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对联的概念及作用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顾名思义,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对联的别名很多,雅一点叫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它因贴在不同的实体上而有不同的称谓。例如,贴在门上的叫门联,春节贴在门上的叫春联,新婚贴在门上的叫婚联,祭奠贴在门上的叫挽联,祝寿贴在门上的叫寿联。贴在帐子上的叫帐联,贴在车门上的叫车联,诸如此类的还有堂联、会联、庙联、廊联、厢联、亭联、船联、床联,等等。众多的对联,其作用都是一样的。或歌功颂德,或写景抒情,或评论人事,或阐述哲理。
对联,以对仗为基础,但与对仗仍有区别。对仗,是写作中的一种修辞格,而对联是一种实体,是把对偶的句子书写在其他物体上的一种实用物。唐时日本僧人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把对仗归纳为29种。《笠翁对韵》中云: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
这29种仅仅是对仗修辞格的29个方面。如果按着这些方面写成诗句贴在门上,那就成了对联。例如,通海县秀山公园“秀山古柏阁”前挂的一副对联:“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这就是利用对仗修辞格中的“雨对风”组成的一副回文对。顺念倒念字音完全相同。上联写山中雨,雨中山;下联写风中柏,柏生香。好一番雨后青山的秀丽景象。
二、对联的作用
对联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对联的社会功能
“诗言志”,对联即诗,同样可以言志,表达心声,抒发感情。
例1:
有财兼有势;
无法更无天。
例2: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有屁无捐。这两副对联深刻揭露了旧社会暗无天日,劳动大众生活艰辛。
例3:
明月有情常想我;
清风无事乱翻书。“明”、“清”点明了两个朝代,而“有”、“无”又表明了群众的喜怒,当时虽然清朝统一了天下,但反清复明的政治斗争仍以各种形式进行,这副对联就强烈地表达了这种心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斗争非常激烈。学生们借用挽联向军阀开展了猛烈的斗争。
例4: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悼余孽死有头。这里的“曹”、“章”,指的就是卖国求荣的曹汝霖、章宗祥。
人民群众、青年学生巧妙地运用尽人皆知的典故来抨击卖国贼曹、章二人,热情讴歌革命志士,表达了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
例5:
庆父不去,鲁难未已;
陈东仍在,宋事可为。人民用对联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例6:
斧头劈开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这是当年苏区人民创造的一副春联,后来曾在渣滓洞中出现,烈士们以这副“反对”,突出表达了对新世界的追求、对旧社会的深恶痛绝。
人们常以对联来表达对英烈的赞颂,对反动势力的憎恨,表达自己深深的哀思。请看刘澜涛挽邓拓的对联:四十年出生入死,挥笔扫千军传播马列,鞠躬尽瘁昭日月;
两百天血雨腥风,横眉对群丑壮志愈坚,忠魂永在仰高风。用“四十年”概括了邓拓一生的战斗史,歌颂了他的高风亮节;用“血雨腥风”鞭笞了万人痛恨的“四人帮”。
◆对联的教育作用
人们常常利用对联巧妙地进行宣传教育,这比那些刻板的说教效果更好。
据《风采报》消息:1991年山西翼城县决定招收11名税务干部。广告一出,有人开始走后门、拉关系、托人情,招干办一时热闹非常。主办干事想了一个绝招。这个绝招就是对联。开考那天,考场门外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只招十一名干部你也找他也找叫人为难;
不徇半点私情你也行他也行谁最好取谁。
横批:考场见高低考试结束后仍有人我行我素,加紧活动,当他们跨进招干办公室大门时,一副醒目的大红对联又出现在眼前:正党风秉公办光明正大;
拉关系托人情理应知羞。
横批:敬请止步贴出第二副对联后,再也没人上门说情了。招干同志照章办事,使招干工作达到了“六满意”。
招干同志利用两副对联,堵塞了后门,教育了群众,在翼城县一时传为佳话。
对联不仅有积极的教育作用,还可以使人学得知识,增加才干,懂得技巧。请看下面一副对联: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这副对联乍看没啥奇特,上联是秋景,下联是春荣。但这副对联的主题和作用却是“一副对联消九寒”。一副对联可消九寒可不简单,仔细琢磨联语,就不难发现作者精巧的构思和良苦的用心了。原来上下两联均为九个字,每个字又都是九笔,那么从冬至那天算起,每九天一个九,九九数完八十一天,就是冰河解冻,春暖花开。聪明的作者以这副春联来计算九寒天数。做法是这样的,在墙上画出上下两排十八个空格,即上联九字空,下联九字空。从入九的第一天起,每天在上下联的空格中挨个依次填上一笔,等全联填完后,正巧九九寒尽,燕来耕牛走。既记录了节气,锻炼了意志,陶冶了性情,又学到了知识,真可谓一联四得,匠心独具。
历史上还留下了许多含蓄隽永的对联,使今人受到启迪和教育。
面对着社会上一些人一切朝“钱”看,甚至敢以身试法的现象,人们自然想起了蒲城人仵墉。仵氏在清末民初,曾历任河北省十多个县的知县。他曾留下一副名联: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
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他以“一文”、“半点”来严格律己,用“远”、“近”、“幽”、“明”来说明自己的光明磊落。
◆对联的幽默讽刺作用
对联的幽默讽刺作用,是其他文学形式所望尘莫及的。它常用来戏谑、嘲讽、鞭笞、揭露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将那些消极、腐朽、邪恶、丑陋的东西全都拿来曝光,使其现出原形。
现在有些“吃席专业户”,每会必到,一到必吃。他们慷国家之慨,吃喝成风,胡作非为。人们痛恨这些社会蠹虫。社会上流传这么两副对联:
例1:
迎宾十菜一汤,尝八宝鸡、凤凰腿、全家福,山珍海味,直吃得挺腹伸腰,花公款何必小气!
陪客一桌十座,品五粮液、杏花村、味美思,佳酿名酒,喝他个天昏地暗,慷国家慨干嘛伤心!这一组工对形象地揭露了那些手上有点权,拿上国家的钱,肥己肥友者的丑恶嘴脸。
例2:
厂庆、场庆、矿庆、社庆、店庆、校庆,处处可庆;
卅年、廿年、十年、五年、两年、一年,年年能吃。这副对联在表现手法上有突破,传统对联忌讳有同形词语,新对联不仅不回避,反而乐意在同形字上下工夫。本联上联,重复出现七个“庆”字,下联重复出现八个“年”字,不仅没使读者感到啰唆,反使人们从这些重复的“庆”和“年”中,看到了无处不吃,无事不庆的吃喝风的盛行。“普天同庆”这个反语横批如点睛之笔,点出了问题的严重。
社会上有这么一些人,自己不学无术还怕别人比自己强,“武大郎”开店,高个子一律不要。群众对这些以权谋私、吹牛拍马、专横跋扈的官僚们,反感至极,编了许多对联来讽刺他们。
例1: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对联巧妙地利用了“行”与“不行”这一对矛盾关系,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任人唯亲的官僚形象,深刻地讽刺了没有是非曲直的标准,只有一言堂的家天下作风。
例2:
能烟能酒能扯皮,亦能勾心斗角;
善吹善拍善惑众,更善舞弊徇私。
横批:公仆不公上联用了四个“能”,下联连用四个“善”,“四能”与“四善”,语意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生动地勾画出这类善于拍马吹牛、热衷于争权夺利者的丑恶嘴脸。
例3:
大概或者也许是;
可能仿佛差不多。
横批:那可没准这是广大群众气愤那些高高在上,不做实事、不调查研究、信口开河、道听途说者,为其画的一幅像。
不正之风还表现在许多青年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婚恋观,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例1:
吃了睡睡了吃,吃吃睡睡;
谈了吹吹了谈,谈谈吹吹。
横批:乐在其中这是一副奇妙的回文对。作者利用了四个单音的动词,“吃、睡、谈、吹”和一个助词“了”,构成了四幅生动而形象的画面,虽然全联没有一个名词,但主人翁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浑浑噩噩的生活及谈一个朋友吹一个的漫不经心的恋爱观,便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在这四个动词的往复回环中人们受到教育。
例2:
离离结结离离结;
结结离离结结离。
横批:新潮这一副对联仅利用两个字“离”和“结”,就构成了两幅令人忍俊不禁的画面,一边是喜气洋洋的结婚,没过三天,便成了你打我吵的离婚,离离结结,结结离离,留下了一连串的社会问题。横批“新潮”一箭中的,点明了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对联表面上貌似简单,却含义深刻,别出心裁地嘲讽了当今所谓新潮派的婚恋观。
◆对联的实用效应作用
1992年元旦,西安电视台率先推出15集电视新片《联林珍奇》,把对联艺术搬上荧屏,开辟了弘扬民族文化的新领域。其中对联的实用效应作用随处可见。
该片中有小神童智斗酸秀才的擂台对,有化解民族械斗的谜语对,有送亲路上的拦轿对,有讽谏皇帝、劝说权臣的圆梦对、隐喻对、退兵对,还有洞房花烛夜的掀帘对、上床对、宽衣对、熄灯对,更有画对、戏对、长对、短对、顺对、反对、言对、事对、顶针对、往复对、谐音对、一字对、哑巴对,等等,这些对联都闪耀着实用效应的光彩。
民间有许多妙对结良缘的故事。明朝礼部侍郎程敏政以巧对得妻尤为出名。程敏政能诗善对,颇有名气。宰相李资爱其才,欲招为婿。一次程敏政上李府拜会前辈,李资出一上联“莲子已成荷长老”,联文谦逊双关。程敏政应声答道“梨花未放叶先生”,贴切而尊敬。李资又出一上联“因荷而得藕?”程敏政深知此联用意双关,问因何而得偶,便答道“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李资大喜,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对联的实际效应作用在处理矛盾进行斗争中表现得也很突出。
例1: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作乐,拿杯酒来。
横批:和气生财北宋洋州太守文同,利用这副对联,突出“忙”与“苦”,点明“茶”与“酒”,告诉“和气生财”的道理,调解了一场纠纷,使各开茶店、酒店的亲哥俩化干戈为玉帛。
例2:
听物;
观音。动词“听”对动词“观”,名词“物”对名词“音”。抗日时期,苏州人氏诸春伦深知哥哥诸春官擅长对联,因此写出上联“听物”,知道哥哥一定会对出下联“观音”,即价值连城的国宝“双龙洗”的藏身之处。哥哥从观音佛像里取出国宝,交给了游击队。一副秘联,使国宝得以保存;一副秘联,是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见证。
◆对联的欣赏美感作用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众多的名山大川、亭台楼阁上留下历代许多文人学士、劳动人民的纪念对联。这些对联或歌颂大好河山,或赞叹能工巧匠,或寓哲理,或发感慨。
例1:
北京陶然亭联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这副联语极为形象地写出了古寺的清静幽雅。
例2:
北京颐和园知春堂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有名的对联不仅北京有,而且四川、南京、河南等地的寺庙中也都有。
例3:
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旁的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此联更富有哲理。它从“律己严,责人宽”的角度落笔,读来给人以启迪。凌云寺的大佛尚能解剖自己,何况今人!凡人!
例4:
南通狼山寺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举手四望,海阔天空。这副对联是明代中叶农民起义将士不屈精神的写照。
寺内还有块石碑,记载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历史事实。明代中叶,刘六、刘七领导农民起义军,与明军浴血奋战,剩下的七百余人退到狼山,坚持斗争。联中盛赞了气壮山河的农民革命。
例5:
莫愁湖边的对联水如碧玉山如黛;
云想衣裳花想容。
柳影绿围三亩宅;
藕花红瘦斗湖秋。这些是一些专门写景的对联,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深爱中华大好河山。再如杭州西湖迎翠轩对联:
两岸凉生菰叶雨;
一亭香透藕花风。
例6:
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是一副奇特的叠字对。全联二十个字,除了海水、浮云、字多义的特点和标点符号,使这副对联有几种不同的读法。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长,常常长,常常消。
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常长,常长常常消。
海水潮,潮!潮!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常长常消。这几种读法不同,但基本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海水、浮云,结果都是徘徊跌宕,回旋起伏,奇趣横生,引人入胜。真是:妙语奇联费疑猜,读懂堪称真秀才。
例7:
浙江天台山方广寺对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这副对联被后人评赞为具有自然之美、哲理之美和醇厚的韵味。作者以其听觉、视觉为基点,或远闻、或近听;或近看、或远望;或先听到声音、或后看到景色。视听转移,时空变化,层次错落,画面清晰。50个字的对联,声色光态,无不包括;天地远近,互为交错;动静显隐,不时变化,使画面的层次感、立体感更加突出。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联语,使人领略了天台山方广寺独特的山光水色,领悟到其中深奥而含蓄的哲理。
§§§第二节对联的种类及特点
一、对联的种类
(一)从写作手法上分,有写联和集联之分
1.写联
就是自己动手写;或由别人出了上联,自己对出下联;或对优秀的对联再创造。前面举的例子,绝大部分属于此类。
2.集联
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方法。它主要是集大成。即摘取前人诗词文章中的词句组联。要求语言浑成,另出新意。集联按其收集诗句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集句
把一位诗人的两句诗或好文章的佳句,收集成一联;或把两位诗人的诗句收集成一联,使其珠联璧合。
锄月轩联竹外疏花,冷香飞上诗句;
梅边吹笛,此地宜有词仙。这是清代顾文彬集姜白石的词句题于锄月轩上。
◆集字
就是用碑帖或宗教经典的名言警句来组成联语。
例1:
集华严经联语发心求正觉;
忘己济群生。这是弘一大师李叔同集华严经句的联语。此联超凡脱俗,情真意切。李叔同曾著《华严集联三百》,为佛经集联之大成。
例2:
集王羲之字联灯火夜深书有味;
墨花晨湛字生光。
◆改句
指在集古人诗句时,为了联文的需要,略做改动后而集成的联语。
例1:
雁门关集句联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有故人。虽然只是将王维诗中的“无”字改成“有”字,却因一字之功赋予联文新意,给人以乐观、奋进、自信的力量。
例2: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将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苏词风格的话“学士(指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改成上联。下联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联语全用典故,却贴切自然,使人进入遥远而又浮想联翩的境界,脑海中会出现一幅幅幽美而壮观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二)从联语的字数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