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17895700000010

第10章 说话篇(9)

有些家长因为儿子考试成绩不好,就对他产生失望的心理,甚至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对自己也丧失信心。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消极地看待自己,久而久之,还会变得思维僵化,反应迟钝。对男孩的教育,不能直接进行批评和奚落,应该采用期望、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经常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设想,“失败离成功不远了,只要继续努力一定成功”。家长的鼓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逆境挫折都不会担心害怕。

但是,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与生俱来的自尊自强意识。其实,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家长不让孩子做事情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也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孩子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园里玩耍,孩子与人相处时都很容易遇到各种挫折。孩子遭遇挫折时,刚开始有可能手忙脚乱,束手无策,但并不代表孩子甘心失败。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对孩子灰心丧气,不要发牢骚埋怨孩子,而应该引导孩子仔细分析受挫的原因,并鼓励孩子战胜挫折,从挫折中走出来。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当以后面对学校、家庭、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时,他就能从容面对,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迎接生活的挑战。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还经不起挫折,所以一味放纵和满足男孩,从不让他受苦受累,结果孩子因此变得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其实,只有让男孩明白,生活有顺境也有逆境,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才能让孩子逐步形成看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

因此,当孩子因为遭受失败而恐惧、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不能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受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次不行,下次再来,只要坚持,总会取得成功。孩子从小到大,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很多挫折。如果孩子在受挫后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失去自信,变得软弱和退缩。相反,如果得到适当的引导,孩子就会坦然面对挫折,渐渐培养出应对挫折的承受力和意志力。“没关系,再试一次,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也许,孩子仅因为父母这一句话,就能成长为一个伟大天才。

男孩冒险时,要以鼓励代替制止

男孩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总能让他们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感到好奇。青春期男孩更是想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尝试各种体验。在父母看来,那些都是冒险行为。于是,很多父母基于保护孩子的立场,总是喝止孩子的一切冒险活动。其实,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在安全状态下的冒险探索。

温室里培养不出经得起风雨的花朵,冒险是人类可贵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冒险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开拓。然而,对未成年的少年来说,冒险依然存在很大的危险性,这也是父母竭力阻止孩子冒险行为的原因。

面对孩子的冒险行为,父母如果仅仅是禁止、杜绝,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就将缺乏冒险精神;但如果父母一味地放任、迁就孩子的这种行为,又会导致更多的安全隐患,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面对孩子的冒险行为,家长到底该如何是好,就成了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她的儿子去拜访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并问化学家,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儿子像他一样出色。化学家了解到,年轻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是,她认为她的儿子有一定的化学天赋,化学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化学家当时并没有回答她,而是把两个人带进了自己的化学实验室。男孩很快就被五颜六色的化学试剂吸引住了目光,他忍不住伸手去拿一个色彩鲜艳的瓶子。这时,一直在旁边关注着他的妈妈看到了,立刻制止了他。

化学家看着那位年轻妈妈的言行,淡淡地说了一句:“这就是问题的答案。你的呵斥将会挫败孩子的求知欲和冒险精神,所以你的孩子长大了,也将一事无成。”

在男孩的成长路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场景:放着平坦的道路不走,孩子偏偏喜欢走在狭窄、高低不平的路上;趁着父母不备,摸一下电插座、电源开关;父母越是不让做的行为,越是要想方设法去体验一下……最后,这种行为总能让孩子偷着乐半天。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讲到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学习,并主张学习要有兴味。然而,要让孩子做到自由地学习、学习要有兴味,首先要允许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空间,有了足够的空间,孩子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创造潜能才会被挖掘。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自由地玩,创造性地玩,而不要一味抹杀孩子的冒险精神。冒险精神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绝佳条件,不过前提条件是家长要做到眼疾手快,更要安全。

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激发他最大的潜质。即使孩子做的是一些冒险的举动,但是如果永远不去尝试,就永远也无法发掘孩子身体中的宝藏。而且喝止孩子的冒险也不一定能保证孩子下次不会做同样的事,说不定家长的喝止还能起到反效果,反而让孩子有了更加想尝试一下的猎奇心理。

因此,陪在男孩身边的父母,在看到孩子想要做某项冒险行为时,父母不妨先将喝止变为鼓励,放手让他去做。这样,孩子既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获得体验的喜悦,又能防止他在没有人看护的时候,做出危险的举动。

当然,做为父母,不能鼓励孩子随意去冒险,而是鼓励孩子去体验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冒险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孩子克服胆怯的勇气,同时还能增强孩子的信心,这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也是极有益处的。

父母在鼓励孩子的冒险行为时,应该有意让孩子树立一些正确理念,将无法无天的“乱来”与冒险精神区分开来。父母既不可放纵孩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又不可扼杀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冒险精神。对于那些违法犯罪的行为,有悖于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和损人利己的行为,要严厉批评,严加管束。而孩子对他自己的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行为,则应予以鼓励、引导和支持。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些英雄人物的故事或观看电影电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树立高大的形象,让勇敢和冒险精神渗透到他的灵魂深处。做父母的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体魄健壮、思想活跃的人,就必须有一定的胆量。因为担心孩子受伤,就放弃磨炼孩子的意志和进行全身训练的机会以及放弃冒险换来的快乐,这种消极态度是不足取的,这会使孩子丧失许多锻炼的机会。因此,鼓励青春期男孩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信心是没错的,而且是相当必要的。

鼓励男孩独立解决问题

独立自主是一个人具备健全人格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学会了独立自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从小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长大后才能更沉着地应对生活、学习乃至事业上的各种问题。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一屋子的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打转,结果让青春期男孩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其实,孩子已经可以独立地完成某些事情了,而家长的一味包办却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行为。最后,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孩子将要真正面对需要独立处理的问题时,孩子不知所措,一筹莫展。这样,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最终会难以立足。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孩子的人生之路最终还是得他们自己走,父母能帮一时,却无法帮一世,只有让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学会独立,才能自由翱翔,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青春期男孩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了难题,父母不要马上帮他摆平,要鼓励他自己独立解决。学习上,父母不要充当陪学,不要帮男孩检查作业,要让他自己来。生活中,男孩有困难了,父母应当只给予引导,不要亲自动手包办。

男孩遇到了问题,习惯于依赖父母,小到一道数学难题,大到打架伤人。妈妈面对男孩的种种问题,要鼓励他独立解决,妈妈只给建议,不亲自插手。男孩学会依靠自己,就能勇敢面对更多生活、学习上的难题了。

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一般都是在幼年时期萌发并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形成的,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应该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些人之所以成年后还有很强的依赖性,这都是与父母的教育脱不开关系的。很多父母喜欢包办一切,这就是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的根源,孩子因此也会失去独立发展的空间。

小明是个性格内向,缺乏自信而依赖性很强的男孩。然而,有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男孩对自己的看法。

那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野外亲子活动中,小明以及另外两个同学和爸爸被分配去后山捡柴。在一棵大树旁,小明发现了一堆枯干的小树枝,急忙奔过去。跑着跑着,他脚一滑跌进一个深深的坑里。坑太深,三名同学吓得大呼小叫,想尽办法也没能把我拉上来。

同学喊来了小明爸爸。小明爸爸站在坑边上,盯了他许久,才沉着脸坚决地说:“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我们不拉你上来!”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敢吱声。“爸爸,爸爸,我上不去!”小明在坑里急得大叫。“在里面呆着吧,我们走!”爸爸像陌生人一样大声扔给他一句话,带着同学们走了。

小明一屁股瘫坐在坑里,嘴一张,“哇哇”地大哭起来,“爸爸!爸爸!我出不去!”一边哭一边生气地在坑里打滚,滚着滚着无意间他看见了一道亮光。擦干眼泪,他坐起来向亮光处爬去。透出亮光的地方有一个洞,他钻了进去,越钻越亮,不一会儿到了山坡上,一挺身,小明便跳了出来。

小明爸爸和同学们都站在山坡上,随着小明的出现,山坡上响起了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小明爸爸猛地抱住小明的肩膀,顿时,他所有的不快,一扫而光,不解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坑里有洞能出来?”

“叔叔看你没摔坏”,“叔叔在上面就看见光了”,“叔叔想让你自己出来”……没等爸爸开口,阳光下,同学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告诉小明。

这时,小明爸爸慢慢地站起来,环视一下四周,将一只手指竖到嘴边,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他走到高处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们,记住,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

此后,小明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一直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不小心跌进深坑里,小明在爸爸故意不解救的情况下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爬出了深坑。爸爸的话让小明明白,当遇到困难、失败或挫折时,不要急急忙忙地就向别人求助,一味地依赖别人、依靠别人,人们首先应当依靠的是自己。在面对恶劣的环境、困难失败时需要自己不急躁,冷静地思考办法来解决困难、问题,走出困境;需要坚强和勇敢来打败它们。如果一遇到困难就只想着要别人来帮助,就不会看到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力,就不会发现其实很多东西我们自己就可以解决。小明就是这样鼓励自己,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深坑而成长为了一个勇敢、聪明的好孩子。

现实生活中许多男孩都喜欢依赖父母、老师等,遇到什么事都让他们来帮忙,很多父母老师照样帮孩子们做这做那,一味地宠爱着孩子。这样,孩子的独立能力,经受挫折困难等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差,将来是很难经得起更多风雨的考验的。父母、老师不应该盲目地帮助孩子,也不可能帮助孩子一辈子,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困难、去克服困难,得到锻炼,学会独立。

信任男孩,是对他最大的鼓励

信任,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国家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孩子失去了信任,会失去与别人沟通、学习的机会,不利于自身的成长;父母失去了孩子对他的信任,会引起许多家庭冲突,家庭教育也变成纸上谈兵。其实很多时候不只是孩子会犯错,当他们拿父母的话当“耳旁风”的时候,父母是否也反思过自己的行为。

父母应该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并不信任父母。有媒体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学生不愿意将心事告诉父母。他们不愿意把成长中的烦恼向家长倾诉,而宁愿告诉同学,或者自己冥思苦想;一些学生还选择了去上网,他们觉得网络更值得他们信任,因为那里很安全,不会遇到批评,能够得到尊重。

亲子之间的信任度在逐渐减少,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孩子身心不断发育成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试图摆脱家长的约束和管教;另一方面,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传统的家长专制作风很容易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使孩子慢慢失去对家长的信任。

亲子间的互动是以“信任”为基础,父母若是提出对孩子的承诺,就一定要实践,因为孩子是信任父母的,若是认为孩子还小就敷衍了事,而忽视自己的承诺,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每次答应的都没做到,以后再也不相信父母了!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必然会对父母逐渐失去信任。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信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父母的信任是他们建立自信的催化剂,也是他们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课。一方面,父母的信任会让男孩觉得自己是对的,从而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另一方面,心理学家发现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与他人如何沟通也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予以充分信任,孩子就容易形成友善、真诚、合作的品质,社会适应良好,与人往往能建立起互信的人际关系,催促他们尽快成熟。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因智力原因而导致的学习困难或者成绩不理想是很少的。绝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与情绪、兴趣、心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而父母对孩子是否信任,将直接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兴趣上的波动,影响孩子学习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效率。

父母对男孩缺乏信心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即使父母声称对孩子有信心,但实际行动中却充分表现出对孩子没有信心。因此,父母不能只把对男孩的信任停留在嘴上,而要表现在行动上,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做事情缺乏自信的男孩的父母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父母要学会通过给予男孩极大的信任来鼓励男孩,在父母怀着极大信任的鼓励下长大的男孩,才会同样尊重和信任父母。

1.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真正的尊重意味着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他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父母要做的,不是让孩子一味地顺从自己的决定和思想,而是要尊重孩子的见解,并给予他极大的信任。“就这样做吧,爸爸相信你!”这样的一句话,无疑是给青春期男孩最好的礼物。

2.对事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