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08

第8章 慧能 六世禅宗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唐·慧能)

慧能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艰难度日。为了维持生活,慧能每天上山砍柴,再背到城里去卖。

有一天,慧能给一户人家送完柴,正准备回家,却看见一位老者手里捧着一本经书在诵读。他听见老人读了一句“于无所住而生其心……”后,心中不由得一动,忙上前询问老者:“请问老人家,您念的是什么经?”老者说:“我念的是《金刚经》。”慧能又问:“那您是在哪里学的这个佛经?”老者回答:“在湖北黄梅山跟五祖弘忍学的。”慧能听罢,竟萌生了出家学佛的念头。他回家将母亲托付给邻居照顾,便毅然动身去湖北求学佛法了。

慧能走了三十多天才到了湖北黄梅山,见到了弘忍。弘忍看见慧能衣衫褴褛,问道:“你是哪里人?到这里来做什么?”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兴人,此来拜师,是为了成佛。”弘忍于是说:“你从新兴来,是南蛮之人,下巴尖额头突,不像佛祖下巴圆额头阔,如何能成佛?”慧能立刻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难道也有南北之别吗?你我的形体不同,但我们的佛性并没有差别。”弘忍听了暗自高兴,说:“你这南蛮根性倒也敏俐,就派你到后院舂米吧。”就这样,慧能开始了他的出家生活。他每天在后院舂米,一有时间就专心学习佛法。

这个时候,弘忍年事已高,他急于把衣钵传下去。一天,弘忍把弟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将自己所悟的东西写成偈语,如果有谁真正悟道,我便把衣钵传给他。”

在弘忍的弟子中,神秀是被公认的最有希望接传衣钵的人。他写了一首偈语在墙上:“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他弟子看完神秀的偈语后都拍手称好,只有弘忍一言不发地走开了。

慧能不是正式弟子,没能参加这次集会。这时他正在后院舂米,正好一个小和尚跑到后院,嘴里念叨着神秀所作的偈语。慧能叫住他问:“你刚才念的这首偈语是谁写的?”小和尚说:“是神秀大师兄作的。师父要传衣钵,让每个人都写一首偈语。”慧能说:“我心里也有一首偈语,可是我不会写,你帮我写到墙上吧?”

慧能让小和尚在墙上写下了这样一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天,弘忍看见慧能作的偈语后,心中一震。

当天晚上他把慧能叫到自己房里,为他讲解了《金刚经》,并把衣钵传给了他。弘忍还对慧能说:“过去达摩西来,初到我们中国时,人们都不相信他所说的法,达摩祖师就以传衣钵为信,现在这个衣钵传到我这里是第五代了。我将衣钵传给你,你现在就是禅宗的六祖了,希望你承先启后,传法度人。”

因为慧能并没有正式受戒,继承禅宗的衣钵必定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为慧能的安全着想,弘忍命他带着衣钵去南方,并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临别时弘忍吩咐慧能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能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份讲出来,以免其他僧人来争夺。

慧能来到岭南,度过了十五年的隐居生活。后来,慧能在广州遇到印宗法师,印宗法师为他剃发,传戒。至此,慧能才算是正式的僧人。在得知慧能是禅宗传人时,印宗法师反过来拜慧能为师。

第二年,慧能去了曹溪,由许多信徒支持,建立了宝林寺,开始了传法生涯。

微阅读

慧能(638—713),唐代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被推为禅宗六祖。俗姓卢,世居范阳(治今河北涿州),生于南海(今广东广州市)新兴。继承五祖弘忍衣钵后,在宝林寺弘扬禅学,宣传“见性成佛”。其言论由弟子汇编成书,称《六祖坛经》。慧能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高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