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外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④。即从巴峡穿巫峡⑤,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收:收复。河南:指黄河以南的洛阳、郑州、开封一带。河北:指黄河以北,今河北省东北部一带。代宗宝应元年(762)十月,唐军收复洛阳、郑、汴等地,十一月进军黄河以北。次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其部下纷纷投降,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②剑外:剑门关以南地区,这里实际指四川。蓟北: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即今河北省东北部,当时是安史叛军的老巢。
③却看(kān刊):回头看。愁何在:表示高兴已极,忧愁都消除了。漫卷:随手将书收卷起来。
④放歌:因兴奋而纵情高歌。纵酒:开怀畅饮。青春:春天万物生发,一片葱翠,欣欣向荣,所以称春天为青春。还乡:回到洛阳。据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
⑤即:即刻。巴峡:指重庆以东一段地方。这一带丛山峻岭,江流湍急。《华阳国志·巴志》载:“郡东枳有明月峡、广德屿,故巴亦有三峡。”因这一带古属巴郡,所以也称巴峡,不是湖北巴东县西的巴峡。又《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说:“阆、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入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当时杜甫来往于梓州、阆州两地,出峡北归,似由嘉陵江南下,转入长江为是。所以诗中的巴峡,应是嘉陵江上游之地。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长江三峡之一。《水经·江水注》:“(巫峡)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军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算是平定了。但这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惊喜若狂,在极度的兴奋之中写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写得很好的抒情诗。诗人直抒胸臆,用直叙的手法,抒写他在听到胜利消息后的激动心情。起首一句写突然传来胜利消息,劈空而来,提起全篇,很有气势。第二联以两个很有特点的行动具体表现诗人听到胜利喜讯的表现,生动地反映了作者极其欢悦的心情。最后两联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举酒痛饮,放声高歌的无限欣慰;同时想象将在鸟语花香、明媚绚丽的春光中穿三峡,下襄阳,返回久别的洛阳故居。全诗一泻而下,层层抒写,轻快开朗,充满激情,一扫沉郁苍凉的诗风,所以前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①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②。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③。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④。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⑤。
①严郑公:即严武。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严武被封为郑国公,所以称为严郑公。
②苦:患,虑。损:坏。从:随。江槛:即草堂水亭木栏。湍(tuān):急流。这两句说,常常焦虑泥沙崩塌损坏药栏,现在一年多没有回去,恐怕药栏也随同水亭一道落进急流中去了。
③“新松”两句是杜甫预想之词,准备回到草堂后重新修整四周林木。
④生理:生计。凭:依靠。黄阁老:指严武。唐代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以阁老相称,严武以黄门侍郎(属门下省)为成都尹,所以杜甫称他为黄阁老。衰颜:意思是衰老。付:托。紫金丹:道家烧炼的一种丹药,传说人服后可以益寿延年。这两句说,自己的生计只有依靠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只有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
⑤三年: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杜甫和严武分别后,避兵乱于梓州、阆州,到这时前后三年。空皮骨:兵祸连年,漂泊无定,身体只剩下皮包骨头,形容极为瘦弱。行路难:古乐府曲名,这里语义双关,也指时局混乱,世路艰险。
代宗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北归。二月听到严武又被任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消息,决定重回成都。在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写了五首诗寄给严武,这是第四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重返草堂的欢欣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遥想自己辛苦经营的草堂和水槛,在离开以后恐怕已被江水冲坏;对亲手栽种的青松,长得如何不得而知,但恨其不高千尺而挺拔参天;对那些杂乱丛生的恶竹则需砍伐净尽,使草堂更为清新宜人。体现了诗人爱好美好事物和嫉恶如仇的思想感情。当然诗中也慨叹自己遭遇坎坷,漂泊无定,但对重返成都,定居草堂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还是充满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