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152

第152章 石犀行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②。自古虽有厌胜法③,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④。今日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⑤。修筑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⑥。先王作法皆正道,诡怪何得参人谋⑦。嗟尔五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⑧。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⑨。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⑩。

①石犀:用石刻成的犀牛。

②秦时蜀太守:指李冰,秦孝公时为蜀郡太守。李冰在蜀中积极兴修水利,都江堰就是在他带领下修筑的,对当时和后世农业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为了使江水不再泛滥,相传他曾刻石犀以镇江水。

③厌(yà压)胜法:古代用诅咒来制服他人,称为厌胜法,这是一种迷信活动。这里指用一物镇服另一物的办法。

④矜夸:骄傲地自夸。一千载:指时间长久。泛溢:洪水泛滥。张仪楼:张仪,战国时魏国人,后入秦,相秦惠王。相传成都府城为他所修建,城西南一高楼称为张仪楼。

⑤今日:有的本子作“今年”,指上元二年(761)。灌口:山名,在今四川省灌县西北。这两句说,灌口一带发生水灾,淹没了不少人家,这件事恐怕镇水之神也感到羞耻吧!

⑥拥:聚集到一起。高拥:用木石泥土等修筑较高的堤防。当清秋:正当秋天。

⑦先王:这里指传说中古治水的大禹。正道:顺水势而疏导河流。参:参与,引申为混杂。这两句说,大禹治水是因水势而疏导,要防止水患,只能依靠人力。不能靠诡涎邪怪来治水。

⑧不经济:无益于国计民生。也有不顶用之意。缺。缺少。讹(é俄):乖错。缺讹:指五个石犀的变动情况。据传说,五头石犀后来失去三个,所以说缺;剩下的两个又挪动了位置,所以说讹。这两句说,五头石犀镇水根本不起作用,那些失踪的石犀也只能象长河的流水一样,永远消逝。

⑨但见:只见。元气:指阴阳二气。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者认为,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所为。调和:阴阳二气配合得很好,自然界就不会出现异常情况。恣:肆意。凋:衰败。瘵(zhà在):病。凋瘵:这里作灾难讲。这两句说,只要自然界阴阳二气调和,就可以免除洪水的祸患。杜甫虽说的是自然界,实际上也希望朝廷有改革政治的人物。

⑩天纲:天地的纲纪。这里指国家的法纪。茫:遽,速。这两句说,假若有一个强有力的壮士掌握天地的纲纪,洪水就不会成灾,石犀也就会急速奔亡。这里杜甫寄托着希望政治清明的愿望。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七八月间,成都、灌口一带发生水灾,统治集团大搞迷信活动,《石犀行》就是对此而进行抨击的。在诗中,诗人以灌口水灾为例,批驳了千百年石犀可以镇水的传说,强调在同水患作斗争中,要依靠“众力”和“人谋”,用正当的方法来治水,自然可以免除洪水的灾害。这种反对迷信,注重人力的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