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庭成就好孩子】
教育是真正目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是优秀品格的塑造。针对孩子们进行的早期教育,与其说是给了孩子们走向成功的知识,不如说赋予了孩子们拥有成功的品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说得很对。在一个家庭里,家长对孩子起着启蒙的作用。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睛,能像摄像机一样摄下父母的举动,像录音机一样录下父母的言行。父母说话和气举止文明,孩子慢慢也会变得懂礼貌;父母经常吵架,举手打人张口骂人,孩子性情也会变得乖戾。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家长的影子。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父母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父母身上有的勤劳、勇敢、节俭、善良、公正、乐观、宽容、富有同情心等美德和习惯,一般都能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优秀的品德和习惯不仅成就着父母的人生,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生。当然,坏的习惯同样影响孩子的人生,只不过起着相反的作用。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去饭店吃饭。因为第二天女儿要去上绘画班,所以多点了一些,准备第二天一早热一热给她吃。
出了饭店,我领着女儿在前面,老公拎着打包的饭盒走在后面。这时,从不远处的角落里走来一个拄着拐杖的乞丐,他头发蓬乱,衣衫褴褛,拄着拐一点一晃地朝我们走过来。我赶紧拉着女儿往一边闪去。
可是,那个乞丐在我们面前不远处停下来,盯着我们。我回头找老公,只见老公举起手里的饭盒。再回过头,看到乞丐点着头,眼里闪着光,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
老公走过去,把饭盒递给乞丐,拉着发呆的我和女儿,向车站走去。
“老爸,你把饭给那个人了?你真的给那个人了!”走出不远,女儿松开我的手,拉着老公的手说。
“嗯。”
“老爸!你太伟大了!你真是太伟大了!我太佩服你了!”似乎想不出更能表达她感情的好词,女儿一直重复“伟大”这个词。
其实,自始至终老公也没说什么我们要有同情心、要帮助别人之类的话,但是,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会照着做了。
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带女儿去市场买菜。
“妈,给我买个饼吃吧,好想吃啊!”
“怎么又饿了?”刚吃过早饭没多久,不过她正在长身体,饿了也正常,“好吧。”
“怎么不吃?你不是饿了吗?”拿到饼,她却不急着吃。
“热。”唉,事真多。
可是,到了一个拐角处,她却把饼给了在那里拉琴的盲人。
“你不是饿了吗?怎么把饼给别人啊?”
“嘿嘿,我要是说我想给那个老爷爷买个饼吃,不是怕您不答应吗?”这小东西,还挺会想辙。
“你做得没有错,我怎么会不答应呢?但是你骗妈妈对吗?”
“不对!来,罚我提着菜。”……
在这种影响下,女儿的善良逐渐体现出来。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长者让座,有时候,看到不尊敬长辈的情况,甚至会很气愤和难过。
公交车上的一幕
杜小豆
今天回家时我在公交车上看到的一幕令我毕生难忘。
我回家时坐538路公交车,我上车时车上人很少,我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了。“乘客您好,大西洋新城南门到了,请您准备下车……”生硬的不带任何情感的声音响起。这是一下子上来了许多人,原本安静宽敞的的车厢内一下子变得吵闹拥挤,我的眼睛敏锐的发现上来了一个老奶奶,我刚要起身让座,突然一个略带稚气的童音响起:“奶奶,您坐这吧!”我探头从人群中望去,刚好看到那个小孩的侧脸,穿着我们学校的白色校服,胸前的红领巾告诉我他已经三年级了,可是……他的书包呢?我又开始搜寻,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个老人身上,他身后背着书包,一手拿了个袋子,另一只手拿着水和衣服,在人群里挤来挤去,摇摇晃晃,手中满满的东西让他无法抓住横杆。我心中冒出一串问号,这个老人应该是他的爷爷,可为什么他个那个老奶奶让座都不让给他爷爷坐……
这时随着车厢内人的减少,我又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爷爷,今天老师说让我们在车上让座,不能给家长让……”后面他的说话声越来越小,我又看到了他的爷爷,笑得一脸苦涩……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的父母,对他们的儿子非常好,关爱有加;却很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不给老人吃饱饭,甚至打骂老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这对父母问孩子:“我们对你这么好,你长大一定要孝敬我们啊!”
这个孩子对他的父母说:“是的,我长大一定会孝敬你们,我会像你们对待我爷爷奶奶一样对待你们的。”
从那以后,这对父母再也不敢虐待老人了。
试想一下,虐待自己父母的家长,还能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孝顺自己吗?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已经确立了自己的道德取向。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说得很对。在一个家庭里,家长对孩子起着启蒙的作用。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睛,能像摄像机一样摄下父母的举动,像录音机一样录下父母的言行。父母说话和气举止文明,孩子慢慢也会变得懂礼貌;父母经常吵架,举手打人张口骂人,孩子性情也会变得乖戾。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家长的影子。
如果大人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孩子也会照着学的。
孩子看到大人可以经常在家里看电视,就会想:那我看多了一会儿难道就有错了吗?
大人可以经常不把东西收拾整齐,提包乱放,鞋子不放在鞋柜里,看完的报纸也没有收好,那干嘛大人非得说家里乱七八糟都是由小孩造成的呢?
这时候如果家长批评孩子,孩子不仅不会接受,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们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先想一下,自己有没有给孩子留下“把柄”。
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经常对孩子说:“谁打你,你就打他!谁骂你,你一定要骂回来。”他们没有想过,如果那个批评他孩子的是老师或者是他们自己呢?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去接她。在大门口,一个小男孩急着跑向妈妈的时候,把另一个小男孩给撞倒了,倒地的小男孩爬起来,没什么事,他的妈妈倒不干了,冲过去训斥撞她孩子的小男孩:“你怎么不看着点儿?!撞了人了还跑?”
小男孩还没吭声,他的妈妈冲过来:“你凭什么说我儿子?……”
“撞人了还有理了?”……两个妈妈吵在一起。本来几句话就能化解的事情,最后以对吵、对骂告终。家长这样的做法,无疑会误导孩子。
孩子最善于模仿,他们绝大部分的行为方式,都是从模仿父母的行为中学到的。所以,作为父母,要处处以身作则,随时注意运用自己的好的品质去影响孩子。
然而,品格的培养并不像知识和技能那样通过训练就可获得,事实上,一个孩子是否热爱真理、无私、正义,要看孩子拥有什么样的父母。正如,小猫会从母亲那里学习如何对待老鼠一样,孩子也会从母亲身上继承她对周围人的态度。
我住的小区有一个小男孩张口闭口挂在嘴边的就是两个词“笨蛋”、“蠢猪”,开始我还奇怪为什么他会这样,见到他的爸爸后我就明白了,这也是他爸爸的为口头禅。
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吗!父亲喜欢扑克、赌博、抽烟,对家庭完全不放在心上等他的孩子长大后也成了毫无责任心的“啃老族”,甚至走向犯罪。
父母自身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等都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父亲费狄亚是当时希腊的天文学家兼数学家,也是阿基米德走向成功的引导者。
公元前276年的一天,费狄亚带着阿基米德来到地中海边,指着远方问道:“孩子,你知道地中海的对岸是什么地方吗?”阿基米德知道,那是埃及,在那里有一个叫做亚历山大的地方,聚集着当时最最著名的学者,还有藏书丰富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博物馆,是所有学者都向往的地方。父亲指着那个方向,问年幼的阿基米德:“你想去那个地方吗?要渡过破涛汹涌的大海,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孤独一人,忍受思乡之苦……你还愿意去吗?”
阿基米德在父亲的指引下,勇敢地横渡波涛汹涌的地中海,向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向文明世界的学术中心亚历山大利亚进发,那年阿基米德11岁。许多年后,阿基米德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终于成了名扬千秋的“想撬动地球的人”。
虽然我们未必要把孩子个个培养成惊世骇俗的伟人,但我们至少应当给予他们追求真理、热爱生活的品格,这也是成功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