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贯通中国人性的36个管理细节
18691300000014

第14章 管理细节之十四

持经达权的中庸之道

管理背景之十四:不持中道,好走极端

有些人做事爱走极端,要是碰到一件不对的事,就要用孔老夫子教导的“矫枉必过正”的办法,结果又使局面向相反的方向出错了。就像一个醉汉驾车,先让车向路左边冲过去,发觉不对后,又紧打方向盘,车又向右边冲出去,这样歪歪斜斜,“波浪式前进”,倒也有进步,只可惜白白走了许多弯路。把大好的时间浪费了还有翻车之虞。

在对人的问题上尤其如此,宠爱一个人时,含在嘴内怕化了,放在手上怕碰着,把他看成了一个完整无缺的人,脸上有肿块都要说那是“艳若桃李”了。然而一旦时过境迁,不喜欢这个人了,那便会对他吹毛求疵,没毛病的地方看出了毛病,小毛病变成了致命的错误,反正不能容忍。

在用人时,用得上时便待为上宾,加以礼遇,赠以厚礼,千方百计讨其欢心,让他倾心相助;一旦用不上了便换了一副嘴脸,对他十分冷漠,甚至假以辞色,更有甚者还把人家变成阶下囚。对别人谈起他来也是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食其肉和皮,要把他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卫国有一个大臣叫弥子瑕,深得卫灵公的宠爱。卫灵公对他礼遇有加,要他可以不把各种规矩放在眼里。

一天夜里,弥子瑕听说他母亲得了急病,情急之下,他就不顾私乘国君专车的人要处以刖足的法律,驾上卫灵公的坐车就奔驶回家去了。还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游御花园,走进了一片桃林,见到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就随手摘下一个尝新,咬了几口后连称好吃,就把剩下的桃子给卫灵公吃。

朝廷中有人认为弥子瑕目无君上,不顾体统,有辱礼教,要予以严惩。卫灵公却护着他说:弥子瑕是个孝子。他为了母亲,竞不顾自己触犯法律的后果,驾车探母,这是一片纯真的孝子之心,值得嘉奖;又说弥子瑕是个忠臣,连一个桃子好吃这样的小事都首先想到君王,可见对君王是何等的忠心耿耿。弥子瑕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但是过不了多久,卫灵公看弥子瑕不顺眼了,近臣们乘机在旁边调唆说弥子瑕恃宠犯上的事情还真不少,于是卫灵公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他大骂弥子瑕是个叛臣,而且自己检举揭发了他两条罪状:其一,弥子瑕图谋犯上作乱,擅自以我的名义调动我的专车回家,这是他试探国民对他登基的态度的一次总演习;其二,他对本王大不敬,存心侮慢,他吃剩的桃子还给我吃,这不是极端无礼还是什么?弥子瑕此人可杀!

像卫灵公这样的统治者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他们出尔反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评价人物完全凭自己一时的感受,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痛感旧政积弊丛生,于是就推行变法。但是新法又把旧制度全盘推翻,连其中合理因素也不吸收,“泼洗澡水时把婴儿也一起泼掉了”。于是守旧派人士恨得咬牙切齿。

到神宗死后,太后临朝,她不赞成变法,于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人重新得势。他们一上来又对新法来了个全盘否定,认为新法没有一样可以实行,而结成新党的人也没有一个是个好东西,统统要贬黜。他们还开列了一个黑名单,对推行新法的人依次加以残酷的迫害,闹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

司马光居然对王安石破口大骂,说他是“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蹇慢上,阴贼害物。”在搞清算时,文彦博把华山山崩也归罪到王安石变法的头上。而郑侠居然说熙宁七年春的大旱是王安石招来的,“去安石,天必雨”。

可见当时偏激到了何种程度。

历史总是同人们开玩笑。后来宋哲宗亲临朝政后又赞成变法,于是被打到十八层地狱中去的变法党人又重见天日。但他们并不吸取以前的教训,还是以暴易暴,又以残酷的手段来惩治保守党人。

在北宋以后的时期内,变法的“熙宁党人”和保守的“元祜党人”就不断地相互倾轧,朝政也在两个极端中不断的震荡,最终宋朝在这种折腾中积贫积弱,终致覆灭。

其实只有充分吸纳各方的合理因素,提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才是最好的,走极端,搞偏激,“矫枉过正”都不是好方法。毕竟“浓腥剧辣非常态,平平淡淡才是真”!

洞悉管理情境有些人信奉“矫枉必过正”,因此凡事喜欢走极端,本来一件事用平平常常的方法就可以完成了,他一定要将其烈度提上一个台阶,总认为要轰轰烈烈才能办事,这样搞得其反对派也以暴易暴,最终造成局势不断震荡。

相应管理对策:网开一面泯恩仇

在管理中要尽量避免走极端,尤其是对你有敌意的部下不要去赶尽杀绝,不要做得太过,有时候给对手留条后路对于瓦解敌人的士气很有好处,也有利于化解双方的矛盾,争取能够化敌为友,让其为我而用。

商王成汤一次出外打猎,看到一个捕鸟的人,架起了一个四面网,在那里祈祷说:“天下的鸟儿都到我这网里来吧!”成汤听到后,就让他撤去一面网,不要对鸟儿赶尽杀绝,要让鸟儿也有退路。

成汤在起兵讨伐夏桀时,也就是用这个方法成功的,他给那种跟随夏桀的诸侯部队都留有后路,让他们可以逃命,于是夏桀的队伍就军心动摇,不愿为夏桀卖命的人纷纷溃逃,或倒戈,夏桀的部队阵势大乱,于是成汤就一鼓作气战胜了他。

如果成汤采用极端的做法,要“除恶务尽”,对夏桀的部队进行全歼,结果必然是夏桀的部队背水一战,殊死抵抗,那双方胜负就未可知了。

《孙子兵法》说:“围城必阙,穷寇勿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运用到管理上也是这样,对自己有敌意的部下,不能仗势欺人,不能得理不饶人,用极端的手段去对付他们,而应当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地斗争,要在斗争中以情服敌。

总之,工作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没有摩擦和误会,领导要采取措施多与自己有意见的人协调,不能采用极端措施去迫害他们。

要做到网开一面,就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怀,有气量,不能鼠肚鸡肠,容不得异己。

“东海不辞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作为领导要气度恢宏,胸怀宽广,不可遇事斤斤计较,与人有一定矛盾就耿耿于怀,必欲置对方死地而后快。而应当多想想别人对自己意见中的合理因素,以之为鉴。

2.和对方交往上要主动。

双方发生矛盾时,领导要主动与部下接触,减缓对方的心理压力,化解矛盾,不能坐等下级来“低头认错”,而要为缓解关系创造有利的条件。

3.当与自己有隙的下级遇到困难时要倍加关注。

对那些反对过自己,对自己有成见的下属遇到困难时,领导干部更应关心,要以此促其感化。

当对方看到你的高姿态之后,自然也不会采取极端的措施对你,久而久之,还可能转变过去的看法和偏见。

4.要敢于任用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即使实践证明他们是反对错了。

只有拿出实际行动来为反对过自己的人安排好出路,人家才会相信你网开一面的诚意,才会放下戒备心理,真心地与你化解冤仇。

在管理上走极端只会导致失败,会导致反对你的人反对得更坚决,原本支持你的人也会怀有异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对自己的领导地位是极为不利的。

锦囊妙计

走极端不是一种管理的好方法,它只会使反对你的人反对的更坚决,会使支持你的人兔死狐悲而心怀二志,这是典型的“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对于组织极端不利,所以领导要多持中道,对反对自己的入网开一面,促其感悟。

经典管理实例

怀柔异主定天下

有些中国人做事总是喜欢走极端,不弄他个轰轰烈烈,天翻地覆誓不罢休,这样的人,拣客气的说是“有个性”,而客观地评价他,则是头脑简单。

人们办事都希望办成,收到最好效果,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应该是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凭一时意气,一时冲动做事,往往会带来更坏的效果,无余地可周旋。

作为领导者,千万不可被这种好走极端的思维习惯所左右,尤其对待自己的敌手或对待自己的下级则更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赶尽杀绝,”因为困兽犹斗,到头来你自己也会丧失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掌握分寸的君主,他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为对手网开一面,同时为自己留下余地。

赵匡胤称帝后,面临着统一全国,巩固统治的任务。此时各地方上还有一些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的邦落尚未归顺,需要宋太祖将其统一,接受中央领导。

一般消除割据有两种做法:一为武力收复,彻底消灭地方势力,二则为采用怀柔手法,用较温和的政治手段使其归服。

宋太祖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考虑到民生疲弊、财力匮乏,因此采取了以兵力攻伐,同时又寻找恰当时机以怀柔手段笼络的方法,二者结合使用,既使地方割据政权的君主放弃死拼,愿意归顺,又减少了战乱带来的各种后遗症,保证了统一的实现。他在收复后蜀的过程中,就使用了此法。

后蜀的君主孟昶昏庸无能,其军国大事主要依靠手下几个大臣处理,赵匡胤得天下后,以宰相李昊为首的一派主张与宋通好;而大臣王昭远却极力反对,王昭远开始在峡路驻军,准备迎战,并打算联合北汉夹击南宋。

宋太祖听说孟昶有归顺之心,但遭到王昭远的反对,于是决定采用“两手”政策,一方面组织兵力,准备积极讨蜀,一方面又在掖门附近,为孟昶修建宫殿,准备为孟昶招降后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孟昶的斗志。

乾德二年,宋太祖出兵伐蜀,军队纪律严明,骁勇善战,击败韩保证、李进和王昭远的亲率大军,又将孟昶亲任的太子孟玄喆所率之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孟昶闻得前方的战事,知道败局已定,恐惧不已。

此时,宋太祖面临两种选择,如果他继续进兵,直逼后蜀,取胜当是必然,但势必激起孟昶死拼的决心,并招来后蜀人民的敌视,不利于今后对此地统治;如果采用怀柔手段,规劝孟昶投降归顺、保证其荣华富贵,则可避免生灵涂炭,经济萧条,还可获得仁君之美称,获得天下人心。

因此,正当孟昶恐惧不安之时,宋太祖派人人蜀,招降孟昶,保证说只要他归顺中央,一定对他厚待,不予治罪。

乾德三年,孟昶来降,宋太祖以礼相待,在大明殿设宴款待,又加封孟昶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封其子孟玄喆为泰宁节度使,并对其母李太后细心招待,毫无怠慢,体贴人微。

这种怀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在收复西蜀时,保证了国内的安定,而且通过厚待孟昶,使其他小国的君主不再坚持抵抗,因此南唐李煜等都纷纷归降,从而使统一过程大大加快。

可见,这种网开一面的怀柔之术比赶尽杀绝更符合当时南宋的实际。

高招解析

怀柔政策的实施要有必要的前提,给对你有敌意的部下留有生机也要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否则过早放手,只能给心存怨恨之人喘息的机会,伺机再反。宋太祖则掌握了较准的时机,在王昭远等人军队大败,后蜀军回天无术,孟昶抵抗之心已动摇之时,宋太祖派人招降,而此时是北宋军队志在必得之时,这样一是不至于遭到后蜀军队反扑,二来招降的可能性更大。可见,给对自己有敌意的部下网开一面,也要具备一定条件,这样才能笑在最后,一举成功。

不走偏执路线,孙宏斌开创顺驰时代

遥想当年,孙宏斌在联想呼风唤雨的时候,郭为只是公关部的主任,而杨元庆只是一名工程师。但是,由于孙宏斌的偏执,他出局了。

1988年,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就进入联想,凭着热情与干劲,他赢得了联想一把手柳传志的信任。多年以后柳传志在谈及孙宏斌的功绩时说:“从1989年10月份起,企业部建立了13个独资分公司,营业额据报达到了2400万。

在解决干部的配备问题上,他们有创新思想,敢于进有能力的人,这对于我们有震动,有思想突破。”

工作业绩也使孙宏斌的职位和权力迅速飙升,但是孙宏斌偏执的个性终于使他栽了跟头。

1992年8月22日,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孙宏斌有期徒刑5年(1994年初,孙宏斌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1年零2个月)。“当时太年轻,做人太浮躁,事情想得简单。”这是孙宏斌对自己错误的总结。

出狱之后的孙宏斌已经决心重新开始:“我不希望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怎么能从前面吸取教训,怎么将来走得更好……”孙宏斌的思想突然就通了。

1994年3月19日,还有18天即将出狱的孙宏斌,借狱警托他到北京买东西的机会,专门去向柳传志道歉。

柳传志很感动。他说:“我从来不说谁是我的朋友,但是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是我朋友。”

1994年,孙宏斌急需要用钱,柳传志借给了他50万元。1995年初,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顺驰和联想集团、中科集团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998年,联想和中科集团将全部股份转让给顺驰,公司更名为天津顺驰投资有限公司。

如此,顺驰就是地产界的一匹黑马,不由人不侧目了。不走偏执路线的孙宏斌终于带着顺驰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

高招解析

做中庸之道的管理还要注意:

领导者对有敌意的部下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关键时刻,这些人很可能起破坏作用。对其处理是应该的,但一定要为其留下后路,保留颜面,防止其歇斯底里。

名人谈中国人性格:鲁迅谈偏执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我中华民族虽然常常是自命为爱“中庸”、行“中庸”的人民,其实是颇不免于过激的。譬如对于敌人罢,有时是压服不够,还要“除恶务尽”,杀掉不够,还要“食肉寝皮”。但有时候,却又谦虚到“侵略者要进来,让他们进来。也许他们会杀了十万中国人。不要紧,中国人有的是,我们再有人上去”。这真叫人会猜不出是真痴还是假呆。而女人的脚尤其是一个铁证,不小则已,小则必求其三寸,宁可走不成路,摆摆摇摇。

慨自辫子肃清以后,缠足本已一同解放的了,老新党的母亲们,鉴于自己在皮鞋里塞棉花之麻烦,一时也确给她的女儿留了天足。然而我们中华民族是究竟有些“极端”的,不多久,老病复发,有些女士们已在别想花样,用一枝细黑柱子将脚跟支起,叫它离开地球。她到底非要她的脚变把戏不可。由过去以测将来,则四朝(假如仍旧有的话)之后,全国女人的脚趾和小腿成一直线,是可以有八九成把握的。

——摘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