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378

第378章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②。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③。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③。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⑤。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⑥。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⑦。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⑧。

①李凭:中唐时著名的音乐家,供奉官庭,擅长弹箜篌。杨巨源、顾况等诗人,都写过歌咏李凭弹箜篌的诗歌。箜篌: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有卧式和竖式等种类,这里是指竖弹的箜篌。箜篌引:乐府旧题,《相和歌·瑟调曲》。

②吴丝:指浙江一带盛产蚕丝,适于做弦。蜀桐:四川所产桐木在古代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里一方面形容箜篌的精美,一方面也是代指箜篌。张:指弹奏。高秋:指农历九月深秋季节。凝:聚。颓不流:指云停住不飘动。《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个歌唱家秦青,他在“拊节悲歌”时,“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这里用的就是这个典故,形容乐声美妙极富吸引力。

③江娥:一作“湘娥”。指神话传说中溺死湘江成为湘水女神的娥皇、女英。据《述异记》载:舜南巡,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寻到湘水边,相与恸哭,泪水洒在竹上,竹上就出现清晰的斑纹,后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素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善鼓瑟,其音惨切悲伤。《史记·封禅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中国:即国中,这里指京城长安。

④昆山:即昆仑山,出产美玉。这两句说,乐声清脆象美玉裂碎,柔和象凤凰鸣叫;幽咽如含露的荷花在哭泣,欢快如香兰之笑。

⑤十二门:当时的长安城东西南北各有三门,所以说是“十二门”。融冷光:指乐声和美销熔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二十三丝:箜篌的弦数,这里代指乐声。紫皇:天帝。《秘要经》:“太清九宫,岁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太皇、紫皇、玉皇。”这两句说,乐声和美,使长安深秋的冷气都消失了,同时感动了天帝。

⑥女娲(wā娃):古代神话传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事见《淮南子·览冥训》)。逗:引。这两句说,乐声激越昂扬,震动长空,使女娲补天之处破裂,秋雨飘洒。

⑦梦入:指浸沉在迷人的音乐中而产生的幻境。神妪(yù玉):据《搜神记》载:“永嘉中,有神见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老鱼跳波瘦蛟舞:《荀子·劝学》:“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又《列子·汤问》:“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这里是典故活用。这两句用三个典故来形容乐声美妙至极,不仅神妪感动,而且异类都感动起舞。

⑧吴质:疑即吴刚。《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露脚:似从“雨脚”一词化用。《秦王饮酒歌》中有“洞庭雨脚来吹笙”之句。这里指象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是形容乐声感人至深。

这首诗曾被前人评为“摹写声音至文”。的确,李贺这首诗,以巧妙的艺术构思,丰富的艺术想象,众多奇特新颖的比喻,结合神话传说,把有声无形,难以捉摸的乐声具体而形象地刻划出来,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和美感。这首诗写得瑰丽怪异,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