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18800500000018

第18章 和早恋孩子的说话技巧

早恋是一枚苦果,假若处理不当,便会贻误孩子的一生。面对早恋的孩子,父母切不可粗暴,而应该用巧妙的话语令之警醒,用良好的沟通使之改过。

1.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早恋

早恋一般是指较早或过早地涉及对异性的情感体验。由于这种体验是在双方心理和生理都不很成熟时发生,这样的恋情往往不仅没有结果,而且对当事双方在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居多,尤其是对我们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学习,产生的影响和损失最大,所以,孩子早恋往往被家长视为洪水猛兽。

其实,早恋,作为恋情,无可非议,其感情不夹杂任何世俗偏见和凡尘污秽,纯真、无邪,有时还相当炽热,这些都必须充分肯定。

这是一位读中学的女孩子的苦恼:

上中学二年级时,班上来了一个男孩成了我的同桌。不知为什么,我从不敢看他,看他就脸红脖胀;我俩同桌,但很少说话,和他说话我就精神紧张;他家就在我家的旁边,我俩回家路上从不相跟,出门见面从不招呼。可是我感觉自己喜欢他,时刻在想他,想知道他干什么,想什么,爱什么。就这样,我每天心神不宁,学习成绩开始滑落。我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直到中学毕业。

社会不赞成孩子的早恋,并非抹杀早恋,而是否定其“早”。

“早”的弊端之一,是不自觉。孩子年轻,知识、经验不足,既缺乏适应社会和组织家庭的能力和经验,又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友谊观和爱情观,因此,早恋的爱情只能说是一种凭着一时的冲动,很少甚至没有考虑与爱情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的不自觉行为。

“早”的弊端之二,是不稳定。早恋的恋,感情成分多,理智成分少,其眷恋和向往朦朦胧胧,还没有自觉地意识到必须专一,还没有确立必须以建立家庭成为眷侣的目标。因此,早恋是不稳定、不成熟、未定型的恋爱,与成年人那种深刻和富于社会内容的恋爱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早”的弊端之三,是荒废学业。青少年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代,应集中精力于学习,积累长大自食其力、服务社会的本领。倘若荒废学业谈恋爱,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爱不成,业不就,嗟叹终生。

父母对待孩子的早恋,最好的方法就是正确疏导。

掌握疏导的原则:尊重、理解、关怀、引导。即尊重孩子的人格;理解孩子的美好而纯真的感情;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引导孩子回到班级集体中去,减少异性个别往来。

疏导的内容,是教育孩子用理智约束自己的感情。如果心中有了爱情的萌芽,要理智地珍藏在心底,待长大条件成熟后再让它萌发。

疏导的方法,切忌简单粗暴。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性爱心理视作洪水猛兽,以为早恋就是思想意识有问题,就是生活作风有问题,就是“变坏”了。于是,动辄打骂,搞逼供信,甚至采取勒令、制裁,如临大敌。有些家长,虽然不打、不骂、不训,但在“洪水猛兽”思想支配下,语气、脸色都足以使孩子感到压力太大,承受不了。

父母如果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早恋,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们横下一条心来,最终弄成两代人反目,适得其反,把孩子推向其早恋对象的怀里。

2.让孩子明白早恋的危害

由于生理、心理因素和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甚至在盲目仿效的情况下,有些孩子有意无意地走进了早恋的迷宫,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

有人把早恋比作一枚包着糖衣的苦果,这是很贴切的。的确,孩子由于年轻幼稚,考虑问题不全面,自制力较差,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怎样才能赢得真正的爱情之类的问题,在认识上往往朦胧不清,从而因贪吃早恋的糖衣最终吞其苦果,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悔恨。

为了避免孩子陷入早恋的漩涡,父母应把早恋的危害向孩子说清楚,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不应当踏进这一雷区。

(1)严重影响学习

少男少女一旦过早误入“恋河”,往往会神思恍惚,情意缠绵,无法自制,学习成绩自然会直线下降。正常的学习生活遭到破坏,对自己担负的紧张学习任务来说,显然具有极大的危害。

曾有这样一位中学生,他本是班里的“学习尖子”,但由于与同班一位女同学发生早恋,致使学习成绩急速滑坡,最后因在高考中“名落孙山”而受到刺激,变得精神失常。

这一惨痛的教训可谓发人深省。

(2)对身心健康的不利

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的关键时刻,此时,虽然身心发展在许多方面接近了成人,但毕竟还不成熟。如果过早地把精力放在恋爱上面,不仅会有碍于智力的发展,而且还会因舆论的谴责和秘密交往的压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和个性发展的障碍,同时对身体发育也有不利影响。

一位心理咨询医生曾接待过20多名中学生“暗恋”者,发现他们普遍不愿把自己的感情变化和盘托出。他们感到的现实压力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父母的不理解,因而不敢说;二是害怕同学讥笑,不能说;三是担心对方拒绝,不愿说。他们心中虽然都有自己的暗恋对象,但心中同时又留有一份自尊。

在冒险表白和维护自尊之间,他们往往选择了自尊。由于长时间压抑,他们中有的人已患上了神经官能症。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症,主要由心理原因引发,包括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

(3)蕴含着失身的危险

由于孩子自制能力有限,加之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判断还很不成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谈恋爱很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出格行为。对这种潜在的危险,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具有早恋倾向的孩子,父母更应格外警惕。

据调查,热恋中的少男少女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过早地发生两性关系。过早地发生性关系后,给双方造成的心理创伤是终生都无法弥补的。

(4)可能导致犯罪

孩子中斗殴、盗窃等现象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与早恋有关。男孩子年轻气盛,不肯轻易吃亏,特别是在女朋友面前,更不愿意丢脸,他们往往会因为另一方对女朋友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或作出了一个不雅的举动而丧失理智,大打出手,甚至聚众斗殴,以显示自己的“本事”。

还有,恋爱需要有物质上的消费,但孩子们经济上尚未独立,而父母所提供的钱往往满足不了需要。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男孩子感情一冲动,就会干起“梁上君子”的勾当,不惜以偷或抢来的钱物来满足自己的虚荣。

总之,上述危害都是切切实实存在的,每一位父母都应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其严重性,认识到早恋将可能对自己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杜绝早恋现象的发生。

3.父母面对早恋孩子的三步棋

面对孩子的早恋,父母只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一位名叫张媛芳的母亲,撰文回忆了她“抢救”陷入“早恋”的儿子的日日夜夜。她说,为了挽救儿子,她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与孩子的班主任取得联系,请班主任先与孩子接触;

第二步棋,家长本人出面,与孩子正面接触,倾心交谈;

第三步棋,坚决改变环境,果断转学。

当然,实际经过决不会如此简单。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母亲是如何走好这三步棋的。她写道:

冬冬开始和女同学密切地交往了。

虽然我早就做好面对这一天的准备,但事情真的发生了,我心中仍然涌起纷杂的情绪。孩子长大啦,青春期已悄悄降临并顽强地显示出自己的特色。然而,孩子还小,才上初二,一旦卷入早恋的漩涡,必将难以自拔,学业、品德和身心健康均会受到严重影响。

怎么妥善解决这个青春期教育的难题呢?我的看法是:

①孩子萌生性意识和接近异性的愿望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做家长的不必大惊小怪、义愤填膺,更不必认为是“有辱门风”。但是,如何正确引导、审慎处理,却需要知识和技巧。

②这种朦胧的“爱情萌芽”是幼稚而纯真的,还没掺杂成人世界的恋爱中常有的金钱、物质、名利、地位等私念。对孩子这种“纯情冲动”应予理解、体谅和尊重,不能骂他们“不要脸”、“不学好”、“耍流氓”等。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感情是强迫命令制止不了的。采取生硬拆开、看管隔离、喝令双方立即断绝一切来往,不但无效,反会激起逆反心理,有时还会起强化作用。孩子常以“冲破封建势力,争取恋爱自由”的勇士自居:“你们不许,我们偏好。”

④孩子自尊心特强,成人感突出,渴望摆脱成人监护,要求以平等、信任、尊重、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们。简单粗暴、损伤人格的做法,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从上面这段话看,这位母亲对“早恋”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和理智的:既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性,又认识到“早恋”的纯洁性;既看到解决“早恋”问题的紧迫性,也看到解决“早恋”问题的复杂性。如此认识问题,应该说是比较全面、比较客观了。

这位母亲先走出了第一步棋:

主意已定,我对冬冬不动声色,先到学校去,和班主任交换意见。我和老师商定不采取硬性措施,分别找他们和颜悦色、近情近理地谈心,晓之利害,提供劝告,同时以各种社会工作和有益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设法使他们的感情逐渐淡化。

然而,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这一步棋的效果似乎不大。那么,这位母亲只好又走出了第二步棋:

回家后,我没有立即“发起总攻”,而是先“吹轻风,下小雨”。这年冬冬满15岁,“五四”青年节时,我选购了一本《致中学生》送给他,在扉页上写道:“你正踩在少年期和青年期的交界线上,将面临人生许多崭新的课题。愿你珍惜青春年华,掌握自己的命运。”他默然思忖。此后两天,他读这本书,画上许多红杠绿线,我则仔细考虑怎样进行谈话。

为了不致因情绪动荡而影响学习,我选择星期六下午“正式运作”。当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冬冬谈论这本书的几篇文章,“顺便”提到我的预定目标——《当你对异性产生微妙的感情时——与中学生谈早恋的危害》一文。他神色不大自然,立即警觉起来。我关切地问:“你近来好像有点心烦意乱,是不是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他支吾着。

我以体谅的态度说:“你已进入青春期了。如果对哪个女孩产生好感、愿意接近,是很自然、符合规律的,如果心如死灰那才反常呢。”他一笑,气氛轻松了。冬冬承认有这事,但不严重,至于具体细节则避而不谈。我也不问,更不以自己掌握的情况相逼。

因为应该允许每个人在心底的一角保留自己一点小小的隐秘。何况闭锁性又是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要他们“和盘托出”是不可能的,追问私人交往的细节尤其令他们难堪。我跟冬冬说,没有成功的可能和牢固的基础,根本还称不上是“爱情”。我又举了许多事例,说明过早萌发的恋爱,大多早凋夭折,还会导致悲剧惨重。既断送个人前途,又为集体和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

冬冬默默地、认真地听着。我以充满信任和期待的口吻说:“我一向认为你是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不会眼睁睁往漩涡里跳。”他一字一板地说:“断!从明天起,不理她!”我笑道:“那也不必,在一个班里,应该友好相处。男女同学在学习上、工作上也应该保持正常往来,只是不要私下单独来往,不超出同学友谊就行了。”

他的表情说明我提出的要求是恰当的,没有让他有过重的心理压力,也没有使他感到不近情理。最后我又建议他带动那几个好朋友都集中精力学习,投身于班集体,不要搞小圈子。冬冬把手一挥:“散!”“好!我相信你说到做到。”这场为时两个半钟头的“短兵相接”就此结束。

此后一周内,我先后两次以随便的口气问冬冬:事情处理得怎么样啦?他做了快刀斩乱麻的手势:“都断了!我不认识她!”我不查询详情,以免引起反感。

为了验证他说的是不是实话,我又去学校,从班主任处得知,冬冬的确不理睬那女生了,上课专心,情绪正常,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副班长的工作也很负责,只是那个姓杨的女孩仍然想接近他。

看来,我们遵循“严格要求和信任尊重相结合”原则,把主动权交给该子,使我们的期望和要求转化为他的自觉行动,已初步奏效了。

如此看来,由于这位母亲采取的策略比较聪明,谈话的方法也比较得体。看来效果不错,已基本达到目的了。可又怎么还有个第三步棋呢?

且看这位母亲是怎样走出了第三步棋:

然而,难题的解决可没这么简单。四天后,我下夜班回家已是深夜零点30分。刚下自行车,忽见一条黑影伏在冬冬窗外轻声喊他。我认出是那个女生,不禁火冒三丈,觉得这女孩也太不自重自爱,半夜三更溜出来找男孩子,成何体统!随即,一个念头冒出来: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我不但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关心他人的孩子。于是我按下火气,用和缓平静的语调问她来干什么。她不羞不怕,说是家里知道了,爸爸打她,妈妈骂她,她不想活了,来告诉冬冬一声。我的担心果然应验了!不管小杨会不会真的寻死,都得谨慎处理,以防不测,这是我的社会责任。

我不想让冬冬知道这事,庆幸他没醒,所以我没有请小杨进屋。在淡黄的路灯光下,浴着夜气微寒,我和这个彷徨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女孩轻声细语谈了50分钟,开导她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选择正确的道路。她抬起泪眼,答应不寻短见,可又怕大家知道今晚的事。

我思索了一番,为了她不致再受家里打骂或同学讥笑,决定暂时为她保密,不告诉她的家长和老师。可是我又声明;如果你以后还是不专心学习,再和冬冬个别往来,我就要告诉老师了。她如释重负,亲热地叫:“阿姨,谢谢你。我回去了。”

我担心她中途变卦或受流氓欺侮,一直送到她家附近。自始至终我没说一句责怪羞辱她的话。第二天,我又拐弯抹角地从冬冬口中套出“全班无一缺席”,知道小杨没出事,才算放心。

一个月以后,慢慢地发现家里信箱中常有冬冬的信,一看那笔迹稚嫩、不落下款的信封,就知出于初中女生之手,虽然我挺想知道信的内容和写信人的姓名,可是我没有拆阅——我知道青少年对父母私拆信件十分反感,常由此导致感情破裂和激烈冲突。

我第三次和老师联系,弄清这些信是另一个女生写的,以前那个女生近来变本加厉,一面和社会上的男青年拉拉扯扯,一面仍不放松冬冬。另一个女生得知冬冬不理睬她了,便向他表示亲近,而这个女生的“男朋友”则扬言要打冬冬。

小小年纪,便演什么三角恋爱、争风吃醋、寻衅斗殴!事态的严重发展和学校的不良风气令我十分不安。还没来得及采取措施,冬冬有一天便眼窝青紫、鼻唇流血地回来,果然是那个男生约了一个帮手,在车棚袭击了他。

问他动手没有,冬冬忍着气说:“要论力气和拳脚,我完全打得过他俩。想想你总教我克制自己,想想我是个班干部,不好带头打架。我一还手,肯定有好多人来帮我,那不就变成打群架啦?我硬是把已经挥出去的拳头收了回来。”我一面为他擦血,一面夸奖他能用理智克制自己,心中却在斟酌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和丈夫商量,一致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最后一步棋了:改换环境。在向校长和班主任提出转学要求时,我把小杨曾有轻生念头的事告诉了他们,希望学校抓紧对她的教育。

我们以商量的态度和冬冬讨论转学问题,当然不说是因上述事件,只说转到离我们工作单位近的学校,便于解决午餐问题。他担心到新学校交不到知心好友。我说,现代人需要具有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社交能力,你不妨把这次转学当作一次锻炼和检验这方面能力的机会。你一向脾气好、人缘好,何愁交不上新朋友?老朋友呢,今后仍欢迎他们来家玩,真正的友情不会因空间距离的加大而中断,只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加深。他点头,高高兴兴地以积极的姿态进入新学校,而不是屈从于家长的意志被迫转学。

我并不企望一转学就万事大吉,继续悄悄注视“形势发展”。他的信又多起来,还是那两三个女孩的笔迹。虽然冬冬不大回信,我还是又一次到原校去。听说那几个女生已变得不像样子,和男流氓厮混,无心读书。

我也改变态度,请班主任以强硬的口吻转告她们停止纠缠冬冬。否则我就把她们的信交给学校。这一招挺灵,家里信箱清净了。为了堵塞漏洞,我又请冬冬的新班主任注意他的信件。老师处理这类事颇有经验,又有分寸,马上答应如有“可疑”信件,就叫冬冬来办公室当场拆阅。

一年来只有两三个外省女孩子和他通信,对此,我们不加制止。今年春假,他和七八个女同学一起骑车出游,我也不反对。男女青少年之间正常的交往应予保护和支持,不能动不动就说成“早恋”。

事情至此似就算了结了,一场“早恋”风波似乎也就过去了。然而,令人可敬可佩的是,这位母亲意识到不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早恋”的坏处,那么这次早恋完了,过不了几天又会陷入一次早恋。就好比身体抵抗力不强的人,一次感冒好了,用不了多久又会感冒一次。于是,她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儿子进行教育,也算是亡羊补牢吧。她写道:

事情过去一年多了,平静正常,可我却并不高枕无忧,而是把重点放在细水长流的日常教育上。在席卷中学生的“琼瑶热”中,我非但不禁止冬冬读琼瑶的作品,而是和他一起读,一起议,分析纯情文学的特色和优点,讨论爱情的真谛和幸福的内涵。评论主人公对恋爱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从《窗外》中女主人公的遭遇看到早恋的苦果。

如今影视中有关爱情的镜头数也数不清、避也避不开,我不消极回避,而是正面引导,貌似无心、实则有意地发表评论。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潜移默化,好比春雨润物细无声,好比从根部浇水施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比起长了虫才捉虫,生了病才吃药,出了事才批评,效果好得多。

其实,这几步棋,许多家长都会想到,算不上什么高招。不就是找找班主任吗?不就是和孩子谈谈吗?不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吗?然而,大部分家长面对问题,却多是方寸已乱,一会儿跑到学校去找老师,一会儿冲孩子哭叫一顿,一会儿又喊叫着赶快转学。表面看来,也是这三步棋,可结局却可能完全相反:把两个孩子促到一块儿去了。所以,如果我们真要从这位母亲身上学到点什么,首先并不是这三步棋本身,而是这位母亲冷静的态度、谈话的策略和严谨的步骤。

当然,如果能防患于未然,别走什么“三步棋”,不是更好吗?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儿女早恋的迹象呢?我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如出现以下情况,则应提醒孩子注意:

只愿和一个异性朋友来往。爱情的最大特点,就是排他性。友谊则是广泛的,非排他性的。当你发现孩子只愿与某一异性朋友交往,而极少甚至拒绝与其他异性朋友往来时,自应引起注意,并提醒孩子:这已超越了一般朋友的界限。

一听到某个异性朋友来电话、来信、来访,就神采飞扬、兴奋不已,就应引起注意,并和孩子谈,这已有些超越了一般朋友的尺度。因为爱情在情感上的表现,往往就是冲动的,而友谊在情感上的表现,一般是平静、平和的。

不愿别人,哪怕是亲人知道自己的行踪。爱情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隐蔽性,不愿让别人知晓,不愿让别人看到。而友谊是公开的,谁看见也不怕。如果孩子外出时不愿告诉你到哪儿去?去找谁?那家长就应警惕了,应予以关注。

热恋中的恋人,往往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果孩子一天到晚老是一副神不守舍、若有所失的样子,那就应引起家长的注意了。

是否有异性经常给孩子打电话或写信。如果是家长接的电话,对方则不愿多说;如果是孩子接的电话,则说个没完。这自然也超越了一般朋友的界限。

家长一定要把情况搞清楚,不要轻易下定论。实际上,许多“早恋”,原来不过是互有好感罢了,还没有到“恋”这一步,却反叫家长的打骂逼成了“恋”。孩子失去家长的信任、理解,便索性去异性朋友那儿去寻找信任和理解。

4.不要逼问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

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冒冒失失地打破孩子的生活,给他们清澈如水的心灵加入浑浊的泥沙。孩子有孩子看待世界的方法,同样也有着他们处世的原则。男女交往并不一定是在谈恋爱,不过是彼此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惬意罢了。他们根本没想那么多,而只是顺其自然。家长们横加干涉,反倒玷污了这份情感。

与之相比,我们那些所谓成熟的、世故的、矜持的,却充满了提防和猜忌的心理倒是不健全的,更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下面这位母亲的做法就是非常错误的:

胡强骑着自行车走出小区,忽然想起上午有体育课忘了带沙袋,于是掉转车头往回赶。一口气跑上四楼,推了两下门推不开,心想:妈妈真不嫌麻烦,我刚走就锁门。掏出钥匙打开门,一眼看见满脸惊奇的妈妈从自己房里走出来,胡强来不及多问,径直进屋取沙袋。一推门却愣住了,写字台的三个大抽屉全被妈妈打开了,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送的贺卡散乱地摆了一地。

胡强心里又急又气,刚要亮开高嗓门,未料到妈妈气呼呼地先开了口:“越来越不像样,真不知你天天都在干嘛:不是帮这个女生补课,就是送那个女生回家,星期天还去出板报,这不,开个联欢会还收这么多贺卡,一定有不少女生送的吧?看看,××,你跟她什么关系?”

胡强气得大喊:“恋爱关系!你不就想听这话吗?”

十四五岁的孩子,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因此,孩子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希望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要求有独立的房间,有一张自己的书桌,有一本带锁的日记,有一群自己的小伙伴。

总之,孩子要求有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特别是在交友上,早已没有了男女界限,甚至还会体验到一种与异性交往的愉悦情感。这本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感变化,说明孩子长大了。

可偏偏有的父母就跟防贼一样盯着孩子,动不动就喊“不得了”,草木皆兵,这是一种不信赖、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其实,孩子只是孩子,对于男女交流,他们想的并没有我们成人想的那么严重。如果没有大人的夸张,他们不必急着为学不会礼俗规范而羞愧,再说也不必那么快学会成人社会的琐碎小节。许多时候,如果没有那些神经质的家长大叫一声:“不得了啦!问题可严重啦!”原来许多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也会成为问题。

作为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正确对待孩子跟异性的交往,只要是正常的,都应给予理解与支持。你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对孩子说明白,静下心来,设身处地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在遇到烦恼、困难、麻烦时,能向父母敞开心扉,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他们静下来听听略带生活酸甜苦辣的告诫。

他们会感到家庭还是那样温馨,父母还是那样可敬。他再因天黑道滑送“她”回家时,父母会给予赞许;当他再为“她”补课时,父母会给予支持;当他再收到“她”的贺卡,接到“她”的电话时,父母不再会有警惕的目光。

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会促使孩子正确地对待异性,正确地处理和异性的关系,而父母的蛮横无理的干涉,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5.掌握和孩子谈早恋话题的说话技巧

如果父母不懂谈早恋话题的说话技巧,则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我们结合案例,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阿娟是一位中年母亲,有一次,她和几位朋友带着他们的孩子在一起吃饭,席间谈起早恋的话题。一个朋友的儿子当时是初二的学生,阿娟便开玩笑地问起那个孩子,你有没有女朋友?没有想到他却很大胆很直白地说:“没有女朋友多让人瞧不起啊!”听到此话,她诧异地望着孩子的母亲,更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朋友居然面无表情。

事后,阿娟问那位母亲:“你也不管管你的儿子,很危险啊!”那位母亲说:“我也知道,可是我怎么办,我又管不了,打也没有用,你说我该怎么办?”

闻听此言,阿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上了初一的儿子,别人的事自己是管不了,自己的事可得控制好啊,得赶紧问问自己的孩子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下定决心后,又苦思冥想怎么问这个问题,太直白了怕孩子受不了,太婉转了也不知从哪里入手。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主意,最后心想必须得说,管总比不管强吧!

回到家后,阿娟假装无意地和孩子聊起了学校的事情。

“你们班的学习风气怎么样?”

孩子说:“就那样呗!”

“噢,是这样!那……那你们同学有没有因为搞对象而影响学习的?”

“啊?有吧!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人家搞又不告咱!”

“噢,那……那……你有没有搞啊?”更是故做玩笑状,其实心都跳到嗓子眼上了。

“没有,不用担心。”孩子很放松地说道。

可当妈的却不太相信啊。还得试探试探!“那有没有女同学给你写条啊?”

“没有啊!怎么会有呢!”“没有也好,我觉得你们班女孩子没有一个配得上你。”“你烦不烦啊,老问这个!”孩子有点不耐烦了。

当妈的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干脆和孩子讲起大道理,什么早恋会很耽误学习的,而且初恋成功的比率是很低的,你现在还不成熟,所以现在看上的以后会不满意的……

孩子看起来很听话地点着头。

一场谈话就这样艰难地开始,艰难地结束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早恋,至少有一点父母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由于孩子太小,他们没有能力驾驭感情和责任的帆船,早恋终究只是一枚青涩的小果。针对开头的案例母亲阿娟和孩子谈话时,她的不足之处有许多。

(1)缺乏信心的开场

缺乏信心的开场白马上让孩子意识到这次谈话的目的和动机。试想,这样在孩子面前玩弄小聪明,能不让孩子小看你这样的交流对手吗?缺乏真诚是赢不得真诚的。其实父母本可以大大方方地说起这件事情,然后请孩子谈谈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2)只关心陈述自己的观点

父母只讲自己感受,却忽视孩子对此的真正反应。当父母认为可以和孩子谈这个话题的时候,那就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心灵和思想深处的某一块已经是有了陌生和未知的,对此其实父母不需要也没有必要非得搞清楚。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他一些经验、暗示和启发。

在这个问题上,谈话的目的不是在这块土地上插上父母的旗帜,而应该是播种父母的思想。种子不会像旗子一样可以拔掉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让他接受父母的种子,他会在合适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成长的。

所以说什么早恋是如何影响学习之类的话是没有意义的。人是有情感的,对此父母应该谈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是幸福的?有时候他其实根本就是不懂感情,那父母说什么也没有用。所谓的早恋可能就是孩子们很快就要玩腻的游戏。只是这种游戏的别称是“人来疯”,父母越管它越来劲。所以孩子要是真的早恋了,父母说这些没有用;要是没有早恋,说的这些就更没有用。所以要调整谈话的思路,是影响,而不是灌输;要引导,而不要教导;要推荐,而不是推销自己的看法。

(3)只关心自己的审美角度

为了使自己的说法更有说服力,阿娟极力证明孩子的女同学没有一个可以配上他的。这可坏了,如果孩子没有女朋友还好,真要有的话,孩子心里会反问你凭什么就说她们不好?这样的做法有泼脏水之嫌,是不能得人心的做法。

为了避免孩子早恋,就去贬损人家,实在算不上是明智的做法。

人是有性情的,对某个人有好感也很正常。美好的情感为什么要被压抑?所以爱就爱了,喜欢就喜欢了。但首先要分清楚感情的真正感觉,是喜欢,还是好奇?是爱,还是喜欢?当孩子发现这个代价如果是太大了,或者是一件太复杂的事情的时候,自然会对此产生减缓、回避甚至放弃的反应和行动!所以话不在多,在理在情。

因此,父母定要掌握和孩子谈早恋话题的说话技巧。

附录:

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说的话

父母与孩子的对话,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交流形式。通过语言的传递,很多父母与孩子实现了良好的亲子沟通。然而也有一些家庭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一些父母或许是用心良苦,或许是出于无奈,或许是极度失望,或许是恨铁不成钢,他们经常地用讽刺、威胁、抱怨、泼冷水、粗暴的语言,去刺激孩子、羞辱孩子、斥责孩子,甚至恶语相向。尽管父母们的用意大多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后果却往往与父母的愿望相违,孩子会因此而心灵受到伤害。

父母一句不应该说的话,会打击孩子的自信,会使孩子的上进心严重受挫,甚至会让孩子的脆弱心理蒙上阴影。

父母一句不够冷静的话,会让孩子的成长背上心理负担,会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产生灰色影响。可见,为了孩子的美好的明天和幸福人生,父母们说话一定要慎之又慎。

下面,我们汇辑了70句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说的话,并对这样话做了简要的专家指点。希望广大父母们对号检查自己,是否自己也曾说过类似的不该说的话。

1.不要说对孩子要求过高的话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然而父母过高的要求、过多的期待,甚至过严的苛求,却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父母应当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要对孩子说要求过高的话。以下这些话以及类似的话希望大父母引以为戒。

□面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妈妈失望地说——

“我怎么就没生一个像别人家那么聪明的孩子呢?”

专家指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样”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绝不可以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要记住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值得发掘的潜能。

□为让孩子达到高标准,母亲恐吓说——

“你要是考不进市重点,我就抹脖子!”

专家指点:孩子只要尽到了努力,就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家教的目的,就是使孩子的努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再给孩子压力就是错误的。

□为让孩子学习进步,父母刺激孩子——

“考不上好大学你还有出息吗?”

专家指点:孩子把家庭比作牢笼,把自己比作囚徒。这一直是家教的悲哀。这样的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学,也不能说家教是成功的。

□孩子拿着100分的试卷等待奖励,妈妈却说——

“你早该得满分。”

专家指点:父母在发现孩子有所上进时,要及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引发孩子内心的动力,下次他会更加努力。

□为督促孩子考个好成绩,父亲提出——

“考好了奖励,考不好打屁股!”

专家指点:评价孩子的学业水平要考虑分数,但不能仅以分数为绝对标准,还要看看孩子的品质礼仪如何,体质体魄如何,兴趣广泛性和稳定性如何,对生活对学习对明天的态度如何,创造性的培养如何等等。

□考试前,妈妈给茜茜定下目标——

“一定要进前5名。”

专家指点:父母必须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即决不能用孩子的身心健康来换高分。试想,如果高压政策把孩子的身心搞垮了,那高分还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妈妈比孩子还急——

“为了妈妈,你一定要考好!”

专家指点:父母应当让孩子明白,他是在为自己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未来的梦想而学习,并不是为了父母而学习,这才是正确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的方法。

□为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父母告诉孩子——

“若考一百分,我就给你买礼物。”

专家指点:对于孩子的学习,应重视精神上的鼓励,通过鼓励加强孩子积极上进的自信心,这远比物质奖励要有效得多。

2.不要说讽刺孩子的话

从父母那里,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赞赏和鼓励。然而,一些不明智的父母却对孩子进行公开的嘲笑或讽刺,这样的话语会打击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失去自信。

□面对孩子的缺点,妈妈公开嘲笑孩子——

“瞧你那副蠢样子!”

专家指点:面对孩子的缺点和笨拙表现,父母们应该给孩子一片蓝天,相信他们,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如果只是埋怨孩子蠢笨,不断打击孩子的自信,那么这才是孩子未来、前途及命运悲剧的开始。

□面对没有考好的孩子,妈妈呵斥说——

“你真让我感到羞愧!”

专家指点:把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相比,无非是说自己的孩子无能。其实孩子学习不如人,父母本身也有责任。如果孩子也把你与名人、成功人士相比,你自己该如何回答呢?

□当孩子的学习成绩差时,母亲非常着急地斥责——

“就你这成绩,以后准扫大街去!”

专家指点:孩子学习差以后就去“扫大街”,这种把社会工作分出高贵低贱的观念根本不应该灌输给孩子。如果孩子有了这种观念,那么对他将来的成长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面对孩子考试中的粗心,爸爸随口就来——

“你真是个马大哈!”

专家指点: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解孩子,鼓励和表扬孩子要耐心细致,不急不躁,而不能随意责骂、讥讽、体罚孩子。

□孩子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妈妈大发脾气——

“不做完作业,你就甭想玩!”

专家指点:要求孩子自觉自动做作业,父母要从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入手,因为靠强制命令是不会取得理想效果的。

□当孩子第二次遇到同一难题时,妈妈指责——

“昨天才跟你说过,你怎么不长记性啊!”

专家指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家教中的重点之一。父母千万不要忽略这一点,否则,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当父母对孩子失望时,脱口而出——

“我不管你了,反正你不会有出息!”

专家指点: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的前途下否定性的结论,这样不仅是对孩子现状的不满,更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则是家教中最忌讳的。

□孩子胆子小,妈妈讽刺说——

“你真是个胆小鬼!”

专家指点:孩子的缺点,父母应通过强化正确的做法来纠正,这样比单纯用否定缺点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3.不要说抱怨孩子的话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缺点时,一味地抱怨是无济于事的。父母只有和孩子共同商量,才能找到纠正的办法。面对孩子的过失,父母的态度十分关键的只有耐心劝导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改正。善于教子的父母,绝不会一味地抱怨孩子。因此,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要说抱怨孩子的话。

□孩子不小心打碎碗,母亲厉声斥责——

“你这样的孩子肯定没出息!”

专家指点:在孩子做不好什么或做错什么时,父母应该做的是耐心地指导他如何做好,而不是斥责和抱怨。

□孩子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父母口出怨言——

“你简直就是‘破坏专家’!”

专家指点: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是培养优秀孩子的有效途径。每个父母都应该认识并做到这一点。

□面对要人陪着做功课的孩子,烦躁的父母说——

“我看你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专家指点:父母应当从小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要总是陪在孩子身边。这不仅对他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而且对他独立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孩子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妈妈很苦恼——

“你吃得好,穿得好,还有什么不满足?”

专家指点:物质的满足不能代表一切,特别是在今天这种开放的社会,孩子的成长还需要许多精神营养,父母应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斥责说——

“这孩子太不争气,脑瓜笨得要命!”

专家指点:给孩子负面的标定只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父母应该适当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的成长往积极方面发展。

□为提升孩子成绩,家长限制孩子玩耍说——

“你就知道玩,学习上为什么老没有长进!”

专家指点:玩,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是很大的。玩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丰富孩子的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提高坚持力、毅力和自控能力。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动手的技能和技巧,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等。

□当孩子遇到挫折哭泣时,父母往往会说——

“哭什么哭?竟然一点都不害臊!”

专家指点:孩子也有孩子的自尊,父母应从内心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情感;而不能对孩子的要求、诉说置之不理或者漠不关心。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以信心和鼓励。

□当孩子课堂发懵时,家长这样斥责——

“你怎么搞的,本来会的却答错了?真是没用!”

专家指点:对待孩子的“暂时性遗忘”而答错题了,父母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给以指责,而应告诉孩子怎样才能把问题回答好。

□当孩子从洗手间出来忘关门时,妈妈唠叨——

“要我说多少遍!你永远也不会记得关上门!”

专家指点:没有耐心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斥责、打骂只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难以促使孩子改正身上的缺点。

4.不要说打击孩子的话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面对孩子的弱点和缺点,如果父母总是向孩子泼冷水,那么,便是对孩子无情的打击,面对孩子的错误过失,如果父母失望与冷漠,那么孩子心中便会感到痛苦。做负责任的家长,就千万不要说打击孩子的话。

□面对成绩一般的孩子,妈妈常说——

“你不是读书的料,别费劲了。”

专家指点: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知识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如何做人比知识更重要。因此,父母必须着重注意对孩子意志、兴趣、性格、情商等素质的培养。

□王召把书法作品拿给爸爸看,爸爸却说——

“你的字像鸡爪一样!”

专家指点: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当打击孩子的自信,因为自信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没有了动力,孩子还可能成长吗?

□当孩子因考试而紧张时,父母不耐烦地说——

“又不是第一次考试,有什么好紧张的?”

专家指点:紧张和焦虑都是影响孩子考试正常发挥的重要原因,父母对此应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而责怪的话语是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的。

□孩子面临文理分科,爸爸非要为孩子做主选择——

“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专家指点: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是现代父母必须懂得的理念。那种高高在上、令孩子望而生畏的父母,怎样让孩子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呢?

□当孩子单科成绩突出时,妈妈却说——

“光一门学科学得好有什么用呢?”

专家指点:纠正孩子偏科是应该的,但不能用训斥的方法,更不能打击孩子长项上的信心。让孩子既全面发展、又学有所长,这才是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女儿有早恋倾向,妈妈指责——

“这么早谈恋爱,也不知道羞!”

专家指点:孩子出现早恋现象,父母不应用打骂、训斥的方法来处理,而应用理想、人生的教育来引导孩子认识早恋的危害,使他们自觉地克制自己的早恋情感。

5.不要说威胁孩子的话

即使恨铁不成钢,父母也不能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即使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吓唬威胁。沉重的压力会使孩子的心灵扭曲,只有在自由成长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因此,在学习与生活上,父母千万不要说威胁孩子的话。以下这些话应当被父母们引以为戒。

□面对孩子不守承诺,父母失望地说——

“以后我再也不会相信你!”

专家指点:父母应当努力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会促使孩子信守诺言、自觉听从父母教导。而破坏了信任关系则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夫妇离异,妈妈这样考验孩子——

“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专家指点:孩子虽小,但他是有自己判断亲疏远近的标准的。除了爱之外,别的还能是什么呢?口头上的强迫是代表不了孩子的心的。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亲大吼道——

“你要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专家指点:从小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学会去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并和他们进行探讨,这才是正确的教子方法。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父母痛心地指责——

“我花了多少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

专家指点:父母为孩子倾尽心血,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教育方法不当,则只能使心血付之东流。原来要的是更优秀的孩子,而最终连普通的孩子也失去了,这就是要求过高造成的悲剧。

□面对孩子测验不及格,父母狠狠地说——

“再不用功,看你将来怎么办。”

专家指点:因孩子的成绩不好,父母着急,这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教育方法不当,则只能适得其反。无形中会让孩子误解,以为父母只关心他的成绩,而不在乎他的感受。

□为了让孩子练好钢琴,爸爸命令——

“你必须给我‘头悬梁,锥刺股’!”

专家指点:生命属于孩子自己,命运应该握在他们自己手上,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承包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是害了下一代。

6.不要说训斥孩子的话

面对不争气的孩子,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正确的教育态度。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呵斥和责怪也不是积极的教育方法。父母的一份宽容,会是孩子上进的动力;父母的一份理解,会给孩子一生自强的信心。因此,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父母不要说责骂孩子的话。

□孩子曾经说过谎,因此父母总是怀疑孩子——

“你又说谎了,是不是?”

专家指点:信任和爱是教育孩子的最坚实基础,父母千万不能因孩子有过缺点或犯过错就放弃对孩子的信任。否则,孩子将离父母越来越远,最终使父母教育孩子的努力付之东流。

□孩子没有与熟人打招呼,父母便责怪孩子——

“教你多少次啦!为什么那么没礼貌?”

专家指点:孩子的礼貌,需从小培养,在没有形成礼貌习惯之前,父母应以引导为主,说教和批评都不是理想的方法。

□孩子手里拿着别人的玩具,妈妈责问——

“你是不是偷拿别的同学的?”

专家指点:孩子稚嫩的心需要的是呵护和鼓励,即使犯了什么错,也应用温和的语气帮助他认识和改正,而不是无端地怀疑和责备。

□孩子想参与家长的讨论,父母对孩子说——

“大人的事,不要你插嘴!”

专家指点:孩子参与大人讨论的事,这是孩子关心家庭事务的积极表现,家长应当予以鼓励。如果一味阻止孩子插嘴,使孩子养成“事不关己不关心”的习惯,那么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孩子把集体食物带回家,爸爸见了说——

“你真自私!自私的孩子没有人缘!”

专家指点:要求孩子不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正确的。但应当通过讲道理、谈心让孩子进行自我认识。以自私训斥孩子,只能适得其反。

□对于做事心不在焉的孩子,爸爸训斥——

“你有没有脑子呀?”

专家指点:教育专家指出:越是频繁空洞地使用“认真”、“努力”、“仔细”等词汇,越是说明父母教育手段的无力。与其如此,还不如给孩子讲一点做人的道理更有价值。

□孩子成绩下降向家长求助,爸爸却说——

“不要为自己的成绩差找借口!”

专家指点:父母在孩子学习遇到挫折时,不能简单训斥了事。而应当帮助孩子找原因,找方法,多引导、多鼓励,这样才能使孩子战胜挫折,从而取得学业上的进步。

□孩子考试没有达到父母要求,爸爸就责骂——

“为什么不能考得再好一些?”

专家指点:信奉“高压政策”的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子方法,切勿拿孩子做实验,因为这种教子方法只会失败,没有成功的可能。

□孩子在看电视,妈妈却给他施加压力——

“就你这德性,怎么能考上好学校!”

专家指点:父母教育孩子刻苦努力,应当采用谈心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让他自我提高认识。唠叨斥责只能引起孩子反感,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

7.不要对孩子说粗暴的话

明智的父母,会让孩子得到知识的熏陶;温和的父母,会让孩子得到心灵的抚慰;而粗暴无礼的父母,只能使孩子在不良的环境中扭曲性格,污染心灵,在痛苦与自卑中浇熄梦想。为了孩子的明天,不要对孩子说粗暴的话,请让粗暴的父母走开。

□望着孩子离家的背影,父亲大声喊道——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专家指点:教育孩子最忌采取极端的方法。父母赶孩子出门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父母只有先认识一下,然后才能知道自己做得正确与否。须知,急躁是不能解决教育问题的。

□当孩子与别人打架时,爸爸伸出巴掌——

“以后再与人打架,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专家指点:以威胁来代替教育,是难以达到教育目的的。孩子在威胁面前,也许表面屈服了,但他内心并没去认识自己的错误,而没有认识又怎么会去改正呢?

□面对孩子的过分要求,父亲忍不住发怒——

“败家子!你给我滚出去!”

专家指点:有些事,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坐下来商量才能解决的。做不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动不动就赶孩子滚,不仅伤害孩子的心灵,还会恶化亲子关系。

□孩子不肯穿衣服,无奈的妈妈大声命令——

“我数一、二、三,你给我穿上!”

专家指点:当你和孩子意见相左的时候,你越想说服孩子,可能会令孩子越加反抗。如果你无法令孩子顺从,而采用强迫性的方式令孩子屈服,只会破坏相互的感情,阻隔亲子沟通的通道。

□当孩子把音乐声量调得太大时,父母训斥孩子——

“别这么大声音!你疯了吗?”

专家指点:纠正孩子不当的行为,必须先了解孩子的内心。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真诚的沟通和说服教育,孩子才能心服口服地接受父母的建议,而一味的阻止压制却会适得其反。

□孩子喜欢画画,而父亲却粗暴地训斥——

“赶快给我看课本、写作业去!”

专家指点:孩子学习知识,读书并不是唯一途径。如果父母整天压着孩子读书,则会使孩子产生对书的厌倦。这样下去,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进步。

□面对儿子的自慰行为,爸爸异常愤怒——

“不要脸的东西!”

专家指点:用传统的目光和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在性方面的不当行为,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伤害了孩子的自尊,给孩子的心里留下永远的创伤。

□孩子不服管教,爸爸一边痛打一边骂——

“看你还敢不敢?我打死你!”

专家指点:孩子不服父母的管教,究竟原因出在何处?父母如果只凭意气,不论根由,即使打骂也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心里不服,他是不可能按你的要求去做的。

8.不要说过度溺爱孩子的话

关爱与溺爱虽都是对孩子的爱,但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却有天壤之别。前者是父母在疼爱与关心中尽责的教育、尽心地培养,而后者却是在父母娇惯放任中对孩子的纵容和偏袒。父母如果期望孩子长大成材,就别让自己的溺爱毁了孩子的前程。

因此,父母不要对孩子说过度溺爱的话。以下这些话以及类似的话,希望父母们不要脱口而出。

□孩子想去滑雪,妈妈不同意——

“滑雪很危险,你不能去。”

专家指点:溺爱绝不是爱,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只有放手让孩子经受锻炼,才是促使孩子成才的正确途径。

□孩子来帮妈妈收拾桌子,妈妈却说——

“你还小,会把这些东西摔坏的。”

专家指点:父母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才会在生活中不断长大,最终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

□当孩子对不住他人时,心疼孩子的妈妈说——

“妈帮你去说‘对不起’!”

专家指点:父母切不可代劳孩子承担责任的事,否则孩子将缺乏做人所必需的责任意识。而责任意识正是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素质。

□女儿欲帮妈妈做家务,妈妈却说——

“别动,等你长大再帮我。”

专家指点:不论是出于担心孩子的能力还是怕孩子受到伤害,不让孩子尝试做事都是不对的。“等你长大了再帮我”的话是不妥的,孩子不经生活的磨炼,又怎能真正长大呢?

□对顽劣的孩子束手无策,无奈的妈妈说——

“妈妈求求你了!”

专家指点:孩子教育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失去了威信。因此,不论什么时候,父母都不应以“求”的方式教育孩子,其实,你只要有信心,就能找到教育好孩子的正确方法。

□孩子想自己玩秋千,妈妈却说——

“不行,还是我保护你安全!”

专家指点:有些家长,对孩子处处不放心,不放手。本来是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父母也替做了,这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及自信心。

□孩子不会照顾自己,妈妈依然说——

“没关系,妈妈会照顾你一辈子!”

专家指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应尽量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放开你的手脚,划出一块空间送给孩子,因为这空间原本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9.不要说影响不良的话

培养孩子的良好美德,父母是最重要的人生楷模。引导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是最容易模仿的学习榜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身作则的父母,会让孩子得到成长的力量;而言行不一的家长,只会使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因此,父母不应对孩子说对其道德培养产生不良影响的话。

□孩子提醒妈妈该买票了,妈妈却说——

“嘘,别嚷嚷!”

专家指点:诚实是做人的根本,父母不仅不应当在孩子面前做不道德、不诚实的事,而且应当及时纠正孩子本身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

□孩子要求父母兑现承诺,父亲却说——

“那是为了鼓励你,随便说说的。”

专家指点:言而无信的父母是很难教育出诚实守信的孩子的。孩子一旦缺了诚信,必将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和事业。

□看到公园里的鲜花,妈妈忍不住伸手——

“妈妈给你摘一朵。”

专家指点:培养孩子公德意识是每个父母都应当重视的,没有公德意识的孩子,不仅在社会上不受欢迎,而且对其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爸爸没时间帮儿子的忙,却大包大揽地承诺——

“一点小事,爸爸帮你办,放心吧!”

专家指点:对待孩子,应当言而有信,行而有果。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做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不然不仅伤害了孩子,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

□孩子被人打了,家长却怂恿孩子——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打他?”

专家指点:孩子对各种道德现象的认识还很浅薄幼稚,对人的道德评价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为依据,所以父母对周围现象和行为的评价,应是非分清,善恶分明,给孩子打下爱憎分明的烙印。

□在超市打破了东西,妈妈告诫女儿——

“没事,反正没人看见!”

专家指点:对孩子品行的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小教给他们人生的哲理,从小培养他们有爱心与责任感,为人公正,乐于助人,具有同情心等。

□孩子考了双百,父母给孩子很多钱说——

“给你钱,就是让你花的!”

专家指点:用钱来鼓励孩子并不是一种好方法。这不仅会使孩子产生学习是为了钱的思想意识,而且容易滋长孩子奢侈的不良习惯,因此还是多用精神鼓励为佳。

目录

一、良好的沟通是成功家教的基础

1.倾心交谈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长/

2.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3.父母欣赏的话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

4.过多的指责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二、父母对孩子说话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平等是与孩子心灵沟通的前提/

2.真诚地与孩子交流思想/

3.针对孩子个性,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

4.别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

5.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三、父母对孩子说话应掌握的技巧

1.与孩子交流时应当多听少说/

2.说话时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3.与孩子谈话的内容要具体/

4.用孩子易于接受的语言/

5.低声细语地和孩子沟通交流/

四、父母对孩子说话不当的6种表现

1.用粗暴的态度对孩子说话/

2.板着面孔和孩子说话/

3.责备,而不是赞扬孩子/

4.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

5.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想法/

6.对孩子进行羞辱和讽刺/

一、激励与赏识孩子的说话艺术

1.激励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成长/

2.激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看扁了孩子会毁掉孩子的前途/

4.激励孩子时说话要充满诚意/

5.赞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6.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应当赞扬/

7.用喝彩的方式激励孩子的兴趣/

8.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

9.掌握夸奖孩子的艺术/

10.不要对孩子说风凉话和泼冷水/

11.永远不要嘲笑自己的孩子/

二、说服和劝导孩子的说话艺术

1.最好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

2.不要以强权口吻让孩子服从/

3.说服孩子不妨用一点暗示/

4.艺术地运用说服教育的手段/

5.有效说服孩子的四个技巧/

三、回答孩子提问的说话艺术

1.引导孩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2.面对孩子的提问首先要肯定和赞同/

3.千万不可限制孩子提出问题/

4.对孩子提的问题不予完整的答案/

5.面对孩子的提问不能敷衍了事/

6.不要用“不知道”对待孩子的提问/

四、批评孩子的说话艺术

1.批评孩子也需要讲究艺术/

2.要给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机会/

3.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的缺点/

4.不要因孩子失败而批评孩子/

5.批评时不能伤害孩子的人格/

6.面对孩子的错误,建议比批评更有效/

7.鼓励比批评效果好得多/

8.常见的不正确的批评方法/

9.怎样批评爱发脾气的孩子/

10.怎样批评爱说谎的孩子/

11.怎样批评有其他缺点的孩子/

五、化解和孩子矛盾的说话艺术

1.不要用过激语言与孩子进行舌战/

2.解决同孩子的矛盾宜用“巧败”/

3.不要说不利于化解矛盾的话/

4.允许孩子批评指正父母的错误/

六、向孩子道歉的说话艺术

1.道歉是为孩子树立人格榜样/

2.向孩子道歉时要真诚坦率/

3.不要随便地向孩子道歉/

七、与孩子谈性问题的说话艺术

1.正确认识“性”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2.正确对待孩子“我从哪里来”的疑问/

3.用拉家常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4.告诉男孩遗精是怎么回事/

5.正确对待孩子的自慰行为/

一、和贪玩孩子的说话技巧

1.孩子贪玩,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用语言巧妙引导贪玩的孩子/

3.教育贪玩的孩子切忌唠叨数落/

二、和成绩差的孩子的说话技巧

1.用鼓励的语言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2.安慰而不是责骂考试不及格的孩子/

3.父母绝不能说贬低孩子的话/

4.不要说学习效率低的孩子头脑不开窍/

三、和有逆反情绪的孩子的说话技巧

1.认真查找孩子产生逆反的原因/

2.用温和的态度消解孩子的逆反情绪/

3.平等真诚让孩子变“逆反”为合作/

4.耐心地帮孩子度过“反抗期”/

四、和有厌学情绪的孩子的说话技巧

1.孩子厌学,责任在家长身上/

2.晓之以理,纠正孩子的厌学情绪/

3.激发孩子在学习上的好胜心/

4.用迂回方法诱导孩子好好学习/

5.不要唠叨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

五、和自卑孩子的说话技巧

1.搞清孩子为什么瞧不起自己/

2.帮助孩子战胜自卑感/

3.培养孩子的人生自信是走出自卑的关键/

4.语重心长,教孩子走出自卑的方法/

六、和脾气粗暴的孩子的说话技巧

1.用语言巧妙引导爱发脾气的孩子/

2.用多种方式化解孩子的“坏脾气”/

3.帮助孩子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4.用语言开导与化解孩子的愤怒/

5.公正地对待动手打人的孩子/

1.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早恋/

2.让孩子明白早恋的危害/

3.父母面对早恋孩子的三步棋/

4.不要逼问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

5.掌握和孩子谈早恋话题的说话技巧/

1.不要说对孩子要求过高的话/

2.不要说讽刺孩子的话/

3.不要说抱怨孩子的话/

4.不要说打击孩子的话/

5.不要说威胁孩子的话/

6.不要说训斥孩子的话/

7.不要对孩子说粗暴的话/

8.不要说过度溺爱孩子的话/

9.不要说影响不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