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生态建筑与风水
住宅生态学是近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应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住宅环境的科学。主要关心的是住宅环境对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其研究领域包括:
1、住宅所处的自然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住宅所在的居民区、城市、乡村的环境等特点都会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
2、住宅建筑的内部环境。包括对建筑物的高度、深度、宽度、规模等的研究,以及室内微小气侯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研究。
3、研究住宅设计对居住区环境的影响,从而研究它对其它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具体说来,住宅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土地利用,居民住宅卫生,室内微小气候,环境污染,居室污染,城市绿化,市政公共设施,以及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等。
1、生态建筑的本质
它应该能够保证自身发展,但又不危及后代,可持续发展,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1)应该把建筑作为一个活跃、具有一定功能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应该遵循自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而整体地加以考虑。
(2)必须依靠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不破坏环境,满足人的最大舒适性和健康要求。人类“征服自然”的能量,在20世纪得到空前的发展。盲目的建设,无知的开发,不考虑人类赖以生存空间的限度和环境容量,不加考虑的盲目现代化所带来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制造的文明环境的破坏、文化遗产的破坏。这一严峻的事实已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天灾人祸愈演愈烈。全球各地洪水、飓风、地震、沙尘暴、大河断流、冰山融化、空气污染、河湖污染、臭氧空洞增大、生物种类不断灭绝等,人类破坏生存环境的行径,已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20世纪以前,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地球母亲的伤害,毕竟能量尚小,而20世纪以来,100年间人口的剧增,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破坏也成几何级数增加121世纪如果再继续盲目开发,其破坏速度之大,真是不可想像!到了20世纪中叶,人们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中,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进入了生态时期。
因此,必须依靠技术手段,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努力保护生态环境。
2、生态建筑的特征
生态建筑的主要特征如下:
(1)节约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和煤炭等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自然阳光和通风,被动节能措施来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材料再生利用。使用再生可循环利用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将水等资源循环利用。另外提倡使用本地材料,减少运输费用。
(3)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降解或做无害化处理。
(4)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阳,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手段,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
3.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一个中心——以人为本;
两个基本点——节约资源、注重环境;
一个基础——依靠技术。
4、生态建筑技术与风水学的关系
风水学,曾被一些人说是一种“迷信”;也有人说它是一种“神秘文化”。通过从风水学神秘性中探索其客观性、规律性、发掘其科学性、实用性,并与种种现代科学嫁接、整合、联通、融会,从而形成一门学科。科学研究证明,风水学的基本理论与地球物理磁向,星体天文气象、山川水文地质、生态建筑景观和宇宙生命信息等现代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探索调整、优化建筑信息、自然信息、人体信息并使之和谐共生的科学方法,以达到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家运昌和、事业发展乃至后人成长的实用目的,达成“天、地、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生态学与风水学的差异表现在:
(1)风水学——经验的、表象的;
(2)生态学——科学的、本质的,是要求用科学的数据来进行表述的。
5、生态建筑设计的两种倾向
人们往往把它决然地分为两种类型:
(1)传统的民居类型——尽量少地使用机械装置;
(2)现代类型——大量使用机械装置。
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整合。
6、生态设计的过程
应以满足人的生物需要,从气象特征一生物感受一技术选择一方案设计。进行全过程的设计。
7.生态建筑设计的误区
(1)用好的保温材料或认为有了保温技术就可以了;
(2)认为利用再生自然能源最重要,常规能源的利用无所谓;
(3)生态建筑是昂贵的奢侈品;
(4)生态建筑就是智能建筑;
(5)绿化率高就是“绿色建筑”;
(6)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模式都可以适用。
风水与住宅小区建设
风水学从选址定位到规划布局,从空间组织到室内设计,都注重顺天时、应地利、以求天人之和。在民居的台基高矮和室内的空间大小方面,强调阴阳之和,即主张其高矮大小适当为宜,不主张盲目地追高求大。所谓“室大多阴,台高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然而,近年来不少超大面积的住宅屡见不鲜。在六层住宅的上层增加一层的“楼中楼”、“复式住宅”,其面积达到200多m2,让三代同居的老人每天都得爬六层楼。更有甚者,几乎所有公寓式住宅的楼梯都是布置在终日不见阳光的北面,而人们匆匆忙忙进入家门后便关上防盗门,只用猫眼观察楼梯间的动静,使得楼梯这作为垂直交通的公共活动空间更是缺乏人气,而显得阴气十足,使得人们不愿更多停留在这公共活动空间,从而导致邻里关系的淡漠。这与住宅风水所追求的“邻里和谐”格格不入。另外,诸如住宅的卫生间没有直接对外的采光通风窗、住宅的间距太小、密度太大等影响居住环境质量的问题。都使得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之中的城市人,还得忍受诸如蜜蜂钻进蜂窝的生活,为此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倾心研究、努力改善家居环境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使得人与自然远离化了;人与人疏冷了;人与社会淡漠了。其根本原因,许多都是源自于误导,尽管不少住宅和住宅小区的建设都打出了“以人为本”的幌子,但其实质上却仍然给广大居住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不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在住宅和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存在着10个不良倾向:
1、小区规划超型化;
2、策划理念贵族化;
3、规划布局图案化;
4、道路交通绝对化;
5、铺地广场城市化;
6、景观绿化公园化;
7、建筑造型猎奇化;
8、空间尺度大型化;
9、装饰装修宾馆化;
10、城市配套小区化。
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向
1、居住环境质量向国际化靠拢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也就是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中,生态才是最重要的。
2、居住模式向舒适性发展
舒适性已成为当前住宅设计的重要课题。怎样使住宅变得更舒适,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舒适。在设计中,应以人们的日常生活轨迹为依据,现在的动静分离、洁污分离、方正实用的户型是人们所欢迎的。厅带阳台、前厅后卧、厨卧分离、厨房带生活阳台是适应日常家居所需要的。房间最好方正实用,没有什么三尖六角,就可以避免给居住者感到不舒服。通风、采光条件得到普遍的重视,因此,a.板式的单元组合得到普遍的欢迎,而点式(或塔式)即向短板式发展。h街坊式布置也正在取代住宅小区的布局。c.居住郊区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3、居住功能向细化发展
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居住气氛。
居住功能的提高绝对不是扩大建筑面积,简单地把房间放大而已,而是要向功能的单一化、细分化、人性化发展。现在有些住宅已开始考虑书房、儿童室或者活动室、起居厅(也称家庭厅或影视厅)等以及景观门窗和阳台的设计。
一套150m2的单元住宅,只有一个3m2的卫生间,厨房不到7m2,而厅却大到70ma,这样的房子住起来绝对不舒服。如果主卧室能够有10m2的卫生间,劳累一天的主人可以在按摩浴缸中泡个澡,松松筋骨;狭小的厨房扩大到15m2,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空间,那么主人的生活质量就可以大大提高,因此合理的户型设计,住起来才会让人感到舒适,这才是真正的物有所值。
(1)客厅的面积只要舒适实用就够了,太大的客厅只会增加建筑面积(即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走道面积),从而提高建筑总价。而单纯地缩小房间面积,平时休息也不会觉得舒适。一般情况下,三人之家的客厅和餐厅加在一起有25~40m2就已经差不多了。太大了不但不会给人带来舒适感,还会由于面积太大、高度太低而感到压抑,而做成挑空的吹拔也没有实用价值和必要。
(2)主卧室要求采光、通风、景观和私密性好,并应尽可能附带卫生间和更衣室,条件许可时还可加带书房。较大的卫生间应尽可能做到淋浴和浴缸分开、干湿分区。一般主卧室在15~25m2左右已经是十分舒适了。
(3)宽敞好用的厨房,可以大大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从居住的功能角度分析,厨房的合理面积不应小于6m2。
4、更加重视住宅的安全性
在设计中注重邻里关系,强化厕所的安全理念和消防设施的布置(如增设烟雾报警和厨房灶具、燃气热水器的限时器等)以及建材产品的生态化。同时,对于安全网的设置也应有足够的认识,它不仅是为了防盗,而且是为了避免居住者不慎跌落。因此,对安全网的设置必须加以规范化。北京有幢楼房,小孩从八楼窗台爬出安全网掉下时,只有脑袋被夹在栏杆里。而2005年8月11日《北京晨报》在第六版报道,超低防盗栏撞破居民脑袋,引起纠纷。还有的地方因为设置防盗栏,导致火灾没法逃生而身亡。这些都说明住宅窗户的安全网应该是成为住宅设计的功能组成部分,否则,自行添加,杂乱无章且极为不雅。
5、降低住宅的平均层数
多层住宅会更加普遍,低层的住宅会越来越多,高层住宅会向小高层发展。四五层的多层住宅会成为一种导向性趋势。对于广大的小城镇和乡村,平房住宅会受到限制,也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向四五层多层住宅和低层小住宅发展。
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指出:“高楼并不是现代化,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楼就是洋,洋就是现代化。其实并不然,高楼在中国自古有之,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过高达数十米,上百米的高楼。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相互以高台榭、美宫室相夸耀。秦始皇的鸿台高达百米,秦二世的云阁高与南山齐。汉武帝时期的井干楼、神明台、凉风台、夙朔高数十米、百余米。唐武则天的明堂、天枢、天堂也都高数十米、百余米。佛教传入之后,在高层建筑中增加了新的品种,高达一百多米的塔不计其数。现在还保存着千年古塔嘹敌塔,就有84米之高。可见高楼并非现代才有,也非外国才有。因而就不能认为高楼是现代化的标志。那么,高楼为什么在中国没有继续发展呢?因为它还有许多缺点,除了增加拥挤、上下困难、设施费用增大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人的身心健康不利。因而在2000年前的汉代经过一场大辩论之后,就以‘远天地之和也’的结论而罢了。几年前,在《北京晚报》、《中国老年报》曾报道过,根据日本厚生省医学专家的调查,住在高楼上层儿童的身体和智力都比住在低层的儿童差得多。《中国老年报》上说,住在高层楼上的老人身体也差,并奉劝带起搏器的老人不要住在高楼上。总之住高楼、对身心健康是不利的,所以有人呼吁‘救救孩子、救救老人、少建高楼’。难怪在一些国家的富豪阶层和一般有钱人家,都纷纷下楼出院,去住低层的花园别墅。”
6、简约风格是现代先进文化的发展潮流
简约的设计不是简单化,而是要求更加精心、更加准确地进行设计、施工和选材。正如世界建筑大师密氏·温得罗所说的“少就是多”。是更加复杂和简练、是更加精致和精华;是设计更高、更深、更精的层次。
简约可以说是现代的国际流行。是更加讲究人性化,是讲究材料的特性、质感、是讲求块面、阴影和尺度、比例的关系。
“简约即美”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这是艺术设计大师范恩哲留给我们的艺术启示,是经过许许多多经验教训的总结。
7、实用性的住宅,科技引领住宅品质的提高
人们现在更加重视的是内在品质,而不是表面化的东西,以实用性的住宅科技引领住宅品质的提高,呈现出很好的势头。
住宅建筑的文化内涵
再回到一家、一村、一区、一镇的小生态环境中来吧,我相信在纵览了全国的大生态后,再来观赏自己居住的小生态,是更有一番情趣的。
古代的民居建筑都有一个枕山、环水、面屏的特点,从总体特征看,不仅分布广,类型多,数量大,而且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浓郁,并且构成了村落的基本单元——住宅建筑,其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据有关考古资料统计,我国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有5000多处,其中以黄河中下游最为密集,如西安附近,河和灞河两岸,发现的类似半坡博物馆那样的原始社会氏族村落遗址就有10多处。放眼全国,从黄河沿岸的河南仰韶、山东龙山,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屈家岭、上海马桥、浙江河姆渡;从乌苏里江畔的珍宝岛附近,到新疆伊犁河畔的伊宁一带,还有云南的官渡、贵州的毕节;无论在山麓原野或河岸海滨,还是在沙漠戈壁的绿洲深处,或湖泊泉源的边缘尽头,几乎都有这类氏族村落遗址发现。表明我国乡村聚落早在距今5000至8000年前就已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