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富爸爸家训2
18908900000023

第23章 法则13:理财从零花钱开始(2)

第二,鼓励购买打折商品。父母该让孩子知道,如果孩子想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必须多走几家商店,对价格进行比较,选择同质却价廉的购买;要有尽量购买打折商品的意识,而不能仅图潇洒去豪华商场购买。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消费价值观。这一点并不难做到。例如,在孩子选购礼物时要其尽量购买打折商品,并告诉孩子这样做的道理,如果他不这样做,他将不能买礼物。慢慢地,孩子就会有尽量节俭购物的意识。

第三,培养记账习惯。由于孩子年龄小或不知如何记账,刚开始时,父母可帮助孩子将未来一周所需的花费记录下来,然后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慢慢养成孩子记账的习惯。等到建立几次记录后,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记账。该步骤的好处是,父母可借此检视孩子的消费倾向,若发现有偏差,可适时纠正。

第四,建立理财目标。消费有两种,感性消费与理性消费。而理财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理性消费,提高消费能力,因此父母可与孩子讨论建立储蓄目标,例如购买玩具、脚踏车、溜冰鞋等,然后协助孩子从每个月的零用钱当中,规划出一个时间表,透过对目标建立来形成孩子的预算观念。

从来不让孩子自己买东西或保管钱财是一种错误的理财观,因为当其长大后一接触到钱会不知所措,不知怎样存钱、也不知怎样买东西,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才能使孩子的个人财务保持支出合理,不欠债。事实上,中国的许多孩子从小从未自己经手钱,及至上大学后就在理财方面一塌糊涂,让父母心痛。

合理使用零用钱

理财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然而,有的父母存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财利为耻的观念,认为不该让孩子过早的“钻钱眼”,谈钱怕污染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将理财视为不务正业。有的父母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赚钱养家和管理钱财是父母的事,孩子离这些很遥远”,父母关心的是如何使孩子读好书,只要求孩子埋头好好学习,从不和孩子谈“钱”。还有的父母认为:父母这一代人吃的苦已够多,该让孩子过得幸福点,无论孩子要多少零花钱,只要孩子提出来的,都想尽办法给予满足。而在孩子看来,花父母的钱理所应当,从小就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情景剧场】

据了解,在一些大城市,幼儿和青少年消费攀高现象日益升温。一个4岁的幼儿园的小孩,身着米奇的外套、巴布豆的T恤、丽婴房的裤子和阿迪达斯的休闲鞋,整套装备下来要近千元。十几个小学毕业的同学聚会竟然为一顿饭花去1000多元,赴宴的同学实行AA制,每人出资100元。一个初中女生过生日时收到了同学们送来的礼物有双层蛋糕、进口护肤品、名牌运动包、健身卡……一些孩子把过生日时来祝贺同学的多少、收礼物的轻重作为衡量自己有没有“面子”的标准。一个大学生每月在校外租房、手机费、上网费、唱歌吃饭费和人情往来的费用最高时可达两三千元。

这些孩子之所以出手大方,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生活的艰辛。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赚钱的辛苦,孩子才会爱惜钱,才能引起储蓄行为。当前一些孩子对钱毫不珍惜,任意挥霍浪费,与缺乏理财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懂得节约钱,计划开支,是很好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将来长大后从事财会经济工作,知道自己挣钱,培养孩子的独立。

通过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让孩子了解商品社会,培养孩子的参与和竞争意识,能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但由于父母本身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本身的观念和素质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孩子的理财教育上出现了误区,而这种误区又直接导致了现在孩子的浪费、高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习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些磨难与挫折,父母不要以“爱”的名义给孩子提供过多的物质,让孩子有机会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和获取相应的报酬。不能让孩子养成“要什么,我父母都能给我买”的心态,更不能灌输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观念“咱家什么都不缺,将来你有花不完的钱”,这会使孩子不懂得珍惜和节约,容易让孩子养成什么都不干,躺在父母积累的财富上心安理得地挥霍的恶习。

教育孩子理财观念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同龄的孩子一样,不要让他们感觉到因家庭富裕就有一种优越感。德国最老的投资银行梅兹勒家族教育子女的秘诀就是:不把孩子关进“金鸟笼”。他们的孩子每天上地区最普通的学校,每天走路或者搭公车去上学,与所有同学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吃同样的食物。

【成功导读】

小时候,小翔就有了自己的账户,每年到了春节或小翔过生日的时候,长辈们给的“红包”,小翔都会一分不动地存进银行账户。

但是,小翔似乎对贷款并没有特别的意识。去年年末的时候,小翔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告诉父亲,自己有一些存款,但要是买电脑的话还差3000元,他想向父母借这笔钱,预备到了春节的时候有了压岁钱,再还给父母。

父亲听了小翔的话说:“我们可以借钱给你,但是你必须支付一定的利息。”“还要付利息?”面对儿子的不解,父亲就拿家里的房贷来举例子,“家里买房向银行申请了30万元的贷款,银行为什么要借钱给我们?是因为银行要从中收取贷款利息。父母每月还房贷2000元里,有一部分就是给银行的利息。”父亲和小翔一起从网上查到了贷款利率的资料,提出如果儿子能够以5%的年利率支付利息给父母,就可以先借钱给他。

小翔算了算,四个月之后他就可以用压岁钱还上借父母的钱,一共需要付50元的利息。小翔觉得利息并不算多,就爽快地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50元钱对小翔父母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从这种生活体验中,小翔的父亲可以让孩子产生切身的体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使用不属于自己的钱,就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

借钱给孩子,培养贷款观念。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孩子有时候想购买物品的价格和自己能用的钱有很大的落差,这时候,除了要孩子调整目标之外,其实可以适度的“贷款”给孩子,让孩子有借钱、还钱并支付利息的观念。不过,一定要先让孩子提出还款的方案后,才能借出,并且要彻底执行。另外,孩子也可以向兄弟姊妹借款,这时父母最好当仲裁人,让其约定如何还款、何时还清等,最好以白纸黑字记录下来,使孩子了解到借、还钱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成功导读】

在合理使用零用钱上,老洛克菲勒有一套成功的方法:老洛克菲勒主张完全让孩子自主安排。

洛克菲勒家族富甲天下,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当孩子七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向孩子灌输如何对待“金钱”的观念。

每周孩子们只可以领到三角钱“津贴”,但必须还要分成三部分:自己花、储蓄、施舍。每当孩子领津贴的时候,小洛克菲勒还会给他们发一个小账本,让他们用来记载每一分钱的用途和时间,因为每项开支都要有理由。每逢领取零花钱时都要给父亲检查,凡是账目清楚,开支正当或有节余者,下次递增5美分,反之,则递减美5分。这就培养了他们所必需的理财能力,合理安排开支,进行储蓄和投资。

为了得到更多的零花钱,洛克菲勒必须给父亲做“雇工”。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帮妈妈挤牛奶。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尔后与父亲结算。这事他做得很认真,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

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账本上记载的岂止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

老洛克菲勒从小就让孩子自己支配零用钱的做法,对培养孩子独立理财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人都说“富不过三代”,洛克菲勒家族却并非如此,他家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而中国父母的做法却和老洛克菲勒截然不同,中国孩子的零花钱并不是完全由孩子自主支配,有关调查发现,中国孩子的零花钱虽然比较多,特别是压岁钱也有很大数额的进账,但是这些钱的使用通常要由父母指导支配,最后多数用在学费、书本费等方面。

给孩子零花钱,是父母对孩子一种爱的具体表现。然而,当孩子拿到零花钱后,父母怎样教育帮助孩子消费,以及怎样教育孩子理财等,却存在着问题。据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给孩子零花钱,但却有九成以上的孩子在消费、理财中存在着乱消费,理财能力差等问题。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孩子消费、理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大一点,就应该多给一些零用钱,可以满足孩子更多的需求,实际上,这并不能教会孩子什么,更主要是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有关收支平衡、需求与财力关系方面的理财知识。让孩子树立起先储蓄后消费的基本观念,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们有自己购买的目标,存钱就会变得更有意义。一位教育学家建议,鼓励孩子设立短期目标,让他们存入零用钱,两三星期后就能买诸如玩具、书籍或学习用品等,然后让孩子转向更大的目标,存钱几个月,乃至存上一年,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这位教育学家说,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是让孩子觉得目标和进展离他们并不遥远,通常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而不是把零钱乱花在其他东西上。孩子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对自己的花销负责。

只要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引导他们采用合理的理财方式,加上秉持上述这些原则,不要以自己的立场去干涉孩子的理财细节,那么孩子便可以从中学习一辈子受用的金钱价值观。为了孩子的未来,中国父母应当向老洛克菲勒学习,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使孩子懂得手里有了钱之后怎样精明地理财。缺了这一课,长大成人后的孩子既无法懂得劳动的意义与金钱的价值,更无法在人生道路上拥有所需要的自立能力。培根说得好:金钱虽是好仆人,有时候会摇身一变,变成坏主人。要让孩子将来成为金钱的好主人,父母应该从教会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