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江苏银行在江苏官银号基础上改组成立,资本额定100万元,总行设在上海。
2月1日上海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开业。
2月5日中国银行经南京临时政府批准在上海汉口路大清银行旧址开始营业,正监督吴鼎昌主持成立大会。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8月30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万国储蓄会,以办理有奖储蓄为吸储手段。
10月1日北洋政府设立币制委员会,拟制订采用金汇兑本位方案,未成。
1913年
1月15日北洋政府颁布商业银行纸币发行条例,规定发行总额不得超过该行资本总额百分之六十。
3月8日“六国银行团”因美国银行退出,而成为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
4月15日《中国银行则例》经北洋政府财政部制定,参议院通过,以大总统令公布实施。明确中国银行总行设于首都北京。
4月25日五国银行团贷给袁世凯政府的2500万英镑“善后大借款”,在北京东交民巷汇丰银行签订合约。
7月1日中法合资的中法实业银行成立,设总行于巴黎,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设分行,资本额定4500万法郎,先收半数,中方投资三分之一。
1914年
2月8日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及施行细则,以圆为主币单位,每圆含银六钱四分八厘。
10月15日新华储蓄银行成立,总行设在北京。后于1931年改名为新华信托储蓄银行。
12月1日聚兴诚银行开业,总行设在重庆。
12月30日《证券交易所法》公布施行。
1915年
3月26日盐业银行开业,资本额定500万元,总行设在北京。
6月1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业,设总行于上海,开办初期资本仅十万元,总经理陈光甫。后发展迅速,到30年代已成为中资最大的商业银行。
11月7日中孚银行开业,额定资本200万元,总行设在北京。
是年浙江兴业银行总行由杭州移至上海。此后锐意进取,业务发展迅速,在1927年前存款总余额经常占各大商业银行的首位。
1916年
5月4日山西蔚丰厚票号改组为蔚丰商业银行。
5月12日北洋政府命令中国、交通两银行停止兑现、付现,设于上海租界的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拒不执行,照常钞票兑现银、存款付现银,赢得社会人士赞赏,信誉大振。
11月19日日本住友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1917年
1月20日日本贷给北洋政府的西原借款成立,分六批支付,总额达14500万日元。
5月1日上海中国银行开始使用划头票据(可支现金),改变传统的单一使用汇划票据(只能付账)的局面。
5月18日金城银行开业,总行设在天津,资本额定200万元,1927年增至700万元。
5月29日著名的《银行周报》在上海创刊。
8月14日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在华的德华银行停业,后于1918年复业。
11月20日日本三菱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11月22日大总统敕令公布修正后的《中国银行则例》,扩大招收商股。
12月2日上海日商取引所(即交易所)开业,资本额定1000万元.先收四分之一,标的物(即交易对象)为棉纱与有价证券。
12月22日日本三井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1918年
2月1日中日合资,大权控制在日方手中的中华汇业银行开业,总行设在北京,资本额定1000万元,先收半数。北洋政府授予钞票发行权。后于1928年停业清理。
5月1日北洋政府发行民国七年短期公债4800万元、长期公债4500万元。
6月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额定资本100万元,实收10万元.经纪人名额60人,以公债交易为主,营业不兴旺。
7月8日上海银行公会正式成立。
7月8日美国运通银行上海分行开业。后于1931年为大通银行兼并。
7月10日北京银行公会成立。
8月10日北洋政府公布《金币条例》,但未实施。
1919年
1月1日山西省银行开业,实收资本300万元,设总行于太原。
2月7日美国友华银行上海分行开业,为其远东总行。
3月6日美国资本控制的菲律宾银行在上海开设分行。后于1921年停业。
3月10日大陆银行开业,资本200万元,总行设在天津。
4月12日梁士诒筹组的中华银公司成立,总公司设在北京,资本1000万元,具有投资银行性质。
4月26日中国实业银行开业,资本200万元,总行设在天津。
6月11日上海银行业和钱庄业公会决议,鹰洋与龙洋一律通用,银元市价归于统一。
7月11日邮政储金业务开办。
10月1日美国汇兴银行上海分行开业。后因营业不振,于1922年停业清理,业务由友华银行上海分行接收。
1920年
2月中美合资的中华懋业银行正式开业,总行设在北京,资本额定1000万元,先收半数,中美各半。上海分行于同年9月24日开业。1921年北洋政府批准其有钞票发行权。1929年停业。
4月中意合资的华义银行开业,总行设在天津,同年9月29日开设上海分行。后中方股本退出,归意方独办。
7月1日上海华商物品证券交易所开业,额定资本500万元,先收四分之一。开业后业务兴盛,当年即有巨额盈余。
7月2日北洋政府农商部设立的农商银行开业,资本额定1000万元,实收169万元。官商合办,总行设在北京,有钞票发行权。
9月10日北洋政府发行整理金融长期公债6000万元。
9月28日英、美、法、日四国公使通牒北洋政府外交部,宣告四国新银行团成立。
12月5日第一届全国银行公会联合会在上海举行。并议定第二届于1921年4月在天津举行,第三届于1922年4月在杭州举行,第四届于1923年4月在汉口举行,第五届于1924年4月在北京举行。
12月10日荷兰安达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1921年
1月1日美国大通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5月1日北洋政府发行整理六厘公债5440万元,6月间又发行2560万元,合计8000万元。
6月1日中南银行于上海开业,系南洋华侨黄奕柱所创设,成立时实收资本即达500万元,为中国私营银行中所罕见。因系归侨投资为主,被批准有钞票发行权。
5月20日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开业,资本10万元,一次收足。1933年上海华商物品证券交易所的证券部分并人,成为最具影响的中资证券交易所。
7月1日受法郎暴落的影响,中法实业银行倒闭,经中国金融业参与整理,得以于1925年改组成为中法工商银行。
9月1日中易信托公司开业,总公司设在上海,资本额定800万元,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信托公司。
11月1日以金业公会为基础而建立的标金(即黄金)交易所正式开始营业。交易量之大,为亚洲之冠。
11月16日盐业、金城、中南三银行成立联合营业事务所。联营事务所设于天津、北京、上海,以三行总经理吴鼎昌、周作民、胡笔江为办事员,事务所天津设于金城银行内,北京设于盐业银行内,上海设于中南银行内。联营范围,以不侵害各行各自的营业为限,亦即“营业既各不牵涉,合作也不受束缚。”联营基金200万元,由中南银行出资100万元。盐业、金城各出资50万元。
12月间上海“信交风潮”爆发。未经中国政府批准,在租界盲目设立的100多家交易所和10多家信托公司纷纷倒闭,风潮过后仍能存在的交易所只有6家,信托公司只有2家。
是年26家山西票号从1912年起陆续倒闭,到1921年残存者已只有5家。
1922年
1月7日由中国和挪威商人合办的华威银行正式开业。资本实收250万元,在北京政府注册,向挪威政府备案,总行设于北京,上海于1923年设立分行。1926年5月因营业不振停业清理。
2月11日北洋政府发行用于偿还内外债的八厘公债9600万元(亦名九六公债),以盐税剩余和关税余额为担保。
3月16日英资大英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6月18日交通银行在北京举行第十一届股东会,改选张謇为总理,钱永铭为协理,整顿行务,推进业务;1925年梁士诒利用政治势力重新上台任交行总理,此项革新亦告中断。
7月11日大陆银行加入三行联营事务所,成为四行联营。联营项目首先是1922年成立四行联合准备库,共同发行中南银行的钞券。其次于1923年开办四行储蓄会,除由四行给予保本付息外,如有盈余按一定比例给储户分红,1934年存款总额达9223万元。又于1931年设立四行企业部和调查部,1936年设立四行信托部。
1923年
4月23日浙江实业银行正式宣告成立。至此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官商股分开经营,官股称浙江地方银行,设总行于杭州;商股称浙江实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由李铭任总经理,业务日渐发展。
6月1日蒙藏银行成立,总行设在北京,资本150万元,官商合办,享有钞票发行权。
8月1日日资大连银行、辽东银行、奉天银行和满洲商业银行合并改称满洲银行,资本1000万元,与原有的正隆银行合称为日本在我国东北开设的两大银行。
是年俄商远东银行开业,总行初设赤塔,后移哈尔滨,上海先为代理处,1925年改为分行。实收资本454万日元。
1924年
1月1日中国银行对钱庄和无发行权的银行实行领券制度。领券行庄以一定比例的现金和其他资产为担保金,领用中国银行钞票。这一制度,后为其他发行银行所仿效。
7月15日车三省官银号成立,发行纸币,俗称奉票。该号系由奉天兴业银行和东三省银行合并组成。
8月15日广东军政府设立的中央银行开业。
1925年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4月1日北洋政府发行民国十四年八厘公债1500万元,以德国退还庚款为担保,由中国交通、盐业、金城、中南、大陆等银行承受。
11月1日中法工商银行开业。系由中法实业银行改组而成,资本1000万法郎,法方出资80%,中方出资20%,法方任董事长,中方钱永铭任副董事长,继上海分行后,在华其他分行亦多相继复业,但不再发行钞票。
1926年
6月6日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6月中旬中国银行为应付南北政局变化,决定由张嘉墩以副总裁身份驻沪办公,以“观察形势,联络各方。”
9月26日成立于1895年的华俄道胜银行宣告总行和在华分行同时停、业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