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巴菲特认为,数据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它可以替我们排除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它却不能为我们总结出股票投资的模型。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设计出的选股方法,但大多难以付诸实施,被证明是无用的。巴菲特很早就意识到了材料的有限性,于是他根本不看那些股票分析师做出的各种选股资料,也不在电脑里安装股票终端每日查看股票价格,更不愿浪费时间分析股票的价格走势。也许正是由于他没有使用过任何统计数据分析包软件,也不分析股票的价格走势,他的运作才更加成功。
我们要像巴菲特学习,合理利用已有的数据,提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完全依赖数据来决定我们的投资。
239. 没有完美制度
【巴菲特如是说】
在1993年的年报中,曾经我说过董事的另外一项职责:“如果是能干的经营阶层过于贪心,他们总是会不时地想要从股东的口袋里捞钱,这就需要董事会适时地出手进行制止并
给予相应的警告。”然而可惜的是,自从那以后,尽管经理人掏空口袋的行为司空见惯,但却没有看到谁出面进行制止。
为什么一向英明并且睿智的董事们会有如此惨败呢?其实实质的问题并不在于法律的层面,本来董事会就应该以捍卫股东利益为自己的最高职责,我认为真正的症结在于所谓的“董
事会习性”。以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通常情况下,在充满和谐气氛的董事会议上,几讨论到是否应该撤换CEO这类严肃的话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同样的道理,董事也不可能笨到会去质疑已经由CEO大力背书的并购案,尤其是当列席的内部幕僚与外部顾问皆一致地支持他英明的决策时他们若不支持的话,可能早就被赶出去了),最后当薪资报酬委员会(通常布满了支领高薪的顾问)报告将给予CEO大量的认股权时,任何提出保留意见的董事,通常会被视为像是在宴会上打嗝一样失礼。
——2002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和查理曾经在拥有47%的股权的时候,也是以老板的身份而非伙计的身份支领报酬,所以他们在投资行为和管理风格上都会遵循老路。然而对于普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则不一定会做出利于股东的事,它们往往更多的考虑自己的职位。
巴菲特是在分析“安然事件”以及跟它一起灭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问题时指出以上问题的。在十几年前,安达信事务所出具的意见可以说是业界的金字招牌,在事务所内部,由一群精英组成的专业准则小组(PSG),不管面对来自客户多少的压力,仍坚持财务报表必须诚实编制。为了坚持这项原则,专业准则小组在1992年坚持期权本来就应该列为费用的立场。然而不久之后,专业准则小组在另一群安达信的合伙人的推动下,对此立场做了180度的转变。他们相当清楚,如果这些高额期权成本如实反映在公司账上的话,就很可能被取消,然而这些企业的CEO就会拂袖而去。
投资者们在投资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把“制度”看得重于一切。尤其是从现代企业制度理论诞生以来更是如此。但是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好的管理制度纵然很重要,但是再好的制度都有漏洞,完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
240. 买贵也是一种买错
【巴菲特如是说】
在1982年发生的几件大型并购案时,我们的反应不是忌妒,相反我们很庆幸我们并不在其中。因为在这些并购案中,在管理当局的冲动下,追逐的刺激过程使得追求者变得盲目,布莱士·帕斯卡(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的观察非常恰当:“它使我想到所有的不幸皆归咎于大家无法安静地待在一个房间内。”
你们的董事长去年也曾数度离开那个房间,且差点成为那场闹剧的主角,现在回想起来,去年我们最大的成就是试图大幅购买那些我们先前已投入许多的公司的股份,但由于某些无法控制的因素却无法执行;假如我们真的成功了,这宗交易必定会耗尽我们所有的时间与精力,但却不一定能够获得回报。如果我们将去年的报告做成图表介绍本公司的发展,你将会发现有两页空白的跨页插图用来描述这宗告吹的交易。
我们对股票的投资,只有在我们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够吸引人的企业时才可以,同时也需要温和的股票市场配合。对投资人来说,买进的价格太高就会将这家绩优企业未来十年亮丽的发展所带来的效应抵消掉。
——1982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经常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股票的市场内保持沉默,尤其是在别人狂欢的时候,这时候巴菲特往往都会被新锐们嘲笑无能、落伍的时候,也正是在日后被称道、被崇拜“股神时刻”
比如在巴菲特出手认购了通用电气30亿美元的优先股,对此巴菲特表示“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面向世界的标志性企业。数十年来,他一直是通用电气公司及其领导人的朋友和赞赏者”。但是在这漂亮言论的背后,更为真实的事实是:即使巴菲特赞赏通用电气数十年了,却只是在等待次贷危机发生时,通用电气的股票大幅缩水后才毅然决定出手。回首过去十年通用电气的股价,在2000年科网泡沫中一度高见60.5美元,而这一波牛市中也一度高见42.15美元,但是巴菲特却选择在通用电气今年迄今几近腰斩,徘徊在20美元接近10年来低位时才出手,显然其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好的公司出现好的价格。
回首巴菲特的投资历程,类似这样等待好公司出现好价格的例子可谓是数不胜数。此前提到的富国银行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范例。
富国银行可以称得上是上一次美国楼市危机S&L危机的受害者。对于一家成立于1852年的老牌银行来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股价一度曾高达86美元,但在S&L危机中,投资者担心银行会收到房贷市场的拖累而持不信任态度,尤其是担心作为所有加州银行中房地产贷款最多的银行,富国银行能否承受得起巨大的房地产贷款坏账损失。结果,富国银行的股价短期内暴跌,4个月时间里便重挫至41.3美元,而有先见之名的巴菲特早就看好富国银行,并出手以57.89美元的均价买入了大量富国银行的股票,并在此后逐步追加。
对于投资人来说,如果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时支付过高的价格,将会对于这家绩优企业未来10年所创造的价值产生抵消的效果。投资这应该记住巴菲特投资术中的这个重要的精髓,这比选择一个好公司还重要。
高管的过高的薪酬,不是一个微小的财务问题
对于一家公司的董事会而言,当保留收益时将自动调整到计算期权价值的做法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但是领我感到非常吃惊的是这样的期权几乎还从来都没有发行过。事实上,对于管理层激励“专家”来说,期权的履约价格伴随着留存收益而进行调整的期权的激励计划是十分陌生的。但是,这些专家对所有出现过的有利于管理层的期权计划像对待百科全书一样了解的非常的详细而又充分。
对于一个CEO来说,遭到解雇的那一天将会成为他收入特别丰厚的一天。实际上在清理他的办公室走人的那一天,他带走的钱比一个清扫厕所的美国的环卫工人一年所挣的钱还要多出来很多。那就真的印证了一句古老的格言“一事成功事事成功”,但是现在在公司管理层上一个风靡一时的定律就是“一事失败事事成功”。
——2005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上面的这段话,显示出巴菲特的真实意思就是,要求发天价薪酬的CEO搞定董事会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只需要选择出三个左右的董事成立薪酬委员会,在董事会会议召开的几个小时前,用薪酬支付永远在逐步提高的统计数据对他们进行一顿狂轰滥炸。
俗话说的好,“拿人的手软,吃人的手短”。在中国的独立董事的制度下,上市公司拿到这么高的薪酬,其独立性也是很难保障的。独立董事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督者一般都是不在上市公司拿报酬的,这样有利于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及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在中国,独立董事普遍在上市公司拿薪酬。而中天城投给独立董事开出这么高的薪酬和津贴,对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而言确实令人怀疑。
以中天城投为例来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上市公司给独立董事的总收入一般不超过三万,有的公司只有五千元,但中天城投的独立董事年收入却达到惊人的15万元。这不仅在经济收入较低的贵州是天价,即使在整个A股市场也是天价。
中天城投高管薪酬定的这么高,与公司的主营收入下降是不成比例的。为什么高管薪酬能到这么高,这主要与中天城投的公司治理不完善有关。公司2007年制定了一份薪酬与考核工作细则,其中规定薪酬委员会一年至少开两次会议,但是中天城投薪酬委员会去年只开了一次会议,导致了公司在2008年高管的工资没有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变化。
一份世纪中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工作细则,按照工作细则规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考核细则并进行考核;负责制定、审查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对董事会负责。
人员组成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由五名董事组成。
在议事规则上,要求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而2008年中天城投的薪酬委员会只开了一次会议,这一点在中天城投的年报中有显示,
投资者在投资时应该注意到,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过高,期权的不当应用,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财务的问题,实际上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如果这种现象不加以阻止的话,那公司董事会的力量就会非常的薄弱,高管也能够任意妄为,那么公司的治理就会存在严重的问题。此外还会形成恶劣的企业文化,导致员工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公司往往并不是很好的投资目标。投资者应该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