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股市中沉默是金
【巴菲特如是说】
我的集体决策方式就是看镜子
——摘自《巴菲特投资语录》
巴菲特在每一个方面都在模仿这他的导师,除了在谈论自己看好的股票方面。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授课的时候,总是会把低估的股票当成是很好的例子在给学生们讲解。每次在下课后学生们都会冲出门去争先恐后的去买这些股票,来为下个学期需要的学费做准备。然而巴菲特却不这么做,在就1953年,他在奥马哈大学讲述一堂投资课的时候,他就拒绝透漏任何消息。
当他在1956年在与合伙公司开办业务的时候,他就对潜在的投资者说:“我会把你们的钱当成自己的前一样用,我会替你们承担一部分损失的”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对巴菲特的一举一动进行着揣测,但是他总是紧闭着自己的嘴巴,他拒绝和任何人谈论他的任何投资对象,知道卖掉它们的时候。(当然查理·芒格除外)。比如,有一次,他的一名合伙人闯进了基维特广场(KiewitPlaza)的巴菲特的接待办公区,如果想知道公司的钱投资到了什么地方去了。那个时候巴菲特正在与银行家比尔·布朗,就是后来的波士顿银行的董事会谈,他让他的秘书告诉那个人,现在正忙。但是秘书一会儿又回来告诉他说:那个人坚持要见巴菲特。巴菲特消失了一分钟后,回来和秘书说道:“替这个家伙结账让他退出合伙的公司”,然后,巴菲特转向布朗说:“他们知道我的规矩,我每年都向他们做一次回报。”
巴菲特坚持保守投资秘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好的投资观点是珍贵的,这就像是好的产品或收购计划一样很容易被别人盗取到。它的投资观点就是他的股票。他不会将它们公布于众的,这类似与比尔·盖茨从来不会将自己的公开视窗系统的源代码公布于众一样,丰田同样也不会把最新的发动机设计或下一年的新车阵容透漏给福特或是通用汽车一样的道理。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做到保持沉默的背后需要很强的自信来进行支持。对待自己的投资要像对待作品,或者是财产一样,它们是“一种神圣”的东西。此外,如果你把自己的投资对象拿出来讨论,面对周围的七嘴八舌你会仍然能不为所动吗?
267. 不要借债投资
【巴菲特如是说】
我们对于债务的态度大概就是这样的。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的并购和经营的目的而发生的任何大量的债务都不感兴趣。当然按照传统的商业智能在财务上表现又太过于保守,如果在资产负债表中假如适当的财务杠杆就能够增加赢的可能性。
也许是这样的,但是大多数的投资者将很大一部分资产净值投资到伯克希尔股票上,如果公司发生一个重大的灾害就会成为投资者的重大灾难。此外,对于那些我们已经收取了15年甚至更多保费的投资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对于这些客户,我们向投资者承诺无论是在金融恐慌、股市关闭、甚至美国遭受核武器、化学或生化武器的袭击的情况下都会保证它们资金的安全。
——2005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告诉投资者,在股票投资市场,不论你有多少资本,做的买卖是多大也好,多小也好,一定不可以借债来投资。否则,就不算是投资,而是一场赌博。
例如,有一个投资者,手中有100万,赚进一倍,就是赚了100万。如果他入市之前,借入另外的500万,那他手中有600万。如果也是赚一倍,比没有借钱之前,多赚了500万。即使借来的钱20%的利息,也只是100万,除去利息,还多赚400万。似乎不管怎样,借钱投资都是合算的。
这其实是一种盲目乐观的心态,没有看到市场的风险。如果损失的只是自己的资本,没有举债,要东山再起,还有很多机会。但如果入市之前,债务很多,一旦看错,负债累累,要翻身的机会就很少了。如果以举债形式去做买卖,危机更大得不可以量度。
巴菲特告诉投资者,要脚踏实地地投资,更加不可以举债投资,否则,投资者会将自己置于无可计算的危机之中。
很多投资人刚入市时十分谨慎,往往投入很少资金运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有收获,就异常兴奋地认为自己很有天赋,是投资的高手,急不可耐的将自己的全部家底投入股市,甚至借债投入,希望在短期内赢得巨大的利润。实际上,借债投资无异于又给自己增加了一种风险,倘若投资得利,尚可化解风险;倘若投资失败,则置自己于双重风险之下,最终会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血本无归。
市场是无情的,借债投资股票的人极少有好下场,一方面借债投资表明他急于获得暴利的心态,过于急躁,就不可能有耐心,而耐心恰恰是投资股票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另外,因为投入巨大,任何股价的细微波动,都将会给他带来难以忍受的折磨,往往经不起一点较大的波动,极容易失去理智。在股票投资市场,不论你有多少资本,做的买卖是多大也好,多小也好,一定不可以借债来投资。否则,就不算是投资,而是一场赌博。
其实,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只要方法对头,同样可以收到本小利大的投资效果。“借鸡下蛋”固然好,但严格来说,下的蛋是应当物归原主的,更何况还会有“鸡飞蛋打”和“杀鸡取卵”的可能。因此,建议投资者不要因本小和利小而不为,只要“肯为”,就一定会“有为”,但最好是在自己能力之内有所作为。
268. 坚持选择自己所喜欢的
【巴菲特如是说】
我和查理·芒格都很幸运的发现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出生在美国,有了不起的父母给我们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现在家庭和睦幸福,身体健康;许多人做了甚至比我们更多的贡献,但是由于我们具备的一些商业基因而获得了和自己的贡献并不成比例的财富。
此外,我们一直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得到了许多的才华,并且有很多人的帮助。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洋溢着快乐,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最快乐的事就是与股东们在一起参加伯克希尔的年会。
——2007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在巴菲特的投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看出一直以来,他的每次投资都是发自内心的行动,丝毫不会勉强自己。从小就热爱经营活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它。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良好习惯。可见只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成功就会随之而来了。巴菲特一直以来都是在运作着自己喜欢的投资事业,在体会无限乐趣的同时,感受着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不喜欢的工作你是难以做得出色的,投资活动也是如此。
巴菲特出生在奥马哈这座古老城市的一家简陋的医院里。巴菲特的家庭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实际上说不上富贵,甚至他的少年时代家境还是极为困难的。在他小时候,并没有人给他的思想里去灌输怎样的赚钱方式。而一切的赚钱方式都是他天生的爱好所带来的。就连巴菲特的父母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自己的孩子竟然莫名其妙地做起了“买卖”来。在巴菲特6岁的时候就已经有经营意识和经营行为了。那一年,他们全家一起到奥克波基湖去旅游,然后租住在一个很热闹的小街上。有一天,小巴菲特在自己的背包里装着六瓶可口可乐。这些可乐有的是父亲给他买的,有的是游客送他的。但是,小巴菲特并没有喝掉,而是积攒了起来。等到中午阳光最炙热的时候,小巴菲特就背上他的挂包,到沙滩上开始向小朋友们兜售那些可乐。很快他就卖光了他的可乐。巴菲说,有两瓶可乐还是他在商店里买的。商店里卖的是20美分,他在沙滩上卖的则是25美分。因为他提供的便利直接,选择的地方好,那些口渴的孩子更需要,所以可乐出手就快。巴菲特之后很少提及这些。但他喜欢提到他从小就喜欢数字这件事。这是他最早就表现出来的爱好,这个爱好的确帮助他成就了事业。应该说,之后他所建立的投资事业都与这个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少年巴菲特,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还经常到高尔夫球场去捡拾旧球。巴菲特的邻居们说,小时候巴菲特经常弄来一些旧的高尔夫球让他们卖,然后他在中间提成。
在巴菲特的个人成长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个人爱好和未来事业紧密结合的原则。由于华盛顿的股票交易所没有奥马哈的让他感兴趣,所以在全家搬到华盛顿之后,他还是千方百计地利用祖父的同情心给父母施加压力,并成功返回到奥马哈读书。中学时期,巴菲特当上了兼职报童,为两家报纸的订户送报。这是他喜欢的工作。甚至此后一生他都喜欢关注媒体。这为他日后投资《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多家传媒机构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十分符合他一直贯彻的“生意做熟不做生”的观点。
正因为巴菲特自己坚持从小的爱好,才会成就今天的事业。巴菲特后来在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与父母分歧很大,父亲甚至希望他毕业后成为一名神职人员。可是,他只喜欢投资,喜欢金钱。而且,他一直在为自己的选择做最大的努力,直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自己的人生。当时巴菲特告诉父亲,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学校,那还不如不上。他甚至当时不想上大学,就直接进入投资市场。因为那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的投资本钱。但是,他的弃学想法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家人认为他必须继续上学。因为巴菲特无论是成为神职人员,还是从事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还是研究商业内容,在学校中增长知识都是非常必须的。所以他接受了家人的建议。不过,他一边上学还一边进行一些投资活动,一直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只有你喜欢一件事情,才可能创造性地把它做好。其中的主动性、超思维的开拓性就会无知觉地发挥出来。而对于不是自己的所爱,你难以做到更深入地探求和思考,也就得不到理想的收获。将爱好与事业有机地结合,你就能够超常地跨越到人生新的高度,开创出一个新的世界。这就是巴菲特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269. 犯错误一定要清楚这个错误有多大
【巴菲特如是说】
在1993年我用4.33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买下了一家制鞋企业,当时我认定了该股票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在短短几年内就消失了。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是,我用伯克希尔的股票,极大的将这个错误扩大了,这次花去的就不只是4亿美元,而是30.5亿美元。事实上,我是在用一个优秀公司的1.6%的份额,来换取一个毫无价值的烂公司。
德克斯特公司是我在投资过程中最糟糕的一次买卖,但是在未来,我还是会犯很多的错误,我可以跟你打赌,鲍比·拜耳的一首歌词里解释了在企业并购中经常会发生的事:“我从不和丑女人上床,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身边躺着好几个。”
——2007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综观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你会发现巴菲特的话中蕴涵的真理:从失败中学习到的东西远比在成功中学到的多,成功的背后总是重重失败的历练。这个真理在投资领域同样正确。
有人曾以美国成功投资家为研究对象,发现那些成功的投资家普遍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从不抱完美主义。第二,对于投资失败从不放在心上,只专注于未来的挑战。
由于高报酬率的投资机会一定伴随着高风险,失败是投资人必经的过程,而且也是成功投资的一部分,大多数成功投资家都是经历数次失败方才累积出成功的心得。如果有人对你说:“我自投资以来还不曾赔过钱。”那么这只有两种可能:他是在骗你,或者他根本从没有投资过。成功投资的入门条件便是要经得起亏损的考验,一个未曾失败过的人成不了大器;一个未受过损失、未经历洗礼的人也别想赚大钱。如果你要求自己每次投资都不能损失,或每次损失就悔不当初而自责,久而久之,你会发觉最佳的策略就是极度保守、不冒任何风险,这样一来,投资理财无法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索罗斯的成功使人们奉他为神灵,他也试图把自己想象成一位上帝,他把自己管理的基金会被称为“索罗斯帝国”。然而,索罗斯也有失败的时候,在港币会战、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索罗斯损失惨重。祸不单行,自从索罗斯败走俄罗斯后,又连连失手,其旗下的对冲基金亏损20.15%,1998年上半年损失两成。1998年初,仅此一役,索罗斯就亏掉了约20亿美元,整年度其旗下基金整体损失达20.15%,约30亿美元,元气大伤。
因此,即便金融大鳄索罗斯也并非永远都是正确的,但有些人往往只看到他创造的无尽财富,便盲目崇拜,认为索罗斯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从不出错。事实上,索罗斯认为这种想法非常可笑。他说:“坦白地说,我和其他投资者一样会犯很多错误,但因为我的业绩,人们会认为我屡战屡胜。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导。我觉得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能够先别人一步认清自己的错误。”的确,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既然人非圣贤,又孰能无过?只要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采取措施予以修正,同样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只有从错误中才能获取投资经验。其实所有的人都只有一种学习方法:犯很多很多的错误,然后从错误中获取经验。综观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当然也不乏一些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情况发生,但是,他之所以能将自己的财富积累的越来越多,并非是由于他神机妙算或比别人判断得准确,而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事实上,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发现错误,而是出现错误后没有从中吸取经验。这样一来,一旦出现了严重的后果,我们便会说:“早知道……”可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等到事态恶化了,再好的补救方法都无济于事了。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做其他事情,第一时间发现错误并及时获取经验以指导日后的行动,总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关于如何在第一时间来发现这些错误,这套方法就是通过理论和身体本能的结合来寻找错误。
第一,问问自己想正确投资或者说是必须正确的时候,会产生哪些感想。若自认为正确却出现不断的亏损,是否会产生“市场有问题”的想法?
第二,暂时将交易情况抛到脑后,闭上你的眼睛,问自己:“现在我的身体内部感觉如何?”一般有两种答案:一为“内部”有挤压感,二为“内心舒坦”。
第三,如果对自己最初的分析判断信心十足,自认为市场“前途光明”,因而拼命为亏损去补仓,交易最终如愿以偿,你是否还会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
第四,回想交易最糟糕的时候,问自己当时想要正确时的身体感受,然后在内心感觉一下,身体是否有不同的感受?当我们怀着“正确”的态度去交易,我们的执著会产生某种情绪化的东西。回想那种状态,直到你感受到这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