兵不敢再吱声。林千总又说:“你们愿意跟我一起打倭贼,就留下来。如果不愿意,趁早走!”把门士兵都是张参将的人,张参将一走,他们也不愿意留在台湾,就说:“张参将本来让我们过几天回福建,既然林千总接管这里,我们就提前走了。”林千总收了他们的枪,放了他们。把门士兵自知势单力薄,一刻也不敢多待,头也不回跑了,也没回营房,直接就奔向码头,寻找船只渡海西去。

林千总令人把枪支弹药全都运回兵营,充实部队。跟随他留守台湾的部队有一百多人,平时一人一支枪,现在一人有了两支枪,还有大量的子弹、手雷、地雷。尽管如此,枪械也还剩余不少。林千总便来到吴氏医馆,对吴大山说:“你找个人去趟客家庄,叫罗复华带人来拿枪。”罗梅一听,当即说“我去我去”,便大步流星往客家庄去。

不多时,罗复华、上杭兵率领几十名客家义军的后生,火速来到县城。吴大山跟他们一起,来到清兵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义军组织纪律性明显加强,走到清兵营门口,上杭兵特意喊了几句口令,指挥义军整齐有序地列队进入兵营,一排排直挺挺地站在林千总面前。林千总打量他们一眼,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他跟罗复华说明几句,便让部下给义军发枪。客家后生见到崭新的枪支,一个个喜笑颜开。

这次运回来的枪多,每人发一支,最后还剩余几十支。吴大山见状,来到林千总跟前问:“这么多枪,有没有给闽南义军一些?”

林千总说:“没有,我首先考虑咱们客家弟兄。”

吴大山说:“前几天我看到闽南义军在操练,他们也十分缺乏枪支,有些人连像样的长矛都没有。我觉得应当支援他们一些。”

几个客家后生听见了,嘟嚷道:“上次林秉宗想给我们三支枪,好些闽南人都反对。我们凭什么支援他们?多余的枪,我们留着备用吧。”

吴大山耐心地说:“抗倭保台,光靠闽南人不行,光靠咱们客家人也不行,只有全台联合才能打赢这一仗。现在好些部队已撤回大陆,抗日武装力量弱了不少,客家义军和闽南义军就更应该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才能多打倭贼。”

罗复华也说:“大山提醒得对,我们应该支援闽南义军。过去的事不要提了!”

林千总也说:“这事听大山的。”

后生们便不说话了。罗复华和林千总装了五十多支枪,又装了几箱子弹,叫上几个士兵和客家后生,给闽南义军送去。林千总想了解一下闽南义军的情况,就跟大家一起去。先去林秉宗家,一问,林秉宗正在操练闽南义军。操练场离得不远,来到那里,只见二百多名闽南义军正在操练。林秉宗也仿照客家义军,请了两名有带兵经验的闽南籍清兵当教官。闽南义军人数虽然不少,但装备确实很差,远远赶不上客家义军。

看到罗复华,林秉宗疑惑地快步跑过来。罗复华诡秘地说:“我给你们送些宝贝来了。”说着掀开箱子盖。林秉宗一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这么多枪?太好了!我们缺的就是枪,这些日子到处买枪,怎么也买不到。复华,林千总,谢谢你们了!多一杆枪,我们就能少一些伤亡,多打几个倭贼!”转身向义军说:“兄弟们,客家兄弟给我们送枪来了!”

闽南义军一拥而上,人们欢欣鼓舞,很多人没想到,客家人竟然会给他们送枪。

林千总仔细询问闽南义军的训练情况,说了几句鼓励的话,要大家奋勇抗敌。随后他和林秉宗、罗复华叫到一边,商议战时林千总的部队、客家义军、闽南义军三支队伍的分工协作办法。

几天后,终于传来日军抵台的消息。

5月28日,20多艘日本军舰、运输船陆续驶抵台北海口,停泊在基隆口外,从基隆到淡水,沿岸凡是能够登陆的地方,都停泊着满载士兵的日本舰船。唐景崧分析日军可能会在基隆、淡水登陆,就在两个地方部署重兵把守。日军来到近海,没有贸然登陆,先派侦察船进行侦察,发现岸上防守严密,登陆困难,第二天一部分军舰就离开淡水、基隆,行驶到东边的三貂角、澳底一带,强行登陆。守军立即阻击。但这一带防守比较薄弱,双方火力差距悬殊,在日军猛烈进攻之下,清军不得不撤离,日军很快上岸,占领海边工事。第三天日军主力在澳底登陆,随即向基隆进发,几天后基隆失陷,溃退的清兵进入台北。一些官兵进入总统府,请求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率队出战,谁知唐景崧看见日军攻势强猛,夜里却从后门溜走,两天后乘德国轮船逃到厦门。守军群龙无首,缺少统一指挥,只能各自为战。6月6日这天,日军开始向台北进攻,几天后便占领台北城区。随后,日本内阁任命的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从淡水抵达台北,举行“始政典礼”,宣布台湾总督府正式成立。

吴大山原本以为,日军会很快向南推进。但日军占领台北后,却迟迟按兵不动。很显然,抗日武装的抵抗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县城地处台湾中部,日军暂时还没到达这里,这为林千总和义军的备战赢得了一些时间。

县城是沟通台湾北部和南部的交通要地。日军从北向南推进,或从南向北推进,这个小县城都是必经之地。县城又临近大海,与澎湖隔海相望,如果日军从海上进攻,这里更是前沿阵地。早在日军在台北登陆之前,林千总猜测日军可能以澎湖为基地,从海上发起进攻,为此他带领部队在海边构筑工事,架设重炮,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日军攻占基隆、台北后,林千总发现日军都集结在台北一带,在南部和西部海岸没有发现敌情。这些迹象表明,日军进攻县城,也一定从北部来袭。林千总赶忙调整兵力,把防御重点改为北线。

在县城以北几十里处有一个峡谷路段,两边都是陡峭的高山,山下的路曲曲弯弯,地势极其险要。这是是日军往南推进的必经之路,把住这个咽喉地段,就等于切断了日军的南进之路。林千总在峡谷紧急构筑工事,还费了很大力气,将两门大炮转移到这里,兵力也从海边抽调过来,对峡谷进行重点防守。林千总的部队人数不多,但终归是正规部队,装备精良,平时训练严格,战斗力最强。他把自己的部队安排在最北侧,构筑成第一道防线。罗复华带领的客家义军和林秉宗带领的闽南义军,则部署在其后,一东一西,对峡谷形成左右夹击之势,构成第二道防线。

吴大山也分外忙碌。这些天他经常去客家庄,与刘医生一起落实医疗救护的具体事项。他们把救护队员召集起来,进行详细分工,还组织了几次演练。趁着战斗还未打响,这一天他和刘医生带着几名救护队员,来到峡谷熟悉地形,以便战时能够快速救护。

吴大山还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峡谷,看到鬼门关一样的大峡谷,他心里感到欣慰。峡谷犹如天险,易守难攻,在这里打伏击,既能阻击敌人,又能减少的伤亡。但在山上走一走,他渐渐又感到不安。峡谷地形狭长,山坡极为陡峭,坡上的羊肠小道仅容一人通过,很多地方甚至根本没有路,即便一个人走也得小心翼翼,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跌下悬崖。一旦有义军受伤,光赶到伤员所在的位置就要很长时间,稍有不慎就会耽误治疗。如果背着伤员行走,也相当危险。

吴大山赶紧同刘医生商量,决定为每名客家义军配备止血药,一般的轻伤先由义军进行自我救护,避免流血过多加重伤势。刘医生称赞吴大山想得周到,同意吴大山的意见。于是救护队紧急行动,将石灰碾成粉末,配上其他止血药,用油布纸包好,制成一个个能够随身携带的小药包,分发给客家义军。趁义军操练的时候,吴大山还特地前来,现场示范药包的使用方法。

吴大山每天仍要去一次清兵营,为连城伤兵换药、清洗伤口。经过吴大山的精心护理,连城伤兵的伤口不再化脓,肌肉生长加快,断骨的愈合也在加速,原本丝毫不能动弹的腿,已经能轻轻抬动。连城伤兵却很心急,总觉得伤口恢复太慢,每次看到吴大山,都要焦躁地问:“我的伤几时能好?在日本人到来之前,伤能不能好?”吴大山只能劝慰他安心静养。

这一天吴大山来到清兵营,一进病房,猛然发现连城士兵趴在地上,试图站起来,却又站不起,急得满身虚汗。吴大山连忙上前用力将他扶起,一边询问究竟。连城士兵说:“我想练习走路,没起到腿吃不住劲,摔倒了。”吴大山赶忙为他检查,发现他原本已经愈合的伤口,因为摔跤竟又开裂出血,断骨也再次错位。吴大山将他抱到床上,重新为他正骨、止血、敷药。这么一折腾,连城伤兵短期内更不可能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