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社会需要人们能主宰自己,能根据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改造自己,能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挖掘自己最大的潜力,发挥创新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做最大的贡献。
而要做到这一切,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这里所说的自我教育是指个人主动地提出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的过程。它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在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自我教育不是个人自发的,它作为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发展的内部力量,依赖于外部教育的影响,是教育者正确地组织教育工作的结果。有了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就能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就善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自己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就能在正确的观念的统帅下,以自己的坚强意志实现既定的目标;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计划,调整自己的行动,以保证最后的成功;善于根据正确的价值观评价自己的所做所为,在更探的层次上认识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
这个能力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极为重要的。我们都听过这样的理论: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在学习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有的人会说:公式、定理,有的人会说:多做题,有的人会说:多背、多记,还有的人会说:实验、操作,……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一直以为,学会如何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最重要。
“……小豆呢?在学校的学习跟得上吧?作业都写完了吗?”女儿上了小学后,住在郊区的妈妈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情况。
当知道小豆已经写完作业,下楼找小伙伴玩去了后,“作业都对不对啊?你小时候可写得特别好,全是优啊!”
“我也不知道啊,”我脱口而出。
“什么?!你怎么不给她检查检查?人家父母都给孩子检查,生怕孩子写错了,到学校被老师说,万一她写错了,老师说她,怎么办啊?真不知你们怎么想的!没见过你们这么当父母的!”看这架势,仿佛杜小豆同学的学习好坏掌握在我们手上,如果我们不给她检查作业,她一定是会被批了。
“妈,我当了那么多年老师,知道怎么弄,没事的。我给她检查了,都没错了,她自己根本不知道哪里有问题,对掌握知识不利啊……”我耐心地跟老太太讲解。
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我们就跟她说好: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跟学校、学习有关的事情都要尽量自己解决,我们可以帮你,但是有限度的。
在这种思想的培养下,她很少让我们看她的作业本,说:那是她的隐私。只有老师让家长签字的时候,才给我们看一下。
那种帮孩子整理书包,盯着孩子写作业,甚至提醒孩子带齐文具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试想,父母今天给孩子整理书包,小学阶段给检查作业,中学呢?大学呢?抱大的一代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实中,太多的父母连孩子的学习都要插一手,急着把答案告诉孩子,这样反而剥夺了他学习的机会。
有不少人认为:教育就是上几年学,获得一些文凭和学位。其实,毕业文凭并不能作为教育成度的证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文凭”和“水平”的争论一直在继续。很多时候,父母们没有弄清楚教育的最高目标。事实上,一个人学习是为了掌握生存的技能,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获得文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取得了文凭,并不能证明我们的教育结束了,而是证明我们已经找到了通往知识世界的正确道路,使我们可以自己去探索。学习将会伴随每个人的终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例子:受到良好教育、完全可以自立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宅”在家里,靠父母养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人们在观念上认为把学科知识作为一堆现成的成果来教给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局限在接受、记忆、再现这些现成的知识理论,使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学到的都是书本上机械的知识,如果一个人在大脑里装满别人的东西,那他连生存也会成问题。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全体意识和能力,使之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需要家长以及老师的共同努力,只不过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的一种引导,而且目的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
斯宾塞认为:自我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不断把他已获得的知识加以组织和运用,今天获得的知识成为解决下一个问题的方法,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成为解决新问题的前提。这样得出的知识,一到手就转化成为能力。
同时培养孩子意志和品质,使他有勇气和习惯去克服困难,有耐心集中注意力。失败,坚持,再失败,再坚持。这种性格对日后的生活也具有重要价值,使他们珍视荣誉,正视现实。
自我教育的培养要从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开始。
一般说来,一个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孩子,他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也会比较差,自我教育并不仅仅指获取一些能登大雅之堂的知识,恰恰相反,它也包括自我生存能力的获取。在生活中,天才毕竟是少数,而且很多后来被誉为天才的人,也是从日常生活中来的。因此,到了有一定自理能力的年龄,应该让孩子学会生存,比如洗衣、做饭、扫地,只要不是完全把他当做劳动力来对待就行了。生活自理,还意味着培养孩子独立、不依赖的意识和劳动的习惯。许多孩子,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他在生存能力上反而减弱。
记得女儿小学三年级时候的暑假,跟绘画班的同学去郊区参加夏令营,那是她第一次一个人离开家,她自己把脸盆、毛巾被、牙膏、牙刷等洗漱用具以及画板、颜料等装了三个大包就坐上了去郊区的车。一共五天的行程,开始两天,打她手机一直没开机,我只好给给老师打电话问她怎么样。老师说她一切都好。我一看这情况,肯定是不希望我打扰她啊,于是,就没给她打电话。到了第五天一早,小家伙终于给我发来一条信息:咱们老百姓呀,真呀真高兴。给我和老公逗得,这是知道终于要回家了,高兴的。
到了接她的时间,带队老师把她大大夸赞一番:“你们家杜小豆年龄最小,自理能力最强,第一天晚上有的孩子想家哭鼻子,她还劝解人家呢;到了回来前一晚,我们开晚会,她还组织大家表演小品……真不错!”
她能这样跟我们平时对她的“忽视”与“重视”有很大关系。平时她自己的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打理,包括去课外班,三年级开始她就自己坐车去上课外班了,不小心受伤了,我们也都是简单处理一下,告诉她没事,如果觉得严重了再告诉我们,这样她的事情基本都是自己处理的。关于重视,有一些家庭中的事情,故意让她参与意见,鼓励她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让她负责一些实际的事务,例如:家里的信报箱,老公特意给了她一把钥匙,让她定期不定期地取报纸、杂志。从这些小事中培养她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