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时候,她开始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政。然而,那个时候,进入英国政坛要有一定的党派背景。她出生于保守党派氛围的家庭,想要从政,还必须要有正式的保守党关系,而当时的牛津大学就是保守党员最大俱乐部的所在地。经过一番思考,一天,她终于敲响了校长吉利斯小姐办公室的门。
“校长,我想现在就去考牛津大学的萨默维尔学院。”当她说出这句话之后,就意识到将会遭到拒绝。因为她还有一年才毕业,而且完全不会拉丁文。校长果然拒绝了她,并且劝她打消这种想法。
倔强的她并没有沮丧,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于是在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后,她开始了艰苦复习、学习备考。之后,她提前几个月收到了高年级学校的合格证书,然后又参加了大学考试,最终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她离开家乡走进了牛津大学。
进入大学只是第一步,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仅仅用1年的时间就全部学完了,而且成绩非常优异。另外,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活动方面也很突出。她的出众赢得了校长的高度评价:“她无疑是我们学校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没有显赫的门第庇荫,没有夫贵妻荣的依傍,靠的只是自己的不断努力和顽强奋斗,终于在英国这个重门第、讲传统的国度里,一步一步地沿着成功的阶梯攀登,到达权力之巅。撒切尔夫人是英国保守党这块“男人的天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创造了蝉联3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纪录的女首相。是父亲的教诲,改变了女儿的人生轨迹。
同样,我们熟悉的主持人王小丫也很感谢自己的父亲。王小丫的父亲是当地的宣传部长,女儿的名字就是他给取的。小时候,经常有男同学追着王小丫喊:“你是一个树丫丫,你是一个脚丫丫。”多次被弄哭后,她强烈要求改名字,父亲没有答应,只是说:“你长大后会明白的。”
教育孩子方面,王小丫的父亲非常注重言传身教,很少呵斥,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影响、感染她。上小学三年级时,小丫发现父亲每天晚上都坐在书房里看书写字,有时家人都睡了,可父亲书房的灯还亮着,王小丫很不解,身为部长的父亲,为什么还这么爱学习?父亲在灯下伏案忙碌的身影深深刻在她心里,潜移默化中,王小丫晚上也开始自觉地看书学习,有时甚至暗暗与父亲较劲,看谁学习时间更长。勤奋的父亲是王小丫的榜样,她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懂事后,王小丫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上初中后,父亲成为当地报社的总编辑。受父亲的影响,王小丫立志要做一名新闻工作者,高中毕业时,报考了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中文系,但因几分之差与其失之交臂,最终被四川大学经济系录取。王小丫想复读一年再考。父亲认真开导她:“孩子,学经济一样可以当记者,将来做个财经记者也不错。”
父亲对她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亲情之中,精神层面的更多。当别的父亲在关心孩子的吃穿时,父亲早已走进她的心灵,因此她也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东西和感悟。她机智、圆润的主持风格中或许就浸透着父爱的影响。
给父母的建议:父亲要多给女孩一些欣赏
父亲是女孩生命中的第一位异性,如果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充满自信地和异性相处,首先就要要求自己在和女儿相处的时候做到欣赏她、信任她。
从最简单的外貌上来说,大部分家庭中的女孩都是长得比较普通的,但是后来我们会发现有的女孩越来越美丽,有的女孩却越长越没有气质了。这其中父亲的影响很重要。
有一个女孩喜欢颜色很艳丽的衣服,每次妈妈给她买衣服都会引起女儿的不满。“你选的衣服已经过时了,穿着像个老太太。”女儿的态度也让妈妈很生气。这时候爸爸出现了,他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我看看,哦,这件衣服的颜色可能对婷婷来说有点重,她皮肤很白,可以穿一些浅颜色的衣服嘛。不过深色的也有一个好处,不容易弄脏,在学校穿也挺好的。”
“婷婷,我觉得你上回穿的那件浅绿色的衣服很好看。”
“哦,其实还好,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条吉普赛风格的裙子,但没有什么机会穿。”女儿开始和老爸聊起来。
“是吗?但我还是觉得你穿浅色的衣服更有神采。不过我代表的仅仅是男性的审美眼光。”
听了爸爸的话,婷婷渐渐喜欢穿浅颜色的衣服了,她那条吉普赛裙子,终于收到箱子底下去了。
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解决,当女儿坚持自己的意见的时候,爸爸代表男性来肯定女孩的观点,然后又说明自己认为更好的一面,女孩们大多都会乐于接受。
当然,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力绝对不仅仅限于穿什么衣服的问题,如果父亲们希望女儿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能够坚持下去,那么最好一直不停地给女儿鼓励和信任。有的父亲喜欢对女儿采取高压的政策,以为这样就能防止女儿走上人生歧路,其实这样做只会影响父女之间的关系。
美国现在的国务卿、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出生在一个男权家庭里,父亲的脑海中,总是充斥着男性中心化思想,他在家中如君主一般高高在上。而希拉里的母亲多萝西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从小就被父母抛弃,好不容易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所以总是忍气吞声,希望让自己的家庭看起来和谐幸福,她在丈夫面前犹如一个侍女。
希拉里出生后,父亲对女性的看法也没有变得温柔。他对女儿只有不断地要求,希拉里为了成为全校第一拼命学习,明明没有运动细胞,却硬要使自己成为女垒运动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博得父亲的欢心。看到女儿和自己年轻时一样潜心学习、热衷运动,父亲会欣喜若狂,但是发现女儿稍有松懈,就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失望之情,并立刻收回父爱和信任作为对她的惩罚。
父亲的高压让希拉里感到很疲倦,尽管她事事尽心尽力,却常常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她没有得到大部分学生的支持成为干部,这让她很失落。“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我?”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她想到父亲严厉的面孔和暴跳如雷时的可怕声音,她似乎找到了答案,并且想采取行动。
1965年,希拉里和1000多名同学高中毕业,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大学,只有希拉里一个人选择了1600千米以外,位于美国东部的卫尔斯利女子大学。希拉里告诉同学们她之所以要走这么远,就是“为了摆脱父亲独裁者般的统治”。
而我们“国母”宋庆龄女士,从小受到的则是另外一种教育。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母亲也是一位大家闺秀,对她和她的姐妹弟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宋庆龄生性腼腆,和姐妹兄弟们在一起时,她总是最文静的一个。不过父亲为她营造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使小庆龄于天性之外受到补益。假期里,三姐妹和兄弟们在院子里玩耍,爬过院墙到别人的田地里嬉戏。他们到田野里奔跑,采集花草,捕捉虫鸟,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
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黄包车”的游戏,宋蔼龄装作黄包车夫,宋庆龄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后又蹦又跳。正玩得开心时,不料“车夫”拉车用力过猛,双手失去控制,一下把“乘客”抛了出去。“车夫”愣在那里傻了眼,知道自己闯了祸;“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满脸不高兴。
这件事被父亲知道后,亲切地对宋蔼龄说:“做游戏也要有分寸,‘黄包车夫’可不光是使力气呀!伤了乘客还怎么拉生意呢?”小蔼龄很不好意思。父亲又笑着对宋庆龄说:“我们的‘乘客’这样宽宏大量,这样勇敢坚强,真是了不起!”
其实,很小的事情上就能看出父亲在教育上的水准,就像孩子们玩游戏出了小问题时,有水平的父亲会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们继续玩耍但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冲动的父亲就会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行使自己的“家长特权”去审判孩子,影响孩子的心情和改正的自觉性。
如果站在欣赏和信任的角度去看待你的女孩,你会发现她身上有很多可取之处;如果你能及时让她知道这些是她的优势,她就能朝着这个优势一直发展下去。其实成年人之间也是需要不断的鼓励和信任的,父女之间,就更是如此了。
▲和女儿在玩耍中建立亲情
很多人觉得,女孩子不喜欢玩,就应该让她一个人安静地呆着。看到女孩一个人文文静静的,就觉得是好事情。其实未必如此,有的女孩是天生文静的,让她一个人,给她几本书是很好;但会死大部分女孩子性格是比较中性的,既不会很外向,也不会说特别喜欢一个人。如果总是被单独放在一个角落里,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
★小艾的父母都是上班族,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对小艾也有很高的期望。但是繁忙的工作常常让父母留下小艾独自一人在家,为了消除小艾的孤独感,父母给小艾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光是宠物玩具,小艾就有好几十个。
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小艾最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她一会儿扮成医生给各种玩具看病,一会儿又成为英语老师给它们上课。她还喜欢扮演爸爸妈妈,教育小玩具们要懂道理。但是,当爸爸妈妈回来以后,小艾就变得安静了,或者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出来。
其实,小艾以前很喜欢和爸爸妈妈讲每天发生的事情,但是爸爸一回家就马上打开电视,看自己喜欢的新闻和足球;妈妈下班也直接进厨房,然后是洗衣、打扫,没有人听她讲话。渐渐的,小艾越来越不喜欢和父母聊天了。★
这里的小艾并不是天生内向的孩子,只是因为没有人有时间听她讲话,因此她慢慢就变得孤僻了,父母精挑细选的各种玩具不但没有帮她赶走孤独,反而将孤独的种子种在了孩子的心中。
女孩的内心敏感而脆弱,她们有时候喜欢故意惹父母生气,来证明自己对父母来说很重要。想要和女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父母就要在女孩小时候,和她玩一玩游戏,在游戏中建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