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18994900000059

第59章 附录1经典的歇后语——言有尽而意无穷(6)

李林甫当宰相——口蜜腹剑

【解析】出自《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他能书善画,但品德低下。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给以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谄媚奉承。他竭力讨好玄宗宠信的妃嫔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李林甫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阴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有一次,他装作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

李适之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玄宗相信了他的话,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逐渐疏远了李适之。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解析】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功力深厚,博采众长,却自成一家,数代人都称誉他为“书圣”(书法圣贤)。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结构、间架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画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相传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解析】出自《三国演义》,话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与刘备也失散了,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的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使关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民众中的威望日益攀升,明朝政府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加封高潮。万历年间的三次加封,使关羽晋升帝位。

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解析】出自《三国演义》。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末: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瑜怒曰:“可再登岸决一死战!”黄盖、韩当力阻。瑜自思曰:“吾计不成,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众将急救,却早不省人事。

故事说的是,刘备借得荆州之后,周瑜派鲁肃几番跟刘备讨还荆州,都被诸葛亮用计谋说辞搪塞过去。无奈之下,周瑜想出一计:刘备刚丧妻不久,于是就让孙权许诺将妹妹嫁给他,然后趁刘备到东吴的时候,扣押刘备,再徐图荆州。

但是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传授了三个锦囊给赵云,到了东吴,刘备依计而行,娶了孙夫人,并且在孙夫人的帮助下离开了东吴。周瑜不甘心,率领大军围追阻截,被孔明布置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急忙登船逃跑。

于是诸葛亮让士兵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又气又恼,伤口迸裂,昏倒在船上。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解析】故事出自《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太公”,就是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钓鱼,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姜太公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他常在番溪旁垂钓。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别人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认为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他。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根据这个故事,人们编成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解析】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后来便有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

徐庶,刘备早期的谋士,开始时化名单福,初见刘备是为了试验刘备,对刘说:“你坐下所骑的卢马眼下有泪槽,是妨主之马,你可以先将他送给你记恨的一个人,待妨过此人之后再骑就不会有事了。”当时刘备很生气,说先生怎么可以教我如何去害别人呢?徐庶感动于刘备的仁德,便追随刘备。后来曹操手下的谋士模仿了其母亲的笔迹写了一封劝降信给徐庶。徐庶是大孝之人,收到信后含泪拜别刘备,投奔曹营。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但是到达之后,知道上当受骗,后来果真没有给曹操出过一个计策。

这段故事后来演变成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伍子胥过昭关——一宿白了头发

【解析】这个歇后语来自《东周列国志》中记载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在位的时候,楚国势力达到了鼎盛,而他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后来楚平王要把太子建废掉,这时候,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说太子建谋反,伍奢不承认,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从楚国逃出来,楚平王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有一天,伍子胥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伍子胥一连几夜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后来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并让自己的一个朋友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假伍子胥,而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很容易就混出关去。

伍子胥到了吴国,帮助吴国的公子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伍子胥刨了楚平王的坟,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报了杀父之仇。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解析】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到第四十九回详细讲述了这个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恩和成就江东的事业,甘愿担当此任。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黄盖故意反对周瑜,周瑜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周、黄矛盾的激化使诸将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老将不愿见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将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

黄盖回到营中后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是夜将近三更时分,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最后一举烧毁曹营,曹操只得仓皇从华容道逃跑。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解析】这句话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和刘邦的一段对话。汉元年(前206年),韩信背楚投汉,随汉王刘邦来到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这位曾经“乞食漂母”“胯下受辱”的七尺伟男并非懦夫,而是大智若愚的将才。被刘邦委以“治粟都尉”小职的韩信常在丞相萧何面前谈及自己的抱负,萧何发现韩信为“国士无双”的军事奇才,便大力向汉王举荐。刘邦终于采纳了萧何的建议,在汉中设坛拜将,把统帅三军的大权授予韩信。雄才大略的韩信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夺三秦,后又遂鹿中原,消灭项羽,为刘邦夺得天下,成为西汉王朝开国功臣。

后来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韩信做了大将军,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封他为齐王,后又改封为楚王。

刘邦称帝以后,有人密报韩信将要“谋反”,刘邦听后采取了陈平的计谋,把韩信骗到皇宫夺了他的兵权,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有一次,刘邦和韩信谈论武将的本领,刘邦问韩信,像他自己那样的人能带兵多少,韩信说,刘邦不过能领兵十万。汉王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韩信答,“我多多益善”,即越多越好。

刘邦听后哈哈大笑,不禁问道:“既然你带兵越多越好,怎么会被我统领呢?”韩信解释说:“您虽然不能将兵,但善于用将。这就是我之所以被您统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