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认为米开朗基罗之所以终生未婚,是由于其貌不扬,导致他有很强烈的自卑情结。在文艺复兴这么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米开朗基罗是个最不受人喜欢的人物。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不讨人喜欢。因此除了劳动筋骨外,他非常喜欢孤独。他不怎么喜欢漂亮女人,屋里有女人他就受不了。他也画女人,但总是画成熟的女人,而不是那种妩媚的少女。当时很多艺术家都认为女人的肉体是美的体现和源泉,他却对女人的肉体美无动于衷。与他曾经保持一段友谊的是在公元1542年他结识的维托利亚·科隆纳。那时,米开朗基罗已经67岁,科隆纳是50岁。但是科隆纳认为自己仍然属于已经死去17年的丈夫,这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友谊。她在给米开朗基罗的信中写道:“我们的友谊是不变的,我们的爱情也是真挚的;它有基督教的结加以束缚。”她送给他一百四十三首诗,他的回答充满爱慕和热情,但也充满了文学的幻想。他们碰面时,讨论艺术和宗教,使他长期存在的悲观情绪消失了。她为他祈祷,希望他永远不再是他们相遇前的他。公元1547年,科隆纳死了,从此以后米开朗基罗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好像是精神错乱,甚至消沉,他自责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吻她的脸和手。看来,尽管米开朗基罗相貌丑陋,有自惭形秽的心理,但并不表明他不喜欢女人,他喜欢的也许是能与他的精神世界相沟通的那类女人。庆幸的是,在他对女人一直漠不关心的时候,科隆纳闯入了他的精神世界。残酷的是,他们的精神友谊持续的时间并未久长。
还有的人认为米开朗基罗之所以终身未娶,是由于他是个同性恋者。不错,由于他对女人有一种天生的畏惧心理,他宁愿与男的做伴或画画,以致于有人怀疑他是同性恋者,但这证据并不充足。有的人还举出米开朗基罗诗集中有一首献给年轻人的情诗,以此来证明他是个同性恋者。这个年轻人叫托马索·卡瓦列里,是一个以绘画当消遣的罗马贵族。大约在公元1532年,他来到圣安杰洛学习,并以自己英俊的外表和优雅的仪态迷惑住了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爱上了他,写情诗给他,坦率地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致使后人将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并列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者。其实,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男人对男人示爱的情形很普遍,女人之间也是一样。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当时诗和书札体的一部分,我们很难就此断定米开朗基罗是个同性恋者,并确信这是他终生未婚的主要原因。
看来,要想弄清米开朗基罗为何终生未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历史很简单,但是一旦遇到好事者,就变得愈发复杂和扑朔迷离起来,米开朗基罗终生未娶的原因大概就属于此类。“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米开朗基罗终身未娶这件事并不重要,也不值得人们去刻意探究,重要的还是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索多巴为何是野兽的追求者
地处意大利中部的锡耶纳,早年曾为埃特鲁斯坎人的居留地。公元12世纪,镇民建立自治政体。公元13世纪,该城城市经济发展显著,商业活跃起,成为银行业中心。公元14世纪,锡耶纳无论在商业上、政治上还是在艺术上,几乎都与佛罗伦萨并驾齐驱。可是到了15世纪,该城市发生了激烈的党争,五个党派轮番统治,使城市长期处于骚动和混乱状态。尽管如此,该城市的艺术并没有因此而停滞,在15世纪末出现了一位毁誉参半的艺术家,他就是索多马(1477~1549)。
索多马原名乔万尼·安东尼奥·巴齐,因为老实得像嬖童,与他同时代卑贱的人都改称他为索多马,他以高度的幽默接受了别人不会接受的绰号。他出生于维尔切利,后来搬到了米兰。公元1490~1497年,他随斯潘佐蒂学画,后来他移居锡耶纳。公元l507年,银行家基吉在访问自己的故里锡耶纳时,对索多马的作品极为欣赏,邀请他赴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将尼古拉五世在梵帝冈的一间寓所交给他装饰。但是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却荒淫地度过,使得老教皇不得不把他打发走,代之以拉斐尔。没想到索多马非常谦虚地在那里研究了拉斐尔这位年轻名家的风格,并吸收了他那圆熟的涂饰与精巧文雅的手法,使自己的绘画风格最终成熟。教皇利奥十世即位后,他重新受宠,并因为教皇绘制卢克蕾蒂亚自刺而死的裸体画而受到重赏,还被赐给基督的骑士勋位。载誉回到锡耶纳以后,他接受了许多牧师和俗人请他绘画的请托。他所画的圣母像可以与拉斐尔相媲美,在展示人物性格方面的功底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学者们认为,他的作品标志着从盛期文艺复兴到独特风格主义的转变。
尽管索多马从事的是宗教题材的绘画工作,但是他的生活却让所有的锡耶纳人感到吃惊,并难以接受。他的生活放荡而可鄙,因为他热爱那些经常围绕在他身边的青年幼子。在人们送给他索多马这样的绰号后,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为这美名写诗,弹着琵琶唱给他喜欢的那些年轻幼子听。从这一方面讲,他可能是个不折不扣的同性恋者。更为糟糕的是,他喜欢让各种各样奇异鸟兽充满其屋,比如獾、松鼠、猿、豹、矮驴、巴笆利种马、厄尔巴岛幼马、矮鸡、斑鸠以及类似的动物。在这些动物中,既有食肉动物,也有食草动物,既有天上飞的,也有地上跑的。我们真难以想象他是如何让这些动物充满在自己的房间内的。他还有一种接受训练会说话的大乌鸦,能模仿他的声音,特别是在应门时,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乌鸦的声音乃是他主人的声音。当然,他还有一些极其温顺的动物,他经常让他们用奇特的性情在自己的身边欢快地跳跃。因此他的房屋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诺亚的方舟,又好像动物的避难所,他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野兽的追求者”讥称。
像索多马这样的人,即便是再有才华,他那疯狂的非人的行为又能博得多少人的欣赏,又能得到多少人的接受呢!很快他在锡耶纳就不受人欢迎,积蓄也正好用光,于是他就离开让他蒙羞的锡耶纳,前往沃尔泰拉、比萨、卢卡,寻找新的赞助人。索多马毕竟是才气逼人,当年他在罗马法尔内西别墅绘制的《亚历山大与罗克桑的婚礼》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其装饰画上的成就完全可以和拉斐尔相提并论,人们对他的成就仍然津津乐道,记忆犹新。这样在这一路行程中,他仍然得到了不少赞助。只可惜他天生是个生活放荡、奢侈无行的人,这些赞助后来又枯竭了。他再度返回锡耶纳,跟他的动物一起度过了七年的贫困生活后与世长辞。
索多马曾同一位良家女子结婚,但是他的妻子在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之后就死掉了。饱尝丧妻之痛的他自然对人生看透了许多,游戏人生也就成为他不多的生活准则,以至于最终成为“野兽的追求者”,并与它们相依相伴度过修凄清贫的晚年,这也可以说是他胡闹中的万幸吧。不过,索多马在没有旁人深入的指导下,竟然达到了所有艺术天才所能达到的境界,这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拉斐尔的秀美画风与女人有关吗
公元1520年的春天,是西方艺术发展史上一个值得怀念的春天。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在病中还在为《基督变容》一画执笔。然而美丽的季节并没有使拉斐尔的病情好转,鸟语花香也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当这幅画只完成一半的时候,拉斐尔终于走完了人生的历程,年仅37岁。巧合的是,他于公元1483年4月6日生于意大利的乌尔比诺,公元1520年死于罗马的时候也是4月6日。拉斐尔似乎为艺术而生,他虽在盛年而逝,却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艺术遗产,他的绘画在生动优美之上又有高度的理想加工,奠定了西方绘画的典范风格,有“画圣”之称。
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西斯廷圣母》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该画绘于公元1512~1513年间,是一幅长达256米、宽近两米的布面油画,画中的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是类似祭坛画的圣母像。其内容来源于当时基督徒临死前所念的一段祷词,大意是:“我们在天上的辩护人(指圣母),请用您那双充满同情心的眼睛再瞧瞧我们一眼。我们死后,请把我们的灵魂带到您的儿子基督那儿去吧。”画面下端绘有一条棕色的木板,这块木板被认为是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棺材盖,上面左端放着教皇的皇冠,皇冠顶端放着橡实。两个可爱的小天使正伏在木板上,视线向上,仿佛在注视所发生的一切。画面左边的基督圣者圣西克斯图斯以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为模特儿,身披绣衣,虽显得胡须蓬乱,老弱多病,但忠厚长者的淳朴性格仍然表露无疑,正做恭迎和指路的姿态。画面右边,圣芭尔芭拉跪在圣母的旁边,目光下垂,虔敬里透着羞怯,更加强了她贤淑的风度。她曾被囚禁在一座高塔中,后被解救出来,是人们死亡时刻的守护神,将人们的灵魂从土地的禁锢中解救出来。画中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婴基督,自云中冉冉降落。丰满而健美的体型、俭朴的衣装和赤裸的双足,使人感觉她是人间的一位慈母;深沉而慈祥的大眼里充满哀伤悲悯的目光,托起怀中的婴儿似乎准备把他献给这个多灾多难的人间,但同时又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好像如果可能,她就带他逃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用自己的奶来喂养这个并非救世主而是自己儿子的普通婴儿。肥胖可爱的圣婴,圆睁的眼睛里饱含着一种超乎普通婴儿的严肃与忧虑,仿佛已经决定做出牺牲。整幅画中的圣母既像慈母又像女王,充满优美、慈祥与严肃的忧虑。除《西斯廷圣母》外,拉斐尔还创作了许多圣母像。创作于公元l504~1508年间的《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花园中的圣母》都以圣母和婴孩耶稣、圣约翰组成的三角形构图为中心,背景展现了一片田园风光,展示了拉斐尔艺术作品和谐明朗的构图和秀美优雅的形象。公元1508年底或公元l509年初,拉斐尔赴罗马后继续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像。其中《福利尼奥的圣母》是一幅比《西斯廷圣母》更为高大的祭坛画,圣母坐于云端,圣母和施主环列下方,地面远景为福利尼奥田野风光。
《拉斐尔自画像》。
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也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之后,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然而科学的发展并没有立刻改变人们的宗教信仰,把人们从愚昧的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宗教信仰仍然是15、16世纪欧洲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只不过人们需要的是一种更近乎人性和人情的基督和圣母。聪明绝顶的拉斐尔把基督教的神与古典的美综合统一在一起,创作出迎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圣母形象。这些圣母形象既是来自现实生活的典型的贤妻良母或饱含温柔的母性,又经过作者按照人文主义的观念加以理想化。她们具有米开朗基罗雕塑的那种坚实的血肉之躯,同时又在坚实饱满中显得灵动柔软。这种被称作秀美的风格,不仅倾倒了当时的人们,而且延续四百年之久,为后世所难以企及。
拉斐尔秀美的绘画风格肯定与他交往的女人有关。有人曾问他,他所绘的那些美女到底是在哪里寻到的模特儿时,他回答说,他是从不同的女人中综合她们的美质,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因此他需要各色各类的样品。他有好几个情妇,深为她们的娇媚所吸引。但每个人,包括教皇在内,似乎都认为这么伟大的艺术家有权如此消遣。于是这位醉心尘世的年轻人,过着王公般的生活,贪恋女色而用情不专。他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地点接近情妇的住处。当拉斐尔在银行家戚基别墅绘制《赛普绪喀情史》时,由于距离其情妇的宅所过远,往返费时过多,戚基就把她安置在别墅里,使得那柱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据说,拉斐尔的死也与经常和情妇沉湎酒色有关。在一次异乎寻常的纵乐之后,他就发起了高烧,医生认为他是受了风寒。因为没有说出害病的原因,医生也就很疏忽地替他放血,不但没有替他祛病,反而使他更加虚弱。于是他先将他的情妇好生送出屋外,然后立下遗嘱,留下一些财产以度余生。前来聆听拉斐尔仟悔的那位神父要等他的情妇离屋,才肯进入病房。神父或许认为,她一直在场会使人觉得拉斐尔在接受仟悔仪式之前,依旧缺乏所需的忏悔之心。她被认为是导致拉斐尔早逝的祸水,甚至被赶出送葬的行列。
不过,凭心而论,拉斐尔的圣母像是艺巧技精的产品,而不是深切感情和信念的伟作。但是把他的早殁归咎于为他服务的情妇,有欠公允。
拉伯雷的《巨人传》是亲自著作的吗
如果问自有故事出现以来,最有趣、获利最多的故事是哪个呢,你也许会说是这个故事,他也许会说那个故事,但几乎没有人会提到《巨人传》。如同这部书问世时所产生的效果有些出人意料一样,它是最有趣、获利最多的故事可能同样出乎您的预料。这本奇书的作者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文学家拉伯雷(约1483~1553年)。
拉伯雷生于法国的希农,父亲是一位发达的法律公证人。他很早就被送进了圣方济修道院,在那里被修道院的图书馆吸引,开始研究希腊文。公元1521年,他接受神职,后因被怀疑有异端思想而离开了圣方济修道院。公元1530年,他进入蒙皮立的医学院,并很快在公元1531年获得医学士的学位。公元1532年,他成为里昂市立医院的医生。后来他又再度研究于蒙皮立医学院,接受医学博士学位,在那儿对广大听众讲课。回到里昂后,他继续医生兼学者的生活,经常在聚集的学生面前,一边解剖一个被处决的罪犯,一边讲解剖学的课程。公元1546~1547年,他避难梅斯,在那里的市立医院里充当一名医生。公元1548年,他回到里昂。公元1549年,他到巴黎去,在首都西南方的一个教区内担任牧师的职位,最后病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