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诸葛亮兵法》学生活
17835800000019

第19章 《将苑》(1)

作为诸葛亮为将之道的集中总结和反映,《将苑》凝结了他的领导艺术和识别、选拔、任用将领的奥秘,全面阐述了将领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质、能力和应该杜绝的恶习,以及领兵打仗的技巧、克敌取胜的关键等等,堪称古代为将之道的蓝本。也正因如此,历代军事家都对该书推崇有加,认为它是古代将领智慧的集大成者。

《将苑》的魅力不局限于军事方面,它的智慧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体现。例如,有人运用书中的处世智慧和别人打交道,有效改善了人际关系;有人活学活用,借助书中的指挥艺术增强了工作能力;有人运用书中的管理智慧,规范了对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更有人施展书中提到的计谋,追到了心仪的女孩……作为一本智慧全书,《将苑》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和认可,并被运用到更多、更广泛的领域。

可是《将苑》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著作,它语言精练、文笔犀利,但对于大多数不谙古文的现代人而言,难免显得有些生涩难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将苑》中蕴含的大智慧,并将其巧妙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本书不仅对《将苑》的所有章节进行了浅显易懂的翻译,还通过具体的名将故事,将书中的精华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大家,从而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诸葛亮智慧的精髓,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

一、兵权

原文

夫兵之权者,是三军之司命①,主将之威势②。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③。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注释

①司命:民间相传为灶神,在此指主裮和灵魂。

②威势:威力和权势。

③随所遇而施之:随所遇之

不同情势来区别择用,意即能随机灵活运用。

译文

兵权是用来对军队发号施令,以及巩固主将威势的。如果将领能掌握兵权,就能自如地指挥全军,他的军队必将如虎添翼,无所拘束,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能灵活应变。若将领丧失了兵权和威势,就如同鱼龙离开了江河湖海,想要求得在海洋中自在悠然的气势,在波涛中纵横奔腾,又怎么能够呢?

译文

诸葛亮在《将苑》开篇之始就指出兵权的重要性。他认为战争的胜利需要靠全军将士的密切配合,而要兵士听从指挥,军队步调一致,将帅就必须掌握兵权,否则将如“鱼龙脱于江湖”,难以施展才能。换言之,勇猛善战、足智多谋的将领,若无统领千军万马的兵权,就无法自如地指挥部队,部下也难以准确地执行命令。如果统帅不能操控军中将士,军队的混乱也就不言而喻。试问一支混乱的军队又如何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这正是诸葛亮置兵权于首要地位的原因。

北宋年间,君王为牵制将帅的权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将帅出征,都必须按照皇帝亲自绘制的阵图布阵。例如宋太祖、宋太宗每每御驾亲征,大抵都会自定阵图,指挥各地的战事。太祖和太宗出身统帅,领兵征战还能勉强应付,可是宋真宗以下的几个皇帝,生长于深宫,对军事一窍不通。皇帝自定阵图,其目的只为限制将帅的权力。当时将帅作战多请示朝廷,而群臣对此常常争论不企。此外,主帅必须与钤辖、都监等聚议,以决定军队的作战策略,可也是“人人各出意见,议论不一”,常常导致坐失良机。不仅如此,西北边的将帅一年还要被轮换三、五任,以限制其权力,而“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结果,导致士兵缺少训练,作战时“上下不相附,指令不如意”,因此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基本上以败战告终。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公元1140年,金朝不遵守的宋朝的协定,挥兵南下侵犯南宋。岳飞奉命北上,所向无敌,大破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正当抗金连胜利之际,宋高宗却因为害怕岳飞收复中原后,迎回徽宗与自己争位,于是不仅利用宰相秦桧处处牵制岳飞,还以一天12道金牌催促岳飞回京,致使10年抗金的成果毁于一旦。

身为三军统帅的岳飞处处受到昏君的牵制,根本不能自如地指挥军队,不管对岳飞还是宋朝江山而言,都是一种悲哀。根本不懂军情的宋高宗,为了一己之私去干预军队的指挥,不但使得一代名将岳飞惨死于风波亭,也将宋朝的大好江山葬送了。

活学活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恰是一个战乱纷争、动荡不安的时期,但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在这个大分裂的五十多年间,谁拥有强大的兵力,谁就能实现统一中国的野心。赵匡胤深谙这一道理,因此,他凭借手中握有的强大兵力,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

赵匡胤出身于军人,长年累月的南征北战让他深知兵权的重要性,他深信:只有拥有强大的兵力,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进而实现野心。于是,为了满足自己当皇帝的野心,他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精心部署。

赵匡胤因骁勇善战,被当时后周的皇帝周世宗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趁这个时机,赵匡胤开始积极拓展自己在军队中的势力。一方面,他任命爱将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等人担任中下级将领,有了这些人的言传身教,士兵自然对赵匡胤敬畏有加;另一方面,身为高级将领的赵匡胤未和其他高级将领争权夺利,而是主动接近他们,并同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等高级将领结拜为兄弟,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范围。此外,他还十分重视文人。赵普、王仁瞻、楚昭辅等有识之士先后被他招至麾下,成了他的心腹幕僚。依靠自己在军事上的优势和聪明的头脑,赵匡胤的威信日渐提高。

经过近半年的部署,赵匡胤认为时机成熟了,便开始了自己的夺位计划。960年正月初一,正当后周群臣在宫中朝贺新年时,忽有人前来报告,称辽和北汉的军队联合南下,侵占了后周大片领土。皇帝一听急忙征求宰相范质、王溥的意见,大家一致决定派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去迎敌。哪知,这一切,其实都是赵匡胤设下的圈套。

正月初三,赵匡胤乱率领大军从京城汴梁(现河南开封)出发,当部队行至京城东北郊的陈桥驿时,赵匡胤忽命令将士驻扎下来。不明真相的士兵们并未多想,早早地休息,但众多中层将领们却在商量一件大事……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军队中便传来阵阵呼喊声,被吵醒的赵匡胤睡眼惺忪地走出帐篷,觉然看见一群将士手拿兵器,齐整整地站在外面,他们齐声高喊:“我们愿拥立主帅为皇上!”赵匡胤还未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已被一群人簇拥到了厅堂,大伙把他架到椅子上,把早已准备好的皇帝专用品——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赵匡胤装作慌乱,不知所措的样子。此时,将士们跪在地上,冲他高呼“万岁”!这么一来,赵匡胤当然要有所表态了,只见他故作十分气愤的样子,质问道:“怎么回事?黄袍加身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种玩笑怎么可以随便开呢?”

赵匡胤的心腹赵普自然明白此话的用意,他上前说:“如今先帝驾崩,小皇帝还年幼,朝廷可以说是一片混乱。而主帅您爱兵如子,在军队中很有威信,全军上下都愿拥立您为皇上。若您不同意,我们这些将士就成了叛逆之臣,定会被以大逆不道之罪处死,因此,您还是同意了吧!”话音刚落,众将士再次跪地高呼“万岁”。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赵匡胤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大家真是太强人所难了,不过为了大家的安危,我就只好同意了。”

当天下午,赵匡胤便率领部队回到了京城,京城中也早已有人接应,文武百官都神情严肃地列于殿前,欢迎新皇帝登基。至此,盛极一时的大宋王朝正式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

不管赵匡胤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但他心里总是惴惴不安,他害怕历史会重演:由于自己手握兵权才能笼络人心,进而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推举自己当皇帝的。假如自己的手下也掌握了兵权,是否会重蹈覆辙呢?于是,上台首件事就是想办法怎样控制目前握有重兵的将帅。他坚信:抓住了兵权,就意味着抓住了一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961年秋天的一天晚上,赵匡胤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宴,邀请石守信、王审琦等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饮酒作乐。席间,赵匡胤和众多曾与他一起出生入死、共同杀敌的将领们谈笑风生,场面很热闹。但酒过三巡之后,赵匡胤忽然严肃起来,露出一副哀怨的衷情。他长叹了口气,说道:“诸位爱卿,我这次能当上皇帝,全都是大家的功劳。不然,我怎么能像今天这么风光呢?但风光只是表面的,我自从当上皇帝之后,日子并不快乐,睡得也没有以前安稳了。”此话一出,石守信等人马上关切地问:“为什么呢?皇上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整个江山都已经是您的啦!”“话虽如此,可大家想想,天下谁不想当皇帝?”众将领听出赵匡胤话中有话,慌忙答道:“如今天命已定,谁敢有异心,定让他死无全尸!”

赵匡胤继续说道:“众位爱卿和我都是患难之交,我自然知道你们对我都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的,可谁能保证你们的部下没有贪图富贵之人呢?如果有朝一日,他们像当初你们对我一样,把黄袍强加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做皇帝都来不及啦!”石守信等人这才明白,原来赵匡胤真正担心的是他们,众将领齐齐跪在地上说:“皇上考虑问题真是周全啊,我们都是粗人,没有想那么多,请皇上给我们指一条明路吧!”

此话正合赵匡胤的心意,他不疾不徐地说:“人生短暂,在这段时间内,真正能大有作为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追求的无非是多购良田美宅,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再为子孙留下一些基业,让他们将来也能过上好日子。既然如此,大家为何不放弃兵权,快快乐乐地过安稳日子呢?这样一来,君臣之间就不必互相猜疑,大家相安无事地过一辈子,岂不乐哉?”

石守信等人自然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这些将领们便以各种理由请求交出兵权。赵匡胤表面上做出一副很惋惜的样子,心里却非常兴奋。他一口答应了将领们的请求,将兵权都收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之后,赵匡胤再也底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强大兵力,逐一消灭了一个个霸主,结束了五代十国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再次统一了中国。

智慧金言

中国有句古话:“打蛇打七寸。”也就是说,处理问题时必须要抓住关键,只有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领兵打仗、治理国家,还是处理平日生活之事,都要牢记这一古训。

领兵打仗需要掌握绝对的兵权,这样你才能在军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将领和士兵才能听从你的命令。推而广之,管理者在对待员工、教师在对待学生、上级在对待下级时,同样需要树立威信,而树立威信的关键就在于:要让他们明白,你在某一领域拥有绝对的权威。身为管理者,如果员工在征求你的意见时,你却每次都要请示更高一级的领导,久而久之,在他们眼中,你管理者的身份只是形同虚设罢了!

二、逐恶

原文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①焉:一曰结党②相连,毁谮③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④;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⑤;四日专察是非,私以动⑥众;五曰伺候⑦得失,阴结⑧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德⑨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注释

①害:祸患、弊端。

②结党:集合小团体。

③谮:诬陷、中伤。

④冠带:帽子和衣带。

⑤虚夸妖术,诡言神道:虚夸,胡乱夸耀。诡言,怪诞的言论。

⑥动:运用言语扰乱、迷惑。

⑦伺候:等待、观察。

⑧阴结:私下勾结。

⑨奸伪悖德:虚伪奸诈、败坏德行者。

译文

军队和国家容易出现的弊端,主要有5种:一是集结成党营私勾结、毁谤诬陷忠孝贤良;二是衣着极尽奢华、奇异,不遵循常理;三是虚夸邪术,四处散布荒诞的方术;四是一心打探是非,暗地里以此来迷惑众人;五是窥伺成败得失,私下勾结敌人。这就是所说的虚伪奸诈、败坏德行的小人,要疏远而不可亲近他们。

活学活用

公元前527年,即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楚平王准备为儿子娶媳妇,他昭告天下,几经筛选之后,终于选中一位貌美如花的秦国姑娘。于是,楚平王便派大夫费无极前往秦国迎娶。尽管费无极贵为大夫,但并不是楚平王身边的宠臣,他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对大王的忠心,如今总算盼到了这么个机会,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临走时,他信誓旦旦地对大王说:“微臣定将太子夫人完好无损地接回来!”

到了秦国,费无极顺利找到了这位秦国姑娘,但当他看见姑娘倾国倾城之美貌时,竟然将之前对楚平王说的话忘到了九霄云外。大家肯定认为费无极是个贪图美色之人,企图将太子夫人据为己有吧!非也,费无极无论怎么傻,也不会傻到和太子抢女人的地步,他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楚平王十分贪恋美色,尽管后宫有众多佳丽,但没有一个可与能和这位秦国姑娘相媲美,若把她献给楚平王,说不定他一高兴,会给我加官晋爵呢!

大家没有猜错,费无极正是决定将这位本应是太子夫人的秦国姑娘,献给太子的父亲——楚平王。拿定主意之后,费无极急忙直奔楚国王宫,把这位秦国姑娘的美貌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番,听得楚平王心里直痒痒。眼看时机成熟,费无极立刻进言:“大王您正当壮年,如此美若天仙的姑娘本应属于大王拥有!”楚平王原本已有点心动,听费无极这么一说,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费无极又趁势说道:“太子尚且年幼,娶亲的事情可以暂缓一些时日,大王不如先娶了这个姑娘,以后再为太子找门好亲事。”就这样,在费无极巧舌如簧的劝说下,楚平王终于动了心,他把此事交给费无极一手操办,并叮嘱费无极此事关系到江山社稷和国家形象,一定要小心行事。

费无极不仅一肚子鬼点子,办事效率也非常高。在他的巧妙周旋下,尽管太子娶亲的事情在楚国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尽管迎娶的车队已经接近楚国都城,尽管楚国王宫里的婚礼仪式已经准备妥当,但费无极硬是将这位原本可以成为太子夫人的秦国姑娘,变成了“公公”楚平王的妃子!

事成之后,楚平王见这位秦国姑娘果然是个倾国倾城的可人儿,自然高兴得心花怒放,对“大功臣”费无极也更加赏识了。一下子成了大王身边的红人,费无极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可每当静下心来时,他总感觉惴惴不安。为什么呢?大家想想:在娶亲这件事上,受伤害最深的就是太子,眼看本应属于自己的美人投进了爹爹的怀抱,太子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能服气吗?而且太子迟早会掌握大权的,到了那一天,费无极岂不是要面临杀身之祸了?

费无极绝非等闲之辈,他开始盘算着如何避过这个劫数。一方面,他瞅准时机对太子说:“娶亲这件事其实是大王的意思,与我无关,我本来也想阻止大王的,可他还把我痛骂了一顿。”之后,他又“好心”安慰太子天下美女何其多,以后找个更好的等等,一副为太子打抱不平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