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文化书系——三十六计
18332400000014

第14章 败战计(1)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原文】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注释】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全句意思为:对强大的敌人,就对付将帅,对足智多谋的将帅,就动摇他的情绪。

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语出《易经·渐象》:“利御寇,顺相保也。”御:抵御。寇:敌人。顺:顺利,顺势。保:保存。

全句意思为:利用此方法来抵御敌人,则顺利地保存自己。

【译文】

对强大的敌人,要对付他的将帅;对于英明多智谋的将帅,就要动摇他的意志。将帅斗志丧失,士卒斗志也颓废消沉,敌人的战斗力必然会自行下降。利用此方法来抵御敌人,则顺利地保存自己。

【战例】

之一

春秋时期吴越之战,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成了他的奴仆。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跟前卑躬屈膝,做牛做马,任其凌辱,终于骗取夫差的信任,放他回国。回国后,他立即采取一系列政策,富国强民,增强自己的实力。不久,越王勾践趁着夫差北上会盟之时去攻打吴国,随后,吴国被打败,夫差不得不拔剑自刎。越国本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后来,越国能够强大起来,“美人计”起到了重要作用,勾践囚在吴国后,卧薪尝胆,不忘丧国雪耻。他深知目前最重要的是骗取夫差的信任,才能打败夫差,洗刷耻辱。越国大夫文种向他献上一计:天空中的飞鸟,因贪吃食物,而被捕杀,深水的鱼儿,因香喷喷的诱铒,而被捕杀。要想复国雪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

于是勾践挑选了两名美女:西施、郑旦,送给夫差,并年年向吴王献上珍奇异宝。夫差认为勾践对自己已十分忠诚,所以对他也就没有了怀疑。夫差整天与美人吃喝玩乐,连他的大臣伍子胥的告诫,都不放心上。后来,吴王攻打齐国,勾践还派兵相助,借以表明自己对吴王夫差的忠心,来麻痹对方。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去吴国庆贺。夫差因沉醉于酒色之中,不能自拔,根本无心过问政事。他的大臣伍子胥劝谏无效,反被逼自杀。勾践看在眼里,乐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吴国大旱,几乎绝收,老百姓苦不堪言,而越国却是物富民丰。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的时机,派兵突袭吴国,不久被越国所灭,夫差拔剑自刎。

之二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九岁登基,当时的朝廷由董卓专权。董卓为人阴险狠毒,滥杀无辜,并有废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既是怨恨又是害怕。

司徒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乱臣贼子,不除掉他,国家终将毁在他的手中。王允深知董卓势力强大,正面与他为敌,还没有取胜的把握。王允就从他身边的人入手,并把目标锁定在董卓的义子身上,他义子名叫吕布,是董卓得力助手。董卓对义子十分信任,吕布对董卓也忠心耿耿。

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奸诈狡猾,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女人。何不用“美人计”,让他们自相残杀,以除奸贼?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蝉。这名歌女,不但天姿国色、能歌善舞,而且明白事理。当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除掉董卓的计划时,貂蝉当即表明愿意牺牲自己,为国除贼、为民除害。

王允对貂蝉如此深明大义感到十分地感激,并告诉她救国救民的重任,全担在她身上了。第二天,司徒王允便把藏在家里的明珠,打造成金冠一顶,派人送给吕布。吕布收到司徒王允的厚礼,十分高兴,就亲自来到王允家致谢。而王允事先准备了好酒好菜来招待吕布,还叫来貂蝉向吕布敬酒,在酒桌上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听见王允要把这绝代佳人许配给他,自然欣喜若狂,十分感激王允。王允决定选择良辰吉日完婚。

过了几天,王允宴请当时的太师董卓到家里来做客,董卓欣然前往,酒席间,王允让貂蝉献舞助兴。董卓一见到貌若天仙的貂蝉,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貂蝉奉送给太师。”董卓假意推让一番后收了下来,就高高兴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

吕布知道之后怒气冲天,当面斥责王允。王允编出一番话来哄骗吕布。他说:“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岂敢违命!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

吕布信以为真,等董卓给他操办婚事。可是等了一晚上,没见有送来貂蝉。第二天,他到相府中一打听,才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心里自然很不高兴。

一天,董卓上朝,忽然不见身后的吕布,心生疑虑,就赶回府中,到后花园凤仪亭内一看,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他顿时怒火冲顶,用戟向吕布刺去,吕布用手一挡,没能刺中。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原来,吕布与貂蝉是私自约会,貂蝉按王允之计,挑拨董卓与吕布的父子关系。这时,吕布对董卓的所作所为已心怀仇恨。

王允见时机已成熟,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大骂董卓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将军的妻子,实在可恨至极。吕布咬牙切齿地说:“不看我们是父子关系,我真想杀了他。”王允忙说:“将军错了,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杀你,哪里还顾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大人的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他立刻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

董卓满心欢喜,进宫受禅。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董卓的咽喉。董卓一除,朝廷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前人之语】

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之。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势,如六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乃可转败为胜。

【译文】

实力强大,将帅有智谋,这样的敌人不能与他正面硬拼,在一个时期内,要暂时向他屈服侍奉。以割让土地侍奉,这样会增强敌人的势力,如同战国时代六国割让土地来侍奉秦国一样,这是最不好的策略;用金钱珠宝、绫罗绸缎去讨好敌人,必然会增加敌人的财力,就像宋朝侍奉辽国、金国一样,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这也是不好的策略;只有施美人计才见成效,这样可以消磨敌军将帅的意志,削弱他的体质,并可以加深他部下怨恨的情绪,与将帅离心离德,如同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奇珍异宝来迷惑夫差,让他贪图享受,丧失警惕,才可以转败为胜。

【赏析】

本计用在军事上指己弱而敌强,用军事行动难以战胜对方,就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意志上消磨敌方的主帅,使内部战斗力殆尽,然后再伺机行动。就像本计所说,对付实力强大的敌人,要从主帅着手,以达到“擒贼先擒王”的目的。对付精明实干的主帅,要想方设法去腐蚀他,一点一点地磨灭主帅斗志,从而带动部下意志消沉,失去战斗力。己方利用优势力量,攻取敌人的弱点,就能趁机保存实力,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后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此计运用象理来说明要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投其所好,使敌人思想上松懈,瓦解他们的斗志,便能战胜敌人。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原文】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注释】

虚者虚之: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全句的意思为:空虚的就使它空虚。

疑中生疑:第一个“疑”字,可疑的形势。第二个“疑”

字,怀疑。全句意思为:面对可疑的事物更产生怀疑。

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名为解。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本卦:“初六:无咎。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是说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奇而复奇:奇妙之中更加奇妙。

【译文】

当己方兵力空虚时,故意显示出防守空虚的样子,就会让敌人对可疑的形势更产生怀疑。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强大的敌人,这就是奇妙之中更加奇妙。

【战例】

之一

春秋时期,公元前远远远年,楚国的公子元亲自带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去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攻下数座城池,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实力较弱,都城内兵力不足,无法抵抗楚国大军的进攻。这时郑国正处于险境之中,群臣慌了神,有的主张求和,有的主张决一死战,有的主张坚守待援。这些主张都难解郑国之危。上卿叔詹说:“求和与决战并不是上策。坚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如今有难,齐国会派兵相助。只是空谈坚守,恐怕难以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显示他的能力,讨得文夫人的欢心。他一定急于攻下国都,但非常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中作了部署。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到一兵一卒。令店铺如平常一样开门营业,老百姓照常来来往往,不可露出半点慌乱。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没有设防的样子。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下,见到此状,心里顿生怀疑,莫非城里设有埋伏,诱我中计不成,自己不敢轻举妄动,等待公子元的到来。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非常奇怪。他率部下站在城外高地望了望,见城里确实空虚无兵,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旌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城中有埋伏,不可轻举妄动,先派探子进城察看虚实,于是按兵不动。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救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力联合起来攻打楚军,自己就不是他们的对手,肯定是要吃败仗的。好在也打了几次胜仗,还是迅速撤走为上策。他害怕撤走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口衔枚,马裹蹄,不出半点响声。所有营房都不拆走,旌旗依旧飘扬。第二天清早,叔詹登城观望,说道:“楚国大军已撤退。”众人见敌营旌旗依旧飘扬,都不信已撤走。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的话,怎会有那么多的飞鸟自上而下盘旋呢?他也用空城计蒙骗了我们,急忙撤走罢了。”这就是我国历史上首先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之二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率兵来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下。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外出打猎,路上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飞将军李广见匈奴兵太嚣张了,在自己的领地胡作非为,十分恼火,便亲自率领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路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匈奴兵,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朝这里开来。匈奴骑兵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出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十分恐慌。李广沉着冷静地说:“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军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击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怀疑我们后面有大部队,他们决不敢轻举妄动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有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命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自得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身旁津津有味地吃着青草。

匈奴将领感到非常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情况。李广立刻命令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观察情况的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将领见此情形,就更加恐慌,料定李广是诱敌之计,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感觉到李广的百余骑仍无动静。匈奴将领害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地领兵逃跑了。李广的百余骑安全地返回大本营。

【前人之语】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恟惧。以张守珪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榦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珪曰:“徒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

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又如齐祖珽为北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珽不关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坐街巷,禁断行人,鸡犬不乱鸣吠。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珽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顿时走散。

【译文】

用兵通常是虚虚实实,没有固定的方法。本来已处于劣势,便把不加防备的样子完全暴露给敌人。自从诸葛亮以来,运用这条计谋的有很多人。如唐玄宗时期,吐蕃人攻下了瓜州,守将王君焕死于双方的交战中,河西一带的老百姓心里非常恐惧。朝廷派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张守珪率领民众修复城墙,刚装好筑墙的夹板木桩,吐蕃人突然进攻,城中没有防御的武器装备,老百姓吓得个个面如土色,根本没有斗志。守珪说:“敌人兵强马壮,而己方不及,并且战争创伤还没有修复,不能用利箭、擂石与敌人对战,必须用智谋来取胜。”于是,就在城楼上摆好酒席,与将士们把酒言欢。吐蕃人见了,怀疑城中设有伏兵,便不敢贸然进攻,就撤退了。又如,北齐祖珽任北徐州刺史,刚到任,就有南陈大军来进攻,许多老百姓惊慌失措。祖珽命令不关城门,叫守城士卒坐在街巷里,街道上任何人不准通行。全城悄然无声,鸡不打鸣,狗不狂叫。南陈军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不明情况,怀疑是座空城,正当敌人迷惑不解的时候,祖珽命士卒大声叫喊,喊声响彻云霄,南陈军大吃一惊,纷纷逃跑了。

【赏析】

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城中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人产生怀疑时,在不知城中真实情况下,不敢贸然行动,当敌人的怀疑成真时,便不敢再进兵,只好退兵。敌人害怕城中设有埋伏,怕陷入埋伏圈内。但这是己方走的在别人看来是一步险棋,其实己方多少已有胜算的把握。使用此计,并不是己方刻意所求的,是当前情势所逼,是在危急情况下,蒙蔽敌人的策略。运用此计的关键,是要知道并掌握敌人主帅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文】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注释】

疑中之疑:疑,怀疑。全句的意思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此句可以理解为利用敌人派来的间谍为己方服务,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打败敌人。

【译文】

在敌人疑阵中布疑阵,即反用敌人安插在己方的间谍传递假情报,来打击敌人。利用敌人派来的间谍为己方服务,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削减敌人实力从而打败敌人。

【战例】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