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针对
就是第一句的最后一个词或字,将上下两联,头尾蝉联,上递下接。
例1: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谁能想到这漂亮的下联出自一个孩童之口。明代才子解缙,儿时善赋诗填词对对子。八岁时随其父、长辈们,出游南京金水河玉栏杆,文人胡子棋以金水河为题出了上联,命他对出下联。解缙随口对出下联,不仅迅速准确,而且巧妙自然,足见其才思敏捷,聪慧过人。
例2: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这是革命烈士郭亮,在民主革命时期给当地自治局写的一副讽刺联。它有力地鞭挞了自治局长等一伙统治者,揭露他们鱼肉百姓,吃喝玩乐的猪狗王八的本质。
◎拆合对
利用汉字有合体的特点,有意拆开又巧妙合成,组成对联。
例1:
四口同圖,内口皆归外口管;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明代武英殿大学士杨溥,早年家贫,曾求县令免父之役。县令便出上联,意云在他辖区之人均归他这个外来县令管,谁都得服。杨溥很快对出下联,婉转请求但又十分恭敬,使县令既高兴又佩服,免了其父之役。
“圖”是由四个“口”组成,“傘”是由五个“人”组成,内、外、大、小对仗非常工整绝妙。
例2:
妙人兄倪家之少女;
大言者诸位中一人。相传乾隆一行来到小酒店。店内环境幽雅,还有一倪姓少女卖唱售酒。乾隆见后马上出一上联:“妙人兄倪家之少女。”此联全是拆字,难住了同行的学士们。不料歌女却应口诵来:“大言者诸位中一人。”不仅彬彬有礼,且对仗熨帖。乾隆大喜,赐酒三杯。
上联的“倪”字拆成“人”“兒”两字,“妙”字拆成“少”“女”两字;下联的“诸”字拆成“言”“者”两字,“大”字拆成“一”“人”两字,既准确指出言者是在座中一位,又敬称客人为大人,符合歌女的身份,绝妙无比。
◎双关对
利用语言中的同音和多义现象,使联语具有双重含义,起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作用。这样的对联就叫双关对。双关对有两种格式,一是谐音双关,二是借义双关。
例1:
谐音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
烛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这两句诗已成了历代相传的形容忠贞不渝爱情的名联。这里的“丝”实际上就是利用它的谐音“思”来表达恋情。
例2:
借义双关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六君子”是中药汤头名。联中实指刘师培等六人组织筹安会策划让袁世凯称帝,这是袁世凯害皇帝病之始。“二陈汤”也是汤头名。联中借指袁世凯的亲信陈树藩、陈宦、汤芗铭,他们开始怂恿袁世凯称帝,后见败局已定,又脱离袁而“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一命呜呼。
◎叠字对
就是把相同的字叠起来组文,像串串珍珠,熠熠闪光。
例1: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这是“九溪十八涧”的一副对联,由山、路、树、泉组成的溪涧画面,迭用重重叠叠、曲曲环环,描写了山回路转,涧折溪环的风景,还有那高高下下的千重绿树,还有那沁人心脾的叮叮咚咚的美妙泉水,使人如临仙境,乐而忘返,悠悠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叠字联的特殊功效。
例2: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本联作者匠心独到地运用了十四对叠字形象,生动地把苏州的网师园那种明媚秀丽的风光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又由于用的是两两相叠的短叠,纤巧柔媚,好似一位小巧娇美的苏州姑娘给人轻声细语地讲述着网师园的迷人。
◎回文对
就是正读、倒读都成诗文的联语。它是利用词语排列顺序的相反,组成可以回环往复的联文。按其读音和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暗回和明回两种形式。
暗回:指的是上下联句句可倒读,但正读和倒读的字、音、意完全相同,也有字不同,但音意与正读相同。
例1:
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雾镇山头山镇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这副联就是暗回的第一种情况,倒读的音、形、意与正读相同,用这种手法烘托出碧海苍天、雾气弥漫、缈远迷茫的意。
例2: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传说唐伯虎到一古刹游玩,长老请他为其师父画的一幅荷花图题字,唐伯虎兴冲冲地题了上联于画的右边,留下话云:“谁能对出下联,必当今奇才。”清戏剧理论家李调元对出了下联。从此,这画便成了寺庙的镇寺之宝。
明回:指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内容连贯而有深化。有的书上叫大回转。
例1: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例2:
舞台小天地;
天地小舞台。
◎对用典
利用古代故事、民俗民谚、有出处的警语组成联文或穿插在联文中,使对联凝练警策、蓄意无穷。
鉏麑触槐,死作木边之鬼;
豫让吞炭,终作山下之灰。这副对联有三个特点。一是拆字,把“槐”字拆成“木”“鬼”,组成“木边之鬼”;把“炭”拆成“山”、“灰”,组成“山下之灰”。第二个特点就是用典,把“鉏麑触槐”和“豫让吞炭”两个典故放在联首。《左传》载《晋灵公不君》一事道:“晋灵公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是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除了修辞上的这两个特点外,第三个特点是联语实际上还潜藏着两个“二难”推理(既包含假言推理又包含选言推理的一种推理形式)。从这一副对联看,小小的对联不简单。我们也许从中能悟出一些写作的道理吧!
二、对联的特点
(一)阶级性、时代性、针对性
对联,与其他各种文体的作品一样,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准确的针对性。
有这么一副大家比较熟悉的对联: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横批只是一张白条,无字。这副对联非常巧妙,作者构思简单,仅用常见的十个数字(含缺字谐音)寓成,却渗透出强烈的阶级性。上联按顺序应是“、一二三四五”少个“一”字,谐音“衣”,下联按顺序应是“六七八九”少个“十”字,谐音“食”,那横批自然应是“缺衣少食”,却含而不露。这是贫苦的劳动大众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抨击和深刻揭露。
广东黄埔岛陆军军官学校的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学校的性质、学生的任务一目了然。针对性非常强,不是任何学校可以随便贴的。
(二)对称性
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对称,也可说是对仗,即讲究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平仄相反,成双成对,组句排行,使两句之间在形式上互相映衬,内容上互相补充。
对仗有两个基本要求。
1.结构相同、词性一致
对联由上下两句组成,上句叫上联,下句叫下联,上联和下联的句式结构一定要一致。例如: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蝉噪”是主谓式结构,“林愈静”也是主谓式结构,上联“蝉噪林愈静”是因果关系,因为只听见蝉噪,所以更显得林静,这是以动衬静;下联的“鸟鸣”也是主谓式结构,“山更幽”也是主谓式结构,“鸟鸣山更幽”又是一个因果关系,因为只听见鸟鸣,所以更突出山的幽静,仍然是以动衬静。所以说全联的上下两联结构完全相同。
从词性上说,名词“蝉”对名词“鸟”,动词“噪”对动词“鸣”,名词“林”对名词“山”,副词“愈”对副词“更”,形容词“静”对形容词“幽”。上下两联的词性完全一致。
2.平仄相反,节奏相同
对联的上下两联,必须平仄相反。即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这样能使节奏和谐,音调铿锵,悦耳上口。
平仄指的是语音。古代南北各地在对联和诗词中通用的字音是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入三声总称为仄声。现代汉语没有入声。与古代汉语对照来说,即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为了阅读方便,我们以“。”代表平声,以“.”代表仄声。
对联的平仄分以下几种情况。
◆四字句
四字句的平仄关系很简单。不外乎“平起式”和“仄起式”。
平起式:以“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例如:五更晓色;
半月寒声。
云边雁断,
陇上羊归。仄起式:以“仄仄平平”对“平平仄仄”。例如:绿树村边;
青山郭外。
万里寒光;
三边曙色。◆五字句
平起式:以“平平平仄仄”对“仄仄仄平平”例如: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八方盈正气;
四化涌春潮。仄起式:以“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平”。例如: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有鹤松皆直;
无花地宜香。◆七字句
平起式;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盈手水光寒不湿;
入帘花气梦难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般来说,一副对联的上联的末一字应是仄声字,下联末一字应该是平声字。
那么,一副对联到底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这要从上联的第二个字来判断。因为一般以两字为一个音节,而音节重点自然落在第二个字上。
虽说对联的平仄要求不如律诗那样严格,但可参考律诗的规律。律诗平仄格式的口诀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联亦同。
对联同诗,既讲平仄,又讲音节。四言对联一般是两拍,可两字一拍,也可一、三字一拍。
例1:
行已|有耻;
博学|为文。
例2: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两联的上下联,都非常合拍。
五言句的对联,一般是每句三拍。
例1: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例2:
魂魄|托|日月;
肝胆|映|山河。
七言对联,每句四拍。
例1: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例2: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泻|竹桥。
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仗,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会写出较好的对联。
§§§第三节对联写作的注意事项
◆突出思想内容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对联亦然。所作的对联应有益世道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
写作时要求构思奇巧,意趣优美,结构工稳,语言流畅,使对联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春联、行业联等常用的联式要克服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注意凝练含蓄,俊逸隽永。
平仄要合辙,音节要一致,善于利用汉语词语的多音多义现象,使人产生新的联想,达到谐谑的戏剧效果。
可利用古代诗词绝句、歇后语等集联写作。
如“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就是利用歇后语巧妙集联,意味更加含蓄深长。还应该准确而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格,既可以体现作者驾驭语言技巧之能力,又能使联语产生丰富深刻的艺术效果。
◆尽量避免合掌对
所谓合掌对是对联中一个专业术语,即上联和下联是一个意思,或因为平仄中的“一、三”不论,而仅只有一个平声,这样的对联就称为合掌对。合掌对是作联的大忌。作联还要避免同义相对、同字相对和同结构相对。但这一点也不是绝对的,只要寓意好,也是允许的。如李雪健的交际联中上下联开头都是“所有的”,但当时要表达激情,非两个“所有”莫属。
◆对联的写、读、贴
对联的内容措辞固然重要,但它的书写也绝不可忽视。因为它要借助毛笔书写来显示其不同的风采。因此,不同字体、用墨浓淡、纸质颜色、各种装饰都非常重要。例如,篆字适合书房客厅的对联,不适合整齐、宏大的楼房用联;瘦金体适合于秀气的亭台楼阁用联,而不适合于书写豪迈雄壮词句的对联;楷书、宋体适合于单位、家庭的门联;小篆适合于古色古香的古建筑上的楹联。再如,春联、寿联按传统风格均用红纸黑字;挽联用白纸黑字;一般对联用虎皮纸。但春联的红纸上可加黄道来装饰,或用白颜色在红纸上点出雪花,以渲染“瑞雪丰年”的气氛。
书写的原料一般都用墨汁。墨汁内可加些鱼的胆汁,写出的字会显露出光泽;还可以用胶和金粉,写出的字泛着金光;或用墨汁写后再洒些金粉,闪闪发亮;有的直接用红漆写在黑色的门柱或门框上,再刷之以桐油,使其永远保留;也可以用中药白及煎水来磨墨书写,就可久经风吹雨打日晒;还有在蓝色的底子上镶上金字,亦别致鲜亮。
读是从右向左来读。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贴也是由右向左贴,先贴上联,再贴下联,最后贴横批,配成“门”字形。
对联的标点。七字以内的短联一般不加标点,长联可加标点。
在众多的对联写作中,要特别注意挽联的写作。针对性要强,要突出逝者的优点,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挽某人,而不挽其他人;感召性要强,即体现出化悲痛为力量;目的性要强,必须表达出悼念之意,切不可单纯地称赞逝者,以致使挽联变成了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