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说话巧办事
18293400000008

第8章 注重身势语的应用

注意泄密的“脚语”

提到“脚语”,好多人都会觉得很陌生,觉得这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其实日常生活中,“脚语”出现的场合很多,比如人们的“闻步识人”。

王莹昨天早晨锁好门准备去上班的时候,刚走到一楼就听到自己的邻居说:“听到脚步声,就知道是你下来了。”王莹很奇怪,问邻居为什么,邻居回答:“你走路的时候发出的节奏和声音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听到邻居的话,王莹明白邻居这是闻步而识人,是邻里之间比较熟悉而产生的结果。

“脚语”有很多的功能,可能这些功能都被人们所忽略了,但是它却是真实存在的,就好像人体语言的所有其他信号一样,脚的习惯动作也有着自己的语言。脚步的轻、重、缓、急、稳、沉、乱等态势,其实都是在描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或平稳或失衡,或安宁或慌张,或安详或着急的情感状态。一个人的心情不同,那么他走路的姿势肯定也就不同;人的秉性各不相同,当然走起路来也就有了不同的风采。如果一个看起来端庄秀美的女子,走起路来却显得匆匆忙忙,脚步重而且步伐凌乱,就可以断定这位姑娘一定是个性格开朗、心直口快、凡事都不留心眼的痛快人;相反,一个看上去五大三粗,走路的时候却小心翼翼的人肯定是一个外粗内细的精明人,他干事情的时候,往往会以豪放的外表来掩盖自己原本严密的章法,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脚语也可以泄露一个人的心理指向。如果有人一坐下来就自然而然地跷起了二郎腿,表明这个人怀有不服输的对抗意识,善于迎接挑战。但是如果一个女人大胆地跷起二郎腿,则表示她们对自己的容貌或者自身的形象有足够的信心,同时也表示了她怀有想要展示自己能力的强烈欲望。

2004年3月25日,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举行了一次会晤,他们看起来十分和谐,握手寒暄,亲切交谈。但是当时一位英国“肢体语言”的专家通过观察两人在会晤时的细微动作,对那一次“破冰之旅”提出了一个“另类解读”:当时的卡扎菲根本没把布莱尔放在眼里!

朱迪·詹姆斯教授是一位从事研究人类肢体语言的专家。他分析,当布莱尔和卡扎菲在帐篷内坐定之后,卡扎菲一直跷起的左脚显示:自信的他不惧怕布莱尔。詹姆斯提醒人们注意双方在会谈过程中的这样一个细节:布莱尔双手十分平整地放在膝盖上,他始终端坐在沙发上,看起来很认真。但是卡扎菲的表现却很随意,他任意地靠在沙发靠背上,有些漫不经心地看着布莱尔,最关键的问题是,他还高高地跷着二郎腿,左脚的皮鞋鞋尖朝着布莱尔,而且还不断地晃来晃去。

由此可见,“脚语”可以泄露一个人的很多潜在信息。因此,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最好注意自己的脚语,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不应该产生的恶劣影响。

眼部传达着你的讯号

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交际双方目光的直接接触可以引起二者感情的微妙交流。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象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触是十分有用的。

眼部传达的信息无疑是十分丰富的,因为眼睛是透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情感以及态度的变化,都可从他的眼睛里表现出来。

对于眼部传递信息的功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学者孟子就做过一段相当精辟的阐述,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非焉。”孟子的这段话,很恰当地说明了眼睛是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

美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的数量是一样多的,不需要字典,人们却能够从他人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你的内心世界。”

心理学家发现,在交流中,语言所占的比重为7%,声调占了37%,而眼神和肢体动作所占比重却高达56%,其中,眼神占的比重最高。

一位名叫詹姆士·薛农的建筑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画了一幅皱着眉头的眼睛的抽象画,然后将其镶于一块大透明板上并悬挂在一家商店的门前,目的是想借这双“眼睛”减少商店的偷窃行为。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在悬挂期间,那家挂了“眼睛”的商店的偷窃率真的大幅度降低了。虽然那只是一幅画,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对那些做贼心虚的人来说,这双假眼睛却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他们极力想避开这双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因此,很多原本有偷窃的想法的人们便不敢随便走进商店内,即使走进商店里,也是规规矩矩,不敢行窃。

眼神的功用有很多,不同的眼部动作也会表现出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的情感特征。

阿拉伯人非常注重眼神的交流,一般情况下,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都会用非常热情的目光去凝视对方,因为在阿拉伯世界中,人们认为双目是个人存在的钥匙。在英国,有教养的男子通常认为直接凝视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的表现,而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比英国人还要多。法国人普遍比较欣赏一种类似于鉴赏式的注视,若是一个法国人以这种眼光看你,那么他就传达了这样一种非语言的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虽然我们并不熟悉,但是我从内心里欣赏你的美。”所以一个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一位女士的凝视,是被人们公认了的一种文化准则。与西方人相反的是,日本人与人交谈时的目光一般会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在自己眼帘的外缘,日本人认为交流双方眼对眼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而中国人则对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感到很不舒服,甚至会觉得有些不安。

总之,要想让你的人际交往更顺利,眼神的作用不可小视。

笑容的正确应用

一个雨天的下午,有一位看起来十分普通的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闲逛,很显然这个妇人是来避雨的。大多数售货员只对老妇人瞧上一眼,然后就各自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并没有理睬这个妇人。

这时,一位年轻的男店员看到了这位老妇人,他立刻满面微笑着上前,热情地向老妇人打招呼,并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为她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有些惊讶地对他说只是进来躲躲雨罢了,并没有买东西的打算。听完这些话,这位年轻人并没有失望,仍然微笑着安慰老妇人说:“即便如此,我们百货公司仍然欢迎您的光临!”他还主动和老妇人聊天,以排解老太太的寂寞。当老太太离去的时候,这位年轻人还专门送她到门口,微笑着替妇人把伞撑开。自始至终,年轻人的笑容都没有变过。这位老太太看着男店员那亲切、自然的笑容,向这位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然后告辞而去。

后来,这位年轻人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件事。有一天,他突然被公司的老板召到办公室去,老板告诉他,上次他接待的那位衣着朴素的老妇人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老太太这次专门给公司来了一封信,指名道姓地要求公司派这位年轻人到苏格兰,代表公司接下当地装潢一所豪华住宅的工作,这次交易的金额相当大,当然获利的空间也不小。老板祝贺年轻人:“夫人说,你的微笑是世间最有魅力的微笑!”

卡耐基说过:“笑是人类的特权。”微笑是人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人自信的标志。人们往往依据一个人的微笑来获取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从而决定对这个人所要办的事的态度。所以只要正确地运用你的笑容,办事将不再感到为难,而且你的人际沟通也不再是难事。

面带笑容,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不可以假装。笑的时候应该笑得真诚、适度、合时宜。要想笑得真诚,只要你把对方想象成自己的朋友或亲人,就可以很自然大方地微笑了。

要发自内心。发自内心的微笑既是一个人良好心态的展现,同时又能制造明朗而富有人情味的气氛,让交际个体感到轻松的气息,而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应该做到笑到、口到、眼到、心到、意到、神到、情到等。

一定要适度。虽然微笑是人们交往中最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秘密手段,但是也不能随心所欲不分情况不分场合地随便乱笑,不加节制。只有笑得得体、适度,才能充分表达一系列类似友善、诚信、和蔼、融洽等美好的情感。

总之,正确地运用微笑,能让人们的交际行为变得更加顺畅,为交际活动增添成功的砝码。

注意泄密的“手语”

一般情况下,有效的手部动作能够引起人们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手部动作会给人留下消极的印象。所以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人们都很希望能看到对方的手。当对方的双手离开人们的视线或者失去表现力的时候,人们对交流对象的人品和信誉度的好感也就会随之减半。

几年前,某位学者做过一个小实验。他先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们互相访谈,他要求一半的学生将自己的手放在桌子下面,而另一半学生将手放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15分钟后访谈活动结束,人们发现,将手放在桌子下面的学生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一般都不是很好,人们感觉这样的人畏首畏尾,甚至有些虚伪。但是另一组的学生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却很好,人们认为他们友好、大方、善良,任何负面印象都没有。

尽管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项科学实验,但是结果却还是能够给人们一些启示的。那就是:人们会根据“手语”判断别人的好恶。

有人对陪审团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大多数的陪审员非常不喜欢律师站到演讲台的背后,因为演讲台会挡住律师的手,而陪审员希望随时可以看到律师的手。陪审员更不喜欢证人们将自己的手藏起来,那样的动作会让陪审员们产生消极的认知,使他们认为证人可能是在说谎或者有其他动机。所以,请记住,日常生活中不要把你的手藏起来。

大多数人都会有双手颤动的经历。当人们听到、看到或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时,他们的手就会自然而然地颤抖起来。尤其是当手中握有东西时,这一现象就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麦克曾经参与过一次重大间谍活动的调查。当时,麦克正在审问一名有嫌疑的男子。麦克和同事们对这名男子只是怀疑,并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什么目击证人。麦克一直观察着他,只见男子点燃了一支香烟,然后慢慢地吸了起来。当麦克提到一个特殊的人的名字“科纳德”的时候,男子手中的烟抖动了一下。为了确认这一行为的含义,麦克继续提到了很多人的名字来测试男子的反应。结果,这种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麦克发现,每当他提到“科纳德”这个名字时,男子的烟都会颤一下,这样的情况重复了很多次,它告诉麦克,那个人感到了“科纳德”的“威胁”。于是麦克断定,这个男子很可能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最终,经过麦克的积极调查,那个人终于承认他在间谍活动中与科纳德接触过。

缓慢的缩手动作也是“手语”的一种表现,也能够体现人们的某种心理状态。

在一次晚宴上,人们围坐在桌边聊天,聊着聊着大家就聊到了经济方面的事情。有两个人提到,他们最近在资金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中一个人的妻子抱怨说:“钱好像一下子就没了。”当她说这话的时候,她丈夫的手不知不觉地撤离了桌面,然后慢慢地缩了回去,最终放到了他的腿上。这种远离动作其实是心理逃跑的一种线索,它通常发生在人们遇到威胁的时候。很显然,这位丈夫隐瞒了什么信息。原来这位丈夫从家庭账户中取走了一部分钱用于赌博,这让他无法释怀。

在交际的过程中,“手语”的分量比人们想象中的还要重,它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泄露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因此,人们一定要注意容易泄密的“手语”。

用手摸脸时,一切都被熟知

亨利非常喜欢下国际象棋,与同事们对垒的时候,亨利经常可以轻松地获胜,为了了解亨利获胜的原因,同事们就偷偷地用录像机拍摄下了他下棋的全过程,打算对他在下棋时的身体语言进行分析。

根据录像带显示,在比赛中,亨利在对下一步棋的走法没有把握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做出抓耳朵或者摸鼻子之类的手势。同事们还发现,当亨利的对手接触到某颗棋子并打算移动这颗棋子的时候,亨利的手部动作也会暴露出他对这颗棋子的动向的态度如何。如果他觉得自己可以轻松对付这步棋,或者是已经想好了应对的方法,那么他的十指就会松弛地合在一起,显示出十分自信的样子。但是,如果他对这步棋没有把握,或者不希望对手走这步棋时,他就会用手遮住自己的嘴巴,或是反复地拉扯耳垂、抓挠脖子等。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用手摸脸时,他的一切心理状况都会通过摸脸的动作而表现出来,用手摸不同的脸部器官,代表了不同的心理状况。用手摸脸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大具体的分类:

用手触摸鼻子的手势

当一个人处在不安、焦虑或者愤怒的不良情绪之中的时候,他的鼻腔血管就会随之膨胀,膨胀的结果就是使他不停地用手触摸鼻子。

美国的神经学者阿兰·赫希和精神病学者查尔斯·沃尔夫深入研究了比尔·克林顿就莫妮卡·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向陪审团陈述的一些证词,他们通过对比发现,当克林顿说真话的时候,他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但是,只要他一撒谎,他的眉头就会在谎言出口之前不经意地皱一下,而且过一会就会触摸一次鼻子。在克林顿陈述证词期间,专家们统计,他触摸鼻子的总数达到26次之多。

摩擦眼睛

当一个小孩不想看见某样东西时,他会自然而然地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同样的道理,当一个成年人看到某件自己厌烦的事情的时候,他很可能也会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势。所以,男人们在使劲揉搓眼睛的时候,他可能正在试图掩盖一个弥天大谎。相比而言,女人摩擦眼睛的行为较少,她们一般只是用手在眼睛的下方温柔地碰一下以掩盖自己的情绪。

抓挠耳朵

抓挠耳朵的手势常表示出听话人“非礼勿听”的企图,即通过用手盖住耳朵或者拉扯自己的耳垂来阻止一些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听到的话。用手抓挠耳朵的手势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包括用手摩擦耳郭的背后,用手使劲拉扯耳垂,或者把整个耳郭折向前方盖住耳洞等,只要是用手与耳朵碰触,大多情况都是指一个人厌倦了对方的说话。

用手支撑着脑袋,以免不小心睡着

当一个人做出用手支撑着头的动作的时候,表示他的心中已经产生了厌倦的情绪,用手作为脑袋的支撑,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脑袋低下去,以免自己睡着。一个人的厌倦程度与他的手支撑头部的尺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最开始人们只会用一个大拇指撑着下巴,然后随着厌倦情绪的提升,逐渐变成用整个拳头支撑下巴。当这个人的兴趣极度缺乏的时候,他就会用手掌完全地把自己的脑袋托住。最为厌倦的身体信号则是用两只手一起撑着头,同时看似进入了梦乡。

以上是人们经常摸脸的几个部位,看看你身边的人是否有这些小动作,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现在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因为,用手摸脸时,一切就都被对方熟知了。

关系决定身体的距离

在20世纪90年代初,航空公司因为折扣机票而收入锐减,为了改善盈利的状况,公司改变了座位的空间分布,增加了飞机上的座位,这样一来旅客们之间的距离随之变得比以前近了很多,结果旅客之间发生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

东方电视台的一个栏目中曾经播放过一个节目:栏目组请一位男青年在上海一段比较繁华的地段上有意地去紧跟着一个人走,或者与一个路人并排挨着走,摄影师在路旁偷偷地拍下这些路人的反应。结果,镜头上显示的全部都是被这个男青年紧挨过的路人因为被侵犯了个人空间而表现出种种紧张以及措手不及的样子:所有被跟随的路人都很奇怪或者困惑地看着这个青年人,甚至更为夸张的是很多路人竟然慌不择路地跑进了附近的商店躲起来。这件因为男青年对他人个人空间的侵犯而使得路人紧张的事例告诉我们,在与陌生人相处时,为了使彼此间的关系协调,请不要侵犯对方的个人空间。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刚刚开业的大型图书馆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参加实验的人就进去拿一张椅子坐在这位读者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之多。结果证明,在一个如此空旷的、只有两位读者的图书馆里,竟然没有一个被试者喜欢一个陌生人在自己的旁边坐下。

以上3个案例的共同点就在于,人们都不习惯陌生人与自己的距离过近。关系决定身体的距离:双方如果很陌生的话,那么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将彼此的身体距离拉得很远。如果有人将这个距离拉得太近,就会造成当事人不舒服,由此可能使其产生恐惧、烦躁等一些不安的情绪。

事实上,大部分动物也都会将自己身体附近一定的区域视为自己的私有领地,至于这块领地范围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动物们生长环境的拥挤程度,以及当地动物分布的密集程度。像大多数动物一样,人类的身体也需要一定的空间感,它就像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大气泡,无形地环绕着人们的身体。不管人们走到哪里,这个“气泡”以内的空间都会要求别人离远一点,尤其是陌生人。

审讯员在审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入侵”嫌疑人的个人空间的技巧来摧垮嫌疑犯人的抵抗心理。很多审讯员会让疑犯人坐在一个硬邦邦的并且没有扶手的椅子上,让疑犯人的身体处于一个空荡荡的房间中央,然后不断地利用各种方式接近疑犯人的私密空间对疑犯人进行干扰,直到疑犯人肯老老实实回答问题为止。一般情况下,疑犯人都会难以忍受自己的私密空间被他人侵犯的折磨,于是很快就会放弃抵抗。

对于疑犯人来说,审讯员是个陌生人,关系决定距离,因此那个有距离的空间要求变得更大,但是很多审讯员利用人们需要维护自己身体距离的心理需求,有意地破坏这个距离,因而获得了审问的成功。

这就是说,一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的亲疏远近,决定了“气泡”的大小:关系越亲密,“气泡”就越小;反之,关系越远越生疏,“气泡”就会越大。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身体的距离有以下4个分类:

1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的半径大小为15厘米至45厘米。只有彼此的关系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达到私密的距离,比如你和对方的关系是夫妻、父子、母女、恋人或者非常亲密的伙伴等。由于你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故而你们的身体距离也会很近。

2私人空间

私人空间的半径大小为05米至12米。人们在鸡尾酒会、公司聚餐或者其他好友的社交场合里,通常会与他人保持这样的身体距离。因为这些场合的人通常是自己的同事或者上司,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友好的,因此这个距离比较得当。

3社交空间

社交空间的半径大小为122米至36米。这个身体距离可能比较大,那是因为在跟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时,人们会跟他们保持这样的距离,因为关系疏远,所以要保持必要的警惕,例如初次见面的人、上门维修的水管工以及木匠、邮递员、街边便利店的店主、新来的同事等等。

4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半径大小为36米以上。当人们在一大群人面前发言时,发言的人与听众的关系显得更加生疏了,因此往往会选择这个区域,因为大于36米的间距会让人们感觉比较舒服。

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是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之一。正是这种渴望让人们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个人空间。当然这个空间的大小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你明白了吗?

根据对方的身份改变坐姿

王硕是某公司的高级职员,因为工作的需要,王硕需要经常接待客户,然后与他们洽谈相关工作。这时,王硕通常要保持相当严肃的坐姿,他说:“每次我在接待了客户之后,当双方都要就座的时候,我会保持这样坐姿:面带笑容,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微地收起来。双肩放松但是要摆放平正,两臂弯曲自然地放在膝上,当然也可以放在椅子或沙发的扶手上。要把腰挺起来,胸也要挺直,上体看起来自然而平直;双膝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至少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脊背轻靠椅背。由于这样规范的坐姿,我的客户们都非常乐意和我合作,因为他们觉得我非常尊重他们,合作也因此变得更加顺利了。”王硕认为自己的坐姿非常标准,但是王硕的妻子和儿子却不这么认为,妻子说:“每次王硕在家看电视或者读报的时候,坐姿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让人看着非常别扭。儿子因为他的坐姿,总是很不情愿和他讲话;客人们一看到他那坐姿,连聊天都觉得诚惶诚恐的,一点都不自然。”

王硕自认为自己的坐姿很好,但是却没有得到妻子的认可,其实原因就在于王硕没有根据交际对象的身份而改变自己的坐姿,最终导致与自己客户以外的交际对象不能有效沟通。事实上,在交往举止中,坐姿尽管很重要,但是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坐姿,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面对的是你的竞争对手,此时你们正在谈判,你就需要正襟危坐。这样的坐姿要求你上体正直,臀尖落座在椅子的中部,双手自然地放在桌上,或者一只手放在腿上或椅子扶手上都可以。你的脚可以并着放,也可以并膝稍分小腿或并膝小腿前后相错、左右相掖等,这些都是在严肃的场合里使用的坐姿。

如果你的交际对象是一位男士,而你是一名女士的话,在一些社交场合里,为了使你的坐姿看起来更加优美,你可以采用略侧向的坐法,头部和身子应该朝向对方,双膝并拢在一起,两脚相并、相掖、一前一后都是可以的。在落座的时候,如果你穿的是裙子,最好把自己的裙子向腿下理好、掖好,以免产生不雅的行为。

如果你的交际对象是好朋友或者家人的话,那么你可以轻松地支配自己的坐姿。你完全可以坐得舒展自由些。舒展,最好是不感到自己憋屈;自由,意思是你可以经常变换坐姿,以此得到休息的机会。

在雕塑艺术中,优美端庄的坐像,通常会给人们以美好的艺术感受。寺庙中的观世音雕像,她的坐姿也是相当优美的,笑容亲切,神态自然,这样坐姿的神像,常常使人流连忘返。愿人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美的启迪,遇到不同身份的人,采用不同的坐姿,真正做到“坐有坐相”。

握手的正确方法

在人类日常的交际活动中,眼睛的信息传递虽然说是很微妙的,但是交际双方在握手的时候发出的信号却是直截了当的。不同的国家,在握手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在美国,男人之间的握手是非常有力的,越有力量的握手,所体现的意义越大。而俄罗斯人却不允许两个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去握手,他们认为这样的握手方式是不吉利的,因此,不管什么时候,隔着东西握手都是被否认的。而中国人的握手则没有什么特别忌讳的东西。不过异性之间握手的时候,一般需要男性主动伸手。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因为东方人都比较含蓄,尤其是女性。而在阿拉伯的一些国家,伸出自己的左手与人相握的话,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那有没有一个各国通用的标准的握手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看看下面欧文与迈瑞的对话,可能你会找到一些答案:

欧文在北京的一家美国公司工作。一天他正在往自己的办公室走,突然看见了公司里的美籍华人Mary,他正好有个问题要请教他。于是他们就开始了以下的对话:

欧:迈瑞,你有时间吗?

M:当然,有什么事情吗?

欧:记得上星期我们谈到一个人拒绝跟老板握手的事情吗?

M:有人拒绝和你握手?

欧:哦,不是的。我这两天开了好几次会,见了很多人,当然也跟好多人握了手。但是我发现每个人握手的方式都不一样,有没有一个正确的握手方式呀?

M:显然的,这里只有一种合理的握手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握手方式。

欧:嗯,(若有所思地)……正式的握手方式?昨天有个人跟我握手的时候,他只是用他那两根冰凉的手指在我手上轻轻点了一下就算握手了,我当时想这也算是握手?

M:我也碰到过,可能这种情况是带有普遍性的,当时我觉得那冰凉的手指就像一条死鱼一样,让我感觉浑身不舒服。在我看来,这样握手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胆小,缺乏信心,而且为人比较冷漠。

欧:但是我也碰到过别的情况,比如今天早上碰到的一个人恰恰相反。他使劲地握着我的手不松开,我的手都有些麻了。当时这个人给我的印象就是肯定很厉害,控制欲应该很强。

M:你看,人们的个性一般可以从他的握手方式上表现出来。

欧:嗯,握手确实能反映出来一个人的个性。那什么样的握手才是标准的握手方式呢?

M:嗯,最基本的握手礼仪是这样的:握手的时候,你至少应该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站直,伸出你的右手,然后四指并拢,与对方的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然后向受礼者握手。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说明这个人有强烈的支配欲望,他在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是处于一个优势的地位。所以握手的时候,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与此相反的是,掌心向里握手表示一个人比较谦卑和毕恭毕敬。因此,最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势应该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

欧:哦,那握手的时候有什么禁忌吗?

M:当然有了,最简单的一个禁忌就是不要戴着手套握手,那是一种失礼的行为。男士在握手前都应该先脱下手套,然后摘下帽子,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特殊考虑,比如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如果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的时候双方应该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其他的人或显得心不在焉。

欧:嗯,知道了,就这些吗?

M: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和别人握手的时候不要两手稍稍一碰就分开,时间过短的话,就好像在走过场一样,又像是对对方怀有介意,因此,这样的握手方式最好避免。而相反如果时间太久,特别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紧紧不放的话,就显得有些虚情假意,甚至会被对方怀疑为“想占便宜”。

欧:我明白了,以后会注意的,谢谢,Mary!

握手方法的正确与否,有时候可以决定交际活动的成败,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者,就从矫正你的握手方法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