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妙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风俗
18198700000064

第64章 我国剪纸的习俗

剪纸是我国民间最为流行的传统装饰艺术,艺人们能用一把小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花卉鸟兽、风景人物图案。它们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还被人们贴在室内和各种器物上,用于美化环境、点缀节日欢乐气氛。

剪纸习俗是从古代的“人日”节俗中发展衍化出来的。据说女娲补天后,团土造物,先后用泥土捏了鸡、狗、羊、猪、牛、马,最后在第七天捏出了人。因此,后人就把正月初一到初六分别称为鸡日、狗日、羊日、猪日、牛日、马日,初七是人类的生日,称人日,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古代人日热闹程度不亚于正月初一的元旦,人们要吃用七种莱做成的“七宝羹”,吃在露天做的“薰天饼”,吃“人口团”、“太平团”,登高饮酒。而妇女们在这一天为了纪念女娲造人,就要用五彩花色的彩帛(丝织品)或金属箔剪成人形,挂在屏风及帷帐上,并且剪成小的人形帛片、箔片戴在两鬓上,祈求全家平安、多子多孙。现代的剪纸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

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日剪人形是早在秦汉时就已很流行的习俗,除此以外,古时还于正月初一在门窗上画鸡。画鸡可能因为初一是鸡日,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的变形的说法。

据说尧帝在位七十年的时候,远方秖支国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来到,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一年不敢再来。重明鸟模样类似于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门签贴在门窗上。

剪纸的另一个来源是唐宋时期过立春的一种习俗。唐宋时,每逢立春要举行盛大的“迎春”典礼,出土牛“鞭春”,吃春饼、生莱。人们在这一天要在鬓脚戴上“彩胜”,这是一种色纸制的小旛,迎接春天。妇女用彩绸制成两个斜方形部分迭合的“方胜”,戴在鬓脚。这种方胜以后又剪成花鸟图案作为妇女的饰物,逐渐成为剪纸艺术的来源。

现代民间一般已不再过“人日”、立春这些节日,“元日画鸡于户,七日贴人于帐”以及方胜、彩胜则流变成剪纸、贴窗花、贴门签的民俗了。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还仍然存在,有些时候还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