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土眠牛格在浙江省杭州,俗名江头九曜山。龙——九曜山逆生,龙脉潜入田间,渡过峡谷,形成了屏风一样的地面,并且中间有蛇一样妙巧地弯曲的一脉,结成了金土穴,穴星的两手横展,形成一块平地,构成两手托明堂,中有龙穴的地势。这种地形,虽然看起来较散,但是,山的右手延伸数十里在江头有镇,尽管这种横向的龙脉一般认为不太好,但实际上,这里的风水珲是十分有利的。
科学、完整的风水龙脉大系
龙,是一种比喻,就像《易经·乾卦》中的“潜龙”、“见龙”、“飞龙”、“亢龙”一样,具有广泛的象征性。当然,此处的龙,则专指山脉山势,借龙而喻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等。“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是说,山势起伏逶迤,左摇右摆,似龙之形体。生气在地中运行,其旺盛处表现为山脉,所以龙即生气之所在,龙行则气行,龙止则气止。气厚则山高,气长则龙长。龙与外气流水亦不可分。龙止气聚之地,则为吉地,可以立基造宅。这就是寻龙,是看风水的第一步。
为了把握天下山脉绵亘起伏之势,我国古代风水家们还对中国山脉作过系统考察,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风水龙脉大系。
风水龙脉大致把握了我国山脉的走向,但它只能为具体的风水勘察提供一个宏观的背景。真正要寻求具体的龙脉正息聚气界水之穴,还有很多名堂。
中国风水学中的峦头法,根椐山脉的起伏和形态,将山脉分布为九种龙脉,分别是:
回龙——形势蟠迎朝宗顾祖,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
出洋龙——形势旷达,发迹蜿蜒,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
降龙——形势耸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马开旗;
生龙——形势拱辅,支节楞层,如蜈蚣槎爪、玉带瓜藤;
飞龙——形势翔集,奋迅悠扬,如雁腾鹰举、两翼开张,凤舞鸾翔、叉翅拱抱;
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
隐龙——形势磅礴,脉理淹延,如浮排仙掌、展诰铺毡;
腾龙——形势高远,峻险特宽,如仰天壶井、盛露金盘;
领群龙——形势依随,稠众环合,如走鹿驱羊、游鱼飞鸽。
此外,《博山篇》中以势归纳山脉气象,提出了“五势”概念,它们是:
正势——龙由北发而朝南来者;
侧势——龙由西发,北作穴、南作朝者;
逆势——龙由逆水上朝、顺水下者;
顺势——龙由顺水下朝、逆水上者;
回势——龙由身回顾祖山作朝者。
古人还有一种形象的比喻: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如《管氏地理指蒙》:“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借龙之全体,比喻夫山之形真”。
山之延绵走向谓之脉,如《地理人子须知》:盖取象“人身脉络,气血之所而运行”。中国风水学有“来龙去脉”、“寻龙捉脉”、“寻龙望势”之说。龙脉有分支,有大小长短,故谓“龙犹树,有大干,有小干,有大枝,有小枝”。
所谓干龙(主脉)是指地域延绵千百里,山脉必然是名山,如昆仑山等;大江大河必是名江名河,如《地理人子须知》:“以水源为定,故大干龙则以大江大河夹送,小干龙则以大溪涧夹送,大枝龙则小溪小涧夹送,小枝龙则惟田源沟洫夹送而己”,“观水源长短而枝干之大小见矣”。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风水学家以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为界,将中国的山系分为南、北、中三大干龙。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为北龙。三大干龙都以昆仑山为起点。
所以,古人又有关于寻龙时必须从源头看面、背、朝、迎之法,具体论述此法的是《疑龙经》。
《疑龙经》开篇即云:
“疑龙何处最难疑,寻得星峰却是支,
关峡从行并护托,矗矗枪棋左右随,
干上星峰金不作,星峰龙法近虚词,
与君少释狐疑事,干上寻龙真可据。
干龙长远去无穷,行到中间阳气聚。
面前山水又可爱,背后护龙皆反背。”
上篇主张以龙干为京都,龙支为县邑。
下篇论穴云:
“龙已识真无可疑,尚有疑穴费心思。
大抵真龙临落穴,先为虚穴贴身随,
穴有乳头有钳口,更有平坡无左右。
亦有高峰下带垂,更有昂头居龙首。
也曾见穴在平洋,四畔周围无高冈。”
鉴此可知,所谓疑龙,则为由疑而察,由察而辩,所以,风水学中的龙脉又有多种区别,如:有阴阳龙之分,顺逆龙之别,吉凶龙之辨等。
阴阳龙。如果山脉由起点按顺时针方向盘旋,则为阳龙。山脉逆时针运行,为阴龙。
顺逆龙。指龙脉的干支关系,当干龙与支龙方向一致时,称为顺龙,反之则称之逆龙。风水宝地通常是位于顺逆龙保持平衡状态的地方,如果只有顺龙没有逆龙,山脉就无法汇聚生气。
吉龙应当是山脉(龙脉)光肥圆润,尖利秀美,势雄力足,雄伟磅礴,形神厚重,群山如珠滚动,气脉贯注,绿树为盖,气象万千。
凶龙是山脉无势,崩石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树木不生。
在辨认龙脉形势时,还要注意主龙四面要有屏帐护卫,左右之山前护后拥,方能气势壮大。《博山篇·论龙》中说:“托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
龙又可按大的区域分为三种:山野之龙,平岗之龙,平地之龙。平地亦可寻龙,虽脉落平洋,可微辨体势,“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
每条干龙从起点到入海又按远近、大小分为远祖、老祖、少祖,越靠近起点越老,越靠近海边越嫩。山老了无生气,越嫩越生机勃勃。因此,寻龙当在少祖山寻。
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固然不如山地龙脉那么明显,但仍有踪迹可寻。它的标志是微妙地形和水流。“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所以,平原或少山之地的村落则以水为龙脉。风水认为:“山地属阴,平洋属阳;高起为阴,平坦为阳。……山地之贵为坐实朝空,平洋之贵为坐空朝满;山地以山为主,穴后宜高;平洋以水作主,穴后宜低。”所以,平洋之地,只要四面水绕归流一处,即形成龙脉,即可导致生气凝聚,正如《水龙经》所言:
“水积如山脉之住,水流如山脉之动。水流动则气脉分,水环流则气脉凝聚。大河类干龙之形,小河乃支龙之体。后有河兜,荣华之宅;前逢池沼,富贵之家。左右环抱有情,堆金积玉。”
可见任何以水为环带的村落,只要水绕归流一处,即是该村的龙脉所在,也是该村生气的来源。如:
福建《莆田浮山东阳陈氏族谱》在记述其族聚地东阳村的形胜时写道:
“东阳发脉囊山隐伏而来,至吴塘始露奇顶,木兰使华陂水迤逦入怀,缠绕青龙方位,右首去处得东阳桥一砥沟西水口,回抱有情。至西漳村,又缠玄武,会青龙水入海,作腰带状,壶山秀拱于前,真文明胜地也。”
浙江吴兴县《乌青镇志》先是对乌青两镇之水的分合作了详尽的描述,接着指出:乌青两镇之水“大会大交至分水墩,则东者归西,西者归东,南流下北,北流上南,皆合于此,故分水墩为两镇之大关键大纽合。”显然,有水乡之称的乌青镇特别强调水的作用,它以水为龙脉,以水为护卫,所以其志书中对水的记述尤为重视,并不为怪。
又有古人云:
“中原平地及湖乡,行龙入地至难详。
寻得龙来无穴下,茫茫阔远何相当。
此名天平只看水,水绕弯环是穴中。
若还舍水去寻穴,望望皆平无定踪。
龙若逢水穴方止,无水难断去不穷。”
因为每条干龙又有分节,起一峰、过一峡,即为一节。风水师特别注重龙脉的分节态势,因为节数的多少与吉福的长久有关。《天宝照经》云:“节数多时富贵久,一代风光一节龙。”
所以,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的长远,辨别山脉的大小兴衰如何。其审辨的方法是“以水源为定,故大干龙则以大江大河夹送,小干则以大溪大涧夹送,大枝龙则以小溪小涧夹送,小枝龙则惟田源沟恤夹送而已。观水源长短而枝干大小见矣。”风水家认为,人的贵贱基于龙祖山的远近,龙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根,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福亦短促。
应该看到,风水龙脉基本反映了我国的山脉走向,是古代先哲对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我国古代风水师总结出了一整套寻龙的丰富经验。
《博山篇》第二篇论龙,认为“寻龙法,寻祖宗,寻父母。”应当辩五势龙,有正势龙、侧势龙、逆势龙、顺势龙、回势龙。
寻龙,就是对山脉的观察选择。有山就有气,所以觅龙实际上是对“气”的追求,寻找能够“迎气生气”的地域。觅龙就是要选择来龙深远、奔腾远赴的山脉。具体概括为:“觅龙要分辨五势九龙,分清走向,确定阴阳向背,论定吉凶宜忌,以选定具体地点。”五势、九龙是对山脉的宏观概括,本身并无截然的吉凶区别,选择中还要配合其它因素来具体分析。论定吉凶则常常要配合阴阳五形学说、天象、人及生肖动物进行类比来推断。
古代风水学中还有许多实践经验,如:养老看雌雄,金龙动不动;龙分两片,龙寻龙去;二十四山,阳从左,阴从右;圣人卜河洛,阴阳流水位;朱雀发源,罗经十二位;母子公孙,五行拨配,步水量山,龙神不上下;阴阳、祖宗、死生,坐向、来山,一生二,二生三;净阴净阳之谬,收山出煞之法;阴山入穴立向,阴阳与穴中殊;明堂并朝水,高峰尖秀方圆;生克出入,坐向生克制化;进神得位大旺,二十八宿五星;消息水音之法,沟壑明堂方隅;奇贵、贪狼、禄马,双山、四经,三合联珠,颠倒逆顺,雌雄会合等。
人类对大地的崇拜
人类一诞生,便与大地母亲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取自于大地。大地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
上古时期,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过对性的崇拜,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中华民族的性崇拜以女阴崇拜最为重要。这是因为在母权制时代,人群的繁衍全依赖于妇女,而且人们对妇女生育缺乏认识,还不懂得人是“男女媾精”的结果,这就自然而然的把人类生殖能力看作是一个伟大而神秘的自然力。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妇女性器官的崇拜,也就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原始思维是质朴而又天真的,先民们常常从妇女怀孕分娩的事实出发,探询大地的奥秘。嫩绿的麦苗是从土地内长出来的,难道大地也当真和人类所熟知的具有生殖功能的妇女一样能怀孕吗?女性生殖后代,大自然也孕育万物,原始人开始把大地与母体等同看待。《老子》所提到的“玄牝之门”,被认为是宇宙间一个硕大的女性生殖器,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本,
人类对大地的崇拜,就像原始时期对母亲的崇拜一样。虽然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过“大地为母”的思想出现,但都不曾像我们中华民族表现得如此突出。山西汾阴雎上,地处黄河中游与汾河交汇处,南边一个名胜上的河中之岛,昔日站在华山顶上鸟瞰这汾渭平原上被黄河划下的一道痕迹,恰似女人的阴部。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中华后土圣母女娲“抟黄±做人”的圣地,这便是中华民族以“大地为母”最为典型的例证。在中国,“大地为母”思想伴随着古代哲学的发展而不断延伸,“大地为母”的思想直接影响着我国独特的传统风水学。
在我国,风水学以“大地为母”的思想为前提,使得“女阴崇拜”的思想得到延续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大地有机说为风水学的“地母崇拜”和“女阴象征”铺平了道路。《易传·说卦传》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把天地分别比作父母,这是把“大地”比作“母体”的开始,也是对中国古代“大地为母”思想的总结。这对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有了天、地、人自然感应观,大地有生命的思想也就很自然地出现了。中国古代气论思想把天地万物的化生都看作“气”之所成,并认为大地也是有生气的。人与万物的化生都是气血所成,因而地之生万物也是因地之有气血。成书于唐代的《黄帝宅经》所言:“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地之水犹如人之血,可见水对地之重要。王廷相论万物生成时说:“水则阴精所化,万物形质之本”,“气得湿而化质,生物之涂也,百昌皆然矣。”水为阴之精、血之本,这是大地有机说的延伸,也是大地之母孕化万物的根本。因此,风水学对水的重视远甚于其他任何方面,要求“寻龙先看水”。正因为“水为山之血脉”,而山又孕育万物,山通常就成为一个母体的象征,即“山如妇”。既然“山如妇”,山就应该具备妇人的一切类似功能,有胎息、有生气、有交媾之区、有孕育之穴等。风水学正是缘起于此。能交媾的地方就是阴阳二气相交感的地方,二气交感就能化生万物。因此胎息可生,孕育可成,是吉利的象征。交媾之区表现为穴形,在风水学中,穴是指生气出露的地方,是阴阳交合之区,因而是女阴的象征。
风水学是大地有机自然观的产物,是地母崇拜的表现,但在风水学中,对此问题却总是遮遮掩掩,只能靠自己去“意会”。因此在找穴时,总是特别强调“灵感”和“悟性”。关于穴的女阴象征,宋代黄妙应在《博山篇》中论及:“天下道理,阴阳五行,不离一圈。这一圈者,生死之窍。天地之间,有小的圈,有大的圈,认得此圈,处处皆圈。”“白玉团团一个圈,乾旋坤转任自然。谁知圈里百般趣,便是人间行地仙。”由唐代卜应天撰写,清代孟浩注解的《雪心赋正解》一书中,对山体的胎息、孕育解释就有如人体的解释:“体赋于人者,有百骸就窍;形著于地,有万水千山。……胎息孕育,神变化之无穷;生旺休囚,机运行而不息……胎,指穴言,如妇人之怀胎……;息,气也,子在胎中,呼吸之气从脐上通母之鼻息,……故曰胎息。……孕者气之聚,融结土肉之内,如妇人之怀孕也。育者,气之生动,分阴分阳,开口吐唇,如妇人之生产也。……夫山之结穴为胎,有脉气为息,气之藏聚为孕,气之生动为育,犹如妇人有胎,有息,能孕,能育。”明确的说明了山之穴犹如妇人之胎,而胎是从女阴受孕而成,孟浩的穴形图基本由化生脑、分水、合水、圆球、蟹眼、葬口、虾须、蝉翼、球髯、合襟、明堂、左龙、右虎等部分构成。在这里,穴的女阴原型暴露无遗。早在孟浩之前,穴的女阴象征已很明确,如明代缪希雍在其所著(葬经翼》中就有诸如化生脑、分水、合水、大八字、小八字、毬檐、天心十字、荫腮、葬口等名称和所指。
风水学缘起于“大地为母”。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作为最基本的哲学内涵,古人云:“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人之和”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乐趣,崇尚“和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风水学所探索和追求的理想境界。
风水学的内涵和使命
从地球物理学的观点看,人们所处的地球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些元素会产生不同方位与强度的地热、磁场、地电场、重力场及各种放射性物质,加之地表的山川河流、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等,这些物质与气场信息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对周围物体的有形或无形的、有益或有害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对于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体——人类,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力。