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记忆力惊人却不肯不肯余人交流
问题困扰
小强今年刚刚五岁,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他似乎生活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他经常旁若无人地作自己的事,记忆力惊人却不能与人正常对话,两岁半时他就能流利背诵《论语》和《老子》等古典书籍。但是,小刚说话时你我不分,迷恋旋转木棍、平锅和其他圆形物体,对周围物体的安放位置记忆清楚,同时对位置的变动和生活规律的轻微变化均感到烦躁不安。父母最早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孩子一直不会说话。随着孩子的长大,问题逐步显露,尤其是语言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要么孩子不会说话,要么对父母的指令“听而不闻”,而父母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听力正常。后来小刚会说话了,也往往是一些重复语言、鹦鹉学舌语言、自言自语,或者根本就无人能懂,极少具有交流性质的主动语言。在非语言交流方面也存在明显异常,他喜欢一人独自玩耍,即使和小朋友玩也仅仅是跟在别的孩子后面来回跑动而不能进行任何合作性的游戏。父母对此束手无策。
分析解答
小刚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凯纳观察到一个5岁的男孩唐纳德,表现出一些奇特的症状,其症状和小刚的表现极为相似。后来凯纳医生又发现了几例类似症状的儿童,所以医学界又将此类病症称为“凯纳症”。
很多家长在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之后都会问:孤独症是怎么引起的呢?很遗憾,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发现导致孤独症的真正病因。大量的研究推测,孤独症可能与遗传基因、胎儿期病毒感染有关。
我们知道,自闭症儿童不会像正常儿童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参与活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专家也曾提出:让孩子得到情绪上的成长,满足他某些发展上的需要,并获得自我结构上更统整的层次和情感控制的统整。帮助自闭症儿童走出困扰,游戏能够起很大的作用。
游戏是小朋友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小朋友学习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有部分自闭症儿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有焦虑、恐惧等情绪,很难较好的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根据各个小朋友特点,安排一些让孩子容易做到,并且能够尽心地去玩的游戏,使他们有成就感,这样,他们才愿意去做。通过逐步引导,并且营造愉快的气氛,排除焦虑、恐惧,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从而抑制了不良情绪的产生,还能使已有的不良情绪向好的情绪转化。
游戏可增进自闭症儿童语言主动性。语言交流障碍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儿童具备开口说话的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质,游戏对于言语能力差的孩子来说,有巨大的推动力。如果能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愉快的情绪,那么就可以增进语言交流的能力。
游戏教学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学会遵守规则。自闭症儿童在认知方面的能力较差,他们对环境的理解能力也差,所以,不仅要培养小朋友参与游戏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参与游戏,同时还要求他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首先要让他们理解游戏及其规则,这就需老师或家长的辅助,当他们能达到要求时,马上给予强化,当他对游戏产生的兴趣变得持续稳定时,我们的辅助就可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强化也逐渐减弱,如此一来,遵守和执行游戏规则就成了他们非常自觉的一种行为了。
游戏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学会观察。自闭症儿童不能与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不会去观察某人某物,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别人。
游戏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感受游戏气氛及乐趣。游戏是小朋友最亲密的朋友,游戏的气氛直接影响孩子的能力。我们设计了许多亲子游戏,简单而又有热闹气氛的游戏,孩子们既能自由地去参与,不受活动所要求的条件限制,又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精神上的乐趣。
游戏不仅能够促进自闭症儿童能力的全面提高,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集体气氛,培养正常情绪,使孩子的能力情感能够协调发展,所以爸爸妈妈多和孩子做游戏吧,我们的孩子需要轻松愉快又好处多多的玩耍。
★2.他为什么不敢和同学交往
问题困扰
“我逃课,因为在同学面前我觉得很不自在”,“我宁可一个人待在家里,一想到要和别人打交道,我就觉得很紧张”,“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我的,他们可能都在嘲笑我、讨厌我”,这是正在读大学的小吴同学的真实想法。他讨厌面对人群或是害怕面对人群,他不只是觉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是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
分析解答
像小吴这种对社交生活和群体的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和社交障碍称作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怖症是临床上最多见的、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恐怖症。其核心特征是患者恐惧社交场合,害怕与人交往、与人接触。简单地讲就是“怕人”,不是害怕别人会损害其躯体,伤害其生命,而是误以为在与人交往时自己的精神或心理方面会受到这样或那样不利的影响。所谓社交恐怖症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视恐怖症
这主要表现就是在与人交往中,尤其是一对一的交往中,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害怕和对方的视线相遇,恐惧和对方对视,始终回避他人的目光。
(二)是红脸恐怖症
遇到羞涩的、难为情的或不好意思的情景时,不少年轻人会脸红或发生其他变化,这是很正常的。
(三)是露丑恐怖症
害怕自己在他人面前作出一些幼稚的、可笑的、愚蠢的、滑稽的、不雅的举动或事情,如讲错话,讲话没水平,动作举止不自然,衣着打扮不整洁、不得体,从而影响自己的形象。
(四)是被洞悉恐怖症
担心自己的想法或内心世界,尤其是“丑陋、肮脏”的一面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流露出来被人了解,而使自己外在的、伪装的良好名声受到不应有的影响。
(五)交往恐怖症
这是比较常见的也是较典型的、较严重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类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不安,心慌气短,颤抖出汗,甚至头晕、恶心、四肢发软、晕厥。
社交恐怖症主要是由一种“怕”心理引起,如怕见陌生人、怕难为情、怕表现自我等。本症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因此防治就需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逐步培养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意识地多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尽管起初会不太习惯,有时会出现失态的情景,会怕和难为情,可应该明白,任何人不是天生就具有那种良好的社交心理和手段的,人需要在后天的社交活动中培养,才能变得自如起来。
防治社交恐怖症,要从心理上去掉在社交中的自卑感。若带着消极的心理,常常会使自己不愿多说话、不愿多活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社交上不如别人,并不是什么都不如别人,要多想一想自己的长处。不习惯社交的人,尤其要去掉自卑感,树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自我精神,只有这样,在心理上才能战胜消极,在待人接物中,变得主动、显得落落大方。
防治社交恐怖症,还要在心理上去掉“怕”字,正常的社交活动,并不带有什么神秘的色彩,只不过是社会间人与人的交往与应酬。因此过分注意自己社交中的言谈举止是多余的,随和、大方、自然、平时怎么说、怎么做,社交中也如此,时间长了,社交就习惯了。
防治社交恐怖症还要注意社交的形式,如社交前可带着明确的社交内容参加社交。心理上有了具体社交内容,就可以把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事物上,不致于过分紧张。初次社交可以在社交活动比较老练的人陪伴下,由陪伴者唱“主角”,自己唱“配角”,这样既可以学到别人的社交方式,又可以借以训练自己的社交能力,防止社交中出现尴尬局面。
★3.他为什么不敢独自出门
问题困扰
据南方某一著名报纸报道,该市一位身家过亿的私营老板,近几个月来,一旦置身于人群中就会脸色苍白、浑身冒汗。几个月前,他在一次宴请客人时,突然脸色发白、大汗淋漓。被送进医院后,医生却诊断他身体无恙。而且,他再也不敢到外省市谈生意,每天出门都必须要有家人在旁陪伴,生怕别人会绑架他。他开始羡慕起街头的乞丐了,认为他们自由自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分析解答
这位老板患的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广场恐怖症”,系平时生活节奏过快,过于注重人际关系,加上长年经商精力衰竭所致。心理专家提醒人们,别为了赚钱透支健康,不论是健康的身体,还是健康的心理,都是金钱买不到的,要坚持体育锻炼,并注意调节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所谓的广场恐怖症,从文字上看意思是害怕集市或空旷的地方,从心理学专业角度看,它是指对某种处境的期待性焦虑和对那些当焦虑产生时却无法迅速逃离的处境的回避。广场恐怖的病人很难做到排在银行的等待队伍中,在超市收款机前排队,坐在剧场或教室座位中间,以及搭乘公共交通,如公共汽车、飞机等。也有一些人是在上述典型的场合中发生了一次惊恐发作后,发展成广场恐怖的。还有些人只是某一次在某一场合感到不适,以后遇到这样的场合,可以不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或者只是在这样的场合发生惊恐发作。广场恐怖影响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严重的病人将无法出门。
广场恐怖症对个人的影响在此让人有了一个清醒而残酷的认识,它竟然能让一个正处于花季的妙龄少女自我封闭长达二十五年!
本病如不予治疗,或许可以变得更加严重也可能会逐渐减轻,还有一些患者些甚至不经治疗而自动痊愈,其原因可能是患者自己给自己实施了某种形式的行为治疗。
针对广场恐怖症对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专家们提出了很多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怖症治疗的方法主要分为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催眠疗法和药物治疗这四种。
首先,恐怖症的治疗应当以鼓励、劝告和指导等心理治疗为主,教育患者敢于面对现实,发挥主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医生的要求和指导下进行模拟性或渐进性训练,使病人逐渐克服对物体或处境的恐怖。
其次是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治疗本症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系统性脱敏、暴露或冲击疗法,肌肉松弛训练等。医生可以先同病人多次接触并取得患者的信任,之后反复向其讲述有关的知识,然后在医生的陪同下,逐步接近该场所,经过反复实践,最终使病人克服对某场所的恐惧心理。
第三是催眠疗法。应用催眠治疗来对抗面临恐惧处境所产生的焦虑反应。也有训练病人应用自我催眠法,在面临恐怖处境时保持肌肉松弛,以期对抗。
第四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恐怖症所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三环类抗抑郁剂可以减轻广场恐怖的症状,但停止服药则有较高的复发率。故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辅助疗法。
鉴于广场恐怖症给人带来的巨大危害,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亲人有此倾向时就应该及早向心理医生求助,以免发生伊夫林那样的人生悲喜剧。
遇到困惑,及时请教学校教师,寻求方法,争取主动。
★4.他为什么老是不停地打扫卫生
问题困扰
胡某,今年四十二岁,在某公司任部门经理。胡某最近老是觉得自己得了一种“怪病”,老是觉得自己染上了病菌,可能会得癌症。因此,每天必须多次、长时间地洗手、洗衣,为此非常痛苦,别人也称他为“洗手狂”。而且每天上班时,胡先生首先就是把办公室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角角落落……打扫至少三遍以上,然后才能安安心心坐下来办公。而且必须是自己亲自擦,总觉得别人擦的不干净。
分析解答
胡先生存在着极其明显的洁癖行为。出现洁癖,很大部分原因来自遗传,病人中有七成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的生理基础,另外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有些人在强迫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洁癖的症状,特别是当进入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过程中的不适应,均可导致症状的出现和加重。还有一些人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诱发洁癖,包括长期的精神紧张,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工作过分紧张,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此外还有严重的精神创伤,如近亲死亡、突然惊吓、严重的意外事故、濒于灾难性的破产等。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对诱发或加重洁癖有着重要作用。有些病人的父母具有强迫性人格,对病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病人所受的家庭教育较严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于是病人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与人交往中过分古板、固执,缺乏人情味及灵活性。他们在生活上也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务求井井有条,稍一改变就焦虑不安。
针对胡先生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认知领悟疗法、满灌疗法和厌恶疗法进行调治。
首先采用谈话方式启发患者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其心理的幼稚性,鼓励他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其整个行动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以正常的态度来统率自己的行为动作,放弃怪癖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
然后实施满灌疗法。让胡某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胡某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胡某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黑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要求和指导胡某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暗示手已很脏了。胡某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这样可能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涂上液体,甚至更多更脏,并大声说出内心感受。由于二人有了相同的经历,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沟通,对脏东西的认识也能逐渐靠拢。这时,患者要仔细体会焦虑的逐步消退感。满灌疗法在刚开始时把人推向焦虑的顶峰,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下降,强迫行为也会慢慢消退。并教以橡圈厌恶疗法,要求他平时在家中或公司实施。
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服用药物。
★5.她说话时表情夸张,装腔作势
问题困扰
王小姐今年二十五岁,在一家外企工作,工作业绩都不错,可有一点与众不同,总喜欢高谈阔论,有意无意标榜自己。而且,平时喜怒无常,高兴时嘻嘻哈哈,劲头十足,稍不顺心,大吵大闹,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一天,正当她瞎吹时,经一位朋友提醒,她顿时觉得自己并非魅力超群,立刻萎靡不振,非常难过。然而伤心归伤心,以后她依然我行我素。
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