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18181500000056

第56章 美丽心灵是永不退色的外衣(2)

生活中,好多种情况都能使女孩产生嫉妒心:比如,妈妈夸赞别的小朋友,自家的女孩就会嫉妒。如果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好看的芭比娃娃,自己没有,心里就会不好受。

和男孩相比,女孩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因为女孩子更容易专注于一件事,并且好强,自尊心极其强烈。尤其现在的城市家庭大都是一个孩子,由于整天众星捧月一般地宠着孩子,许多孩子都染上了“娇”“骄”二气,绝对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也不愿听夸奖别人的话,所以嫉妒早已成为女孩子一种愈来愈严重的通病。这种可恶的“病毒”还使得女孩的美丽大打折扣。

面对女孩的嫉妒,父母也无需烦恼,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她摆脱嫉妒心理,使嫉妒朝良性发面发展,比如去欣赏别人,虚心向别人学习,赞美他人。

给父母的建议:引导女孩正面宣泄负面情绪

女孩对他人拥有的自己不具备或得不到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平时应该多和女孩接触交流,及时掌握女孩的心理变化,了解女孩嫉妒的直接起因,耐心倾听女孩的心理感受。要知道,女孩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像成年人那样掺杂着许多其他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女孩们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因此,当女孩显露出其嫉妒心时,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严加批评指责,而是倾听,理解他的愤怒、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在女孩倾诉完之后,要为他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积极寻找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女孩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此外,还要在平时生活中,培养女孩豁达乐观的性格。告诉女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也都有各自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道理。引导女孩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正视、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向别人学习、借鉴,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赢得别人的喝彩。

家长可以教给女孩用自我转换法和自我抑制法宣泄嫉妒这种负面情绪。

引导女孩进行合理地自我转换,不把时间浪费在抱怨外在环境上,而是去积极给自己充电。比如作家爱德蒙德·威尔逊在看到同行写的《伟大的盖茨比》时,非常嫉妒其对戏剧场面的营造。但他马上将嫉妒转换成成功,写出了许多充满激情、技巧高超的作品。

家长还可以建议女孩找一个较知心的朋友或亲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亲友适时进行一番开导。这样做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却能中断这种发泄性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如有一定的爱好,则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等。

▲和女孩一起感恩生活

想必有些家长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城发生了饥荒,小城中所有贫困的家庭都面临着危机,温饱成了他们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小城里最富有的人要数面包师罗伯特了,在人们眼中,他是个好心人,这次,为了帮助人们渡过饥荒,他首先把城里最穷的20个孩子叫来,对他们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篮子里拿一块面包。以后你们每天都在这个时候来,我会一直为你们提供面包,直到你们平安地渡过饥荒。”

每天,那些饥饿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去抢篮子里的面包,有的为了能得到一块大点的面包甚至大打出手。他们心里只想着要得到面包,当他们得到的时候,立刻狼吞虎咽地把面包吃完,甚至都没想到要感谢这个好心的面包师。

好心的面包师常常会注意到一个叫露丝的小女孩,她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别人抢完以后,她才到篮子里去拿最后的一小块面包。她总会记得亲吻面包师的手,感谢他为自己提供食物,然后拿着它回家。

面包师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块面包,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这天,那些孩子和以前一样抢夺较大的面包,可怜的露丝最后只得到了昨天一半大小的面包,但她仍然很高兴。她亲吻过面包师的手后,拿着面包回家了。到家后,当她妈妈把面包掰开的时候,一个闪耀着光芒的金币从面包里掉了出来。

妈妈惊呆了,对露丝说:“这肯定是面包师不小心掉进来的,赶快把它送回去吧。”

小女孩拿着金币很快来到了面包师家,对他说:“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金币掉进了面包里,幸运的是它并没有丢,而是在我的面包里,现在我把它给您送回来了。”

好心的面包师微笑着说:“不,好孩子,我是故意把这块金币放进最小的面包里的。我并没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给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这块金币,是你选择了它,现在这块金币属于你的了,算是对你的奖赏。希望你永远都能像现在这样知足、文雅地生活,用感恩的心去面对每一件事。回去告诉你的妈妈,这枚金币是一个善良文雅的女孩应该得到的奖赏。”★

懂得感恩的女孩是幸福的,在她感恩的同时,会得到双倍的快乐与幸福。懂得感恩的女孩能够认真对待生活,哪怕是在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候也能坚持住,因此最后她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感恩”就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女孩不会懂得幸福的滋味。而那些常怀感恩之心的女孩,她们总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不知你有没有观察过女儿的行为?她是自己吃饱了喝足了就什么也不管,还是能够主动关爱他人,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请不要认为“感恩”是女孩可有可无的品质,要明白,不懂得感恩的女孩也就品尝不了被关爱的幸福。

给父母的建议:不妨从一些细节开始,教会女孩感恩

父母教孩子学会感恩应该从生活的一些细节开始,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逐渐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要尊敬老人,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帮助别人,同时也铭记别人对自己的好等等。总之,点点滴滴都能当成感恩教育的素材。

教育女孩感恩,首先要教育她感恩父母。家长可以给女孩讲动物反哺的故事:乌鸦长大后,还返回来喂自己的老父母,就像当初父母喂自己一样。鸟类都能做到感恩父母,更何况人类?人类不仅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

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感恩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清晰可见,比如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当朋友遇到难题时鼎力相助,下雨时给别人撑起一把伞,等等。告诉孩子,懂得感恩是最平凡的举动,也是最高尚的行为,应该抓住每个感恩的机会。

有一个母亲的做法,就很值得提倡:

★铭铭快8岁了,当年,妈妈在生铭铭的时候难产,情况危急。医生们采取了果断的措施,经过全力抢救,终于使母女俩脱离了危险。

因此,每年铭铭过生日的时候,妈妈就会带着她到医院看望当年保她们母女平安的医生,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如果因为有重要的事情不能去医院,她就会让铭铭打个电话问候医生。★

父母要教育孩子不仅对于曾经有过“大恩”的人抱有感恩之心,并且对于别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多年前,一个单身女子的隔壁住着一户穷人。一天晚上,当地停电了,单身女子点起蜡烛。不一会儿,突然听到邻居小孩敲门。

她打开门,小孩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以为小孩子是来借蜡烛的,于是对孩子说:“没有!我这已经是最后一根蜡烛了。”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小孩微笑地说:“阿姨,我就是来给您送蜡烛的。”说完,从怀里掏出两支蜡烛。“妈妈和我怕你没有蜡烛,所以我给你送两支过来。”单身女子她问小孩:“你告诉阿姨,为什么要给我送蜡烛呢?”小孩儿说:“阿姨,您平时的灯光总能通过窗户照亮我家。我妈妈说我们要懂得感恩。★

犹太父母认为,真正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他们相信,只有懂得感恩,孩子才会去帮助别人,关爱他人,才不会成为一个“自私鬼”。

在犹太家庭里,每当和孩子闲聊时,父母总是有意地让孩子说出自己需要感谢的人或事,这样,孩子就会把这些人和事牢牢地记在心里,在合适的时机给予他们回报。不仅如此,孩子在感恩的过程中,也学会去帮助别人,同别人分享快乐。这种美好的品质不仅给他带来心灵的慰藉,而且还会使他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将特雷莎修女介绍给女儿

一个人只有懂得先伸出自己的手,才能握住别人的手;而有过被爱的深切感动者,更能有爱别人的能力。这样的道理用在亲情、爱情、友情都一样。如果为人父母者想要培养出一个富有爱心的女孩,让她长大能懂得自爱、爱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让女孩学会爱,拥有爱的能力!

不妨把特蕾莎修女介绍给女儿:

★1997年9月5日,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蕾莎修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一天全世界都哭了。

能感动一些人的人很多,能感动天下每一个人包括罪犯、战犯、杀人犯的只有她——德蕾莎修女。

在诺贝尔和平奖的历史上只有两位获奖者是全票通过的,一位是史怀泽博士,另一位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施爱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希望。

她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127个国家有600多个分支机构,仅1960年一年,就在印度创建了26所收容中心和儿童之家。

但是她的总部只有两个修女,一台老式打字机。她的办公室只有一把桌椅,她接待全世界的来访者的地点永远是——平民窟,弃婴院,临终医院,收容院……

对她来说,给予他人以爱和尊严比给予食物和衣服更重要。

来她这里做义工的有许多世界级的知名人物,他们中有银行家,企业家,富家小姐,美国加洲洲长……她帮助了那些处于生活边缘的人,同时,也影响了更多的人……★

什么是爱心?那不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之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博爱之心去生活。

也许你的女孩出生于繁华都市,也许你的女孩生长于穷乡僻壤,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出身,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以及努力做一个具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优秀的人。这才是女孩健康成长的基石。

★一位母亲为了让女儿体验没有水的感觉,暑假的时候,她特意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东北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

在火车上,母亲告诉女儿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孩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到了定西的老乡家,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日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再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担忧地问:“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喂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她刚才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孩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

就在那天晚上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抵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这里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希望最终都破灭了。

土地已干得裂出了一道道缝,农民们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这天,母女俩要回家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竞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母女俩挥手告别了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是水的珍贵,更是一种爱的能力。★

给父母的建议:从现在开始,培养女孩爱的能力

家庭环境是孩子一降生到这个世界时,就会接触的第一环境。因此,想要培养充满爱的能力的女孩,就要从小开始,而非等到学龄再期盼学校老师来教导。

培养女儿爱的能力,父母应该给女孩提供“爱心”教育机会。比如带女孩搭公车时,看到有老人上车时,父母自己以身作则起来让座,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博爱”意义的好机会。同时引导女孩关心身边的人。如果听到有其他小朋友有困难,父母可以主动告诉女孩去问问同学是否需要帮助,父母并给予协助,让女孩从小就能体会帮助人的快乐,也能让她更富有悲悯之心。

父母还可以教育女孩尊重生命。为了让女孩将关爱的情绪也能关注到人以外的事物,父母可以在家中养宠物,像猫、狗、鸟、鱼,种几盆花草。让女孩负责去饲养或换水、清理时,顺便告诉她万物生命的意义,让女孩自由去跟宠物互动,或者观察植物生长,她就能慢慢体会生命本来的尊严。

管教女孩亦给她充满爱心的感受。特别要提醒父母的是,管教孩子必须有理有据,而且不能是情绪化地打骂,必须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违反了一定要处罚,这是为了她将来的人格养成。这样,才不致让孩子有偏差的认知或行为产生。

多讲好的传说、故事给女孩听也是一种好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故事的角色会影响、投射到孩子身上,会让她想去模仿众人景仰的英雄、善心使者,自然就会去检视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