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18613500000058

第58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学习篇(14)

关于背英语文章,北京市第八中学高考状元曲阳同学介绍了一种具体做法:看着中文背英文。他说:在初学《新概念英语》时,觉得里面生词多,要背熟并不容易,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慢慢发现了看中文背英文这条途径。《新概念英语》每课都有相应的中文译文,看中文,即指看中文译文。背英文,即指在看中文时,在脑海中默忆(或用笔默写)相应的英文。如以《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一课为例,看到译文“山狮是一种产于美洲、外形似猫的大动物……”,就应默忆或默写出相应的英文:Pumas are large,cat~like animals which are found in America…

曲阳同学说,用这种方法学《新概念英语》,学得十分扎实。在高二时,他已用这种方法学完了四册《新概念英语》,实际上等于将这四册书都背了下来,这意味着记住了7000~8000个单词以及众多习惯用语、语法点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应战高考,当然不在话下。曲阳同学也顺理成章地取得北京市第八中学英语单科的高考状元。

对于一门语言的初学者来说,背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古人说,读书要不求甚解。其实,学英文又何尝不是呢?囫囵吞枣地去背英语,什么语法、句型、时态、语态,都不去考虑它们。这么做实际上就是一种语感的培养,背得多了,记得多了,感觉就到位了。所以,苦恼于英语学习的学生们,不妨对自己狠一些,见英文就背,保证不出一年,你的英语成绩肯定突飞猛进。

8.英语复习三个本。英语复习时,又要记单词,又要记语法,又要做题,十分忙乱,怎么办?

清华大学苏锋同学英语成绩相当优异。他的学习方法是准备三个本。他总结经验时说:很多英语学得好的人可能都有体会,分数的提高往往不在于你的死记硬背,而在于自己的一种“语感”。有人说:“跟着感觉走,这和瞎蒙有什么区别。”其实不然,语感来源于你对语法、句型、词汇的积累,来源于你对各种英文阅读量的大小,是一种对语言的熟悉程度。那么,语感从哪里来呢?我的经验是:“涓涓细流汇成河。”高中三年,我依照老师说的,为自己准备了三个笔记本,第一个本上把名词、动词以及常见的形容词、副词形式写在一栏集中记,由于单词构成基本相同,既好记又可避免混淆,每天利用早上的一、二十分钟背诵,第二天把昨天新记的再背一遍,反复几天就有深刻印象,以后每隔半个月再从头复习就不会忘记。第二个本用作语法归类,对词语辨析、句型用法、各种时态等进行归纳,不时拿出翻看,一目了然。就好比储藏东西,随意摆放自然比分类整齐堆放要省事,但当你需要用它时,哪一种更容易寻找使用呢?可见,综合归纳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个本,是我在每次考试后把错误登到本上,答案写在本子背面,一有时间就拿出重做。因为错误的概念往往不容易纠正,需要反复考验。这三个本子现在还在我家,虽然已经很旧,却一直舍不得扔,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成绩之所以一直很好,这三个本子功不可没。

一个本记英语词汇,一个本记英语语法,一个本记考试错题。这一方法的确有独到之处。但不要忘记在借鉴别人的经验时,还要琢磨一下人家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首先,不一定用本,用书也未尝不可。比如现在有些编得词汇书,英、中文分处正、反面,以免记忆时相互干扰。每个单词后有一括号,自己可在其中打上“√”、“×”一类符号,检测自己是否记住。每页下方有小结,以总结自己这一页记得如何。另外,在书的边空上有些词自己不妨补上。有了这样的书,不一定自己去在本上一个词一个词地记。自己动手去做的,应是无法利用别人成果的东西。

其次,记很重要,记下后要看也同样重要。你看苏锋同学,第一个本是词汇,“每天利用早上的一、二十分钟背诵,第二天把昨天新记的再背一遍,反复几天就有深刻印象,以后每隔半个月再从头复习”。第二个本是语法,也是“不时拿出翻看”。第三个本是错题,则“一有时间就拿出重做”。不如此,记了也是白记。

最后,记下的且需时常复习的,理应是最最基础、最最常用的,有的同学手很勤,将课本来个大搬家,抄上一大本,那样做费力不说,效果也未必好。

§§§第3节提升男孩的专注力

良好的专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并非智力问题,而是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效率低下。专注来自于对目标的专一,目标专一才会集中精力、体力,才会越钻越深,从而聚集并放大了人的力量,推动人们不断走向成功。但专注力不是一下子迸发的,它通常是一种习惯、一种积累后的勃发,因此,家长要想孩子将来成功,就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做事有一种专注的精神,才能投入进去做得更好。

★专心致志,提升效率

专注力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此话用在学习上借喻听讲或做事认真仔细,精力集中,也借指学习态度的端正,认真的求实态度,对学问不敢丝毫的马虎大意和孜孜以求的刻苦勤学精神。注意力的集中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某项工作能否获得成功。

回想下动画片中聪明的一休那可爱的模样吧:他屈膝盘坐,双目微闭,手指在头上盘旋几圈,于是一个绝妙的计策就想出来了。

一休采用这种奇怪的姿势,就是为了使自己集中精神,排除干扰,达到专心致志的境界。

经研究,当一个人做事专心致志时,脑电波就稳定而有节律,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思考的效率就大为提高。

专心致志、心不外驰是所有学者的共同特征。

物理学家安培正在大街上散步,突然想起了一道难题。他全神贯注地思考这个问题,竟然把一辆马车的车厢当成了家里的黑板,掏出粉笔就在车厢上演算起来。马车走动以后,安培仍然追着车厢演算,引得满街人哄堂大笑,他自己却浑然不知。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读书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异常惊人。有一次,一位老布尔什维克见列宁捧着一本很厚的外文书快速翻阅,便问他要把一首诗背下来需要读多少遍,列宁回答说:只要读两遍就可以了。

列宁具有如此强的记忆力,是与他读书过程中的专心致志分不开的。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做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塔轰然倒塌……

在中国现代,则有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的传闻。说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新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其专心的程度,连结婚都忘了,让人叹为观止。

专注投入地做好一件事,不要分神,做什么都能成,水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太阳光的温度再高,也不能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点燃。然而,用放大镜就可以做到,把所有的光线聚于一点,纸就会燃烧起来,我们学习亦是同理。

一个人若能从小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将会给自己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

著名影星李冰冰从小就显示出了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初中毕业那年,家在黑龙江省五常县的她考上鸡西师范学院音乐系,等到正式上课以后,李冰冰开始控制不住地想家。

浑浑噩噩地过了半个月,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这样没用——想家也不能回家。顿悟后,她决定“化悲痛为力量”,全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于是,她在练功房一泡就是一天,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成为班里的“尖子生”,因为全心投入到学习中,也就没时间想家了。这让她有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原来经过努力自己也可以这么优秀。从此,她信心倍增,最终凭借自己对艺术的专注,成为了著名影星。

其实,观察我们周围,那些懂得利用有限资源,做事专注的人,成功的几率相对都较高。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专注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一定缺少不了这种专注精神。

专注来自于对目标的专一,目标专一才会集中精力、体力,才会越钻越深,从而聚集并放大了人的力量,推动人们不断走向成功。但专注力不是一下子迸发的,它通常是一种习惯、一种积累后的勃发,因此,家长要想孩子将来成功,就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做事有一种专注的精神,才能投入进去做得更好。

★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

学习需要有执著专注的素质,这是克服一切障碍的最好药方。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智力的问题,而多是长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在不理想的学习成绩面前,有的学习情绪低沉,有的毫不在乎,而有的则感觉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注意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注意分三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习惯注意。

1. 有意注意。也被称作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不仅指向人乐意做的事情,而且指向他应当做的事情。例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即使遇上困难或不感兴趣的东西,也都要坚持聚精会神地学习,这就是有意注意。显然,有意注意是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的,是人类特有的注意形式。

2.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它表现为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就不由自主地立刻把感觉器官朝向这些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这是一种探究反射。它有助于机体查清刺激物的性质和作用,以利在环境中更好地确定活动方向。

3. 习惯注意。这是有意注意发展到极致时,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往往需要作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项技术上,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这种技术熟悉,并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这种注意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只不过不需要意志努力罢了。

注意是对刺激作预期的选择,使重要的刺激透过感官输入,并加以知觉,同时将无关的刺激加以抑制的过程。刺激基于当事者的兴趣、需要或动机,兴趣愈浓,动机愈强,注意力也就愈强,印象也就愈深。

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接收,进入短期记忆;再经复习缓冲才能进入长期记忆。注意是记忆历程的第一道关口。

注意也是认识和智力活动的门户。有人说:“哪里有注意,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因此记忆跟人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注意与学习的密切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即注意与辨别、记忆的关系。

没有注意就没有对刺激信息的辨别,没有对刺激信息的辨别与选择,也就不会有对相关信息的学习与记忆。另外,外来的刺激信息只有经过感觉登记后,才能被存储。那些未经注意的刺激信息,则会很快消失,根本谈不上对刺激信息的保持。

第二个层次,对刺激信息的注意,必须在选择后把信息保持一定的时间以用于加工与处理。

心理学家西蒙通过实验表明,对感觉登记并选择的刺激信息,必须要给予大约8秒钟左右的持续注意,才有可能把这些经初步加工的刺激信息输入到短时记忆的相关部位作进一步的处理,然后再把它们存储在常时记忆系统中。

第三个层次,要对刺激信息的关键部分进行有意注意,唯此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认知心理学家在对专家与新手的注意特征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中发现,专家和新手在对刺激信息或问题的注意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比如,专家常常以原理、规则等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是以刺激信息或对问题的表面特征的分类为基础来理解问题。因此,能否注意刺激信息或问题的关键部分,是学习与记忆是否有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个层次,提高一个人在从事学习活动时的注意动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学习与记忆的效率。

★注意是记忆历程的第一道关口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唯一的窗户,只有经过这个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如果印象不把我们的注意集中在它身上,那么,虽然它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机体,但我们是不会意识到这些影响的。”

没有注意就没有记忆,在学习中,只有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才会有强记忆力。那些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智慧的大门,让知识源源不断地进来;否则,就是拒各种信息于“大门”之外。

实践证明,对没有施加注意力的材料,不仅不能记住,甚至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我们常对一些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感知时不注意或注意不够造成的。

人的大脑有个特点,刺激得越强烈,留下的记忆就越鲜明,保存的信号也就越长久。

在注意某一事物时,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部位上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所有的神经细胞都要为它“服务”。这种“全力以赴”的结果,使留下的痕迹明显;相反的,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两个以上兴奋中心,就必然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受到干扰,破坏大脑的记忆规律,记忆效果肯定不好。

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记忆习惯。朱熹说:“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意思是:心不在焉地学习,眼睛看得不仔细,就不能够专心思考,没有心思的随便朗诵也不能够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持久。

镁光灯之所以能照得远而且亮,是因为光束集中。记忆也是一样,只有集中注意力进行记忆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注意力不集中是记忆的大敌。全神贯注记忆法即高度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指向材料进行记忆的方法。它有很多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