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1855000000074

第74章 谋胜之道,制敌法宝——14个关于施计用谋的历史经验(1)

所谓“谋略”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劳动,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一种手段、一个计划、一次革命……古人有:“深谋远虑,所以不穷。”“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说的就是施计用谋对人生、对世事的重要性。

中国人的生活谋略化的,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或进或退,或入世或出世……可见,谋略是中国文化的主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智慧民族,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谋略是人类的智慧之花结出的果实,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从统军作战到治国兴邦,从兴办企业到商品经营,从人际交往到体育竞技,无时无处不闪烁着智谋之光。

★经验86:机遇垂青智者——王夫人的聪慧

汉景帝励精图治,汉王朝兴盛起来。但景帝却有一事十分为难,就是皇后没生出男孩来。于是,继承人问题成了晚年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除了皇后之外,妃嫔中最先生男孩的是粟姬。按照立长的规矩,粟姬之子当立为太子,那么,粟姬就成了当然的皇后了。但是,粟姬生性嫉妒尖酸,景帝很看不上她的品行。那时候讲究后妃之德,为天下母仪。若粟姬这样的人当了皇后,怎么统御后宫,又怎能做天下母亲的表率呢?所以,景帝长久下不了决心。

景帝曾试探着劝说粟姬,让她仁厚一点儿,但粟姬却听不进去。一次,景帝试探着问她,若让她统御后宫时,她将怎样对待其他王儿。按理说,这话再明白不过了,是表示让她当皇后,要她以仁爱的母心对待非她所生的孩子。但粟姬一味执迷不悟,说“自己的孩子还照顾不过来,哪有闲心去管别人的孩子”。这句话使景帝伤透了心,他决心抛开粟姬,另选太子了。

景帝慢慢看上了王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彻。首先,那王夫人仁义贤淑,人缘好,在后宫诸妃中没人说个不字,并特别得婆母窦太后的欢心。其子刘彻聪明好学,恭敬有礼,也很得景帝欢心。但刘彻不是长子,立了他会不会招来众臣反对?景帝拿不定主意。

王夫人从景帝举动中知道他已对粟姬厌恶,对自己的彻儿感兴趣了,便决心抓住时机,夺得皇后之位。就在原皇后刚死,而景帝在试探粟姬时被粟姬的话伤透了心时,王夫人知道机会来了。她找到一位朝廷重臣,告诉他:“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后宫不可一日无皇后。如今粟姬之子为长,理应立粟妃为皇后。请您向皇上进言。”这位大臣一听说得有理,若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以后太子即了位,那自己不就成了第一功臣吗?于是,他匆匆向景帝进言,立粟姬为皇后。景帝正生着粟姬气呢,一听这位大臣的话,只当是粟姬买通了他来当说客的,当即把这位大臣下狱,将粟姬打入了冷宫。王夫人见第一步成功,便行起第二步来。她把粟姬的孩子招到身边,照顾他吃住生活,比自己的儿子还上心,终于感动了景帝,立王夫人做了皇后。她儿子刘彻当然成了太子,他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王夫人就是这样紧紧抓住了属于大家的机会。但是,在后宫嫔妃中,只有她能够好好地把握这样的机会,所以她是最后的赢家。而她,不仅贤淑,而且聪慧,才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

经验要诀:

机遇的降临,也许令很多人不可思议,以致使很多人认为它是命运的意志。但是,只要我们就每个人的一生作一番思考。就会发现任何机遇的到来,都有其前因后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机遇是从勤奋工作中得来的,它更加偏爱勤奋、有才能和生活中的有心人。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都需要有其主、客观条件。相对来说,主观条件更为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便是主观条件。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泛而博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好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

头脑灵活,才不会坐失良机。既使是碰上好运气,但如果你思想没有准备,头脑不敏锐或者粗心大意,结果都会使机遇丧失,错过利用机遇而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弗莱明以前,就有其他科学家见过青霉素能抑制葡萄球的现象;在伦琴以前,已经有物理学家注意到X射线的存在;琴纳家乡的不少人都知道感染过牛痘的人,能免生天花,特别是那些挤奶工,但是,由于他们不以为然,而坐失良机。

许多人都认为,能否获得机会,主要是看运气的好环。固然,运气的基本要素是偶然性,但它对于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所有的人“交好运”的可能性一样多,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关键在于有的人把握了,有的人没有把握。如果说好运和机会有什么偏爱的话,那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它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你为获得机会作了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好运也就自然而来,犹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在这个世界上,对机遇有准备的人总是能抢得先机,你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但机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得住的,它只垂青于智者。

★经验87: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毕矮献计

毕矮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一天,他的一个在县衙中管事的朋友,请他到县衙门去一趟,原来是刚刚上任不久的黄知县的大印不翼而飞了。

知县怀疑是狱吏胡某偷的。此人生性贪财,常徇私枉法。为此知县对他进行过斥责,故而胡某对知县心怀不满,为了报复,胡某与掌印的人交了朋友,并趁此人外出之机,盗走了大印。

案发后,知县将贴心的部下叫来商议,都觉得很棘手,因为胡某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若是将他抓起来,他必定矢口否认;逼得过急,他就会把大印丢掉,那时也无法证明他有罪。这样不仅大印找不回来,而且丢印的责任还须知县承担,轻则罢官,重则定罪。但如果把胡某请来,好言相劝,胡某也不可能承认是自己所为。因为他深知知县执法严明,对作案人切齿痛恨。为此,知县和部下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但还是无计可施。最后,只好把号称智多星的毕矮请来帮忙。

毕矮听说黄知县是个清廉的官员,于是他满口答应全力帮忙。毕矮沉思片刻后,对愁眉不展的知县说道:“大人不必再担心了,依我之计,你明日起开始称病,三日内不见客,不升堂,不批文。三天后,我自有良策拿回县印。”知县听了满心欢喜,连连致谢。

第三天夜里,县衙突然起火,全城为之震动。知县令所有的衙役前来救火,一时间,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胡某也应召而来。他匆匆赶来后,知县马上把他叫来说:“救火者人多手杂,我将亲临指挥,你不必同去。现在本县将县印托付于你,望你妥为保管,若安然无恙,即是救火之功。”

说完,知县飞快离去。胡某情急之下也没有多想,顺手就把官印盒接了过来。这时他忽然发现,盒子没有上锁,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中计了。他不禁脸上发麻,心中暗暗叫苦,一旦他把盒子交还知县,就得当众打开,如果里面的官印不见了,那县官就必然咬定是他偷走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胡某只得带印盒溜回家中,把他偷走的大印重新放进盒子里。大火在当夜被扑灭了。第二天,知县召集所有的衙役,要对他们奖赏,胡某也捧着官印忐忑不安地来了。知县当场打开了盒子,只见大印完好无损地放置在其中,知县一见暗暗佩服毕矮的高明,但表面上他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也给了胡某一份赏钱。

毕矮的办法真是让人佩服,此计的关键在于明知对方的谬误,却不当面戳穿,而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尝一下自己的谬误带来的苦果,从而改误归正。

再看下面这个故事:

李靖在当岐州刺史的时候,有个人为了讨好皇帝,控告他有野心,要聚兵造反。唐高祖得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一个御史前去调查,并告诉御史:“如果李靖真的要阴谋造反,可以当场处死。”这个御史知道李靖奉公守法、体贴百姓,不可能图谋造反。说他要造反,肯定是诬告、陷害。可是,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弄个真假分明呢?

御史思前虑后,想出了个办法。他请求和那个控告人一块去办这个案子,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御史领了圣旨,和那个控告人一起,直奔岐州。走了几百里地,管行李的随从向御史报告,控告人原来写的状子丢了。御史大为恼火,用鞭子狠狠抽打那个随从。随从惊恐万状,只顾磕头求饶,很是凄惨。

看着随从那个可怜的样子,御史不忍心再打了,叹了口气,对那个控告人说:“李靖谋反事实很清楚,我们奉旨去查办,谁曾想到,随从把状子丢了,这是要掉脑袋的。我们俩办不成此事,也有和李靖勾结的嫌疑,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个控告人一听,觉得有些不妙,问御史怎么办才好。

御史又摇头又叹气,表示事情非常棘手,踌躇了半天,说:“要想我们都不受连累,救随从一命,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你再重新写一张状子,全当没有丢,我们还是照常去查办。”那个控告人也觉得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就重新写了一张状子,给了御史。

控告人哪里知道,这是御史和随从定的一计。状子并没有丢,它就在御史的衣袖里。避开控告人把原状子拿出来和重新写的状子一对照,发现内容很不相同。御史立即返回京城,向皇帝报告了这个情况。皇帝一时闹不清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御史说:“如果李靖造反真有其事,控告人不管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状子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出入很大,有些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说明是控告人凭空捏造的。”皇帝立即对控告人进行审讯。果然是控告人捏造事实,进行诬陷。皇帝把那个控告人判为诬告陷害罪,杀了。

罪犯被绳之以法,这也是公道所在,但是我们想想,在这个案子的破案过程中,聪明才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如果没有智慧就会到处碰壁。我们只有随时注意给自己充电,提升自身智慧与价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经验要诀:

上帝对所罗门说:”“你不求资财和尊荣,不求夺取恨你的人的性命,也不求长寿,只求用智慧判断民众,你有这份心意,我必赐你智慧,也必赐你资财和尊荣。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没有这样,在你以后也必没有这样的。”

有人说,智慧比宝石的价值还高;也有的人说,智慧的价值胜于世上已开采的全部黄金。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能好好地利用就能够成就大事。智商的发挥对干分析纷繁复杂的事实,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智慧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是创造一切的基础。

★经验88:知敌而后谋——张良的妙计

秦朝末年,刘邦率领楚兵出武关,正欲进攻侥关,谋士张良进言说:“秦兵尚强,未可轻进。我听说守关秦将乃一屠户之子,必然贪利而忽名。愿足下暂留营中,一面先派人带上金银财宝贿赂秦将;一面在侥关四围,登山插旗,作为疑兵。秦将内贪重贿,外惧强敌,必定出降。”刘邦依计而行,一面派郦食其持宝入关贿赂秦将以诱其降,一面拨兵数千悄悄上山遍插旌旗。秦将登关东眺,山上山下,满目楚旗,不由自主地胆战心惊起来。适逢郦食其叩关入见,送上重宝。秦将权衡利弊,慨然允降,愿与刘邦共打成阳。刘邦闻报大喜,正欲再派郦食其入关订约,张良却说:“不可,此乃秦将一人贪利,忽名而慨允,料其部下未必尽从。我如轻信与他合兵入关,万一其部下哗变,突袭我军,可就大祸临头了。当下最好乘其不备,立即发兵掩袭,必定胜利。”刘邦连连称善。遂派部将周勃率军潜越匮山,绕出侥关背后,奇袭秦军后营。秦将无备,稀里糊涂地丢了脑袋。刘邦轻取侥关。

孙子说: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又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吴子也说:“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飙飙数至,可焚而灭。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潜而袭。”

张良洞悉秦将“贪利而忽名”,向帮刘邦出了“贿而赂”的策略,但又不掉以轻心,预料了秦军部下可能的兵变,掩袭其无备而获全胜。

经验要诀:

《孙子兵法》中有“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知已就是要清楚自己的实力和任务,知彼就是要了解敌人的实力和企图。了解自己的情况比较容易,要了解敌人的情况就很困难,除了从外围调查外,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谍报人员来获取。现代竞争,从某个角度讲,可以说是“信息竞争的战场”。为了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家如同军事家一样,一方面广泛收集各类信息,包括竞争对方的情报;另一方面应严守自己的经营秘密和科技秘密。

★经验89:擒贼先擒王——张巡善战

“擒贼先贼王”作为一种战略战术,今天仍有重大的借鉴作用。群龙无首的局面是最没有战斗力的。所以应该建立全面而灵活的防备机构,这才是上上策。哪怕失去了统帅,也无损于组织的战斗力,不至于瞬间陷入混乱失去反抗力。

张巡英勇善战,在与安禄山大军周旋作战时屡建奇功。张巡继雍丘之战取胜后,又奉命带军进驻睢阳城,援助危在旦夕的睢阳。睢阳城已被安禄山的大将尹子奇率10万大军围困。睢阳城内粮草不多,兵士只有万余人,情况万分危急。

睢阳太守许远和张巡召集众将研究对策,他们分析了情况,认为必须用智谋,才能取胜。张巡说:“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我们必须想办法杀死主将尹子奇,使叛军群龙无首,不战自乱。”

92-张巡

扫描三才图会652下右图

神箭手南齐云说:‘凭着我百发百中的神箭,只要认准尹子奇,准让他当活靶子。”可是谁又能在阵前千军万马中认出尹子奇呢?张巡考虑了一会儿说:“我有一计,这么办……”

这天夜里,睢阳城突然战鼓咚咚,城外叛军以为张巡要出城战斗,急忙集合军队,列阵迎敌。但出营一看,没有了动静,于是又回营地睡觉。

这时张巡指挥军队偷袭进尹子奇军营内,他们个个英勇无比,杀死了许多叛军。这时尹子奇急忙亲自带领军士出来迎敌。天已大亮,张巡指挥兵士退到营外,见尹子奇等人出营后,张巡指挥弓箭手放箭。刹时间,箭如飞蝗般射来,落到尹子奇等人的身上,又掉了下来。军士们拾起箭来一看,原来是些青蒿杆削尖制成的“箭”。军士们立即拿着这些“箭”向尹子奇禀报,尹子奇接过“箭”来哈哈大笑说:“看来睢阳城里已经无粮无箭了。”话音未落,一支利箭飞来,正中尹子奇眼睛,他顿时血流满面,摔下马来。

原来南齐云早已搭弓备箭,见军士拿着青蒿箭向一将军禀报,他判断此人就是尹子奇。一箭射去,正中尹的左眼。尹子奇昏死过去,军心大乱,张巡指挥大军一齐追杀,直杀得尹子奇的军队落花流水,惨败而逃。

张巡通过设计辨认对方的首领,再将其射杀,就是要让对方在短时间内陷入慌乱,趁机全面反击,取得胜利。

经验要诀:

王,是国家、社团、机构、部门、宗派或帮会等社会组织的首领或核心人物,是组织展开集体行动的指挥调度中心,是组织发挥整体力量的枢纽或关键,如领头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