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1824700000084

第84章 附二:中国金融史大事记(2)

1767永停营伍体制中的生息银两。以后的生息银两的息银主要用于补充政府的开支。

1791西藏开始自铸银元。

1793西藏铸乾隆宝藏。以后续铸嘉庆宝藏和道光宝藏。

1794乾隆末年,高宗致力于禁私铸小钱。本年四川总督孙士毅上报三年间共收买小钱1100余万斤。为各省上报的最高数字。

1796开始禁止鸦片进口。

1820包世臣著文指出鸦片耗银于外夷。御史王家相指出私钱有局私、民私之分。以后孙兰枝、鲍文淳亦提出局私问题。

1823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约创设于本年。

1828御史张曾提出禁光中通宝等夷钱。

1833陶澍、林则徐奏请铸重纹银五钱的道光通宝银钱,被驳。刑部拟定纹银出洋治罪条例。

1836规定洋钱流通必以成色分两为凭,不得计枚定价。

1838讨论是否禁止钱票流通,多数督抚肯定钱票的积极作用。

1836年(道光十六年)票号开始向京师汇兑捐纳监生银两。

1842年1840年6月,从英国侵略军封锁珠江口开始爆发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到1842年8月签订可耻的《南京条约》为止;历时二年多。

1843年7月中英广州贸易恢复。

11月上海开埠,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Balfour)于11月8日到沪。

1843年上海开埠时,上海、宁波、苏州、杭州一带已通行西班牙银元(本洋)。在上海,银元和元宝(银锭)同时通行。

1845年英资丽如银行(OrientalBank)在香港和广州设立分支机构,为第一个人侵中国的外国殖民地银行。不久它在香港发行钞票,成为流通中国市场的第一批外国纸币。

1848年上海钱庄使用的庄票已取得经营茶叶的外商的信任和欢迎。他们认为“钱庄期票与现钱一样,无论在购货或还账上,均可流通无阻”。

1850年丽如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其后在19世纪50抨代里,英资汇隆银行(CommercialBankofIndia)、呵加刺银行(AgraofUnitedServiceBank)、有利银行(CharteredBankMercantileBankofIndianLondonofChina)和麦加利银行(CharteredBankofIndian,AustraliaofChina)先后在中国建立分支机构。

1850年上海开埠前,钱庄集中在南市;上海设立“租界”后,“商贾云集,贸迁有无,咸恃钱业为灌输”。

1852年太平军占领汉口,商业停歇,山西票号向晋省撤回资本。

1853年3月太平军逼近京津。京师票号挟资回籍,汇兑不通;北京商业资金融通困难,市场混乱。

1853年墨西哥银元(鹰洋)进人中国,先在广州一带流通,嗣外商将鹰洋引进上海,逐渐流人东南沿海一带。

1859年太平天国刊刻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倡导中国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鼓励私人投资,开办工厂等企业。

1860年法兰西银行(Comptoird"EscomptedeParis)在华设分行。

1863年上海钱业同行为维护庄票信用,公议规定对非汇划庄的庄票,“概不收用”,排除了非汇划庄庄票的流通。

1863年4月江西省首次交票号汇兑京饷10万两进京。

4月广东省凑齐银两16万余两,派委员领解。因内地转运困难,准户部咨,交银号汇兑人京。

5月湖南上解京饷5万两,交省城票号汇兑进京。

8月湖北上解银京饷3万两,交汉口蔚泰厚票号汇兑。

9月户部认为“部库多收一批汇兑,即京城少进一批实银”,据此奏请同治允准禁止汇兑京饷命令。

本年浙省商人胡光墉在上海开设阜康银号。从此票号业有了所谓山西帮(西帮)和南帮两大派系。

1864年英资汇丰银号(Hongkong&ShanghaiBankingCo.Ltd.)在香港成立。这是第一家总行设在中国,专以中国的贸易金融为营业对象的外国银行。

1864—1865年太平天国失败,当时上海有票号24家,并对上海钱庄放款达二三百万两。

1865—1867年太平天国失败后,江浙一带流亡上海的地主和官僚纷纷还乡,上海“租界”地价狂跌;当年又因美国内战结束,伦敦棉价猛跌,欧洲市场发生了棉业危机。从事棉业投机的上海外国洋行陷入困境,不少洋行搁浅,上海英商宝顺洋行因“生意极清”而停业;已经在上海开业的11家外国银行,宣告破产或清理改组的达6家,为上海开埠以来较早出现的一次金融恐慌。

1866年年末,对华贸易出现一种从未有过的萧条状况。上海市场失去了信任感,市面流传有关在华外国洋行是否稳定的谣言。

1869—1872年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通航,缩短了欧洲和中国之间航程;1871年又在上海与伦敦之间接通海底电缆,欧亚之间商业信息传播迅速。

1873年19世纪70年代初,上海市场资金流动顺畅,外商只要能提出充分担保人,都能从外国在华银行贷到款项,从事贸易。但中国市场此时并未相应扩大,于是在中外贸易上出现了过度的进口危机。当年便发生了贸易停滞现象,市场金融受到很不稳定的影响。

1882年大多数民族资本经营的金属矿工业企业纷纷在上海进行集资招股活动。当时新闻报纸反映:“现在沪上股份风气大开,每一新公司起,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在炒股热潮中,几乎大多数上海钱庄都接受以股票作押,贷放大量贷款。有说这些近代企业从上海金融市场吸收到300万两的资金。

1883年下半年上海资本市场出现企业股票不断贬值现象;当时又由于中法关系紧张,资本市场频感压力;更以国际市场生丝价格跌落丝商囤积生丝活动陷于失败,终致引发上海金融风潮,多数钱庄陷于停业破产。这次风潮除在上海爆发之外,还波及汉口、天津、宁波、杭州甚至僻处我国东南的福州和远在华北的北京。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破坏。

1889年广东省仿墨西哥银元用机器铸造“光绪元宝”,重库平七钱二分,为中国自铸银元之始。

1894年清政府为应付甲午战争军费需要,由户部建议,向“富商巨贾”借款,即所谓“息借商款”,发行面额一百两的债券,预定息借白银1102万两,为中国举办内债之滥觞。旋于1895年5月间,因弊窦丛生,正式宣告停借。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向日本支付白银2亿两巨额战争赔款和3000万两的“赎辽费”。为此,清政府被迫举借俄法借款、英德借款、英德续借款等三大笔外债。列强乘机要挟,提出苛刻的借款条件,力图实现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之目的,而经手贷款的外资银行便成为实际的操纵者。

1895年俄、法两国合资成立“华俄道胜银行”,并强迫清政府在俄法借款中划出500万两白银“人股”。清政府缴交华俄道胜银行的“股银”相当于俄法投资总额70%左右,却未能享有该银行的董事席位。华俄道胜银行的实权控制在俄国人之手;该银行总行设在俄国的彼得堡,而在中国的上海、汉口、天津、烟台、哈尔滨、大连、北京等地广设分支机构,其范围之广,进展之速,是外国在华银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1895—1904年帝国主义列强竞相争夺攫取在华敷设铁路和开采矿藏的权益,暴露了种种丑恶现象,史称“利权争夺战”。

1897年清政府洋务派官僚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现代银行。

1898年清政府为偿付中日《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举借内债,发行昭信股票,总额一万万两,年息五厘,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分二十年还清。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英、德、俄、法、美、日、意、奥等国为镇压反帝运动,扩大对华侵略,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清政府与出兵侵略中国的德、法、俄、英、美、日、意、奥八国和未出兵的比、西、荷三国共11国驻华公使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史称“庚子赔款”。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为担保,分39年还清,加上年息四厘,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二千万两。从此,中国的关税和盐税都受帝国主义控制。

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为中国商会建立之始,后改称上海总商会。

1902年为适应美国在亚洲大陆扩张和收解清政府“庚子赔款”的需要,美国花旗银行进入中国在上海开设分行,成为美国在华设立的第一家银行。随后该行在北京、天津、汉口、哈尔滨等地相继设立分行。

1905年清政府创立户部银行,旋改称度支银行,为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名义上是官商合办,实权操在政府手中,正副总办均由户部派任。1908年又改称大清银行。1912年改组为中国银行。

1907年中国浙江兴业银行成立。

1908年中国交通银行成立,享有独家经理中国轮、路、邮、电四政营业收支的特权。其总理和协理均由邮传部派官吏充任。

1909年浙江实业银行成立。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财团就中国铁路借款问题达成协议,组成四国银行团,开始了由国际银行团垄断对华贷款权。

1910年上海因橡皮股票投机买卖骗局引起一次金融风潮,史称“橡皮股票风潮”。1903年,英商麦边在上海设立“兰格志(橡胶产地名)拓植公司,实是一家并无业务的空头

公司。该公司乘1908~1909年世界橡胶大涨,大做广告,捏造经营事实,虚称每季发放股息,骗取社会信任。以致兰格志股票市价被炒到超出面值20多倍。麦边等外国骗子乘机抛出大量股票,携款卷逃。外商银行同时宣布停止接受股票抵押,并追索以前所做股票抵押放款。橡皮股票顿成废纸。持票人纷纷破产。1910年7月,购入和受押橡皮股票为数巨大的上海正元、兆康等钱庄倒闭,引起连锁反应,使半数的上海钱庄倒闭,酿成巨大的金融风潮。

1911年lO月武昌革命起义。北京城内银根滞涩,多家钱庄被挤倒闭,银行、银号情形亦甚危急。

1912年

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

1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发行民国元年八厘军需公债,金额一亿元,实发73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