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篇文章写《醒心亭》名字的由来及游览的快乐情趣。但主要表现的是对欧阳修为
人及道德文章的称颂。“醒心”之意不只是喝醉了,游累了,来清醒一下,轻松一下,更含有深刻的寓意。于是,文章翻上一层,写欧阳修的乐趣所在是君圣、民足、士贤的盛世。接着,作者推崇与欧阳修相遇的重大含意。这里,作者虽未写出,却暗用孔子向往大同盛世及夏商周三代圣王而自叹未赶上的事(《礼记·礼运》),说后人也会自叹未赶上遇见欧公。
这就把欧阳修捧上了当代第一流圣贤的宝座,也抬高了自己的地位。这是文章深层次的乐趣。所以作者最后以能从欧公游,喜且幸,以名得托欧公文后喜且幸作结就是很自然的了。这充分体现出作者构思行文的巧妙。
【原文】
滁州[1]之西南,泉水之涯[2],欧阳公作州[3]之二年
,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4]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5]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6],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7]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8]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9]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10],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辞托名于公文之次[11],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
[1]滁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滁县。[2]涯:岸边。[3]欧阳公:欧阳修。作州:欧阳修庆历五年做滁州行政长官,带“权知军州事”衔,兼掌军事,简称知州。
[4]既:副词,不久。直:面对。[5]即:来到,就到。[6]嘉:美,美好。[7]洒然:这里是水洒过的样子或水洗过的样子。[8]韩子退之《北湖》诗:韩退之(名愈)的《北湖》诗。其诗是:“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9]优游:悠闲自得。无为:儒家指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治。[10]隅(yú):角落。[11]文辞:文章。托名于公文之次:把名字托付在(欧阳修)公文章的后边。次,在排列上次一等的。公文,指《丰乐亭记》。
【译文】
滁州的西南,泉水岸边,欧阳(修)公任本州知州的第二年,构筑了一座亭子叫“丰乐”
,亲自写了篇《记》来体现那名字的意思。不久又在面对着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的地方,选择了山的高处,建了一座亭子叫“醒心”,叫我写篇文章记它。
凡是欧阳公和滁州的客人来游,那必定就到丰乐亭来饮酒。又醉又累了,那必定就来醒心亭眺望。在这儿见到群山互相环绕,云气互相滋生,旷野无边无际,草木众多,泉石美好,使眼睛看到的是新鲜的,耳朵听到的是新鲜的,那么,那心儿水浇过似的清醒,更想久留这儿,忘了归家。所以就凭它这情景取名字,用韩退之先生的《北湖》诗中的词语和意思。唉!“醒心”可以说善于从山水之间获取乐趣,用它给亭子取名来体现那实际意义,又是最好的了。
虽然是这样,(欧阳)公的乐趣,我能说出来。我们的君王悠闲自得,在朝廷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治理国家;我们的民众吃用充足,在下边没有遗憾的事;天下的读书人都是优秀的栋梁之才;夷狄、鸟兽、草木的生活,都得到它们应该得到的了,这就是欧阳公的乐趣了。一座山的角落,一眼泉的旁边,怎么能使欧阳公快乐啊?这只是欧阳公把乐趣寄托在这上面罢了。像欧阳公这样的贤能之人,韩退之先生死了几百年后才有。现在同游的客人,还不知道欧阳公是难遇见的。百年、千年以后,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看了欧阳公的事迹,想要拜望他,就会有没有赶上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难遇上。那么。凡是在这里同游的人,怎么可以不感到喜悦和幸运呢?而我呢,又得因为文章把名字托付在欧阳公文章的后边,难道又不感到喜悦和幸运吗!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