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1855000000012

第12章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12个关于功高震主的历史教训(6)

宋太祖赵匡胤原是统帅后周禁军的殿前都检点,他趁周世宗驾崩、继位的周恭帝年幼无知的有利时机,依靠军队的支持“黄袍加身”夺取皇位,建立了北宋王朝。由于宋太祖自己是利用军队通过政变而上台的,因此他对手握重兵的将领很不放心,整天都在考虑如何避免重蹈前代帝王的覆辙。一天,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道:“自唐末以来,短短五十余年的时间,中原就改朝换代五次,走马灯似的前后出了8姓13位皇帝。战火连绵不断,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赵普回答说:“原因其实显而易见,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君弱臣强,藩镇手握重兵,权力太大,朝廷难以驾驭。如果能把掌握在藩镇手里的兵权收归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朱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赵普紧接着又建议道:“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过重,难以节制,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宋太祖说:“爱卿过虑了,这两人都是朕的心腹之臣啊。朕与他们有八拜之交,多年来大家一同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禁军也只有交由他们统带,朕才能高枕无忧啊。”赵普解释道:“微臣并不担心他们对陛下的耿耿忠心。但据微臣了解,达两人并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倘若有朝一日下面的人想立拥戴的不世之功,硬要把他们推上皇位,到时只怕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呀!”宋太祖恍然大悟:“爱卿言之有理,此事容朕三思。”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宴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心腹将领。酒过三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左右随从退下,然后长叹一声说道:“当初要不是有你们的鼎力相助,朕也坐不上这个皇位。可是你们哪里知道,朕登基坐殿后才发现,原来当皇帝也有许多让人烦心的事,远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你们说,很长时间以来,朕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诧异,连忙询问缘由。宋太祖幽幽地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宝座,谁见了不眼红呀?”石守信等人听出话音来,大家着了慌,赶紧跪在地上说:“陛下何出此言?我朝定鼎,四海归心,君臣名分已定,谁还敢对陛下有不臣之心?”宋太祖摇摇头说:“诸位都是朕的结拜兄弟,大家休戚与共,对你们朕岂能信不过?怕只怕你们的部下当中,有人贪图富贵,倘若有朝一日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威逼你们就范。到时你们骑虎难下,想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人见皇帝对自己起了疑心,吓得冷汗直流,磕头如捣蒜,泪流满面地哀求道:“末将是粗人,没想到还有这种危险,求陛下指引一条生路吧。”

27-宋太祖

宋太祖见时机已经成熟,这才打开窗户说亮话:“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所谓富贵,无非是多积财物纵情享乐而已。朕为你们着想,你们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广置良田美宅,给子孙后代留点家业,再多买歌童舞女,畅饮欢欣,安度晚年。朕与你们结为儿女亲家,君臣之间再无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好?”众人听罢,赶紧叩头称谢道:“陛下为臣等考虑得太周全了,臣等岂有不从之理。”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等人纷纷递上奏章,推说自己年老多病、力不能支,请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权。宋太祖马上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外地去当闲散的地方官了。

过了一段时间,宋太祖又故伎重施,在后苑大宴前来京城朝见的各藩镇节度使,酒酣之际,宋太祖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朝廷的元老重臣,早年为国家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如今还要让你们继续料理藩镇的繁杂事务,朕真是于心不忍啊!”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听出了宋太祖的弦外之音,赶紧接口道:“末将年迈体衰,执掌军务早以觉得力不从心,希望陛下准许末将告老回乡以颐养天年。”武行德等几个节度使不知趣,在宴席上唠唠叨叨地把自己以前的战功夸耀了一番,听得宋太祖直皱眉头,对这些人愤然斥责道:“好汉不提当年勇。这都是些陈年老账了,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第二天,宋太祖直接下旨把这些“不识好歹”的节度使兵权全部予以解除。

以史为鉴:

自古以来,如何对待在打天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一直是令皇帝头痛不已的老大难问题。开国功臣战功显赫,在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建国后再让这些人长期执掌军权,势必对皇权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保家天下长治久安,大肆杀戮功臣因而成为许多开国帝王的必然手段。宋太祖通过威逼利诱的方法解除开国功臣的兵权,出钱向他们买官,去除其权力而给予其丰厚的待遇,对待功臣算得上是非常仁慈的了。俗话说,距离才能产生美,当年同领导者一道创业的同僚,由于长期在一起摸爬滚打,难以对后来青云直上的领导者产生敬畏之情。其在创业过程中掌握了相当的权力而又对领导者没有敬畏之情,必然构成对领导者地位的莫大威胁。领导者为巩固自己新获得的权威,必须有意疏远原来一起创业的同僚。

★教训20:功高盖世,难逃一死——朱元璋大开杀戒

朱元璋从一个云游和尚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绝非偶然。他步步艰难却又能步步为营,让人不得不佩服。但是夺得天下之后,为了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同其他争权夺利者一样,大杀功臣,以除去“心腹之患”。诛杀胡兰两党,捕杀大批将领,致使为大明江山立下大功的人所剩无几。

徐达这个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丞相,留下了好名声,而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在其位又谋其政的丞相,命运就十分悲惨。

李善长是开国元勋之一,被封为左丞相,后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以生病为由,向明太祖辞去左丞相的职务。明太祖同意李善长辞职,还赐了临濠地方若干顷土地给他。

明太祖权衡再三,结果挑了才能不强的汪广洋担任右丞相。汪广洋当了两年丞相,既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也没有什么政绩,更没有向明太祖提供过什么新鲜建议。明太祖觉得汪广洋当丞相没有建树,便调任汪广洋为广东参政。后来,明太祖总觉得汪广洋是个忠厚人,四年后又恢复汪广洋当右丞相。直到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被贬谪广南,汪广洋又当了两年右丞相。

28-朱元璋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七月,明太祖起用胡惟庸为右丞相。刘基叹道:“假使我的话不验,这是百姓的福;若是应验的话,百姓可要遭殃了。”刘基为此病情更加重了。胡惟庸早就忌恨刘基,见刘基病重,佯装关心,亲自带了医师来为刘基诊治,结果,刘基吃了药,病情迅速恶化,送回原籍不久便死了。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初五,胡惟庸向明太祖报告说,家中宅院里有口井涌出竹笋,奇异非常,邀明太祖前去观看。明太祖很有兴趣地答应了,便乘车出西华门奔胡惟庸府第。正在此时,内使云奇挡道勒马,因为气急,一时说不清什么,明太祖见有人挡道,大怒,令左右捶打。云奇右臂被打断,仍指着胡惟庸府的方向不肯缩回。明太祖觉得奇怪,便下车登城观看,才看到胡惟庸府内有不少兵甲,于是赶紧派侍卫军前去围捕。胡惟庸遂以谋反罪名被杀,僚属羽党被杀的达15000人。

再说,中丞涂节揭发右丞相汪广洋,刘基当年被胡惟庸毒死的事,汪广洋是知道的。明太祖将汪广洋召来当面责问。汪广洋一口否认知道这事。明太祖大怒,将汪广洋贬谪到广南。汪广洋到了太平府后,明太祖又以汪广洋当年在中书省时不揭发杨宪的罪行为名,干脆下了道赐死令:要汪广洋自杀。

不久,又有人揭发说,胡惟庸谋反事,曾经征得李善长的同意。明太祖更是大怒,下令将李善长并其妻女弟侄家人七十余人都斩首。李善长死后第二年,有人上书为李善长辩白,明太祖未加理会。

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