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理百科全书
18050100000040

第40章 不同时期婴儿的智力开发(1)

(上)

0~1个月婴儿的智力开发

(1)新生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最敏感的是触觉,尤其嘴唇、面颊部位更发达,亲亲他的小脸蛋,他会安详地接受你的爱。小手心碰到东西就握紧,对冷、热都很灵敏。

他小鼻子也会很管事,能辨别不同气味,如嗅到某种刺鼻的怪味,就能做出各种不安的面部表情,不规则的深呼吸,脉搏也会加快跳动,并尽力躲开臭味。

会挑食:出生第一次吃什么奶,就喜欢吃什么奶。比如最初吃母乳,改换牛奶、羊奶,就很难喂,甚至哭着不吃,饿也不肯吃。对甜味表现愉快,而尝到苦味、酸味、咸味就要皱眉头,闭眼或抽搐地紧闭小嘴。

能分辨声音:用仪器记录新生儿的肌肉活动、心跳速度和呼吸变化,发现他对不同声音有不同反应。如对人的语音反应比较强烈。听人说话时有动作反应,可做出符合讲话内容的动作,但这种反应只能通过录音磁带发现,用肉眼还看不见。

能接受训练:有人对出生3周的新生儿做教育训练实验,当他嘬奶时让他看到幻灯片。橡皮奶头有电线联接着幻灯机。嘬奶,则片子形象清楚,不嘬,则形象模糊。或者反过来,新生儿也能很快学会。

还有实验,从出生两周起,已能模仿母亲的面部表情,母亲伸舌头,他也伸出小舌头,母亲张嘴,他也张开小嘴,母亲怎样他都跟着怎样。年轻的母亲可试试,逗引你的小宝宝,看他能否像你这样做。可见,谁的孩子,行为表现就像谁。因此,别让孩子把母亲的不美行为模仿去。

(2)新生儿的生理反射

①觅食反射母亲可用手指或乳头抚弄一下孩儿的面颊,他会转头张嘴,开始吮吸动作,准备吸你那甜蜜的乳汁。这种反射出生半小时即可出现。

②蜷缩反射当他缩起脚背碰到平面边缘时,就会做出与小猫动作相似的蜷缩动作,在第8周左右消失。

③踏步反射托住他的腋下,让脚板接触平面,就会做迈步姿势,好像要向前走。这种反射在8周左右消失。

④惊跳反射这是一种全身动作,在他躺着时看得最清楚。突如其来的刺激,如大声音,他的双臂就要伸直,手指张开,背部伸展或弯曲,头朝后仰,双腿挺直。这种反射到三五个月就要消失,如不消失,说明神经发育不成熟。

⑤强直性颈部反射当新生儿躺着时,他的头会转向一侧,摆出击剑者的姿势,伸出他喜欢的一边手臂和腿,屈曲另一边的手臂和腿。这种反射机能已在胎龄28周时出现。

⑥巴宾斯反射碰他的小脚心,脚趾就张开成扇形,脚会朝里弯曲。6个月以后便要消失。

⑦抓握反射碰他的手掌时,就会握握拳头。到一周岁时消失。可用这种反射来检查孩子神经发育是否成熟。

⑧颈部反射在眼前闪过亮光时,他会扭转颈部,尽力避开亮光。

这些先天性反射机能,可作为新生儿神经发育检查标准,又是以后形成条件反射的重要基础。

(3)新生儿的能力训练

①抓握

?抓握:妈妈轻抚孩子的手,孩子会握住妈妈的手指不放。

?玩手:将孩子平放在床上,他会把左手放在右手里,把右手放在左手里,百玩不厌。

②抬头

?竖抱:妈妈喂奶后将孩子竖抱,使孩子头靠在自己肩上,轻轻拍打孩子的后背,让他打几个嗝。然后妈妈不扶孩子的头颈部,让孩子的头自然立起片刻,每次如此,训练颈部肌肉发育。

?俯卧:孩子未吃奶时,妈妈仰卧床上,将孩子放在妈妈胸腹部,逗孩子抬头。孩子抬头还很困难,只要他努力做就可以了。

③逗笑

越早会笑的孩子越聪明,新生儿一般在第10~20天时学会笑。如果到1~2月时还不会笑,需要请医生检查。

孩子的笑需要学习,从出生第1天起爸爸妈妈要向孩子笑,并逗引孩子笑。妈妈要经常与孩子面对面地说话、逗笑。

孩子初生时的视力较差,距离远的面孔他还看不清楚。

孩子哪一天学会笑,应记入成长记录。

④说话

孩子不会说话只会哭,孩子哭时,爸爸妈妈可以学着孩子的声音发声,孩子对这种反应很敏感,他会停下来听,然后再哭。经常对答孩子的声音,孩子会对爸爸妈妈的声音注意。以后他出“啊”、“噢”的声音时,爸爸妈妈也发出这种声音来对答,这是谈话的开始。

妈妈可以与孩子细声低语说悄悄话,叫他的名字。

妈妈离孩子20~30厘米的地方,嘴做夸张的动作,教孩子嘴唇张合。

(4)让婴儿认妈妈

从孩子出生一两周后,就可以在孩子醒着的时候抱起他,脸对着妈妈的脸,相距20~30厘米。妈妈的眼睛对着孩子的眼睛看着,轻轻地跟他说话。同时轻轻地抚摸孩子的小脸,或把食指让孩子握着,慢慢地摆动。这时,妈妈可以哼着儿歌,或说些亲昵的话,可每日抱他这样玩一会儿。

这个游戏可增进母子间的感情交往,使孩子在母亲的怀中感到安全、温暖、感受到母亲的爱。母亲的爱抚让孩子感到在子宫内包裹时的安详与温暖,这对婴儿在这个新环境中产生的孤独恐惧极有好处,对孩子脑的情绪中心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它可促进孩子感知能力的发育。1~2个月内的婴儿只能看清20~30厘米以内的东西,母婴面对面的相看,使孩子清楚地看到了妈妈微笑的、 亲切的脸,训练了他的视力和眼的活动。

妈妈面对面的呼唤,妈妈唱的儿歌、亲切的话语,给孩子丰富的声音刺激。孩子可渐渐熟悉妈妈的语音,并注意到妈妈嘴的动作和声音的联系,也会学习着嘴的动作。

经常做这个游戏,孩子会感到母亲亲切的音调是对他的爱,亲情给他带来愉快。孩子在妈妈怀中,他的小手握着母亲的手指,或抚摸母亲的脸,可帮助他接受触觉刺激。

成年人可能觉得这个游戏简单枯燥,毫无乐趣,但只要你高高兴兴地跟孩子玩,孩子会跟你玩得有滋有味。孩子就是在这些游戏中,渐渐长大。

(5)亲子游戏

①听妈妈说话

喂奶是母亲与婴儿沟通的最好时机,妈妈要一边喂奶一边与孩子说话,孩子饿了,吃奶时非常高兴,再听妈妈的话音,自然是很喜欢的了。

目的:培养母子感情。

②听音乐

孩子吃饱睡醒后,给他放胎教音乐,音量比妈妈的话音稍大些,孩子会静听,听5~8分钟。

目的:训练孩子的情感。

③追着看

孩子睡醒以后,用一个鲜红色的玩具,如一个红色的绒布娃娃、十几厘米大的球等,逗引他,看他有无视觉反应。孩子看到玩具后,盯住它看。妈妈把玩具慢慢地移动,让孩子的视线追随玩具移动,玩2~5分钟。

目的:发展孩子的视觉。

④看一看

妈妈抱着婴儿,面对面说话,婴儿看着妈妈的脸。妈妈把脸移向一边,让孩子的眼睛随妈妈移动,左右来回移动二三次。

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

⑤听铃声

将铃放在孩子一侧摇,节奏时快时慢,声音时大时小,不让孩子看到铃,注意他对铃声有无反应,是否用眼睛寻找声源。

目的:检查孩子的听力。

⑥看妈妈

妈妈叫着孩子的名字,跟他说着话走向小床,看孩子是否注视自己。也可以在小床边与孩子说话,让孩子注视妈妈,再慢慢离开,看孩子是否用眼睛追逐。

目的:训练孩子的听力。

⑦说悄悄话

孩子睡醒后,妈妈轻柔地与宝宝讲悄悄话。在离孩子10厘米左右的地方与他说,如:“宝宝睡醒了,宝宝真高兴,宝宝真美丽,宝宝是妈妈的宝宝。”等,每日3次,每次2~3分钟。

目的:训练孩子的语言

⑧真舒服

妈妈一边与孩子说话,一边抚摸孩子的小手、小脚、抚摸他的每个小指(趾)头、手掌、手背、手腕。

目的:发展孩子的触觉。

⑨学“行走”

把孩子抱起,妈妈坐在椅子上,让婴儿的脚站到妈妈的膝盖上部,孩子就会跳起。妈妈配合他的动作,让他一上一下地跳跃。

目的:训练孩子的腿部。

⑩笑一笑

刚出生的小婴儿,只要他醒着,妈妈就应该在照顾他时,和他亲切地说话,抚摸他,向他露出微笑,这就是游戏。但睡眠的时候不要将他抱起来玩耍。

目的:发展孩子的感觉。

微笑

洗完澡,婴儿很舒服愉快。将他放在大床上,妈妈轻轻地搔痒逗他,让他笑。

目的:训练孩子的感觉。

在这儿呢

妈妈用手挡住自己的眼睛说:“宝宝哪儿去了?宝宝哪儿去了?”然后把手拿开:“哇,在这儿呢。”要孩子观察妈妈的表情变化,并引他笑。

目的:让孩子发声笑。

(6)智能发展测评

1~2个月婴儿的智力开发

(1)婴儿感觉器官的发育规律2~6个月的孩子最喜欢吃,不管好吃不好吃,能吃不能吃,拿过来就往嘴里塞,先吃吃看,用嘴辨别一下就懂了。原来,他是用嘴的尝试来识别各种事物,嘴成为认识工具。这个阶段发育速度仍很快,一个月一变样。

孩子喜欢看美的东西。不仅能盯住进入眼帘的东西,还会主动追随物体移动的去向,东张西望地寻找周围好看的东西。开始学会用眼睛涉猎周围的信息。

3个月找人,以后寻找成人手里摇动着的玩具,再后便会积极寻求周围各种活动的、发亮的、色彩鲜艳的有趣味的东西。

很会欣赏,看到以后情绪欢快,有时手舞足蹈,表达内心的感受。学会自己哄自己。

乳儿期视觉发育的规律是:最初只能用眼睛追随在他面前按左右方向移动的东西。东西移动的速度不能太快。而后才能追视向各种方向移动的东西。

能注视某个物体的时间很短,距离很近。如把烛光放大距离2~3步远的地方,能够注视,再远些就看不见了。两三个月能够注视在房间里较远的地方走动着的人,注视时间可达2~3分钟。

对不同形状的东西,注视时间也不同。有个实验:让婴儿看3个不同的头像,第一个是人脸的画像,第二个是把人脸的五官胡乱颠倒,第三个只是类似人脸的外部轮廓,顶端涂上黑色。出生4天~6个月的婴儿,注视第一个图形——人脸,看的时间最长,而对乱七八糟的头像注视时间最短,可见,小家伙真会看,还能看出好坏。此项试验说明,乳儿期的视觉能力很强,并且出现明显的选择性。

喜欢听语音:乳儿期的孩子对语音反应更为积极。每当听到说话声或摇铃声,就要积极扭头寻找声源;当他正在哭闹时,只要妈妈大声同他说说话,他很快就会安静下来;成人忙着给他准备尿布、奶瓶时,常常可先同他说话哄他。3~4个月,逐渐能够分辨不同的语音;和蔼可亲的,还是训斥的;妈妈的,还是生人的;都能辨别。高兴时喜欢用自己的声音游戏,不断发出一些喉声,好像在唱歌。

婴儿的视、听能力发展,对认识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上述规律,创造良好条件,精心引导孩子多看,多听,及早进行视、听能力训练,为说话、观察等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2)帮助孩子做婴儿操

准备活动:孩子仰卧在床上,妈妈一边轻轻抚摸孩子,一边轻柔地跟孩子讲话,使孩子很愉快,很放松,就像做游戏一样。

§§§第一节伸展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妈妈双手握住孩子腕部,拇指放在孩子手心里,让孩子握住,孩子两臂放在身体两侧。

方法:

①妈妈拉孩子两臂到胸前平举,拳心相对。

②妈妈轻拉孩子两臂斜上举,手背贴床。

③复原

①的动作。

④复原成预备姿势。

⑤重复以上动作。

提醒:孩子两臂前平举时,两臂距离与两肩同宽。妈妈动作要轻柔,斜上举时要轻轻使孩子两臂逐渐伸直。

§§§第二节扩胸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

方法:

①妈妈轻拉孩子两臂,向身体两侧放平,拳心向上,手背贴床。

②两臂胸前交叉,并轻压胸部。

③同

①的动作。

④还原成预备姿势。

⑤重复以上动作。

§§§第三节上肢屈伸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

方法:

①妈妈将孩子左臂向上弯曲,孩子的手触肩。

②还原成预备姿势。

③妈妈将孩子左臂向上弯曲,孩子的手触肩。

④还原成预备姿势。

⑤重复动作。

提醒:屈肘时妈妈稍用力,孩子的上臂不离床,臂伸直时要轻。

§§§第四节双屈腿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孩子仰卧,两腿伸直,家长两手握住孩子脚腕。

方法:

①妈妈将孩子两腿屈至腹部。

②还原成预备姿势。

③同

①的动作。

④还原成预备姿势。

⑤重复动作。

提醒:孩子屈腿时两膝不分开,屈腿时可稍稍用力,使孩子的腿对腹部有压力,有助于肠蠕动,屈、伸都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损伤孩子的关节和韧带。

§§§第五节翻身运动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孩子仰卧,妈妈将孩子四肢摆正。

方法:

①妈妈一手握住孩子的两脚腕,另一手轻托孩子背部,然后稍用力,帮助孩子从身体右侧翻身,成为俯卧位,同时将孩子的两臂移至前方,使孩子的头和肩抬起片刻。

②再将孩子两臂放回体侧,妈妈一只手握住孩子两脚腕,另一手插到孩子的胸腹下,帮助孩子从俯卧位翻回仰卧位。

③同

①动作,但孩子身体从左侧翻身。

④同

②动作。

⑤重复动作。

提醒:妈妈帮孩子作操时要轻柔、缓慢,翻身或俯卧时逗引孩子练习抬头。

§§§第六节举腿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孩子仰卧,两腿伸直,妈妈握住孩子膝部,拇指在下,其余四指在上。

方法:

①妈妈将孩子两腿向上方举起,与腹部成90°角。

②还原成预备姿势。

③同

①动作。

④还原成预备姿势。

⑤重复动作。

提醒:孩子两腿上举时,膝盖不弯屈,臀部不离床。

§§§第七节身体后屈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孩子俯卧,两臂放前方,两肘支撑身体,妈妈两手分别握住孩子脚腕。

方法:

①妈妈轻轻提起孩子双腿,身体与床成近似45°角。

②还原成预备姿势。

③妈妈轻轻握住孩子肘部,将上体抬起,身体与床面成近45°角。

④还原成预备姿势。

⑤重复动作。

提醒:提腿和抬肘时,孩子身体要直,不能歪斜,以免损伤脊柱。这一节难度较大,须在孩子有一定体能时再做。做这一节时,妈妈也要小心、轻柔,不要勉强。

§§§第八节整理运动

妈妈两手轻轻抖动孩子的两臂和两腿,或让孩子在床上自由活动片刻,使全身肌肉放松,不要做完操立刻抱起。

注意事项:

①做操前,妈妈要洗净手,摘下戒指、手表,以免划伤孩子。

②做操时,妈妈的动作一定要轻柔,态度要亲切,一边做一边与孩子说笑。

③做操时,孩子尽量少穿些。

④做操时如能放些音乐更好。

⑤做操要在孩子进食半小时到1小时以后为好,做完操将孩子放小床休息,然后哄他入睡。

⑥2~4个月的孩子可先学这套操的前4节,随着孩子长大,再逐渐一节一节增加到做8节。

(3)亲子游戏

①一动就响

妈妈用一宽布条,一端系在能发声响的玩具上,一端系在孩子的裤腿上。然后将玩具吊在床上方,孩子腿一动,玩具就发出声响。

目的:激发孩子的自我意识。

②看看是什么

用硬纸片画黑白线条,或几何形状,孩子此时对黑白反差大的图片更有兴趣。将图放在距孩子眼睛20~30厘米处,让孩子注视数秒。

目的:发展知觉与注意力。

③声音在哪里

妈妈拿一个彩色的,较大些的花铃棒,一边摇一边慢慢移动,从孩子左边到孩子右边,再从右边到左边,开始孩子的眼跟着玩具转,而后是头随着玩具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目的:视听定向。

④妈妈在哪里

妈妈经常俯身对孩子微笑,让孩子看妈妈的脸,然后妈妈转在一边,轻轻叫孩子的名字,引导孩子将头转过去看妈妈。

目的:训练追视。

⑤摸一摸

拿一件柔软的玩具放在孩子手里让他摸,然后放在他眼前让他看。

目的:发展视觉和触觉。

⑥听见了吗

用小铁盒或小塑料盒内装绿豆数颗,在孩子睡醒高兴时,在孩子身后30厘米处摇动,发出声响,看孩子有无反应。孩子听力正常,可有相应的面部反应。如无反应,可重复几次,仍无反应,应请医生检查。

目的:检查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