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从做人开始: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
18666800000002

第2章 先做人后经商(1)

未学经商,先学做人。

——李嘉诚

“未学经商,先学做人”,这是李嘉诚经常说的一句话。

有人说,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大相径庭,水火不相容。成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却能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成一体。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他体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传统美德。

这种传统美德是李嘉诚为人处世的基础,并由此延展为他从商的准则。这些都得益于他父亲的熏陶。

1943年,李云经英年早逝。他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给李嘉诚留下了一副家庭的重担。但另一方面,李云经给李嘉诚留下了终生受益的丰厚遗产,那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生活重担与做人之道,在李嘉诚的商业生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李云经临终前,哽咽着对李嘉诚说了两句话:

“阿诚,这个家从此就靠你了,你一定要把它维持下去啊!”

“阿诚,阿爸对不起你……”

就是因为对父亲的承诺和对家庭的责任,年仅14岁的李嘉诚谢绝了舅父继续供他上中学的好意,毅然决然地辍学求职。他要挣钱,要挣好多好多的钱。14岁的少年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他必须挣钱。残酷的生计,迫使李嘉诚别无选择地走上从商之路。

李嘉诚的理想是当一个教育家,而不是商人,如果不是迫于无奈,他是不会去从商的。李嘉诚后来回忆说,就是立业之初,他的理想还依然是“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搞教育”。由此可见,李嘉诚从商实在是身不由己、逼上梁山。别无选择使李嘉诚义无反顾,在商海搏击,最终成为香港首富、世界华人首富。

父亲生前教给李嘉诚许多丰富而珍贵的做人道理。比如“贫穷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等。

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并延展为从商准则。李嘉诚在香港乃至国际商界树立起良好的大家风范,因恪守商业道德而赢得了高度的信誉。这千金难买的信誉又回馈了李嘉诚无数的财富。

从善生意隆

善是财源,善是财路。

——李嘉诚

在李嘉诚的经商原则中,以善从商是始终不变的,因为他懂得唯有从善才会生意兴隆。

李嘉诚终生难忘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饭碗危机”。

他在茶楼跑堂时,有一天,一位生意人在大谈生意经,李嘉诚听得入迷,竟忘了侍候客人茶水。待听到大伙计叫唤,才慌里慌张地持茶壶为客人倒茶,结果不小心把水洒到茶客的裤脚上。

李嘉诚吓坏了,木桩似地站在那里,一脸煞白,忘了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馆侍候的大爷,若是挑剔点的茶客,必会甩跑堂一个耳光。

李嘉诚进茶楼是顶一个小伙计的空缺。该小伙计犯的是李嘉诚同样的过失。该小伙计倒霉,那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不敢得罪这位“大煞”,逼小伙计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李嘉诚深知不妙。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待斥责李嘉诚,不料那生意人茶客却为李嘉诚开脱说:“不怪他,是我不小心碰了他。”

茶客走后,老板对李嘉诚说:“我知道是你把水淋了客人的裤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定就能大事化小。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

母亲知道后,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李嘉诚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位好心的茶客。他成巨富后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知恩图报,以善从商,是李嘉诚商业生涯的准则。即使后来在股市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李嘉诚始终恪守善意收购的原则。他总会将刀光剑影化作和风春雨,皆大欢喜。以至于有人戏称,要挫败李嘉诚的收购计划很简单,只要说一声“我不愿意”,李嘉诚绝对不会恶意收购的。

此外,李嘉诚一生所做的慈善义行不胜枚举。善心佛性为李嘉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生意滚滚而来。正如他自己说,善是财源,善是财路。

友情即财情

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李嘉诚

精通“借法”,乃是智人所为。李嘉诚的“借法”值得任何生意人化用。

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香港设立分公司,董事长荣毅仁邀请李嘉诚出任中信董事。

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于1978年移居香港。1986年,荣智健参加香港中信集团的工作,不久,升为香港中信的董事总经理。

荣智健雄心勃勃,他不满足坐“现成”的交椅,想凭自己的实力,创立一间完全由自己所控的公司。李嘉诚以扶植两个儿子的心理,关注荣智健的事业。

李嘉诚任中信董事10年,未做多少实质性的工作。如今,交情不错的荣智健有心大展鸿图,世叔伯岂有不帮之理?

李嘉诚、荣智健都看好借壳上市,英雄所见略同。借壳上市是股市术语。一家公司上市,原则上需要5年以上的经营实绩。循正式手续在交易所上市,须花费相当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他人的小型上市公司,以实现自己上市的目的。这些小型上市公司被喻为“空壳”——资产和营业额都极少,买家无需动用大额资金,有别于一般含义的股市收购战。

李嘉诚、荣智健在股市多方寻找、权衡,相中了泰富发展这只壳。李嘉诚的英籍高参杜辉廉任主席的百富勤,为中信的财务顾问及收购代表。1990年1月,百富勤宣布向泰富主席曹光彪以12港元/股的价格购入其泰富股份,并以同样的价格向小股东全面收购。

泰富市值725亿港元,是当时股市“蚊型股”。中信没有付现金收购,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换股,及以物业作价的步骤而完成的。李嘉诚和荣智健都曾是港龙(曹光彪的主力舰)的股东,与曹光彪打过交道。因此,这次收购是经各方缜密协商的,是互利的公平交易。

到1991年6月,泰富经改组、集资、扩股之后,股权分配是:中信49%、郭鹤年20%、李嘉诚5%、曹光彪5%。泰富正式改名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从股权分配上,可见李嘉诚旨在促成这件事,而无意获取权益。

李嘉诚以自己的商业地位及经商才能帮助中资,意义深远。“在商言商,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中资在香港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迅速崛起,逐渐形成与英资、华资三足鼎立的趋势。与中资交好,可为今后进一步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力帮助中信借壳上市,李嘉诚不遗余力,但最后只占5%股权。这是李嘉诚一贯的风格。他不会饿虎扑食般锱铢必较于一单生意,而是更注意日后的长远合作和利益。

李嘉诚常常说:

“最重要的是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作风。”

为没有敌人而自豪

这么多年来,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跟我合作之后,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李嘉诚

李嘉诚不仅靠他的诚信赢得他人的合作,同时也靠他的善良、仁慈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

善待他人,是李嘉诚一贯的处世态度,即使对竞争对手亦是如此。商场充满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能做到这点,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香港《文汇报》曾刊登李嘉诚专访,主持人问道: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经历那么多艰难风雨之后,您为什么对朋友甚至商业上的伙伴,抱有十分的坦诚和磊落?”

李嘉诚答道:

“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

“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

“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老竞争对手怡和。李嘉诚鼎助包玉刚购得九龙仓,又从置地购得港灯,还率领华商众豪“围攻”置地。李嘉诚并没为此而与纽璧坚、凯瑟克结为冤家而不共戴天。每一次战役后,他们都握手言和,并联手发展地产项目。

“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追随李嘉诚20多年的洪姑娘洪小莲,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盘满钵满!”

商场上,人缘和朋友显得尤其重要。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正如在积累财富上创造了奇迹一样,李嘉诚的人缘之佳在险恶的商场同样创造了奇迹。

李嘉诚生意场上的朋友多如繁星,几乎每一个有过一面之交的人,都会成为他的朋友。他在生意场上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信用最重要

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李嘉诚

李嘉诚认为信誉是企业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

李嘉诚说:

“在香港还是其他地方做生意,毕竟信用最重要。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个宗旨,就是不投机取巧和以诚待人。”

“要让投资者得到利润,以建立公司的信誉,使日后配售更加容易。”

“在向客户作出承诺之后,无论碰到何种困难,仍要履行对客户的承诺,以取得客户的信任。”

1975年,长实为了筹集资金,发行新股2 000万股,筹得现金6 800万港元,全部由李嘉诚承购。但他却自愿放弃1975—1976年两年度的所有现金股息约1 000万港元。

1983年,长实以发行新股作价付款方式购买青州英坭合作发展余下的土地。长实为此发行新股2 400多万股,每股作价925港元。附带条件是:李嘉诚私人向青州英坭保证,在这些新股发行之日起14个月内,青州英坭在任何时候都可拿这些股份向他换回等于925港元一股的现金。换言之,李嘉诚私人承诺作长实股价倘使下跌的保障。这种牺牲自己利益的做法。在全世界的上市公司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1979年,他以利息低于当时最优惠利率1/3,私人借出2亿港元资助长实向汇丰银行收购和黄的224%的股份,并没有指明还款日期,只说“在董事局决定符合集团最佳利益时归还”。

有一位与长实有工作联系的经理对《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说:

“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和名声。”

香港有一位股票经纪说:

“在投机与不诚实的环境中,很多人是靠欺骗来赚大钱。李嘉诚很诚实、正直,对自己的事负责。”

有位评论家指出:

“李嘉诚的发迹靠‘诚’,他的最大资产也是‘诚’。”

李嘉诚“忠实可靠”、“言行一致”,人如其名。这的确是李嘉诚取得成功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别做断生意

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

——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