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魏书》记载,曹操死后,曹丕对甄后的恩宠消失,甚至还因为甄后曾对曹丕的新宠说了一些不满的话,曹丕就对甄后百般虐待乃至赐死。此外,曹丕还在曹操死后不久就将其父的妃嫔全部召来,供自己玩乐。曹丕在曹操死后就马上冷落甄氏,并且与父亲宫妃在一起的行为,目的是为了报复曹操与甄氏给自己带来的羞辱。
但是也有人认为,曹操与甄后并无暖昧关系,是清代学者为了故意抹黑曹操而编造的曹操与自己儿媳有染的传闻。
关于曹操葬于何处,谯县也曾被当作曹操的埋葬之地。因为谯县埋葬了其祖父、父亲、长女等人,曹操墓也可能就在“曹家孤堆”之中。《魏书·文帝纪》记载,“甲午(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曹操死于公元220年正月,死后两日下葬,曹丕这段时间来到谯县,说明了父亲曹操就是葬于此地。曹丕是为纪念其父而来。《魏书》记载,“丙申,亲祠谯陵”,谯陵指的就是曹氏孤堆,曹丕生于谯县。曹丕来这里祭祀也主要是为了祭先王之陵。
曹操真正葬于何处仍是一个谜团,曹操与甄后之间是否真有私情也没有确切的证明。只能等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才能对所有的问题作出定论。
●魏徵为何敢直指李世民的花心
历史上唐朝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史称“贞观之治”。为兴旺繁荣感到欣慰之余,我们可不能忘记唐太宗背后的那位大功臣。
他,就是魏徵,大唐赫赫有名的丞相,以敢言直谏而名垂青史。
魏徵自投入唐太宗门下后,恪尽职守,忠心耿耿,并“以谏净为心,耻君不及尧舜”为己任。只要是有害于社稷百姓的事,他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在皇帝面前屡屡“犯颜”直谏。就算是唐太宗招嫔纳妃的私房事,魏徵也照“谏”不误,甚至敢直指李世民花心。
有一次,唐太宗看中一名姓郑的女子,该女子天生丽质,容貌可谓倾国倾城,且才貌双全,就想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并下诏许聘,令下面的人尽快将这件事办好,不得有误。魏徵听说这件事后,有些不高兴,立即入宫当面进谏,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家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这是为民父母做的事吗?”听完这番话后,唐太宗尽管心也疼、肉也疼,但还是“忍痛割爱”,将成命收回。
然而,房玄龄对此事却不罢休,立即调查郑女许配陆家之事。结果是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陆家也递章澄清并无定亲之事,坚持恢复诏令。得知此事后,唐太宗再度心花怒放,立马召来魏微核实情况。魏徵竟然毫不留情地说:“人家否认此事,显而易见,是怕你加害人家。”终于,唐太宗对此事死心了,一桩美事就这样被魏微无情地摧毁了。
魏徽如此举动,令不少大臣敬佩和感叹不已。我们不禁要问:魏徵为何如此大胆,敢直指李世民的花心?
第一,魏徵之所以能够“正”李世民,是因为他自己的身影不歪。魏徽是一个严于律己、生活节俭的人。身为唐太宗身边的“红人”,位高权重,却没有三妻四妾,其住所也简陋破旧不堪。正是因为魏徵亲自践行这样的生活作风,无任何“话柄”,才使他敢那样要求唐太宗。
第二,魏微敢于直言纳谏,且屡次成功,还在于唐太宗虚怀若谷,广纳谏言的仁君风范。对于魏微每次的“犯颜”直谏,唐太宗都能放下高高在上的帝王架子,私下以朋友之礼相待,虚心学习,采纳良言。唐太宗曾将魏微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得失。
有这样一首诗歌颂唐太宗和魏微君臣二人:“净臣善终史少有,圣君虚怀亦非常。君臣同台竞表演,悠悠千古留绝唱。”像李世民和魏徵这样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不仅古代需要,现代社会也同样需要,永远也不会“过时”。
●李白与杨贵妃到底是什么关系
唐朝大诗人李白,以诗仙的形象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李白曾多次随侍唐玄宗、杨贵妃身边,奉旨写出了许多诗歌以娱唐玄宗、杨贵妃游兴。
天宝元年(742年)八月,李隆基让李白做了待诏翰林,虽然这只是一个候补官职,却让李白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李白凭待诏翰林的身份曾多次跟随李隆基、杨贵妃出游。从天宝元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泡温泉开始,唐玄宗每次携杨贵妃游玩,都会让李白跟随左右,以吟诗佐兴。《侍从游宿温泉宫作》、《宫中行乐词十首》、《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清平调词三首》、《白莲花开序》、《春日行》、《阳春歌》等诗。李白的才华让唐玄宗刮目相看,优礼异常。李白进宫,给奢侈而沉闷的宫廷生活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出现了后世记载的“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典故。这份官职持续一年多之后,李白就被唐玄宗逐出了长安。
在李白跟随唐玄宗、杨贵妃到处游玩的一年里,才子李白与美人杨贵妃必定相识,李白也曾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来形容杨贵妃的美貌。虽然李白与杨贵妃在当时并未传出什么绯闻,但是后人往往都喜欢把这样的才子佳人放在一起,人们也愿意相信其实李白与杨贵妃之间还是有点什么,只是这些都没有事实根据而已。李白与杨贵妃之间的真实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至少惺惺相惜之情应该还是有的。
李白曾有一年的时间接近唐玄宗,仕途通达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事情往往没有绝对,天宝三年,也就是李白入京一年之后,他就被朝廷放逐,离开了长安。对于正受宠的李白被放逐的原因,后世也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就与杨贵妃有着很大的关系。《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被逐出长安是由于杨贵妃和高力士在皇帝面前诋毁李白。但是这种说法很快遭到反驳。因为,第一,《新唐书》记载,高力士曾摘出李白诗中以赵飞燕影射杨贵妃的句子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是在影射和揭发杨贵妃跟安禄山的淫乱秘密。这种说法让人难以相信,李白还不至于大胆到如此直接、露骨地影射这种敏感事件。此外,杨贵妃虽然“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但是唐玄宗还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杨贵妃干政并不可能,历史证明,杨贵妃也并没有干政。所以杨贵妃诋毁李白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况且李白与杨贵妃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利害关系,彼此之间才子佳人惺惺相惜的可能性倒是比较大。
再者于高力士,唐玄宗也不允许宦官干政,高力士自是十分清楚。如果说是因为一次李白酒醉后在玄宗等人面前写诗,让他脱靴,让他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坏话,可是当时李白正受皇宠,对于高力士这样一个弄臣来说,难道他会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既然李白被逐与杨贵妃和高力士无关,那么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记载,“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逐之”,李白被逐的真正原因是李白爱喝酒、易喝醉,害怕他酒后吐真言,担心李白酒后泄露宫闱秘闻。所以唐玄宗打消了任命李白为中书舍人的念头而放逐其回家。
●大儒朱熹“纳尼为妾”事件真相
朱熹是南宋的一代大儒,他的程朱理学思想一度在思想史上占据了主要地位。然而这样一位曾任帝师、受世人推崇的大儒,却被扣上了“纳尼为妾”、“伪君子”、“假道学”的帽子,并在一片唾骂声之中含恨而终。
南宋宁宗庆元二年,爆发了有名的“庆元党案”。朱熹就不幸地成为“庆元党案”这场暴风雨的中心。这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其中有“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和“家妇不夫而孕”两条罪状。这两条罪状足以使朱老夫子的一世英名扫地。因为古人注重名节,甚至把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朱熹为老不尊,贪色好淫,引诱两个尼姑做宠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甚至还被疑“翁媳扒灰”,致使儿媳在丈夫死后还怀上身孕。这种事在注重德行的社会中是为世人所不齿的。最足以致命的是,朱熹还承认自己的这些罪名,更让世人们肯定了朱熹败坏了道德纲纪。真相如何,不论是朱熹是为保性命而不得不妥协认罪,还是真有其事,朱熹认罪的事实都成为他声名狼藉、为后世攻讦为“伪君子”的主要原因。
朱熹把自己弄得如此狼狈,除了自己的原因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斗争。
自古以来,政治舞台都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战场。“庆元党案”也无疑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朱熹曾通过宰相赵汝愚推荐,出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也就是皇帝的老师。此时朱熹已经65岁,但他性情过于耿直,喜欢倚老卖老,经常在讲学的时候上书皇帝要“克己自新,遵守纲常”,甚至连续六次上本弹劾台州知府唐仲友贪赃枉法,因此而得罪了许多权贵。而朱熹仗着自己帝师的身份在皇帝耳边喋喋不休,甚至指责皇帝的不是,皇帝也对朱熹极为不满。
当时的朝廷由外戚韩胄和宰相赵汝愚共同把持。韩胄也一心想要扳倒赵汝愚,以达到自己独断朝纲的目的。赵汝愚被韩胄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于是韩胄决定以赵汝愚的挚友朱熹为突破点,通过设立“伪学”之说来打击朱熹和赵汝愚。当宋宁宗看到这份奏折之时,想到自己对朱熹的不满,于是就很干脆利落地准了这份奏折,赵汝愚遭谪永州,朱熹被弹劾。《宋史》记载,“十二月辛未。金完颜崇道来贺明年正旦。是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宋宁宗还当朝宣布道学为伪学,禁止传播道学。赵汝愚和朱熹的众多门生故吏也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就这样朱熹名声扫地,背上一世骂名,没过几年就死去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其实朱熹自己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自古名士为何逼迫女子缠足
缠足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陋习,一种畸形发展的社会现象。即使是在世界史上,缠足也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现象。
缠足之风由来已久。至于何时兴起,历来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常见的说法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开始形成缠足之风。因为李煜喜欢看歌舞表演,一日突发奇想,令舞女以帛缠足,成新月之状,有“回旋有凌云之态”,深受李煜喜爱,此风逐渐从宫内传向宫外,习传之后世,千年之久。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缠足之风始于宋代。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作《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这首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咏叹缠足的诗歌。由此可见,在北宋时期缠足的习俗已经出现。宋代人喜欢把女人的脚缠得纤直,只有高贵女人才裹脚,普通妇女是不裹的。到了明代,妇女的小脚的形状要求更高更严,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清代,妇女缠足可谓登峰造极,女子以小脚为美,脚大为耻。社会各阶层的女子都要缠足,“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女子缠足以后,三寸金莲就变成了一个最隐私的部位,绝不可让陌生男子看见。
其实缠足之风的兴盛与古代中国名士们的喜好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男耕女织,分工明确。这注定了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成为隶属于男子的所有物。所以男子尤其是名士们对女子贞操要求极高。既然要求女子为夫守贞,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女子的行动,减少女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另外,对于中国古代妇女而言,妇女存在的主要作用在于供家族传宗接代和性服务。孔子有言:“食色性也”,也就是说性意识与性行为,是人作为生物存在的本能。一个女子最能引起男子情欲的地方是其掩藏的部位,而非其裸露部位。妇女紧紧掩藏在鞋内的双脚就是最能引起男子遐思的部位。同时,小脚女子走起来总是给人一种娉娉婷婷、扭扭捏捏的美感。近年来,外国学者通过研究,从生理角度解释了男子喜欢小脚女子的原因。因为缠足女子正常行走之时,两腿及骨盆肌肉需要经常绷紧,所以,她们阴部的肌肉较紧,男人和她们性交,有与处女性交的感觉,这也是为了满足男子性欲的要求。
古代有许多人,尤其是文化人,都是“拜足狂”,对三寸金莲大加吟咏。
古代名士逼迫女子缠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若干名士的闻臭情结。自古名士都有一些怪癖,喜爱闻臭的东西就是其中一种,所以古代也有“臭名士”一说。所谓“臭名士”,一种是名声上的臭;一种是身体上的臭,如不洗浴、不剃头等;一种是食欲上的臭,即喜欢吃含有臭味的东西;还有一种嗅觉上的臭,即喜“闻臭物”。妇女缠小脚,正好迎合了他们嗅觉上的臭。女子缠足,久裹必臭,臭到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味道,这种恶臭的气息,正中他们的下怀,甚至以此作为唯一的乐趣。
●宋徽宗与李师师之间有着怎样的情缘
妓女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后,管仲设“女闾”700人,是中国官妓的开端。在男权统治下的古代社会,娼妓制度一直沿袭下来。妓女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与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来往,下至贩夫走卒,上至达官贵族甚至皇帝。自秦汉以来,皇帝与妓女往来并不稀罕,但是这种交往多数是为了色情和肉欲的需要。但是,皇帝和妓女真心交往的事也是真的存在,比如宋徽宗赵佶和名妓李师师。
文学作品《镇安坊》再一次把李师师与宋徽宗推上了风口浪尖,这部作品就是描述了宋徽宗赵佶与当时名妓李师师的私情故事,重塑了李师师的传奇经历。
李师师是宋徽宗时的名妓,自幼家贫,四岁丧父,无依无靠的李师师由李媪扶养,学着女工和琴棋书画。李师师还师从著名音乐家周邦,因此李师师的曲也唱得很好。李师师慢慢成长为一个拥有迷人姿色和高雅才艺的一代名妓,轰动京城。
李师师的名声日高,多少王公贵族都不得见。深处深宫内苑,讲求奢华、追慕风雅而又极尽声色犬马之乐的徽宗赵佶也听说了李师师的艳名。宋徽宗第一次见李师师的情形,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宋徽宗由高俅、杨戬陪伴,通过早已与李师师相识的高俅引见,宋徽宗见到了李师师,被李师师的美貌和才艺吸引,从此开始了与李师师长达数十年的情缘。另外一种说法是,当时宋徽宗身边有个叫张迪的宦官,张迪未入宫之前就常流连于汴京青楼妓馆,当然也知道李师师的艳名。于是在张迪的带领之下,宋徽宗趁天黑之时,乔装来到镇安坊,见到了李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