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富爸爸家训2
18908900000024

第24章 法则14:财富意识比财富更重要(1)

做事顺利时,不要盲目自大,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考虑随时可能遇到的挫折,在家庭富裕、财运亨通的时候,也要居安思危,保持警惕。这是老摩根的家教思想。

美国的“大财阀”老摩根,他自己当年靠卖鸡蛋和开杂货店起家,因此发家后对孩子要求严格,规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必须通过干家务活来获得,几个孩子于是都抢着干家务。最小的托马斯老抢不到活干,于是每天买零食的钱都没有,非常节省。老摩根知道后对托马斯说“你用不着在用钱方面节省,而应该想着怎么才能多干活多挣钱。”这句话提醒了托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能干活的点子,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他最后明白了——理财中赚比省重要。

老摩根从小就培养孩子劳动赚钱的观念。父母在给孩子零用钱前,也先要考虑一下,假如有一天没有零用钱给孩子了,孩子能不能把自己照顾好,衣食无忧呢。所以说,让孩子学会赚钱是当今父母应认真学习的一课,以防止孩子染上“富裕病”。

敏锐的理财意识

让孩子从小学会赚钱、花钱、存钱,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教育。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逐渐形成了善于理财的品质与能力。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课。

【情景剧场】

小勇一直对投资有着很大的兴趣,从小勇领到身份证之后,父亲就带着小勇去办理了正式的银行账户,并开始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投资的产品给他。

刚开始的时候,小勇对股票很感兴趣,但是父亲觉得股票投资并不适合小勇这个年龄层。就告诉他,投资股票需要对市场、对行业和个股进行很多的分析工作,他有老师布置的学业,还需要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应该在炒股上花什么精力。儿子认可了父亲的意见,不过父亲也建议小勇不妨从基金投资入手,因为基金投资主要由专家来操作,自己不需要付出那么多精力。

父亲介绍了一些投资方面的书籍给他,让小勇开始领悟基金的一些投资知识。为了把小勇领进门,父亲示范性地以1000元投资了一只基金,每天晚上父亲就会带着他从网上查看这只基金的净值,看看这1000元投资的增长情况。一个月下来,小勇提出了自己也要亲自买一只基金,父亲教他如何开立基金账户、如何用网上银行转账,但全部是由他自己来完成操作。

不过,小勇在投资中的浮躁心理也引起了父亲的重视,有时候基金净值涨得高了,他就会特别高兴;净值跌下来,他就不开心了。看到这种情况,父亲就告诉小勇,投资市场上会有很多不可预估的风险,有涨必有跌,做投资就要做好亏损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慢慢地,小勇不再紧盯着基金净值不放,而是学会了用坦然的心态面对投资,半年下来,小勇的投资也颇有收获。

小勇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时地介绍一些投资的手段与方法给孩子。

在这个时候,父母还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实践的平台,让孩子切身了解到不同的投资产品,回报与风险都是不一样的。是投资而不是投机,这种心态的引导在孩子财商教育中也非常重要。

不过,在投资教育上,父母们应当因材施教。像小勇是一个对投资比较感兴趣的孩子,父母就可以多进行一些培养;如果孩子并没有足够的兴趣,父母也不应当强人所难,否则很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

【情景剧场】

李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年轻时候曾经远赴海外留学,国外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挣钱的能力,给李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儿子的教育中,他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财商”教育,鼓励孩子自己赚钱。

在二手书交易市上,李先生的儿子把自己已经读过的书籍报刊带到学校里,几个人开设一个小型的书摊,孩子们自己定价,互相砍价,一天的活动下来,儿子卖书挣了80多元,他又用来买了不少别的孩子的旧书。

李先生的教子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十分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这种教育甚至渗透到了孩子与钱财发生关系的一切环节中。尽管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理财教育的理念是值得中国父母借鉴和学习的。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各国对孩子理财教育的情况。

在美国,尽管一般家庭都比较富有,但他们的生活都比较简朴,不论是在家里吃饭,还是请客吃饭都比较简单。他们的生活开销也是有计划的。在一般情况下,家庭都要协助孩子拟定一个消费计划并正确执行。美国人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孩子自己用不着的玩具等也可以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有的孩子帮忙送报可以得到一些报酬。

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指出:“每当看到在世界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美国人不仅位居前列,而且占去一半多,以及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和影响的美国著名企业家越来越多时,应该不足为奇,因为,这是他们长期坚持将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必然回报。”

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保守主义,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表现为: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然,英国人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了下一代。在英国,孩子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很多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的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孩子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

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都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父母会教育孩子如何节省零用钱,以及储蓄压岁钱。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在孩子渐渐长大之后,一些父母会要求孩子准备一个本子,用来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因此,许多日本孩子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特别是近年来,勤俭持家的观念愈加被日本人推崇,家庭内部则分外重视对孩子们的理财教育。

【成功导读】

有一次,童童提出想买一个新款机器猫玩具,父亲告诉她,“这个玩具大约需要200元,其中150元我和妈妈可以为你支付,其余的50元你自己来赚可以吗?”

童童点头答应了,为了提高女儿的兴趣,父亲提出了一个比较优厚的方案——每洗一次碗,父亲就给童童记上2元的报酬,“这样,你一个月就可以挣到60块钱,不仅够买玩具了,多下来的10元钱还可以留着自己用。”那时候童童还够不着水池,站在小凳子上,用稚嫩的双手努力地洗碗。一个月后,童童领到了自己的“劳动报酬”,和父亲一起买到了心爱的机器猫玩具。她自豪地把这个娃娃放在自己的床头,每逢有亲戚过来都会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努力工作挣来的。

童童的父亲为孩子提供一些工作机会而获得劳动报酬,不仅可以培养了童童的劳动意识,也可让童童明白,劳动和工作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国外的孩子,很早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打工挣零花钱,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股神巴菲特,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推销饮料、送报……对于中国的父母们来说,可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创造一些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的方式。但是劳动报酬的标准不宜制定过高,以免孩子在现实中有落差感。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父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理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