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今历史秘闻总集
18447200000003

第3章 古代历史名人事迹追踪(3)

伊索的寓言如《农夫和蛇》、《狼和小羊》、《鹰与蜣螂》、《农夫的儿子们的争吵》等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农夫和蛇》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了,出于怜悯,把蛇从地上捡起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温暖着它。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刚刚醒来就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决不要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

伊索作品中有一篇《大力士神和车夫》:一个车夫正沿着一条乡间的小路赶着一辆货车,当时车轮深陷入一个车辙。乡下车夫吓呆了,愣在那里,看着货车,不知如何是好,只是高声喊大力士神来援助他。于是大力士神就出现了,对他说:“朋友,用你的肩膀推起车轮来吧,再抽打你的牛。在你自己不曾尽力自助之前,不要向我求救,否则,你靠祈求我将是徒然的。”

《狼和小羊》的故事,是《伊索寓言》中著名的一篇:一只狼来到河边,它看见小羊在河边喝水,就想吃了它。但狼又想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欲望。于是狼责怪小羊把水弄脏了,害他不能喝水。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你在上游,我怎么会把上游的水弄脏呢?”狼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便恶狠狠地说:“你去年骂过我的父亲。”小羊大为吃惊,忙辩解道:“那时我还没出生呢。”狼理屈词穷,终于凶相毕露地说:“即使你辩解得再好,我也不放过你。”说着便猛扑过去把小羊吃掉了。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到那些贵族和奴隶主不就有着和狼一样的吃人的本性吗?

《鹰与蜣螂》的故事同样耐人寻味。一次,兔子被鹰追逐,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碰到了蜣螂,便向他求救。蜣螂鼓励兔子和鹰讲理。但鹰却蛮横地吃掉了兔子。蜣螂从这个悲剧中悟出:同鹰是无理可讲的,必须勇敢地和它作斗争。于是,蜣螂经常等候在鹰巢下面,只要鹰一生蛋,它就飞上去,把鹰蛋推出巢,把它打碎。鹰到处躲避不成,最后只好飞到希腊神话中最高的神宙斯那里,请求宙斯为他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繁殖后代。宙斯便叫鹰在自己的膝上生蛋,以为这样就安全了。但蜣螂知道这一消息后,便带了一个粪团,飞上天去,将粪团抛在宙斯的膝上。宙斯忙掩面捂鼻,慌忙站了起来,膝上的鹰蛋也落地粉碎了。

《农夫的儿子们的争吵》说的是:农夫的几个儿子之间经常发生争吵,不团结。农夫多次劝导也不奏效。一天,农夫把几个儿子叫到跟前,拿了一束木棒让他们轮流折,但谁也折不断。然后,农夫把一束木棒拆开,分给几个儿子每人一根,叫他们再折。很容易都折断了。农夫教导儿子们说:“你们看吧,假如内讧,便要被打倒了。”

《伊索寓言》中还有其他许多精彩的篇章,如《龟兔赛跑》《乌鸦和狐狸》《狐狸和葡萄》《初次看见的骆驼》

伊索创作的寓言故事中把奴隶主贵族常比喻为狮子、毒蛇、狐狸等,揭露他们的贪婪残暴,同时又歌颂了广大奴隶和下层平民顽强的斗争精神,鼓励人民团结起来,向贵族奴隶主做斗争。

伊索因为才智出众被从奴隶解放为自由民,在成为自由民以后,他曾经游历希腊各地,也曾在吕底亚为官,在他充当国王特使去德尔菲时被诬告亵渎神灵,公元前560年的一天,伊索被德尔菲奴隶主押到爱琴海边一块高耸的岩石上,被推下了山岩……

伊索在世时,他的寓言就在人民中间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广为流传了,但当时并未编成书。公元前3世纪左右,伊索死后的二、三百年,一个希腊人把当时流行的200多个故事汇编成书,题为《伊索故事集成》,但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公元前1世纪初,一个获释的希腊奴隶,以此书为材料,用拉丁韵文写了寓言一百余篇,同时,又有一个人用希腊文写了寓言122篇。到公元4世纪,又有一个罗马人用拉丁韵文写了42篇寓言。以上三种韵文体都保存下来。后来,又有人把韵文改为散文,加进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并多次汇集、编纂和改写,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伊索寓言》,共有360篇。

阿基米德用“物理原理”胜敌之谜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翻转地球。”有多少中外英雄都曾引用此话,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这句名言出自古希腊科学巨匠阿基米德之口。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于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费狄阿斯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阿基米德在其父要影响下,从小就善于思考,喜欢辩论,11岁时便飘洋过海,到亚历山大里亚求学深造。亚历山大里亚是著名学者云集的地方,阿基米德在这里结识了许多知名学者,特别是以欧氏几何学名垂千古的欧几里德。在亚历山大里亚学习期间,阿基米德已成为当时数学王国中的一颗新星。然而阿基米德最天才的贡献还是物理学和力学方面,被人誉为“力学之父”。他还在工程技术方面颇多建树,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天才科学家。关于他的传说都与科学研究有关,富有传奇色彩为人津津乐道。

当时叙拉古的国王是希耶龙二世,他和阿基米德是亲戚,阿基米德在向希耶龙二世解释他的杠杆原理时,曾在信中这样写道:“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翻转地球。”国王对他表示怀疑,认为他是口出狂言。国王要阿基米德移动载满重物和乘客的一艘新三桅船,阿基米德接受了挑战。他事先设计了一组滑轮装置。表演那天,观者如堵。阿基米德让国王坐在椅子上,轻松地摇动手柄,船慢慢地进入水中,观看的人发出了欢呼声,国王也心服口服了。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传说,也颇具喜剧色彩。据说,希耶龙二世命人造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从中作假,在王冠中掺了银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但不许他弄坏王冠。阿基米德为此苦思冥想,无计可施。有一天,他去洗澡,当他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中时,浴盆中的水慢慢溢出,而他则感觉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一道灵感闪过他的脑际:相同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不同,排出的水量也不同。如果把王冠浸在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王冠的体积。再拿与王冠同等重量的金子放入水中,就可以知道它的体积是否与王冠相同。如果不同,就说明其中肯定有假。苦思几天的问题竟然在一瞬间就被解决了,阿基米德欣喜若狂,猛地从浴盆中冲了出来,赤裸着身体喊着:“尤里卡!尤里卡!”尤里卡在希腊语中即“发现了”的意思。于是著名的浮力定律,就在赤身裸体的阿基米德的叫喊声中发现了。因此浮力定律又叫阿基米德定律,他因此而成为静力学的创始人。为了纪念这一发现及其象征意义,现代世界著名的发明博览会就以“尤里卡”命名。

阿基米德在机械工程方面也有许多创造发明,并帮助了叙拉古城抵抗外来的侵略。公元前214年,罗马的执政官马塞拉斯率领军队攻打叙拉古。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造出一批投石器,许多又大又重的石块以飞快的速度投向从陆上侵入的敌人。罗马的陆上军队望城兴叹,甚至谈虎色变,草木皆兵,一看到城墙上出现绳子或木梁之类的东西,就以为又是阿基米德开动机器了,惊叫着“阿基米德来了!”抱头鼠窜。传说还有一次,阿基米德让全城妇女老幼手持镜子排成扇形,将阳光聚到罗马军舰上,烧毁了敌人的全部舰队。阿基米德的各种计谋使罗马军队防不胜防,连罗马将军马塞拉斯也不得不自嘲:这是一场罗马舰队与阿基米德一人的战争。

由于阿基米德的聪明才智,使叙拉古城久攻不下。直到公元前212年,由于内部有人通敌,才被攻破。马塞拉斯十分敬佩使他屡次败北的阿基米德,深深体会到阿基米德的价值,下令不准伤害他,还派一个士兵去请他。谁知阿基米德正在沙滩上全神贯注地凝视着他的几何图形沉思呢,他对前来的士兵只说了一句:“不要踩坏我的圆”,就被野蛮的士兵一剑刺死。

马塞拉斯对阿基米德的死十分痛心,他严惩了那个士兵,并为阿基米德修建了陵墓。按阿基米德的遗嘱,在墓碑上刻下了标明其体积为三比二的一个圆柱体和内切球。他希望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把对科学的嗜好和探索,带到另一个世界中去。

苏格拉底为何被处死

公元前399年,雅典的一个普通法院里,正在审理一起政治犯的案件,被起诉的人是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被指控的罪名是“亵读神灵,蛊惑青年”、“煽动反民主情绪”。面对法院的审判,这位老人慷慨激昂,大声说道:“雅典的兄弟们,我敬爱你们;但是我将服从的是上帝,不是你们,只要我有生命与力量,我将永不停止宣扬与传授哲学。我将劝告我所遇见的人说:嗅,我的朋友,为什么像你这样伟大、强盛、睿智的雅典城公民,如此关心金钱、荣誉及名声的聚积,对于智慧与真理却又这样的漠然?……我是上帝遣下来给我们国家的牛虻;我们国家像一匹硕大高贵的骏马,由于它体积大、行动迟缓,需要时时叮咬它,才能使它精神焕发。”可是,雅典这匹骏马被他叮咬得不耐烦了,执意要将他这只“牛蛙”拍死。一个月以后,这位老人在狱中喝下人们为他准备好的毒酒,痛苦地离开了被他称为“骏马”的国家。这位老人就是古希腊最富智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出生在希腊雅典城邦一个普通石匠家庭,母亲是位接生婆。他青少年时期正值希腊社会的多事之秋,他本人就曾亲自参加过多次战役。由于对战争烽火的体验,使他不像别的哲学家那样静坐书斋苦思冥想。他从书斋走向社会,以他哲学家特有的眼光观察社会,向社会传播他的思想。传说苏格拉底其貌不扬,有着一个大肚子,扁平脸,狮子鼻,眼睛凸出来。他不修边幅,老是赤着脚,身着一件破旧的长袍,给人一种愚蠢甚至放荡的感觉,被称为“雅典的小丑”。他白天几乎不呆在家里,一般都在公共场所度过他的时光。早晨他到散步场或到运动场去;上午总是出现在市场上;余下的时光是在人们聚集的地方度过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和各行各业的人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

苏格拉底一生爱好智慧、追求智慧,他年轻时把智慧当作对自然的思考,但通过深入思考,对以前哲学家关于自然的种种说法产生怀疑,最后体会到只有神才能真正认识自然的智慧,人类是无能为力的。于是他接受神的旨意,开始转向对自己、对“人自身”的思考,这时候他已经是中年人了。从苏格拉底开始,认识人类自己就成为哲学的另一中心主题。这是一个挥之不去的主题,令人困惑乃至痛苦甚至绝望的主题。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城邦落脚生根,进入家家户户,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他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主张“真知必行”、“知行合一”。他反对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认为人应该注意自身的素质和德行的完善,过一种文明而简朴的生活。他主张社会各行业均应让有专长的人来管理,甚至国家政权也不例外。

苏格拉底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据记载,有一天苏格拉底从清晨开始在思考问题,一直想到中午,站在某个地方一动不动。到了中午人们开始注意到他,来来往往的人传说他从天一亮就站到现在。后来天黑了,有几个爱奥尼亚人出于好奇,搬来自己的铺盖露宿,看苏格拉底会不会站一整夜。而他果真站到第二天早晨,天亮时他向太阳做了祈祷,然后才走开。还有一次苏格拉底和别人一起赴宴,当那个人到达时主人问他:“苏格拉底呢?”他才发现苏格拉底没有跟来。他们派一个奴隶去找他,发现他站在邻家的廊柱下。奴隶回来说:“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叫他的时候,他一动也不动。”那些知道苏格拉底的人就解释说:“他有这种习惯,随时随地会站起来,并且无缘无故地出神。”苏格拉底把这个习惯解释为接受一种“神秘的声音”,他对神很虔诚。而罗素却怀疑他“患有癫疯性的昏迷病”。

苏格拉底在许多方面与中国的孔子相似,他们两人都是开山鼻祖式的人物,在东西方历史上影响深远,名垂千古。孔子是位居第一的教师——“不寻常的儒”,苏格拉底是真正的教师——“不寻常的智者”。作为教育家的苏格拉底,有他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一个是助产术;另一个是苏格拉底反讽。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助产婆,他借用助产这个概念,指出他与别人的谈话是“照料他们分娩时的灵魂”。他认为他的工作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来自别人的传授;而且只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助产术是对待好学青年的方法。所谓苏格拉底反讽是:苏格拉底佯装自己无知,从对方已经认定的概念出发,沿着对方的思路,提出一系列问题,结果使对方陷于自相矛盾的境地。这套方法接近于归纳论证,是用来对待那些以智慧著称,自诩有知而实则无知的成年人。苏格拉底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这种办法使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陷入尴尬的局面,他们当然会认为,苏格拉底是有意戏弄他们,让他们当众出丑,成为众人的笑柄。于是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苏格拉底会遭到莫须有的审判,并被糊里糊涂判了死刑。

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时,恰逢雅典的一个祭祀日期。按照当时法律,不得处死犯人。所以苏格拉底在判刑后,又活了30天。这一段时期,他的生活和以前没有两样。他拒绝了朋友们帮助他出逃的建议,认为自己应该服从国家的法律。他说:“无论如何,别人不义地把我处死,我自己是没有理由因此而自惭形秽的。因为不光彩的不是我,而是那些定我罪的人。”连典狱官都受其人格力量的感化,在他临刑前泣不成声。据说雅典人在苏格拉底死后感到后悔,又匆匆忙忙把起诉苏格拉底的其中几个人判处了死刑。

苏格拉底究竟犯了何种罪行,历来学者都有争议。作为一个开山鼻祖的哲学家,他为自己的信念而死,应该是最好的一种解释吧。

柏拉图的“乌托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