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孔子大智慧全集
18412900000043

第43章 是不是愚民政策

【原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大意】孔子说:“老百姓,可以让他们跟从,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是为什么。”

就像军队下命令一样,目标何方,距离若干,限什么时候到达就必须到达。或者是,冲锋号一响便冲锋起来,撤退令一到便撤退下去。作为士兵,只需要按照命令行事就得了,容不得你问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是不是愚民政策呢?

孔子曾经说过:“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雍也》)

孟子也说:“做一件事不明白为什么那样,养成了习惯不知道为什么养成,一辈子随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这样的人就是普通老百姓。”(《孟子·尽心上》)

可见,在孔子、孟子的心目中,人的确有智力的根本不同,有的人就是只能够听命于人,按领导人的指挥办事,而不能够和他说得清楚是为什么。换句话说,对于普通老百姓,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他们知道事事是为什么,只需要让他们按规定办事就行了。不然的话,惹得大家东想西想,不能安心做事,产生出社会不安定因素。

这就是孔孟的认识——不是要愚民,而是因为民本身的素质如此,所以要针对其特征来进行统治。

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愚民政策也未尝不可,而没有必要想尽办法去为“孔孟之道”翻案,硬说这两句话应该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但如果从以下角度来分析的话,孔子的这句话断开也有一定的意义。

这段孔子的语录,长期以来因断句的不当而造成千古是非。

“民可使由之”的“由”,同“不可使知之”的“知”,同为动词,但其含义丰富,很难确切地相应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词,所以历来注家就只能意译。比较常见的译文如:

孔子说:“做官的对于老百姓,要能够差使他由应该的道理上去做,不能够差使他知道这个道理的奥妙。”(《四书白话注解》,长春古籍书店版)或者译成:

孔子说:“百姓可以指点他们走哪条路,不可以告诉他们那是为什么。”(《白话四书》,岳麓书社版)

其他文章中对此句的翻译基本上大同小异。大体都是说可以随便驱使百姓干这干那,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干、那样干,老百姓是不配知道的。其极端蔑视人民群众的思想便赤裸裸地表露无遗。这就成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制订“愚民政策”的依据。孔老夫子亦为此背了黑锅,真是天大冤枉!

细考其原因,在于后世注家把孔子原话的“句”断错了。正确的断句应该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由”和“知”都是使动用法,即“使其由之”,“使其知之”。那么整句话则应该翻译为:

民可以被役使,就任他们行动好了;

若不可被役使,就教育他们。

这跟作为大教育家孔子一贯主张的“智民”、“教民”和“诲人”的思想是一致的。他怎么会去“愚民”呢?“役使”也不能理解为“奴役”。今天我们不也有“服兵役”之说吗?为国家做事,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们今日不仅大办特办各级各类学校,还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各样的“短训班”,开展某些行业的“职业培训”,不就在“使知之”,旨在提高劳动力的业务素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