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逊十二岁那年便跟随舅舅加入了海军,不过,海军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刺激新鲜,而是单调得令人感到乏味,这种生活让纳尔逊都闷不已。十五岁那年,为了摆脱这种枯燥的生活,他自愿参加了一个北极探险队。在这个探险队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一天,探险队在冰原上和一头北极熊狭路相逢。按照探险队的规定,一旦在探险过程中遇到北极熊等凶猛的动物,应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于是,大家慌忙四处躲藏。等他们躲到安全的地方远远观望时,才忽然发现,小纳尔逊居然原地不动。糟糕!他一定是吓呆了,这可怎样是好呢?大家焦急地想着。其实,纳尔逊并非被吓得走不动了,而是在心中窃喜:终于等到让我大展拳脚的机会啦!他无所畏惧地走到北极熊面前,用枪托使劲砸着北极熊的头。北极熊起初还张牙舞爪地反抗,可纳尔逊越战越勇,逼得北极熊节节败退,最后只好灰溜溜地跑掉了。虽然纳尔逊违背了探险队的规定,但他勇敢果断地和北极熊作殊死搏斗的精神却传为了佳话。后来,“见敌必杀”成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个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创始人正是纳尔逊。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纳尔逊在军中的威信越来越高,而他也从一个普通的海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在长达数十年的海军生涯中,纳尔逊每次作战基本上都能大获全胜,对此,他的秘诀是:“也许是我善于在战斗中发挥独创和主动的精神吧,我讨厌被教条所束缚,也不喜欢遵循所谓的战略战术原则,我只相信我看到的、听到的,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或许,这就是“纳尔逊风格”吧。
1801年初,丹麦迫于拿破仑的压力,不得不对英国实行禁运,这样一来,英国海军的战略物资来源就被断绝了。于是,英国决定根据国际法上的紧急避难措施,对丹麦舰队实行武力打击。为了确保战争的绝对胜利,英国司令官海德命令其副手纳尔逊担当重任,攻击停泊在哥本哈根的丹麦舰队。然而,令纳尔逊始料不及的是,丹麦舰队火力十足,英国海军不但没有打败丹麦舰队,反而遭到丹麦设置在哥本哈根的大炮的猛烈轰炸,损失很惨重。
尽管纳尔逊身经百战,可是面对这种情况时,他一下子也不知该怎么办。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努力,他一面积极地想着办法,一面顽强地抵抗着。在这种关键时刻,司令官海德没有鼓励纳尔逊继续战斗,而是单纯地认为:时间拖得越久,英国胜利的可能性就越小。于是,他用信号旗对纳尔逊发出“中止作战,立即撤退”的命令。
纳尔逊不是没有像海德一样的顾虑,但通过观察分析,他觉得这是场持久战,拼的是耐力和顽强的精神,不拼到最后,他是绝对不会放弃的。于是,他不仅对司令官海德发出的信号视而不见,还顽皮地拿起单筒望远镜放在右眼上说:“瞧,我的确看不见什么撤退的信号。”说完,他依然若无其事地继续指挥进攻。
事实证明,纳尔逊的分析是正确的,没过多久,英国海军便在纳尔逊的指挥下击败了丹麦舰队。登上哥本哈根炮台的那一刻,纳尔逊比谁都清楚——由于自己的坚持,他又一次获得了胜利。
智慧金言
身居高位不代表就能面面俱到,因此,当你把某项工作交给自己的手下完成时,不妨给他适当的权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如猴子一般自由跳跃,去摘取胜利的果实。如果你一边把工作交给部下,一边又对他指手画脚,部下又如何踏实地来完成工作呢?作为部下,若你的顶头上司是个通情达理之人,你可以像纳尔逊一样,勇敢地对上司的无理命令视而不见;不过,如果你的上司是个锱铢必较的人,你还是老老实实地服从命令吧,毕竟,保住饭碗才是最重要的!
二十九、哀死
原文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注释
①哀死:为感恩而拼死效忠。
译文
古时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遇到困难危险,必身先士卒;有功劳,则退居一旁;见到伤兵,含着眼泪去安抚他:对阵亡士兵,带着悲痛的心情埋葬他们;对饥饿的士兵,则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当士兵感到寒冷,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们;对有智谋的人,必依礼厚待;对勇敢作战的人,必以重赏勉励。假使将领能够做到这些,必然所向无敌。
活学活用
说到将军与士兵的关系,人们不禁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将军板着面孔,严厉教训属下,而属下则低着头,一事不吭。但回忆古代战争史,那些屡战屡胜的军队,其将领多数都能做到爱兵如子,也就是诸葛亮所说的“养人如养己子”。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便是南宋名将岳飞。
岳飞爱兵如子是众人皆知的事,他若是得知哪位士兵得了重病,便会亲自前去替他熬药、敷药;自己领兵出征后,他的夫人在家也没有闲着,因为抚慰那些担惊受怕的士兵家属的任务,此刻便落在了岳夫人的身上,而岳夫人往往能对他们悉心照料,为士兵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当然,打仗难免会有士兵牺牲,每逢此时,岳飞都会亲自参加葬礼,以祭奠他们为国捐躯的精神。对于那些阵亡将士的父母妻子,岳飞会派人悉心照料,对于其年幼的子女,岳飞也承担了养育之责。
不仅是战时如此,就连平时,岳飞也同样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朝廷若是额外奖励岳飞一些财物,他都会分毫不取全部分发给自己的手下。据说有一次,后方有人带了一坛好酒献给岳飞,岳飞为了能跟自己的部下共享,便将酒掺人了几大缸水中,然后让将士每人舀上一碗。虽然酒味全无,不过他爱将士的心情却可见一斑。
不过,培养士兵并不能完全像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只是一味地关爱。更多时候,为了培养士兵们不怕死的精神,将领们还要对他们严加管教。这其实也正如养子一般,只有关爱而没有教育,孩子很难变得坚强。
岳飞之所以能够训练出令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不仅关爱自己的士兵,而且平时对他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哪怕你将要冻死,也不能占用老百姓的房屋;即便是将要饿死,也不可抢百姓的食物。有一次,一个士兵擅自使用了百姓的一根麻绳,这事被岳飞得知后,立刻军法处置,毫不因为东西的微小而留情。至于平时的练兵更是不在话下,每天的训练项目相当苛刻严格,令人无法想象。
当然,若只是对部下严厉,这肯定无法令人信服。而岳飞不仅对部下严厉,对自己、对自己的家人也是相当严格。这才是让将士们甘愿为他赴汤蹈火的原因所在。
一次,在训练当中,岳飞的儿子岳云在冲锋的时候,不慎跌倒在地。岳飞见状,马上策马赶到。令周围将领吃惊的是,赶到岳云身边的岳飞不但没有上前搀扶自己的儿子,反而举起鞭子责打训斥他,比对普通士兵还要严格许多。见岳飞对自己的儿子尚且如此,其他将士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而且岳飞平时对士兵又是关爱有加,这使得部下们对他既敬畏又爱戴。
正是部下对岳飞的这份感情,使得岳飞能够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他们的作战能力,让他们在战场上可以英勇无比,以一敌十.就连他的对手——金军都不由得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某日,岳飞正在河边练兵,突然河对面出现了大量金兵。当时岳飞所带的士兵不过一百多人,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兵力,他手下的士兵都感到有些害怕,甚至有人转身想要逃跑。这时,岳飞大喝道:“谁都别走!”那些本来打算逃跑的士兵居然纷纷转了回来,等待着将军的命令。
岳飞说:“如今金人并未发现我们,也摸不清我们到底有多少人,只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埋伏在四周,待他们经过时忽然蹿出,杀他个出其不意,我们便能获胜。”
将军之令必须服从,这是岳家军信奉的唯一信条。岳飞的一席话让全体士兵气势高涨,他们在岳飞的指挥下,将数千金兵打得落花流水,冲在最前面的岳飞还斩杀了一名敌将,大家凯旋,无人伤亡。
智慧金言
不难想象,这场敌众我寡的战斗能够获得胜利的原因,全亏了岳飞日常对待属下的方式正确:一方面给他们精神、物质上的关心,做到诸葛亮所说的那些事项;另一方面却又严加管教,以免对其过分“溺爱”。这种做法其实就是现代管理学当中的“萝卜+大棒”理论,既让属下对自己感恩戴德,又让他们因惧怕而服从。如此一来,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撼动岳飞在其属下心目中的地位呢?
三十、三宾
原文
夫三军之行也,必有宾客①群议得失,以资将用。有词若县流②,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上宾;有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③,此一时之雄,可以为中宾;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
注释
①宾客:将领身边协助决策,担任官职的人。
②有词若县流:即口若悬河,比喻人善于辞令。
③龙泉:剑名,古时锋利无比的宝剑。
译文
军队行军打仗,一定要有幕僚共同议论事情的利弊得失,作为将领的参考。有人口若悬河,奇特的谋略深不可测;有人见识渊博,又有多方面的才干和技能,这是大家所崇仰的,可作为上等幕僚。有人勇猛如熊虎,轻捷好似腾跃的猿猴;刚强如铁石一般,锋芒似龙泉宝剑,这是一时的英雄,可以作为中等幕僚。有洋洋万言但其中有可能说对的,而只有微少的技艺与才干,具备普通人的能力,这种人可作为下等幕僚。
活学活用
每个将领的身边都会有很多有用的人才,但并不是每位将领都能够发现并且恰如其分地使用这些人才,这便是名将和庸将之间的差异。
美国著名将领马歇尔便是一位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的出色将领。他在担任宁堡军校副校长时,总是会随身带备一个黑色的小本子,其中记载了那些他认为有前途的军事人才。
当然,要看到一个人出色的一面并非是一日而成的事情,因此,马歇尔常对自己发现的具有潜力的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并且将他们的优点和缺陷统统写在本子上面。依据这些发现,马歇尔总会有针对性地训练和鼓励这些年轻的军官们,而被笔记本所记载的这些名字的主人们,也在马歇尔正确的指引下发展得更加完善。
据说,当日本马歇尔的笔记本上记有一百六十个人的名字,后来他们都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将领,其中最典至的莫过于艾森豪威尔以及乔治·巴顿。
艾森豪威尔毕业于西点军校,二十八岁便成为了少校军官,而且追随潘兴和麦克阿瑟长达六年,十分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由于这一优势,马歇尔便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将艾森豪威尔从菲律宾召回本土。在对日本作战问题的研讨上,马歇尔发现这个年轻的参谋长非常有才华,于是便建议参谋长联席会议将艾森豪威尔提升为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作战厅厅长。几周之后,又将其破格提升为少将。在马歇尔的不断提拔之下,艾森豪威尔成为了美国二战当中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后来更当选为美国总统。
相对于对艾森豪威尔的顺利晋升,乔治·巴顿被马歇尔赏识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圣米耶尔战役中,个性勇猛、生性好战的乔治·巴顿孤身操纵坦克,穿越不知是否埋有地雷的埃塞大桥。虽然众军官都佩服他的勇敢,可巴顿还是由于此事被上司罗肯巴克准将严厉地教训了一顿。此事情很快被当时在潘兴手下担任作战处处长的马歇尔得知。对于巴顿的行为,马歇尔深感赏识。因为马歇尔相信,如果自己身处相同的作战环境,做出的选择会同巴顿的相同。从此,马歇尔的本子上便多了一个叫做乔治·巴顿的名字,同时他开始了对巴顿的长期观察。
通过了解,马歇尔发现巴顿不但与生俱来的对战争有着几乎是狂热的喜爱,更对装甲部队的指挥有着超人的理解。于是,马歇尔便在对巴顿作的评语后写道:“若美国有一支装甲部队,那么最合适的指挥官非乔治·巴顿莫属。”
1939年9月,马歇尔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而此时,美国被卷人二战也是迟早的事情。预测到这一情况的马歇尔竭力说服总统罗斯福以及国会,组建了一支装甲部队。至于指挥官的人选,马歇尔毫不迟疑地推荐了乔治·巴顿。而乔治·巴顿也没让马歇尔失望,虽然这支装甲部队配备的三百辆坦克中大部都只是一堆废铁,可巴顿依靠借自己的能力,终究还是让这支钢铁雄狮活了起来,成为对手的噩梦。
后来,很多人发现了马歇尔小本子的秘密,于是便想方设法地在小本子上露个脸,以便能让自己飞黄腾达。
当然,抱有这种目的的人大部分都没能成功。因为马歇尔选择人才的标准极其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近乎苛刻:首先,这些人必须具有真材实料,而且必须是被自己亲自发现的——凡是主动要求成为名单上一员的人一律免谈。其次,承担责任以及事必躬亲也是重要标准之一。另外,理智和团结性更是不可缺少。正是因为坚守了这样的用人观念,马歇尔才能做到让自己看中的每位军官都成为了不起的将领。而他自己也由于出色的识人、用人能力,被前总统杜鲁门誉为“伟人中的伟人”。
智慧金言
诸葛亮在此处并没有像前面那样不厌其烦地重复人才之于胜利的重要性,而是着重点明将领的识才能力的必要性。对于将领来说,其才能不但表现在领军打仗以及作战指挥上,也同时表现在对人才的选择和使用是否合理上。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使周围的人才有很多把,如果将领偏要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做军师、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做士兵,那这仗是怎样也打不赢的!
三十一、后应
原文
若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①,先动后用,刑于无刑,此用兵之智也。师徒已列,戎马交驰,强弩才临②,短兵又接,乘威布信③,敌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身冲矢石④,争胜一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注释
①为大于细:在细微处发现大问题。
②强弩才临:形容战况紧急。
③乘威布信:乘着我军威信宣布遵守信用。
④矢石:古代用来当作武器的箭和石头。
译文
处理军中事务,应先从容易处着手,之后再去完成较复杂且困难的工作,治理士兵也是这样,必先激励士气再作战,在不用刑罚的情况下使将士自动守法,这是用兵的明智之处。军队列阵已经完毕,而战况紧急时,乘着我军的声威宣布遵守信用,敌人就会紧急求救,这是用兵的才能。冒着危险向前冲,争夺暂时的胜负,还没分出成败,我军已经损失,敌军已经伤亡,这是用兵的下策。
活学活用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土耳其和俄国为了争夺领地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是俄国战胜了土耳其,取得了大片领土。但土耳其面对失败并不甘心,十多年后,为了夺回丧失的大片领土,他们再次向俄国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