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如有虚荣、狭隘、恐惧、悲观、逃避……就像一道道“心墙”,阻碍着人们追逐成功的步履。
别为了羡慕而活着
虚荣是潜藏在人们心中的一种情感时强时弱,属于人类的性格特征之一。虚荣心表现得过强时,它几乎是很可怕的,而且这种可怕的范围几乎是无限的。无数事实表明,正常的社交关系,都因为虚荣而丧失了。
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它和嫉妒心一样,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性格弱点。
虚荣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过高估计;处处炫耀自己的特长和成绩,喜欢听表扬,对批评恨之入骨;常在外人面前夸耀自己有点权势的亲友;对上级竭尽拍马奉承;不懂装懂,打肿脸充胖子,喜欢班门弄斧;家境贫寒却大手大脚,摆阔气赶时髦;处处争强好胜,觉得处处比人强,自命不凡;对生活中的失误归咎于他人,从不找自身的原因;有了缺点,也寻找各种借口极力掩饰;对别人的才能妒火中烧,说长道短,搬弄是非等等。
虚荣心强的人,在思想上会不自觉地渗入自私、虚伪、欺诈等因素,这与谦虚谨慎、光明磊落、不图虚名等美德是格格不入的。虚荣的人为了表扬才去做好事,对表扬和成功沾沾自喜,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他们对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遮掩,不喜欢也不善于取长补短。虚荣的人外强中干,不敢坦露自己的心扉,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虚荣在现实中只能满足一时,长期的虚荣会导致非健康感因素的滋生。实际上虚荣心很强的人,他们的深层心理是心虚。表面的虚荣与内心深处的心虚总是在不断的斗争着。因此有虚荣心的人,至少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心灵折磨,一是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为自己的不近如人意的现状所折磨;二是达到目的之后,为唯恐自己的真相露馅的恐惧所折磨。因此他们的心灵总是痛苦的,是没有幸福可言的。有虚荣心的人为了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往往采取夸张、隐匿、欺骗、攀比、嫉妒甚至犯罪等反社会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危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很大。
大刚和小平是一对夫妇,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有稳定的收入,还有一套住房,可是小平却总是埋怨大刚,说他没有上进心。这使得大刚非常的不满和苦恼。原来小平总是将自家的情况和邻居们进行对比,电视没有人家的大;房子没有人家装修的漂亮;不能像人家一样假期出国旅游……
这些都成了小平埋怨大刚的理由。大刚生气的说:你怎么变得越来越虚荣了?我们不是过得挺好的吗?小平很不满:好什么啊好?你就这么点志气?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就这么一点小小的成绩你就满足了?
面对小平的埋怨和牢骚,大刚真的有点无计可施了,他觉得心力交瘁,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小平了,也许离婚才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幸福的生活来得容易吗?不能遇到点事情,说分就分……
观念突破:知足还是虚荣
虚荣心强的人,其实活得很累,因为他们生活在极度的自尊和极度的自卑之间,没有中间地带。“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句传统老话,很大程度上概括了这种人的心理和行为。
虚荣心很大程度上与人们成长的环境有关。虚荣心强的父母一般都培养出虚荣心强的孩子。在这种家庭里,要面子是很重要的。这样的家庭里,攀比心理特别重,面对于比自己家庭强的家庭又特别羡慕,同时又感到自卑。
也就是说,虚荣心与自卑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自卑感下面的,实质上是强烈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说穿了,虚荣心强的人,在他们傲慢的姿态、批评讽刺他人的后边,是焦虑,是实质上的自卑。
虚荣心与自卑感,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有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成就的人,不一定就代表了他们的虚荣心与自卑感会因此消失,只不过会隐藏得更巧妙一些罢了。这是因为,在虚荣心与自卑感的下面,真正肇事作俑的是焦虑,而焦虑感进入人格的核心部分往往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期,一旦焦虑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它将会呆在那里,不时会呈现出来。
虚荣心强的人,不太会客观考虑实际的需求,而想的是面子,就是要做给他人看。人活这一辈子,如果只想着做给他人看,辛辛苦苦活着,为了还房子、车子的贷款活着,而这样活着只是为了炫耀给人看,那人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锦囊妙计:以知足常乐的心态来抵御失落感
大刚应该首先使小平认识到她是在拿自家的短处和别人家的长处相比较,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比较呢?比如,小两口完全可以购买一些精巧、漂亮而又实惠的饰物把家里打扮得充满浪漫气氛;虽然买不起大的彩电,但是可以把每个月富裕的工资用来做些可口的饭菜,买些好书,充实自己的生活。
也就是说,调整虚荣心为了必须从主观上入手。要认识到虚荣心危害的严重性。
其次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学业水平、工作能力和社会角色的实际情况,对众多的需要作出正确的取舍。以“知足常乐”的心态来防止失落感,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同时,还要正确对待舆论。因为,虚荣心与自尊心是互相联系的,自尊心又和周围的舆论密切相关。别人的议论,他人的优越条件,都不应当是影响自己进步的外因,决定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只有这样的自信和自强,才能不被虚荣心所驱使,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人生在世要有一定荣誉与地位,这是心理的需要,每个人都应十分珍惜和爱护自己及他人的荣誉与地位,但是这种追求必须与个人的社会角色及才能一致。面子不可没有,也不能强求,过分追求荣誉来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歪曲。
对于虚荣心,切不可从如何破坏它入手,而应该放在如何改善它、诱导它走向健康的地方去。大刚完全可以利用小平的攀比心理,充分挖掘自家的优势和长处并加以发挥,使小平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虚荣这种人际正常交往中的障碍物,就能为我们造福。
别让痛苦捆绑自己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学会宽恕,学会谅解别人,是一种改变人生的艺术,它可以使自己受到大家的认同,而顺利前行。
你常在自己脑子里预设了一些规定,认为别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对方违反规定,就会引起你的怨恨。其实,因为别人对“你”的规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不是很可笑吗?
大多数人一直以为,只要你不原谅对方,就可以让对方得到一些教训,也就是说:“只要我不原谅你,你就没有好日子过。”其实,倒霉的人是你自己,憋着一肚子窝囊气,甚至连觉也睡不着。
下次准备怨恨一个人时,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你的感觉,感受一下你的身体,你会发现:让别人自觉有罪,你也不会快乐。
你要不要让他感到愧疚,对他都差别不大,但是却会“破坏你的生活”。万事不由人,如果发生了地震,你所在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你能说“我永远也不原谅该死的地震吗?”万一小鸟无意中在你的头上排泄,你会痛恨这只小鸟一生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为什么要怨恨别人呢?人类无法控制地震和小鸟,也同样无权控制他人。所有对别人的埋怨、责备都只不过是自己造出来的。
因为宽恕,你能够坦然地咽下生活百味;因为宽恕,你的胸怀博如大海,可以任恩恩怨怨沉浮;因为宽恕,你的品质伟岸如山,尽管让情感爱恨纵横。
岁月可以抹去仇恨的印记,时光却冲不淡感激的心情,在宽恕与被宽恕的双赢中,有一块最晴朗的天空等待着你。
梁先生是个很不错的人,在朋友圈子中也曾经以乐于助人、待人真诚而受到广泛好评。可是,也正是因为他对朋友很真诚,所以难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欺骗。这使他觉得非常的愤怒和不解,每当和朋友们谈起这些事情,他的目光之中都燃烧着怒火,并且咬牙切齿地说道: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们尝尝被人欺骗是什么滋味儿,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虽然时间过去很多年了,梁先生仍然不能忘怀他所受到的伤害,并且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满腹戒心,首先考虑的是别人是否有什么企图,在和客户谈判的时候也总是寸土不让,时间长了,他谈的几桩生意都没有成功,手下也有不少员工纷纷辞职。这就使得他更加愤怒、更加怀疑别人,更加的怨天尤人,满腹牢骚,并逐渐的失去了斗志,变得郁郁寡欢,公司最终倒闭了。梁先生开始觉得生活乱成了一团,他感到绝望,心里逐渐的冒出了一个可怕的想法:我今天的生活都是拜那些欺骗我的人所赐,既然我不能幸福快乐,我也要让他们不得好死!在一次和几个朋友喝酒聚会的时候,酩酊大醉的他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和他关系最好的朋友罗先生坦诚地对他说:老梁,我觉得你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你应该学会宽恕。
虽然梁先生觉得很生气,可是酒醒之后,他反复思量着罗先生的话:也许我真的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心理了?
观念突破:宽恕还是怨恨
人们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憎恨,一种是宽恕。憎恨的情绪使人一再地沉浸在痛苦的深渊里,反复数落对方的不是,也不断地后悔自己当初所做的种种不理智的行为。如果憎恨的情绪持续在心里发酵,可能会使生活逐渐失去秩序,而行为越来越极端,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而宽恕就不同了。宽恕必须承受被伤害的事实,从“冤冤相报”到“我认了”这样的情绪转折,认识到不宽恕的坏处,从而积极地思考如何去原谅对方。多数的心理分析家都承认,从被伤害,憎恨到平复、重修旧好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一些困难的挣扎。
宽恕之所以很困难,是因为我们都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这样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否则岂不便宜了犯错的一方。但是不宽恕会产生什么结果或副作用呢?例如痛苦、埋怨、憎恶、报复等等这些结果值不值得再承受,恐怕才是个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宽恕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停止让伤害继续扩大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需要承担因为报复所产生的风险,而这风险却往往难以预料。不快的记忆使我们不能从被伤害的阴霾中平安归来,痛苦总是如影随形,我们也就不能放松和平静了。
宽恕不只是慈悲,也是修养。路易斯密得说:“也许在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而你却忘不了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到现在还痛苦不堪,那就表示你现在还在继续接受那个伤害。其实,你是很无辜的,你要了解到,你是世界上惟一有这种经验的人。赶快忘掉这不愉快的记忆,只有宽恕,才能释放你自己让你松一口气。”
锦囊妙计:用同情代替愤怒
对于梁先生来说,宽恕别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宽恕伤害者是不合情理的行为,当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很深的心灵损伤之后,你对伤害者产生了怨恨的情绪,是非观念认定:人必须承担他所做事情的后果。
可是,对别人的憎恶和仇恨除了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之外,却不能对事情作出任何有意义的改变。对别人的憎恶和仇恨成了一只横亘在人生之路上的“怪物”,为了自己的福祉,你必须以最大的勇气来拥抱这只“怪物”,即使只是为了你自己的利益而考虑,宽恕也是一件值得认真去做的事情。
显然对于包括梁先生在内的大多数人来说,宽恕都是件很困难的事,下面的这4个步骤将教会你如何学会宽恕他人:
一、不要等着别人来道歉
“通常我们都非常自以为是,‘除非他来道歉,否则我才不会原谅他呢。’”但是一旦你决定这么做,一般来说,就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来消除怒火,而付出代价的往往也是自己。这等于是把安宁交到了别人的手中,让别人来主宰自己的心情。因为你只要一想到那件不愉快的事,你就会感到愤怒和受伤害。
二、同情冒犯你的人
他这么做也许是出于无知、恐惧或者是痛苦。你可以试着扮演一下那个做错事的人,或者从他的角度给自己写封信。
三、设想一下被自己所爱的人原谅后的轻松感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想像一下某一天你得罪了一个你在乎的人,而他大度地原谅了你,你的心情如何?
四、完成一个象征性的行为
“当你决定宽恕他人时,如果没有公众行为来帮你完成这种表达,你可能也难以确信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宽恕。”因此,你可以自己找个方式,比如说,你可伸直手臂举起一块大石头,当你决定宽恕时就把它扔掉;或者是点亮一支蜡烛,想象自己的怒火已经同这蜡烛一起熔化。
记住:宽恕并不等于忘记;就算在你决定宽恕之后,受伤的感觉往往还能停留很长一段时间,有时甚至需要你再次去宽恕。不过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已经宽恕了他人的人会觉得那些曾经让他们钻心疼痛的事情已不再痛苦了。当你改善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之后,你便在人生之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通过彼此之间的关系,清晰的映照出了你的进步,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从经验中学会控制恐惧
有的人对什么都无所谓,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我们称其为无畏!事实上,这种无畏是一种改变人生的艺术,真的无畏吗?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人在过去的某些情境之中遭受过某种挫折和失败,当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时,过去的不良经验和遭受挫折的感觉会被再次唤起,就会产生畏惧感。畏惧心理还与人的性格有关。一般从小就害羞、胆小,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的人,易产生畏惧感。
有的人对什么都无所谓,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我们称其为无畏!事实上,这种无畏是一种改变人生的艺术,真的无畏吗?
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恐惧的存在即有其存在的道理,倘若你能了解恐惧的作用,也许可以利用恐惧来使你的人生受益,而不会让它加剧你的自我毁灭。
试想:假如你从未经历过任何恐惧,这大概是因为你的生活太安全了,你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避免了各种挑战。这样的生活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没意思。
恐惧是具有毁灭性的情感。恐惧对于人的灵魂来说,好似一滴落在一池温泉中的毒药。而且带着五花八门的面具,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
为了战胜恐惧,首先你必须具备面对恐惧的勇气和意志,一旦你正视恐惧的目光,它就不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