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遇见成功的自己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1900800000034

第34章 化繁为简,学会“应酬”

人们常常对过于繁琐的应酬感到头痛,越多的应酬带来的便是越多的烦恼。尤其是一些应酬不去不行,而去了又实在是浪费。所以,这就需要你面对应酬要有城府,尽量化繁为简,做到两全其美。

生活中需要应酬的事太多了——朋友过生日、同事升迁、上司升官、某人发了一笔小财(拿了稿费或得了奖金或中了彩票)老同学聚会,甚至没有什么理由,纯粹就是“随便聚聚”“聊聊”别人请你,你也不好意思不回请。还有那么一些人,特别热衷于此类活动,隔三差五就向你发出邀请:怎么样,出去撮一顿?你拒绝,显然不赏他脸;但答应下来,心里又不情愿,于是你的心情就这样被应酬搅得乱糟糟……

人们之所以厌烦应酬,一是觉得它只是无端地浪费我们的时间,像鲁迅所说,这“无异于图财害命”二是它繁文缛节太多,应酬一次就大累一次。因此,一听到“应酬”很多人就条件反射的产生烦恼。

许多人常常逃避应酬。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回正在赶写一部小说,可是许多客人来找他,一聊就没完没了,而且还邀他参加宴会、舞会。雨果对此很苦恼,可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他想了一个谢客法:他把自己的半边头发和胡子剪去,为闭门写作找到了充分理由。以后当有人邀请他去参加舞会什么的,见到他这副模样,啼笑皆非,只得扫兴而去。等到雨果的头发、胡子长起来了,他的大作也成功了。

像雨果这样拒绝应酬,当然是可以的。如果你确实有自己重要的事情要做,或者你生来就是个喜欢清静厌烦应酬的人,你当然可以对应酬说“不”你也无需为此而心怀歉疚。时间长了,周围的人了解你了,一般也就不会轻易来打扰你了。

但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也无须像避瘟疫一样躲避应酬。毕竟你要应酬的是你的亲朋、同事、上司、业务关系人,如果你总回避应酬,对你的生活和事业也不见得有利。亲情、友情是珍贵的,你愿意做一个六亲不认的孤家寡人吗?有专家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才干只占百分之十,而百分之九十是靠处理好人际关系而得来的。应酬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完全排斥既不明智也不大可能。就说雨果,在作品完成之后,也会步入社交圈的。他如果永远离群索居,也不会写出《悲惨世界》这样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巨作。

既然生活少不了应酬,做人要成功也少不了应酬,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它。与其不情愿地硬着头皮应酬,不如轻松地看待它,化被动为主动,尽量让它变成一次有情趣的、欢乐的聚会或有意义的晤谈。

古代传媒业极不发达,但文人也经常举行酒会、茶会、宴请,尤其以唐代最盛。他们在席上应答酬酢,相互传抄,用这种办法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出去。像李白、杜甫漫游天下,或边塞、或都城、或风景名胜。文人雅士,惺惺相惜,其中当然有应景之作,但也不乏传诵佳品。不过正是这种应酬方式,才让他们名满天下。

很多人都读过 《红楼梦》其中书中就写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宴会、聚餐,使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对饮馔、器具、酒令、服饰等的描写,也成为今天相关专家颇感兴趣的研究资料。当然这是纯粹的应酬,与上面所写的文人雅士的应酬皆然不同。

《水浒传》的序文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大则以六七人来为常矣。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则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睡津矣。亦不及人之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抵诬之也。所以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不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常温也。”

这段文字讲的是作者施耐庵常与朋友聚会,酒是想喝就喝点,以谈话为乐。不谈政治上的小道消息,也不议论他人长短,都是性情之际的话语。正是这种交流,使作者在写《水浒传》时得到了不少启发和裨益。

可见,应酬不全是无意义的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活动。有城府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参与,使可能只是单纯的吃吃喝喝或瞎侃胡聊的聚会变得有意义一些、有趣一些。即便是沉闷的应酬,也可以使它活跃一些。毕竟你已经坐到了饭桌前,不可能说走就走,那么为什么不设法让它愉快一点呢?

《北京晚报》有一篇谈饭局的文章,可供大家参考:

一般的朋友聚会,这种饭局还是要去的。它的好处是满足食欲,沟通感情,联络旧友,结识新朋,获得信息。朋友请你赴饭局,你不赏脸,还指朋友帮助你?或者你不设点饭局招待朋友,能与朋友增进友谊?北京人的聚会上,没有笑话和顺口溜作调味品,那就算不得一次成功的饭局。在这举杯同乐中,该谈的生意也谈差不多了,该叙的旧也叙过了,酒气醺醺中,出了饭店,冷月残星在天际闪烁,夜风沉醉,人生得一二知音,此乐何极?

这是“局”的美好一面。然而“局”的表面虽然波澜不惊,实际上也步步凶险。放下那些铺张腐化或商谈密谋的饭局不提,只说这朋友聚会的饭局也不无危险。

危险之一:时间可能消耗过多。一般饭局没有两三个小时是下不来的,如果等迟到的人来齐才上菜,如果正题谈得差不多、饭吃得差不多后仍有大侃特侃的,这时间就海了去了。本来一个小时的聚餐适得其反,但撑成三四个小时就浪费时间太多了。更兼饭局中有两种“时间杀手”也不管在座的爱听不爱听,一顿语言的板斧猛抡,上至政治小道消息,下至自我吹嘘的贴金之言,真让人想把刚吃下的东西吐出来,除了找借口提前告辞,别无良策。因为从这些侃爷的嘴中,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东西,都只是些形同垃圾的东西。

危险之二:在于饭局虽是解馋良机,但赴多了也会危害健康。人人都好面子,酒宴不豪华点总觉得过意不去。山珍海味吃个够,尽情挥霍,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浪费。

唠唠叨叨说了很多“应酬”的话题,但这其中的学问还很多,这里面的方法和道理还是慢慢体会的好。总之,要想做人成功,千万别小瞧了小小的应酬,它代表了一种“礼”礼”到了好办事,可是“礼”过了则会事倍功半,这还需要你自己去体会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