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18181500000045

第45章 足量的爱就是最好的养料(3)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和前者相比,海伦·凯勒也许什么都没做,她只是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但她赢得了所有听说过她的人的尊敬。将一个听不到,看不见,说不了的小孩子变成可以著书立说、通晓多种语言的作家,并且还坚强、乐感、懂得感恩、乐于帮助别人……这是人类对自我的征服,它的意义不亚于拿破仑征服欧洲。而游戏对海伦奇迹般的成长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海伦一岁半时突然得了急性脑充血病,连续几天的高烧昏迷后,她看不见,听不到,甚至不久后连发声也不行了。很长时间里,海伦都陷入在痛苦的深渊里,既感受不到外面的世界,也无法让人了解自己的感受。她变得性情暴戾,厌恶与人交流,父母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

在黑暗中磕磕碰碰了七年之后,天使来到了海伦身边。这个天使就是安妮·沙莉文小姐。安妮·沙莉文开始负责教海伦写字、手语。由于安妮曾经患过眼疾,在盲人学校学习过,深知黑暗的痛苦和盲人的无助,这对她教育海伦有很好的帮助。

安妮面对的是一个所有的表达窗口都被关闭的小女孩,要让她知道各种东西的名字、阅读文学作品、书写信件,难度可想而知。对海伦来说,学习每一个字母都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反复学习还是不会,小女孩就完全不再配合老师了。

难得的是,安妮对海伦非常有耐心,从来不会让海伦感觉受到嘲笑,而是把她当成一个普通孩子那样尊重她、信任她。安妮不断地和海伦玩游戏,去触摸水,触摸各种各样的东西。她们反复地熟悉对方的眼耳口鼻,只是为了帮助海伦知道这些东西的名字和意义。正是这样的游戏,帮助海伦开口模仿发声,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直到她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

两年之后,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一位先生读到一封海伦写的完整的法文信时,他满怀惊喜地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的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

其实,安妮通过游戏来教海伦学习,不仅仅是让海伦在完全失明失聪的情况下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正是海伦主动学习、并且乐于回报社会的动力。

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发开大脑,对女孩来说它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是游戏建立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女孩感受到自己没有被遗忘。

也正是因为如此,爸爸和女孩要多做一些游戏。爸爸在女孩眼中是高大威猛的代表,也是安全的象征,爸爸可以和女孩在玩游戏中增强她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给父母一些建议:爸爸可以和女儿玩的游戏

这里我们搜集了一些名人经常和女孩们玩的游戏。

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家里,是一个很称职的玩伴。在女儿们还很小时,马克思常利用工作的闲暇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游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把椅子摆成“马车”,然后把父亲“套”在车前,孩子们挥舞着“鞭子”,“车”上“车”下一片欢腾。“爸爸是一匹好马”,这是孩子们对父亲的评价。

在马克思家里,星期日是属于女儿们的。每逢星期天,即使再忙,马克思也总是放下紧张繁忙的工作,听孩子们“指挥”。一次,恩格斯来到马克思的家里,见他正在聚精会神伏案工作,便赶忙提醒他说:“喂,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马克思一听,愣了一下,拍了拍脑门,微笑着说:“啊,对了,今天是星期日,星期日应该属于孩子!”于是,马克思放下工作,和恩格斯一起,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领着孩子出去郊游了。

著名的作家周德东先生经常和女儿玩猜谜的游戏,或者讲讲笑话,然后让女儿接着笑话讲下去。有周德东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笨拙的甲虫,从一片草丛爬向另一片草丛,我俩也不管它愿意不愿意,就跟它玩起来——

我把甲虫放在水泥路上的一个小坑里,盖上一片绿叶,当是它的“家”。又在地上扔了一些相似的绿叶,把甲虫的“家”淹没其中,让美兮找。美兮猜中了,甲虫藏在中间的绿叶下。

接下来,我让她站在远处,闭上眼睛,然后,我把甲虫右边的绿叶全部移到了左边,甲虫就位于边缘了。美兮走过来,一直在那些绿叶中间找,翻开很多片,都不见那个小坑和那只甲虫,她迷惑了。最后,我掀开边缘那片绿叶,甲虫露出来,美兮很惊诧。

我又让她站在更远的地方,转过脸去,然后,我迅速把所有的绿叶都朝旁边移了三步远,还保持着刚才散落的形态,只把甲虫的“家”留在了原地,孤零零的,好像从树上不经意掉下的一片绿叶。我本人跟随那些绿叶移动了三步远,像刚才一样蹲下来,叫美兮过来找。

美兮站得远,没有发现我离她远了三步,她跑过来,忽略了那片孤零零的绿叶,把我面前的绿叶统统翻了个遍,却没发现甲虫的影子。

我站起来,走到那片孤零零的绿叶前,掀开,说:“周美兮,甲虫搬家啦!”★

周德东是一个好爸爸,会玩很多有趣的游戏,因而他和女儿的关系也格外好。

还有著名的“草根智者”薛涌,经常陪女儿在睡前听一段古典名曲。

另外,还可以带着女儿去大自然中采风,或者出差的时候,带女儿一起。只要是比较安全、有益于女孩开阔眼界,并且能有爸爸参与的游戏,都可以尝试。

▲尊重女孩自己的成长意愿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是因为,很多人走进婚姻殿堂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爱的不是真正的他,而是想象中的理想化的他。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在别人看来很糟糕的事情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就是好事情。有的女孩在别人眼中是高贵的公主,但是在自己的父母看来简直就是个麻烦大王。人们都喜欢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来看问题,往往忽略了事情的真实面目,这种习惯有时候是好的,比如有人喜欢从乐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忽略了困难反而能发挥出超常的水平,但是这种个人主义的世界观用在教育上,就不是什么很好的事情了。

你一相情愿地认为女的女儿应该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淑女才女,但现实生活中的她不过是一个还没有长好的黄毛丫头,这时候很多父母都会心理失衡。

爱并接受你真实的女儿,对父母来说是最难做到的一件事情之一。因为我们在怀胎十月的过程中,就已经设想好了很多很多关于女孩的东西。比如常规性的期望有:温柔端庄,善解人意,勤劳善良等等,有些女孩子恰巧符合这些期望,但也有一些女孩子就是精力旺盛,喜欢叽叽喳喳,喜欢乱扔东西,性格倔强。如果她身上有一些被我们视为缺点的东西,父母就会“耿耿于怀”,强行将女孩往自己要求的道路上引。

★畅销世界上150多个国家,总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芭比娃娃出自露丝·汉德勒之手。这个人物形象拥有“39、18、33”的魔鬼身材、玛丽莲·梦露般面孔的天使女孩,金黄色披肩长发以及无数件名牌时装。芭比也更拥有高于星巴克、西门子的20亿美元的身价。

漂亮的衣服和各式各样的发型都是芭比娃娃的特权,在日本、中国,都有相应的肤色和传统服装的芭比生产。

在芭比娃娃大获成功之后,它的的设计者也因此成为著名的人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她坚持要按照芭比的模式来培养自己的孙女。她要求孙女一定要保持像芭比一样魔鬼的身材,要随时保持最美的形象,而这无异于一种酷刑强加在了孙女身上。

2001年,露丝·汉德勒的孙女丝塔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要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全世界的女性,不要为了讨好男人追求芭比娃娃一样的身材,而不惜损害自己的健康。谁说女人一定要身材苗条?谁说肥胖的女人不美丽?”★

父母总是会以爱的名义为女孩将来编织的各种梦想,并且沉醉其中。几乎所以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一个如意郎君,所以当看到自己的女儿和不怎么样的男孩交往时,不管他们是否真心相爱都想反对。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梦想会落空,如果女儿不是期望中的样子,就会认为这是不听话、不理想、不乖。

但父母越是陶醉于理想化的未来,现实就会越令其失望,失望又会反过来作用于父母的情绪,影响父母对女儿的看法,加深失望,最后导致真实的女孩和你期望的女孩之间南辕北辙。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

所以,停止对女儿的各种幻想吧,爱你的女儿真实的样子,因为她有她自己的生命轨迹,这轨迹绝对比想象中的一帆风顺、风光无限更值得期待。

给父母的建议:别把孩子的成功当成你的成功

★有一对父母,从小都没有读什么书,为此吃了不少亏,他们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几乎是做什么都很失败。所以等他们有了孩子之后,虽然家里很穷,但还是砸锅卖铁供女儿读书,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无论如何,这是他们一辈子最后一个“梦想”了。

为了女儿有充足的精力学习,家中凡是有一点好吃的,都给她吃。有一次,给女儿单煮了个鸡蛋,让他补脑,女儿看母亲身体不好,要让给妈妈吃,妈妈很生气地拒绝了。好在女儿的成绩一直不错。

但上了高三,女儿开始失眠,记忆力减退,本来会的知识也想不起来了。她知道父母对她的的期望很大,而且父母常常会对她说:“你一定要替我们争口气”之类的话,越想越觉得害怕的她决定自杀,来向父母“赎罪”。 ★

有些人如果自己追求不到某样东西,满足不了内心的欲望,他们就不再去追求原来的目的了,而是试图替身来代替自己去追求,假借它去造成一种“实现梦想”的假象,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代偿心理”,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对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

这种“补偿心理”没有尊重孩子的独立想法,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并且父母的这种心理还会使孩子形成“外在的评价系统”,在成长的过程中,过于在乎家长、老师、同事、老板、朋友的评价,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忽略真实的自己。

孩子是孩子,你是你。如果父母能够看清这层关系,就能稍微理性一些地看待问题,而不至于对孩子产生太多高于现实的期望和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